![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2023届高考地理大单元二轮复习串思路【新教材新高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499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2023届高考地理大单元二轮复习串思路【新教材新高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499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2023届高考地理大单元二轮复习串思路【新教材新高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499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2023届高考地理大单元二轮复习串思路【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2023届高考地理大单元二轮复习串思路【新教材新高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点,考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一、考点1.经纬网的应用。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结合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掌握不同类型地图的判读方法,能选择相关线路、宿营地、大坝坝址等实践活动。二、考点梳理1. 经纬网的应用(1)经纬网概况 经线纬线概念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形状半圆,相交于两级点圆圈长度相等赤道最长,越往两极纬线越短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划分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180°,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E)、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赤道为0°纬线,向南、北各分90°,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划分半球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160°E向东至20°W为西半球。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经纬网定方向I若两地为都是北(南)纬,纬度数值大的地点位置偏北(南)。II若两地一地为北纬,一地为南纬,则北纬地点位置偏北,南纬地点位置偏南。III 若在南极点,四周皆为北;若在北极点,四周皆为南。IV 若两地都位于东(西)经,经度数值大的地点位置偏东(西)。V 若两地分属东西经:①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②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西经都的地点在东;③若两地经度和等于180°,则两地互为东西方向。VI 极点俯视图中,南北方向,可根据距极点的距离判断;东西方向,可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选取劣弧判断。【扩展延伸】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I自然地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所处的特殊经纬度值或纬度带热量带;所处的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②海陆位置:位于大陆内部或沿岸(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岛屿、半岛等。③相对位置:位于某大洲或某大陆的某方位,以及某地形区的某方位等。II人文地理位置①相邻位置:与某国家(或行政区)接壤(或位于某边疆)。②经济位置:所处(或相邻)某经济区,其经济地位。③交通位置:所处某交通要道(或枢纽)④政治位置:为某行政中心(如首都、省会),在某地区处于某地位。 【典型例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经纬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丁在乙的(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2.地球自转一周时,甲、乙、丙、丁四地中经过距离最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3.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寒带的是(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答案及解析:答案:1.D;2.D;3.A解析:1.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从经度看,丁在乙的西方;从纬度看,丁在乙的北方。由此可判定,丁在乙的西北方向。2.甲、乙、丙、丁四地中,丁所在纬线纬度最低,纬线圈最长;因此,地球自转一周时,甲、乙、丙、丁四地中经过距离最长的是丁。3.依据经纬度的判读,甲地的经纬度是170°E,80°N;乙地的经纬度是180°,70°N;丙地的经纬度约是155°E,60°N;丁地的经纬度是150°E,50°N。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可判定,四地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寒带的是甲、乙。 【习题训练】1.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MN的实地距离约为QR的一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某人从赤道上Q点以北40千米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行驶100千米,则最后回到( )A.出发地 B.原出发地以北 C.原出发地以东 D.原出发地以西(2)一架飞机从M地飞往H地,则该飞机飞行最短航线的航向是( )A.一路正东 B.先东南,后东北C.先西南,后西北 D.先东北,后东南(3)甲、乙两区域面积相比( )A.一样大 B.甲>乙 C.乙>甲 D.不确定2.下图是某半球经纬网图,假设地球为正球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a、b之间和c、d之间的最近距离,说法正确的是( )A.a、b之间的最近距离大于c、d之间的B.a、b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c、d之间的C.a、b之间的最近距离等于c、d之间的D.无法确定(2)一架飞机以100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从a地沿最短航线飞往b地,大约需要的时间是( )A.8小时 B.9小时 C.10小时 D.11小时(3)从a地到c地路程最近的走法是( )A.先向正北,再向正南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C.一直向东南 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3.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1)C点位于B点的( )A.东南方向 B.正东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2)图中四点中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4.读经纬网地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C点的半球位置为( )A.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北半球、东半球(2)图中b点在a点的(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3)下列各个地点中,符合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10°W,20°N) B.(170°E,17°N)C.(0°,26°S) D.(19°W,15°S)5.2021年9月25日晚,孟晚舟女士从加拿大温哥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顺利回到祖国。下图为孟晚舟女士回国航班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温哥华的经纬度位置大致是( )A.49°N,123°E B.49°S,123°E C.49°N,123°W D.49°S,123°W(2)深圳位于( )A.南半球 B.低纬度 C.北寒带 D.西半球(3)孟晚舟女士回国航班飞行的大致方向是( )A.先向北再向南 B.先向南再向北 C.先向东再向西 D.先向西再向东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2)D;(3)C解析:(1)原点在赤道以北40km,向南行100km后,该点在赤道以南60km(因赤道南北可视为对称,原点在赤道以北40km,此点在赤道以南60km,由此得出此点比原出发地的纬度要高一些),又向正东行100km,再向正北行100km,此时纬度比先前向东行时的纬度低,所以,同样行100km,向东行跨的经度要大一些,向西行跨的经度要小一些,故回到原出发点以东,C正确,ABD错误,故选C。(2)两地之间飞机飞行最短航线,是经过这两点大圆的劣弧。根据图中信息可知,M和H不在同一经线圈,且均在北半球同一纬度,且H点在M点的正东方向,所以该飞机飞行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东北,后东南,D正确,ABC错误,故选D。(3)根据图中信息,甲乙两区域所跨经纬度相同,但甲所处的纬度更高,所以乙区域的面积比甲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2.答案:(1)C;(2)C;(3)D解析:(1)由图中分析,a、b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之间最近距离跨越90个纬度;c、d位于赤道上,之间的最近距离跨越90个经度,所以二者最近距离相等,故选C。(2)因为a、b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之间最近距离跨越90个纬度,距离为90×111=9990千米,飞机以100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飞完全程约需10小时,故选C。(3)从a地到c地路程最近的走法是沿过两地大圆的劣弧,先向东靠近北极,后向东远离北极,所以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故选D。3.答案:(1)B;(2)B解析:(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B、C两点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故C点位于B点的正东方向,故选B。(2)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分别是20°W和160°E。图中只有B点位于20°W经线上,故B点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故选B。4.答案:(1)A;(2)A;(3)B解析:(1)据图可知,c点所在的纬度往南越来越大,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即50°S,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南半球;c点所在的经度往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即40°E,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2)据图可知,b点所在的纬度往南越来越大,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即40°S;b点所在的经度往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即50°E;同理,a点所在的纬度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即30°N;a点所在经度往东越来越小,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即80°W;则b点在南,a点在北,b点在东,a点在西,所以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3)A选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A错误;B选项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B正确;C选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地区,C错误;D选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D错误。故选B。5.答案:(1)C;(2)B;(3)A解析:(1)据图可知,温哥华位于北半球的北美洲,温哥华所在地区的纬度往北越来越大,为北纬,即49°N;温哥华所在地区的经度往东越来越小,为西经,即123°W,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据图可知,深圳位于赤道以北,为北半球,A错误;深圳位于0°——30°N之间,属于低纬度地区,B正确;深圳位于赤道以北,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C错误;深圳位于东半球,D错误。故选B。(3)孟晚舟女士从加拿大温哥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据图中孟晚舟女士回国航班航线示意图可知,航班的飞行方向大致沿着经线的方向,又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航班先向北到北极附近,再向南到达深圳,A正确;先向南再向北;先向东再向西;先向西再向东的说法都不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1)基本特征:I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II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般一致;III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越陡,反之越缓;IV凸低为高——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V凸高为低——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2)等高线的判读: I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II密度——等高距一定,线愈密则坡愈陡,水流愈急;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III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IV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V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3)等高线图的计算I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确定两地相对高度的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根据等高线的特征,读取两地的海;然后相减求高差:H相=H高-H低。方法二:根据公式(n-1)*d<相对高度<(n+1)*d,其中n为间隔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注意:此公式应用条件为两地之间等高线数值递增或递减)II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处,则该处为陡崖,如下图(单位:米)所示:①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n-1)d≤△H<(n+1)d,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400米。②陡崖的绝对高度。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为300米≤H顶<400米。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为0<H底≤100米。(4)选“线”技巧“线”类型技巧铁路、公路线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建在坡度和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尽量通过鞍部;陡坡处线路要呈“之”字形弯曲,以降低坡度保证运输安全。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减少跨越河流和修建隧道,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引水、输油线引水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从地势高处引水到地势低处,使水自流。输油管道,路线也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输油、气管线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5)选“面”技巧“面”类型技巧农业生产布局一般来说,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湖、海、水库等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山地缓坡可以开发梯田,陡坡更宜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工业区、居民区选址一般选在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处,且靠近水源、交通便利。工业区适宜建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和能源的地区。居民区适宜建在远离污染、交通便利的地区 【典型例题】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到福建省某无人海岛(经度约为120°E)进行野外考察活动。下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若要拍摄以该岛最高处所在山丘为背景的照片,最合适的拍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2.6月22日能欣赏到海面上日落现象的同学位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及解析:答案:1.D;2.A解析:1.读图可知,该岛最高处为①所在地。若要拍摄以该岛最高处所在山丘为背景的照片,①处本身为最高处,无法拍摄其背景,A错误。②地和最高点之间被山体阻挡,视线不通畅,无法拍摄,B错误。③地和最高点之间为凸坡,视线受阻挡,无法拍摄,C错误。④地和最高点之间为凹坡,可通视,可以拍摄,D正确。故选D。2. 6月22日是北半球的夏至,太阳在该岛的西北方向落山。结合指向标,①在该岛的最高处,可以欣赏到海面上日落;②地位于岛屿的西侧,视野开阔,可以欣赏到海面上日落;③地位于岛屿的东南,受地形阻挡,不能欣赏到海面上日落;④地西北方向地势较高,不能欣赏到海面上日落。因此6月22日能欣赏到海面上日落现象的同学位于①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习题训练】1.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由城墙、敌楼、关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下图为某地长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及关城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长城城墙的分布特点是( )A.沿河流分布 B.沿山谷分布 C.沿陡坡分布 D.沿山脊分布(2)站在烽火台不能看到敌楼②,是因为二者连线上( )A.有山峰阻挡视线 B.有植被阻挡视线C.有凸坡阻挡视线 D.有凹坡阻挡视线(3)敌楼②与敌楼③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2.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M-N”一线( )A.最低海拔可能为25米 B.最大高差为250米C.丙处为山脊 D.地形为山地(2)在甲、乙、丙、丁四处观察,正确的判断是( )A.甲处能看到丙处 B.甲处可能看到河流C.丙处能看到丁处 D.乙处可能看到河流3.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 )A.B处是山顶 B.A处是山谷 C.CD处是山脊 D.EF处是山谷(2)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 )A.1.2℃ B.1.2℃~2.4℃ C.0℃~2.4℃ D.2.4℃~4.8℃(3)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者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A.101米 B.198米 C.298米 D.601米(4)一个旅行社在此地举办攀岩比赛,需要制作陡崖剖面图海报,想宣传“险、奇”效果,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4.近年来户外登山运动蓬勃兴起,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崖顶与③处最大高差可能为( )A.1299米 B.1199米 C.1099米 D.999米(2)游客站在图中最高处,最可能直线观测到的地点是( )A.位于西北的① B.位于正南的② C.位于西南的③ D.位于东南的④5.读等高线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中表示洼地的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2)如果从山麓登山到E处,最容易登山的方向是(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D;(2)C;(3)C解析:(1)图中长城城墙沿等高线向低值凸出部位分布,凸低为高即沿山脊分布。故D正确,故选D。(2)烽火台与敌楼②的连线上无山峰,植被状况无信息,排除A、B;从敌楼②到烽火台之间的连线上,等高线上疏下密,为上缓下陡的凸坡,不可通视,C正确,D排除。故选C。(3)敌楼②的海拔范围是(850米到900米),敌楼③的海拔范围是(700米到750米),二者高差范围是(100米到200米)C正确,故选C。2.答案:(1)A;(2)B解析:(1)M-N一线,乙附近为最高海拔,丙附近为最低海拔:0m<最低海拔<30m,270m<最高海拔<300m,计算可知,240m<高差<300m,无法判断最大高差具体数值,B错误。0m<最低海拔<30m,因此最低海拔可能为25米,A正确,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甲是沟谷,乙是山脊,丙是谷地,丙丁间是鞍部,C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知,该地区海拔低于500米,所以不是山地,D错误。故选A。(2)丙处位于丘陵右侧谷地,甲处位于山脊左侧的沟谷,所以从甲处看不到丙处,A错误。甲处位于山脊左侧的沟谷,可能看到河流,B正确。乙处位于山脊,不可能有河流,D错误。从丙处看丁处,地势先降低后升高,先陡坡后缓坡,故从丙处不能看到丁处,C错误,故选B。3.答案:(1)B;(2)C;(3)C;(4)D解析:(1)读图可知,A处为鞍部,B为山顶,CD为山脊,EF为山谷,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2)读图可知,左侧山顶海拔在1200~1400米之间,B处山顶海拔为1000~1200米,相对高度为0~400米之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温差为0℃~2.4℃。故选C。(3)读图可知,图中G附近等高线密集,为陡崖,适宜发展攀岩运动,该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200米,陡崖相对高度为200~600米。故选C。(4)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如果宣传“险、奇”效果,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可以宣传“险、奇”效果。故选D。4.答案:(1)B;(2)D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陡崖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300米,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计算:(3-1)×300≤H(3+1)×300,即600米~1200米,陡崖最大高差接近1200米,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位于图中最高处的正北方、正南方、正西方、东南方。读图可知,图中最高处与①处之间为凹坡和山谷,可以直线观测到;图中最高处与②处之间先是凹坡后是凸坡,凸坡会阻挡视线,不可以直线观测到;图中最高处与③处之间有陡崖阻挡视线,不可以直线观测到;图中最高处与④处之间为凹坡,可以直线观测到。综合起来,游客站在图中最高处,最可能直线观测到的地点是位于正北方向的①和东南的④,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5.答案:(1)D;(2)C解析:(1)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处在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C处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D四周高中间低,为洼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山顶E的西北方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容易攀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2024届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模块训练(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 地球与地图(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单元检测一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