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湘教版)第三章 本章整合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湘教版)第三章 本章整合,共20页。
本章整合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一 大气受热过程的应用 1.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例)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3)湿润内陆盆地(以四川盆地为例)专题一专题二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早春华北地区农民通过覆盖地膜进行农作物种植。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仅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专题一专题二3.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1)地势高低: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专题一专题二例题1下表为某年10月8日北京、拉萨、湛江三地的天气资料,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专题一专题二(1)该日北京比湛江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海拔 C.天气 D.季节(2)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与图中相对应的是( )A.增强A,提高农作物存活率B.阻止B,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削弱C,提高夜间的温度D.削弱D,减少作物水分蒸腾专题一专题二思路导引第(1)题,表中显示,该日北京为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温度 ;夜间大气保温作用 ,温度 ,昼夜温差 。湛江为 天气,昼夜温差 。第(2)题,拉萨郊区冬季温度 ,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有助于增强 ,从而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提高地面温度,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思路导引答案:(1)弱 强 高 弱 低 大 多云小 (2)低 大气逆辐射题目答案:(1)C (2)A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二 等压面图的判读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在等压面图中,可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判读。专题一专题二1.根据等压面的分布判读(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小。(如下图)(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1)(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2)专题一专题二(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如图3) 图3 专题一专题二2.根据等压面的凹凸判读(1)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流等压面向上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等压面向下凹—低压区—近地面气温高。(2)判断陆地与海洋,城市与郊区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城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郊区,近地面等压面上凸(高空下凹)。专题一专题二例题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2)有关图中各点大气运动和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为下沉气流B.高空空气由D点流向B点C.近地面空气由A点流向C点D.C点在高压控制下,是晴朗天气专题一专题二思路导引第(1)题,根据高空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可判断出近地面A、C两地的气压和气温状况。A处高空等压面向上凸,说明A处的气流做 ,气温较C处高,气压则较C处 。第(2)题,从上题解析可知,A处气温高于C处,空气上升,气压较低;C处气温低,空气下沉,气压较高;水平方向空气从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即近地面空气由 处流向 处,高空空气由B处流向D处。空气上升的地区往往形成 ,空气下沉的地区,天气是晴朗的,C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为 天气。 思路导引答案:(1)上升运动 低 (2)C A 阴雨天气 晴朗题目答案:(1)C (2)D地球上的大气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3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影响”课题研究。甲图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乙图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空气的运动状况图;丙图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指沿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 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 ,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图甲中代表陆地的数码是 ;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 。 A.18时至次日7时 B.4—14时C.16时至次日8时 D.6—18时(3)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 (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思路导引第(1)题,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成因为海陆 差异引起的海陆受热差异。第(2)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的温度变化比陆地 ,昼夜温差 ,因此图中①为陆地,②为海洋。白天,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吹 。第(3)题,从图丙可以看出,一年中冬季海陆风出现次数最少,此时我国受强盛的冬季风影响,海陆温差 ,海陆风规模小。第(4)题,海风对降低城市温度,增加空气 ,减少大气污染物,改善城市的 具有重要作用。 思路导引答案:(1)热力性质 (2)小 小 海风 (3)小 (4)湿度 空气质量题目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 热力环流(2)① D(3)冬季 冬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本章整合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一 大气受热过程的应用 1.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例)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3)湿润内陆盆地(以四川盆地为例)专题一专题二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早春华北地区农民通过覆盖地膜进行农作物种植。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仅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专题一专题二3.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1)地势高低: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专题一专题二例题1下表为某年10月8日北京、拉萨、湛江三地的天气资料,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专题一专题二(1)该日北京比湛江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海拔 C.天气 D.季节(2)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与图中相对应的是( )A.增强A,提高农作物存活率B.阻止B,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削弱C,提高夜间的温度D.削弱D,减少作物水分蒸腾专题一专题二思路导引第(1)题,表中显示,该日北京为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温度 ;夜间大气保温作用 ,温度 ,昼夜温差 。湛江为 天气,昼夜温差 。第(2)题,拉萨郊区冬季温度 ,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有助于增强 ,从而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提高地面温度,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思路导引答案:(1)弱 强 高 弱 低 大 多云小 (2)低 大气逆辐射题目答案:(1)C (2)A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二 等压面图的判读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在等压面图中,可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判读。专题一专题二1.根据等压面的分布判读(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小。(如下图)(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1)(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2)专题一专题二(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如图3) 图3 专题一专题二2.根据等压面的凹凸判读(1)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流等压面向上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等压面向下凹—低压区—近地面气温高。(2)判断陆地与海洋,城市与郊区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城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郊区,近地面等压面上凸(高空下凹)。专题一专题二例题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2)有关图中各点大气运动和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为下沉气流B.高空空气由D点流向B点C.近地面空气由A点流向C点D.C点在高压控制下,是晴朗天气专题一专题二思路导引第(1)题,根据高空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可判断出近地面A、C两地的气压和气温状况。A处高空等压面向上凸,说明A处的气流做 ,气温较C处高,气压则较C处 。第(2)题,从上题解析可知,A处气温高于C处,空气上升,气压较低;C处气温低,空气下沉,气压较高;水平方向空气从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即近地面空气由 处流向 处,高空空气由B处流向D处。空气上升的地区往往形成 ,空气下沉的地区,天气是晴朗的,C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为 天气。 思路导引答案:(1)上升运动 低 (2)C A 阴雨天气 晴朗题目答案:(1)C (2)D地球上的大气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3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影响”课题研究。甲图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乙图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空气的运动状况图;丙图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指沿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 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 ,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图甲中代表陆地的数码是 ;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 。 A.18时至次日7时 B.4—14时C.16时至次日8时 D.6—18时(3)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 (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思路导引第(1)题,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成因为海陆 差异引起的海陆受热差异。第(2)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的温度变化比陆地 ,昼夜温差 ,因此图中①为陆地,②为海洋。白天,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吹 。第(3)题,从图丙可以看出,一年中冬季海陆风出现次数最少,此时我国受强盛的冬季风影响,海陆温差 ,海陆风规模小。第(4)题,海风对降低城市温度,增加空气 ,减少大气污染物,改善城市的 具有重要作用。 思路导引答案:(1)热力性质 (2)小 小 海风 (3)小 (4)湿度 空气质量题目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 热力环流(2)① D(3)冬季 冬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