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1章 课时75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379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1章 课时75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379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1章 课时75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379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1章 课时75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展开课时75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1.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1)概念: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2)分类
(3)属性
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成为自然资源所需要的条件
一是要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求,表现为人类在不同时期为维持生存和发展有不同的需求;二是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体现在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而提高。
2.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是相对的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常见的可再生资源有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
2.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
(2)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
自然资源稀缺时,其价格往往会上涨,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良性的响应会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弥补资源稀缺所带来的限制。
3.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自然资源的质量有优劣高低之分。
(2)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
(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
4.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1.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表现 | 自然资源的数量具有有限性 | 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类能利用非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有限,科技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增加非可再生资源的经济上可开采储量,但仍受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限制;②对于可再生资源,其更新能力和更新速度是有限的,一旦利用速度超过再生速度,也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
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 | ①非可再生资源有着明显的数量有限性,现代工业社会对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使其具有显著的稀缺性;②可再生资源受再生速度的有限性和更新能力的影响,可利用量有限,受自然波动或变异的影响会引发短期性或区域性短缺 | |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①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约束与限制人类社会发展。②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提升,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增多,促进社会发展。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导致自然资源出现稀缺,制约人类发展。④自然资源稀缺致使资源价格上涨,引起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导致资源市场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导致资源经济价值上升,促使技术革新以寻求新的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寻找替代资源 |
2.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表现 | 自然资源的质量有优劣高低之分 | 受自然环境差异性影响,自然资源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存在组成成分、品质等的差异,因此,自然资源的质量有优劣高低之分 |
自然资源的质量具有相对性 | 人类需求和用途决定评价自然资源优劣的指标。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用途不同,选择的评价资源质量的指标不同,因此自然资源的质量是相对于人类活动而言的,具有相对性 | |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①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影响人类的开发利用成本,高品质自然资源能提高经济和环境效益,促进社会发展;低品质自然资源会降低经济和环境效益甚至无法被利用,制约社会发展;②人类根据自然资源的质量选择不同的用途,可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促进社会发展;③技术水平的提升能增加低品质资源的利用率,相当于增加资源供给,促进社会发展,但相应的经济和环境成本会增加 |
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项目 | 内容 | 举例 | |
空间分布特征 | 空间分布不均匀,但有规律可循。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 我国北方旱地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水田多、热量多、水分多 | |
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 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磷 | ||
空间分布影响 | 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 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影响区域农业生产方式 | 降水分布的空间差异,使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
有些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 | 中东的石油、中国的稀土 | ||
自然资源组合较好的地区,常得到优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 农业文明时期的文明中心,都拥有相对优越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 | ||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是区域联系的动力和前提 | 一些资源通过经济、技术手段直接在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流动 | 缺水地区通过调水工程进行跨区域调水,石油缺乏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购买石油 | |
有些自然资源通过产品贸易间接进行流动 | 通过水果、粮食等农产品贸易,实现不同地区间土地、水等资源的再分配 |
下图为“2001~2018年北京市供水结构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示期间北京市供水结构的变化为( )
A.地表水供应持续增加
B.地下水主体地位下降
C.再生水比重逐渐下降
D.南水北调水持续增加
2.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
A.减少地表径流量 B.加快地面的沉降
C.扩大湿地的面积 D.加剧灌区盐碱化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图示期间,地表水供应呈减少趋势,A错;地下水占比较大,但其主体地位下降,B正确;再生水比重呈上升趋势,C错;南水北调水并没有持续增加,如2013~2014年出现减少现象,D错。第2题,南水北调并不会减少华北地区地表径流量,A错。随着南水北调水的调入,华北地区对地下水的开采减少,地面沉降减缓,B错。随着南水北调水的调入,华北地区生态用水增加,湿地面积扩大,但这不属于不利影响,C错。同时,灌区由于灌溉用水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加剧,D正确。
(2022·广东东莞市期中)瑙鲁(下图中圆圈内)位于太平洋,是由一个独立的珊瑚礁岛构成的国家,其陆地面积仅21.1平方千米,周边300千米内只有这一个岛屿。瑙鲁地表拥有丰富的磷酸盐矿,20世纪80年代,随着磷酸盐的开发,瑙鲁人均收入一度排名世界第一,人们生活极其奢靡,被称为“快乐岛”,但快乐时光却是短暂的……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瑙鲁磷酸盐矿主要来源于( )
A.海相沉积 B.岩浆活动
C.变质活动 D.鸟粪堆积
4.瑙鲁人源于磷酸盐的“快乐”没有持续太长时间的主要原因是( )
A.磷酸盐数量有限 B.磷酸盐的替代品出现
C.磷酸盐市场萎缩 D.磷酸盐出口受到限制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和图知瑙鲁位于太平洋,是珊瑚礁岛构成的国家,陆地面积小,且周边300千米内只有这一个岛,所以成为了太平洋热带海域唯一可供鸟类停歇、中转、栖息的陆地,大量鸟粪堆积形成磷酸盐矿。故选D。第4题,瑙鲁是国土面积小的岛国,地表有丰富的磷酸盐,随着磷酸盐的开发,瑙鲁人均收入增加,生活极度奢靡。说明本国经济发展只依赖磷酸盐开发,经济结构单一,因过度开采,加之磷酸盐数量有限,导致磷酸盐枯竭,人均收入大幅减少。故选A。
课时精练
下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能、天然气、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完成1~2题。
资源 | 甲 | 乙 | 丙 | 丁 |
新 | ★★ | ★★★★ | —— | ★★★★ |
陕 | ★★★★ | ★★★ | ★★ | ★★★ |
川 | ★★ | ★ | ★★★★ | ★★★★ |
粤 | ★ | ★★ | ★★★★ | ★ |
1.甲、乙、丙、丁四种资源分别是( )
A.天然气、煤炭、水资源、太阳能
B.天然气、太阳能、水资源、煤炭
C.煤炭、太阳能、水资源、天然气
D.煤炭、天然气、水资源、太阳能
2.甲类资源丰富区资源开发方向是( )
A.稳定以煤炭开发为核心的工业体系
B.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C.产业全部升级,第三产业全部替代第二产业
D.提高重工业产值比重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根据表中信息,★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甲资源在陕西最丰富,应是煤炭资源;乙资源在四川最少,应是太阳能资源;丙资源在新疆缺乏,应是水资源;丁资源在广东最少,其他三地都较丰富,应是天然气资源,故选C。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甲类资源是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资源丰富区的开发方向是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B正确;以煤炭开发为核心的工业体系,产业结构单一,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错;产业全部升级,第三产业全部替代第二产业是不切实际的,C错;提高重工业产值比重,不利于区域环境的改善,也可能会加大煤炭资源的消耗,D错。
丹麦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国之一,拥有全球最丰富、最完整的风电产业链。目前风能约占丹麦整体供电的42%,其风力发电量远超本国电力需求,多余的电力向挪威、瑞典出口。下图为“丹麦海上风电场分布状况图”。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丹麦大规模发展风电产业的原因是( )
①风力资源丰富 ②风力发电稳定 ③常规能源储量不足 ④风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丹麦风电场场址分布规律是( )
A.随机分布
B.以半岛的东北—西南向分布为主
C.受电网分布主导
D.分布在海上
5.丹麦利用风力发电,风机的受风面多朝向(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答案 3.C 4.B 5.A
解析 第3题,据图可知,丹麦处于盛行西风带,风力资源丰富,风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又因丹麦常规能源短缺,所以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风力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风力发电不稳定。故选C。第4题,据图可知,丹麦风电场场址以半岛的东北—西南向分布为主,故选B。第5题,因丹麦处于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因此风机的受风面多朝向西南方向,故选A。
(2022·天津市期末)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6.该自然资源可能是( )
A.耕地 B.湿地 C.草地 D.森林
7.该自然资源分布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山地绵延,树种丰富
C.地势坦荡,气候干冷 D.水源充足,生物多样
答案 6.B 7.D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该自然资源分布区多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加之冻土发育,水分不易下渗,最可能是湿地资源,故选B。第7题,湿地水源充足,生物多样性丰富,D正确;湿地分布区土壤不一定肥沃(如图中最北部漠河一带土壤欠发育),A错;湿地多分布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B错;湿地分布区地势低平,气候湿冷,C错。
8.(2022·湖北武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新疆水资源短缺,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超过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改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现状,近年来,新疆在额尔齐斯河流域规划建设了“引额调水”一系列水利工程——“引额济克(克拉玛依)”及“引额济乌(乌鲁木齐)”,有效地解决了两市资源型缺水问题。图1示意新疆地形、水系分布,图2示意新疆水资源量、人均GDP空间分布及“引额调水”路线。
(1)描述新疆天山以北地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说明规划建设“引额调水”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分)
(3)结合图2,评价新疆水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6分)
答案 (1)空间分布不均,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山地多,盆(平)地少。
(2)必要性:克拉玛依和乌鲁木齐经济发展水平高,水资源相对短缺,引额调水可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可行性:额尔齐斯河流域水量丰富,水质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水资源需求量少,水资源富余;地势北高南低,可自流输水;空间距离短,输水线路短,节省投资。
(3)新疆经济发展布局与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不匹配现象;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南疆的和田和喀什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