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部编版)专题04 散文二篇
展开16 散文二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臼齿(jiǔ) 凋谢(diāo) 繁植 消逝
B.牛犊(dú) 洗涤(dí) 肆意 孤寂
C.俯瞰(kàn) 震颤(zhàn) 云宵 飓风
D.濒临(pín) 遏制(è) 卑微 葺毛
【答案】A
【解析】
B A项,“臼”应读“jiù”,植—殖;
C项,“颤”应读“chàn”,宵—霄;
D项,“濒”应读“bīn”,葺—茸。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缩影 前仆后继 提纲挈领 揠旗息鼓
B.卑微 优柔寡断 穷兵黩武 明火执仗
C.脉博 同仇敌忾 利令智昏 沽名钓誉
D.炫耀 贻笑大方 提心吊胆 日幕途穷
【答案】B
【解析】
A项,“揠旗息鼓”应为“偃旗息鼓”;
C项,“脉博”应为“脉搏”;
D项,“日幕途穷”应为“日暮途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明的书房十分整洁,井然有序,由此可知他是一个严肃细致的人。
B.世界杯足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C.如果你一遇到困难就后退,不敢面对,那终将一事无成。
D.这里仅容一人通过,一侧是陡然突起壁立的岩石,一边是深不可测的深渊。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B项“津津乐道”形容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与“谈论”意思重复。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10日,50多个市镇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答案】C
【解答】
A项表意不明,“50多个”修饰对象既可以是“市镇”,也可以是“青年志愿者”;
B项句式杂糅,“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和“深为广大消费者所欢迎”杂糅,任取一种;
D项“发扬”与“产业”搭配不当,应改为“发展”。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一个为理想搏击的人,绝不会在困难面前当逃兵,更不会斤斤计较、满腹牢骚,而是以乐观的心态迎难而上,以淡泊的心态对待名利。
②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没有因“一穷二白”而放弃,也从未因危险或诱惑而摇摆,还从容写道:“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③“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④“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⑤心有所向,行有所达。坚定志向、矢志不渝,才能内心安宁、不再彷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
⑥志向犹如前进的灯塔,目标越坚定,心态越笃实。
A.⑥①②⑤③④ B.③⑤①⑥②④
C.④②①⑤⑥③ D.④⑥②①③⑤
【答案】D
【解析】这是一个议论性语段。作者先提出观点:“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因此④句为首句。接着对观点进行阐释:志向犹如前进的灯塔,目标越坚定,心态越笃实。⑥句紧接④句。然后举黄旭华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总结。
6.下列句子和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A.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B.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A项,拟人。B项,夸张。C项,拟人。D项,比喻。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B.“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C.长篇报告文学《大美昆曲》是一部赞美中国戏曲艺术,讴歌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
D.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答案】D
【解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因为两句是一个问题。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都是哲理散文,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B.《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C.罗素是美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曾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D.《我为什么而活着》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进行阐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和识记重要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罗素是美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错误,应改为“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后完成下面的习题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的青春。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月一样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已离开了你,就永不会再返回。即令你是一个智者又怎么办呢!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作主。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力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印迹。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
然而,一切还都是乐观的。这是由于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这是一件平常的事,也是一个奇妙的魔术。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似乎对那过去的残酷一无所知一样。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跳着蹦着的小牛犊,它那金黄色的绒毛像是刚从太阳里取得的。
我不得不想到永久不朽的意义。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并不是一个暂时的东西。它仿佛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一件事!
我的伙伴们,看起来我们应该更加勇敢了。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我们的心就应该更加光明。让我们以全部的信心喊出我们所找到的真理吧;没有一种永久的、不朽的东西能被那些暴君们杀害掉的!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永久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
9.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10.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116.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12.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答案】
9.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10.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11.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12.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解析】
9.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要结合语段中的句子“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作主”来分析。因为过去的时光是没有任何的办法挽回,人的生老病死是常情,所以作者说“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
10.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找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然后代入后通读句子,看句子在表情达意上有无变化来检验正误。解答试题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梳理。“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这是一件平常的事”——“就像地面上的小草”三者是统一的。
11.考查重点语句的含意。这类试题,往往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本题要紧扣“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永久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这句话分析作答。
12.考查筛选理解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含意。文本中“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一件事!”这句话中的“值得赞叹”已经有了明确的提示。据此作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真性情
周国平
①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②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③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④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如果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
⑤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⑥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⑦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⑧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13. 阅读全文,作者提倡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14. 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什么是“真性情”?如何在学习上保持“真性情”?
15. 理解第5段中“活出个样儿来”、“活出个味儿来”的意思!
16. 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有“真性情”的名人(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并说说他的真性情的具体表现。
【答案】
13.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的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
14. 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在外功利的看轻。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真正的爱好,抛开名次、荣誉、升学的功利追求,让自己沉浸在学习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15. “活出个样儿来”是指在名、利的追求上取得比别人更多,在世俗生活中让别人羡慕!“活出个味儿来”是指活出真性情。(或:陶醉在自己所喜欢的事情中。)
16. 人物选择正确,能结合本文的观点给出具体的事例、作品、格言名言等进行评析,语言表达流畅。
【解析】
1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题目点出了论题,开头用作者对“真性情”的解释,引出中心论点,即第③自然段的首句“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摘抄下来即可。
14.第一问: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第一段的“所谓真性情”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下文的内容就是对“真性情”的阐释,即“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第二问:根据第③段“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和第⑧段“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的提示整理答案即可。
示例:把学习当作爱好,抛去功利目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心去感受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得心灵上的愉悦。
15.本题考查的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含义,尤其是涉及到文章的主旨的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表层注意字面的意思,深层注意和主旨相关的意思。“样儿”表面指“模样”,结合“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知“活出个样儿来”是指在名、利的追求上取得比别人更多,在世俗生活中让别人羡慕!“味儿”通常指气味或滋味,结合“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人更本色”可知“活出个味儿来”是指活出真性情。
16.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符合“名人真性情的具体表现”即可。
示例: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赏析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三月不知肉味”是指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