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问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2分)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一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B.该领域其他科学家的意见
C.该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2.(2分)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认为她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所坐的座椅 B.铁路边的树
C.远处的房屋 D.身边走过的人
3.(2分)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l为( )
A.2cm B.2.0cm C.2.00cm D.2.000cm
4.(2分)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完成任务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min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
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0.08km/min
D.10~13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5.(2分)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B.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10~20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D.20~30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6.(2分)下列关于天宫课堂上声现象知识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老师讲课时声带在振动
B.声音以340m/s的速度从天宫传到我们耳朵
C.听老师解说实验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D.老师讲课时发出的声音在90dB以上
7.(2分)编钟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编钟大小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速度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8.(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做“B超”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将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对准烛焰,烛焰会摆动
C.真空不能传声,是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的
D.校园内植树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9.(2分)“金边日食”是壮观的天文现象,小明用自制小孔观看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B.用小孔成像原理观看日食利用了光的折射
C.日食通过小孔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日食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10.(2分)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镜面反射
C.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11.(2分)如图所示,小红正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棋子A、B完全相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C.若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
D.在B位置放上光屏能接收到A的像
12.(2分)如图,两个小球1和2总是沿顺时针方向在同一圆周轨道(虚线所示)上运动,除碰撞外,它们的速度保持不变。某时刻,两球刚好运动到图示位置,a、b是直径的两端,此时球1的速度是球2的一半。此后,这两个小球(设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速度互换)( )
A.总是在a点相碰
B.总是在b点相碰
C.时而在a点相碰,时而在b点相碰
D.可以在圆周轨道上的任意位置相碰
13.(2分)夜晚的红梅公园,悬挂在高处的灯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红花绿叶的美丽图案。灯筒结构如图所示:不透明外壳内有一白炽灯,灯筒底部为带有彩色图案的玻璃。若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灯筒将在地面上投射出( )
A.红花黑叶 B.黑花红叶 C.红花红叶 D.黑花黑叶
14.(2分)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
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
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
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5.(2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的最大载重为77.3t,最大巡航速度为980Km/h,最长航程为5555Km.我国版图的最大横跨距离为5027.4Km.2017年5月5日,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以浦东机场指挥塔为参照物,C919是 的。若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仅需 h。
16.(2分)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7.(2分)2022年元宵晚会上,在空间站中的航天员王亚平用古筝演奏了一曲《茉莉花》。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琴弦 产生的;改变拨弦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8.(2分)唐代卢全《月蚀》诗:“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烂:光洁灿烂)诗句中描述的“烂银盘”是月亮在海水中的 (选填“实”或“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
19.(2分)《康熙几暇格物编•蒙气》中记载:“正如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这描述的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当看到钱的像时,此时像的位置比物体的位置 (选填“高”或“低”)。
20.(2分)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三、作图题(4分)
21.(2分)如图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OB,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AO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OC。
22.(2分)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四、问答题(4分)
23.(4分)小红用水壶向暖水瓶中灌注热水,小刚在一旁提醒她:“听,水快满了”,说话间暖水瓶中的水真的满了,小红疑惑的问小刚: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请你帮助小红解释其中的奥秘。
五、实验探究题(每题6分,共36分)
24.(6分)立定跳远是我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小晨想研究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他根据平时训练体会,猜想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有:弹跳力量、跳跃角度、自身体重等。小晨用弹簧玩具枪、小钢球做了一系列实验,记录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丁是图甲实验中,发射角度45°时,5次实验钢球的落地点。小晨用圆规画了一个尽量小的圆,使5个点均落在圆上或圆内,此时即可将圆心O点视作发射角度45°时钢球的落地点。这样处理实验数据的作用是 。
(2)小晨根据实验得出初步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跳跃角度45°成绩最好。为了使他的结论更加可靠,还需要补充进行的实验是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小晨给出了立定跳远取得好成绩的建议:
①以45°角左右向前跳出;
②过度肥胖的同学要减肥,控制合理的体重;
③ 。
25.(6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AB段距离sAB=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26.(6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说明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说明 可以传声,且声音能够传递 。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 。
27.(6分)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她把半圆形玻璃砖固定在圆盘中心,让激光束沿圆盘半径入射到玻璃砖圆心处,激光束经玻璃砖折射后从半圆弧边射出(如图所示)。旋转圆盘,多次改变激光束入射角度,观察折射光线方向并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入射角
20°
30°
60°
75°
折射角
13°
19°
30°
35°
40°
(1)做第三次实验时,忘了记录入射角的数据,结合图可知,此时的入射角为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时,折射角 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 。
28.(6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甲,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 放置在平面镜A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
(2)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 (光滑/粗糙)些,在纸板上标出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 的大小;
(3)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相等/不相等)。
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4)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 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老师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 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9.(6分)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 。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 ,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综上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5)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 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 (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六、计算题
30.(6分)小熊驾驶着汽车前往龙岩,图乙是他看到高速公路边上的指示牌。
(1)若当时汽车的速度仪表指针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是否超速行驶?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抵达龙岩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31.(10分)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次,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8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求:
(1)从敲击至听到第二次响声的时间;
(2)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
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2分)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一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B.该领域其他科学家的意见
C.该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实验的重复原则。为了减小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考虑增加重复次数,反复验证实验结果。
【解答】解:正确的结论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如何减小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控制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实验设计的原则:单一变量、设置对照组、多次重复、科学合理。
2.(2分)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认为她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所坐的座椅 B.铁路边的树
C.远处的房屋 D.身边走过的人
【分析】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比较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因此,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如果选取所坐的座椅为参照物,则小红与座椅之间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红是静止的,故A正确;
B、如果选取铁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则小红与树之间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如果选取远处的房屋为参照物,则小红与房屋之间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如果选取身边走过的人为参照物,则小红与身边走过的人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取决于参照物的选取,关键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
3.(2分)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l为( )
A.2cm B.2.0cm C.2.00cm D.2.000cm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细菌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00cm对齐,所以细菌的长度为l=2.00cm,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注意测量仪器读数时必须先看清楚分度值,同时刻度尺读数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2分)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完成任务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min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
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0.08km/min
D.10~13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在s﹣t图像中,平行t轴的图像代表着静止不动;
(2)根据题意派送车从出发点到派送点,又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所以乙图图像中0~10min为从出发点到派送点,10~13min为派送车在派送点停留,13~19min为派送车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
(3)求某段路程或者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可以用公式:。
【解答】解: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为19min﹣13min=6min,故A错误;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0.8km=0.8km,故B错误;
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
D、10~13min内,根据图像平行t轴,派送车静止不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察了路程时间图像、平均速度的计算等运动的综合内容,学会看s﹣t图像是重点。
5.(2分)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B.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10~20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D.20~30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分析】在s﹣t图像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运动,据此分析甲、乙两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速度公式求路程和速度。
【解答】解:A、由图可知,第0~10min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故A错误。
B、由图可知0~30min,甲、乙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根据,则他们的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
C、由图可知10~20min,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甲、乙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故C错误。
D、由图可知20~30min,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甲在乙的前边,第30min时甲、乙相遇,说明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理解运动图像的含义,并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6.(2分)下列关于天宫课堂上声现象知识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老师讲课时声带在振动
B.声音以340m/s的速度从天宫传到我们耳朵
C.听老师解说实验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D.老师讲课时发出的声音在90dB以上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在太空没有空气,不能传声;
(3)太空中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4)老师讲课一般在65~75dB,据此解答。
【解答】解:A、王亚平老师讲课时能够发声是因为其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
B、在太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B错误;
C、听老师解说实验是利用电磁波传递能量,故C错误;
D、老师讲课时发出的声音在70dB左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声与信息等,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2分)编钟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编钟大小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速度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解答】解:钟振动频率的大小与编钟钟体的大小有关,编钟钟体越小,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属于基础题。
8.(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做“B超”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将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对准烛焰,烛焰会摆动
C.真空不能传声,是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的
D.校园内植树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分析】(1)(2)声音即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故据实际情况分析即可判断;
(3)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会采用很多研究方法。在探究“空气能传声”时,逐渐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根据听到罩内的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弱,通过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探究结论;
(4)防止噪声污染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用“B超”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正确;
B、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附近的烛焰,烛焰会不断摇晃,是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递能量给烛焰,使烛焰不断摇晃,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利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的,故C正确;
D、学校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能防止马路上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声学综合题,比较简单,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9.(2分)“金边日食”是壮观的天文现象,小明用自制小孔观看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B.用小孔成像原理观看日食利用了光的折射
C.日食通过小孔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日食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分析】(1)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小孔成像像的大小,当物距一定时与像到孔的距离有关。
【解答】解:A、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故A正确;
B、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日食通过小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日食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小孔成像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
10.(2分)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镜面反射
C.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A、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不是漫反射,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容易发生漫反射,不是镜面反射,故B错误;
C、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
D、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并不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而是进入人眼光线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线多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线少感觉暗。
11.(2分)如图所示,小红正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棋子A、B完全相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C.若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
D.在B位置放上光屏能接收到A的像
【分析】(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2)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物像等大;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解答】解:A、选用茶色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来探究,既能看到B棋子又能看到A棋子的像,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故A正确;
B、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棋子都不可能与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故B正确;
C、棋子B与棋子A的像能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故C正确;
D、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属于虚像,无法利用光屏承接,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2.(2分)如图,两个小球1和2总是沿顺时针方向在同一圆周轨道(虚线所示)上运动,除碰撞外,它们的速度保持不变。某时刻,两球刚好运动到图示位置,a、b是直径的两端,此时球1的速度是球2的一半。此后,这两个小球(设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速度互换)( )
A.总是在a点相碰
B.总是在b点相碰
C.时而在a点相碰,时而在b点相碰
D.可以在圆周轨道上的任意位置相碰
【分析】结合题意,设圆周的周长为L,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即可。
【解答】解:某时刻,两球刚好运动到图示位置,ab是直径的两端,此时球1的速度是球2的两倍,设圆周的周长为L,根据v=知:
当两者再次运行到a点,球1经过的距离为L,球2经过的距离为,又因为球1的速度是球2速度的两倍,所以用时正好相等,即=,两球在a点相撞,碰撞后,当速度快的经过两周时,速度慢的球经过一周,所以下次两球相撞仍然在a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变相运用,是一道难题。
13.(2分)夜晚的红梅公园,悬挂在高处的灯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红花绿叶的美丽图案。灯筒结构如图所示:不透明外壳内有一白炽灯,灯筒底部为带有彩色图案的玻璃。若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灯筒将在地面上投射出( )
A.红花黑叶 B.黑花红叶 C.红花红叶 D.黑花黑叶
【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其他色光都吸收。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灯筒底部的玻璃图案是红花绿叶,白炽灯发出的是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照射到红色的花,只透过红光,绿色的叶上只透过绿光,所以会出现红花绿叶的图案;当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时,照射到红色的花上,透过红光,所以能看到红花,照射到绿叶上时,红光被吸收,没有色光透过,所以叶成了黑色,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光学知识,要知道是透明物体颜色是由什么决定。
14.(2分)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
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
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
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
【分析】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人在岸上观察到水中点光源S成的像S′,是水中S射向水面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了比S浅的虚像S′(S′在①直线上),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定律和根据折射定律作图的认识,属于一道基础题。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5.(2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的最大载重为77.3t,最大巡航速度为980Km/h,最长航程为5555Km.我国版图的最大横跨距离为5027.4Km.2017年5月5日,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以浦东机场指挥塔为参照物,C919是 运动 的。若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仅需 5.13 h。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已知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
【解答】解:(1)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以浦东机场指挥塔为参照物,C919与浦东机场指挥塔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C919是运动的;
(2)根据v=可得,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需要的时间:t===5.13h。
故答案为:运动;5.1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常见题目,难度不大。
16.(2分)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 17.57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
【分析】(1)根据刻度尺的使用,为了减少误差,可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但是不管对同一物体测量多少次,准确值是不会变的,改变的是估计值,在取平均值时,要去掉错误的测量结果;
(2)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
【解答】解:(1)将四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就是记录结果:=17.57cm;
(2)因为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所以从右面数第二位的单位就是分度值,故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故答案为:17.57;1mm。
【点评】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故从右面数第二位的单位就是分度值,注意取平均值时,若除不尽,保留的小数要与测量值小数位数相同。
17.(2分)2022年元宵晚会上,在空间站中的航天员王亚平用古筝演奏了一曲《茉莉花》。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琴弦 振动 产生的;改变拨弦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三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决定。
【解答】解: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
改变拨弦的力度,改变琴弦的振动幅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特性,属于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18.(2分)唐代卢全《月蚀》诗:“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烂:光洁灿烂)诗句中描述的“烂银盘”是月亮在海水中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是由光的 反射 形成的。
【分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解答】解:诗句中描述的“烂银盘”是月亮在海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虚;反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在生活当中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19.(2分)《康熙几暇格物编•蒙气》中记载:“正如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这描述的是光的 折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当看到钱的像时,此时像的位置比物体的位置 高 (选填“高”或“低”)。
【分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钱反射出的光线被碗侧壁挡住,人看不见钱了,倒入一些水后,钱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钱的像。
故答案为:折射; 高。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水里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由于折射,使人感觉到水里物体的像变高了。
20.(2分)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水(或液体) 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510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分析】(1)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
(2)人发出的声音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就是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水(或液体)能传播声音。
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t=×3s=1.5s,
由v=得,
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s=vt=340m/s×1.5s=510m。
故答案为:水(或液体);510。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
三、作图题(4分)
21.(2分)如图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OB,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AO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OC。
【分析】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既要发生反射,又要发生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先过折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OA,方向指向入射点,然后再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右侧画出折射光线OC,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作图能力,在作光的折射的光路图时要注意:不管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在光疏质(密度比较小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在光密质(密度比较大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小,即“疏大密小”。角度越小,光线越靠近法线。
22.(2分)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像为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先分别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两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分别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在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时,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
四、问答题(4分)
23.(4分)小红用水壶向暖水瓶中灌注热水,小刚在一旁提醒她:“听,水快满了”,说话间暖水瓶中的水真的满了,小红疑惑的问小刚: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请你帮助小红解释其中的奥秘。
【分析】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于水壶里空气柱的高度不同,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
【解答】答: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振动频率越高,就是凭借这一点,知道水快满了的。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理解水壶里空气的高度(就是空气柱的长度)与壶内发出的声音有密切的关系。
五、实验探究题(每题6分,共36分)
24.(6分)立定跳远是我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小晨想研究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他根据平时训练体会,猜想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有:弹跳力量、跳跃角度、自身体重等。小晨用弹簧玩具枪、小钢球做了一系列实验,记录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丁是图甲实验中,发射角度45°时,5次实验钢球的落地点。小晨用圆规画了一个尽量小的圆,使5个点均落在圆上或圆内,此时即可将圆心O点视作发射角度45°时钢球的落地点。这样处理实验数据的作用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2)小晨根据实验得出初步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跳跃角度45°成绩最好。为了使他的结论更加可靠,还需要补充进行的实验是 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等角再做几次实验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小晨给出了立定跳远取得好成绩的建议:
①以45°角左右向前跳出;
②过度肥胖的同学要减肥,控制合理的体重;
③ 加强腿部力量训练 。
【分析】(1)据图可知,相同的发射角,连续做5次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一次的偶然性,即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2)为了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可以采取多次实验的方法;
(3)从实际的角度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1)据图甲可知,发射角度45°时,5次实验钢球的落地点。小晨用圆规画了一个尽量小的圆,使5个点均落在圆上或圆内,此时即可将圆心O点视作发射角度45°时钢球的落地点,这样处理实验数据的作用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2)为了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可以采取多次实验的方法,故本实验中想判断该结论是否正确,应该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等角再做几次实验;
(3)据实际情况可知,若想立定跳远取得好成绩,加强腿部力量训练、增加起跳的力量、用力蹬地、加强体育锻炼等均可;
故答案为:(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等角再做几次实验;(3)加强腿部力量训练。
【点评】对于探究实验中,若想得到更为普遍的、正确的规律,应该进行多次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此题中应注意该方面的利用。
25.(6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AB段距离sAB= 40.0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0.3 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B 。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
(2)根据图示读出AB、AC段的路程以及AC段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判断速度变化;
(4)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图象;
(5)利用v=分别求出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最后利用v=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
(2)根据图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cm,则
AB间的长度:sAB=40cm;AC间的长度:sAC=90cm;
AC段所用的时间:tAC=3s;
AC段的平均速度:vAC===30cm/s=0.3m/s;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短,而路程不变,由v=可得,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4)小车在斜面上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运动,
A.图中v﹣t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速度大小不变,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v﹣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图中s﹣t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小车位置相对于O点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由v=可知,前半程所用时间:t1=,后前半程所用时间:t2=,
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故答案为:(1)v=;(2)40.0;0.3;(3)偏大;(4)B;(5)。
【点评】本题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考查了注意事项,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器材及平均速度的求解。
26.(6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说明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且声音能够传递 能量 。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会逐渐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 真空不能传声 。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叫放大法。常用的放大法有累计放大法、形变放大法、光学放大法等。
(2)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
(3)(4)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同时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空气;能量;(4)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注意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科学运用。
27.(6分)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她把半圆形玻璃砖固定在圆盘中心,让激光束沿圆盘半径入射到玻璃砖圆心处,激光束经玻璃砖折射后从半圆弧边射出(如图所示)。旋转圆盘,多次改变激光束入射角度,观察折射光线方向并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入射角
20°
30°
60°
75°
折射角
13°
19°
30°
35°
40°
(1)做第三次实验时,忘了记录入射角的数据,结合图可知,此时的入射角为 45°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时,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 增大 。
【分析】(1)根据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来确定入射角的度数;
(2)光的折射规律: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解答】解:(1)题图是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此时入射角的大小为45度;
(2)由表格数据和图示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
故答案为:(1)45°;(2)小于;增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属于基础题,要学会熟练应用。
28.(6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甲,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 竖直 放置在平面镜A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
(2)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 粗糙 (光滑/粗糙)些,在纸板上标出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 反射角和入射角 的大小;
(3)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相等 (相等/不相等)。
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4)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 法线 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老师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 入射绿光、入射红光和反射绿光看起来重合 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分析】(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应让硬纸板竖直放置,这样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纸上。
(2)根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可的出结论;在纸板上标出刻度,可以测量角的大小;
(3)实验只做一次结论具有偶然性,若需进一步验证该规律的正确性,需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表中所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法线与平面镜垂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可以通过硬纸板显示光路。
【解答】解:(1)为了使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硬纸板上,应让硬纸板B竖直放置在平面镜A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
(2)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在纸板上标出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3)读表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这样能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法线与平面镜是垂直的,红色激光笔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可以显示法线的位置;沿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入射绿光、入射红光和反射绿光看起来重合时,可以根据光的传播路径来判断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竖直;(2)粗糙;反射角和入射角;(3)相等;(4)法线;入射绿光、入射红光和反射绿光看起来重合。
【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9.(6分)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相等 ,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综上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对称 。
(5)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 虚 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 仍能 (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分析】(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4)平面镜成像时,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其连线与镜面垂直;
(5)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而且平面镜成虚像。
【解答】解:(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玻璃板后面没有点燃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用数学中的知识点可表示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5)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成的像是虚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不影响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在物体一侧还能看到玻璃板内点亮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相等;(3)垂直;(4)对称;(5)虚;仍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六、计算题
30.(6分)小熊驾驶着汽车前往龙岩,图乙是他看到高速公路边上的指示牌。
(1)若当时汽车的速度仪表指针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是否超速行驶?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抵达龙岩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1)由高速公路边上的指示牌知此路段限速80km/h,再由甲图知当时的车速接近105km/h,所以汽车超速。
(2)由高速公路边上的指示牌知从此标志牌到龙岩的路程是120km;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的最快速度为80km/h。所以由公式t=得汽车抵达龙岩所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
(1)由高速公路边上的指示牌可知此路段限速80km/h,再由甲图可知当时的车速接近105km/h,所以汽车超速。
(2)由图可知,从此标志牌到龙岩的路程是120km;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的最快速度为80km/h,
由v=可得,汽车抵达龙岩至少需要的时间为:t===1.5h。
答:(1)汽车超速行驶;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抵达龙岩至少需要1.5小时。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还考查了学生对交通标志牌的认识。
31.(10分)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次,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8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求:
(1)从敲击至听到第二次响声的时间;
(2)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
【分析】(1)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和铸铁管的长度,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求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即为从敲击至听到第二次响声的时间;
(2)知道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和铸铁管的长度,根据v=求出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1)由v=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t空气===3s,
即从敲击至听到第二次响声的时间。
(2)由题意可知,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t=t空气﹣t铁,
则声音在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
t铁=t空气﹣△t=3s﹣2.8s=0.2s。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
v铁===5100m/s。
答:(1)从敲击至听到第二次响声的时间为3s;
(2)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m/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熟练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变形公式,理解好题目中声音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八年级+物理卷,共8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3月月考物理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