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317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317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317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3173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3173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3173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3173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3173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展开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4、联想:由此及彼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实相济)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5、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6、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本诗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
虚实结合(相生)题解题步骤:
①明手法:点明是什么技巧。②阐运用: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哪里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里是虚写,写的是什么)③析效果:点明关系,说清效果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虚写凯旋威武、繁盛热闹的往事,实写王城故址鹧鸪乱飞的眼前之景
(虚景实景相反相成)虚实对比,表达了今昔盛衰无常之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 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1、虚实结合能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2、虚景和实景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诗人情感(感慨)的。(如《越中览古》) 3、虚景和实景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人情感的。(如《雨霖铃》)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6分)(05年高考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 1、边城:唐代边境城镇,与吐蕃对峙. 2、安西:安史之乱后陷落,作者写此诗时安西已被吐蕃辖管三十多年。 3、碛:qì,沙漠。 4 练:白绢,泛指丝绸 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中低飞,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透过丝丝细雨,看见远处的沙漠在低吟着,似乎在诉说着久违的感觉. 河边的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每一片嫩嫩的叶子,都被雨水洗刷着,争着向上生长,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希望. 这时,从沙漠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驮铃声,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支驮运货物在缓缓行进的骆驼队伍,由远及近,穿过沙漠,到达遥远的安西. 同时,诗人的那颗无比沉重的心也随那逐渐向远方消逝的驮铃声,越过了沙漠,飞到了那虽然远在视线之外,却时时进入思念中的安西.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6分)(05年高考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诗中前两句暮雨、低雁、芦、笋为实写(1分),营造了春天阴沉昏暗的意境(1分),表达了诗人对紧张恐怖边境的担忧之情(1分); 诗中后两句遥远的驮铃声为实写,驼队应该穿过沙漠后到安西为虚写,(1分)是想象的繁华的丝绸商运之景, 诗歌通过想象和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作者盼望收复安西边镇 ,恢复往日繁荣的感情(1分) 。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问: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远望不见江东路),虚写梦中回到江东。虚实结合,形成对比,用梦中的相见反衬现实中的孤独。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虚实结合,用想像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作者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激发想象,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清代唐彪《读书作文谱》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月圆》
月圆(1) 【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柔美。(3)指月亮。(4)众星。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古代诗歌中的虚景和实景 2、掌握虚实结合的分析方法和答题模式,形成完整答案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思考:虚景 有哪些类型?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4、联想:由此及彼(对方角度)
古诗词虚实结合课件PPT: 这是一份古诗词虚实结合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明辨概念,二具体表现,梦境为虚,仙境为虚,愿望为虚,虚实结合的作用,三高考解题指导,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中的虚实结合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中的虚实结合 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辛追墓T形帛画,虚实结合,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关键词,三课堂操练,①点手法,②析手法,③评作用,答题步骤,四答题模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手法之虚实结合课件19张: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手法之虚实结合课件19张,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