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生物专题13 神经调节-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有答案)

    高中生物专题13 神经调节-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有答案)第1页
    高中生物专题13 神经调节-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有答案)第2页
    高中生物专题13 神经调节-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有答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专题13 神经调节-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专题13 神经调节-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有答案),共19页。
    专题13 神经调节

    1.(2021·湖南高考真题)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a为对照组,图b和图c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
    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
    C.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
    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答案】A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说明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T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
    【详解】
    A、据分析可知,TEA处理后,阻断了外向电流,只有内向电流存在,A正确;
    B、据分析可知,T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B错误;
    C、据分析可知,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内向电流消失,C错误;
    D、据分析可知,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依然低于膜外,D错误。
    故选A。
    【点睛】

    2.(2021·1月浙江选考)当人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使人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其中的反射弧示意图如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甲~丁是其中的突触,在上述反射过程中,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
    提取题干信息可知:若一侧受到伤害,如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且“+”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图示对脚的有害刺激位于左侧,则应表现为左侧腿屈曲,右侧腿伸展,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该有害刺激位于图示左侧的脚,则图示左侧表现腿屈曲,即与屈肌相连的甲突触表现为兴奋,则为“+”,伸肌表现为抑制,则乙为“-”;图示右侧表现为伸展,则与伸肌相连的丙表现为兴奋,即为“+”,屈肌表现为抑制,但图示丁为上一个神经元,只有丁兴奋才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与屈肌相连的神经元,使屈肌被抑制,故丁表现为“+”。综上所述,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A正确,
    故选A。
    3.(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答案】A
    【分析】
    1、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
    A、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A错误;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B正确;
    C、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C正确;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A。
    4.(2021·河北高考真题)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
    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答案】C
    【分析】
    1、一个神经细胞可以有多个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2、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的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细胞外钾离子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4、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详解】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A正确;
    B、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维持内外离子浓度差,静息电位是由于细胞内外一定的K+浓度差导致的,B正确;
    C、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是K+外流,内环境K+浓度升高,K+顺浓度梯度外流减少,膜电位差减小,C错误;
    D、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有谷氨酸、一氧化氮、肾上腺素等,都可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C。
    5.(2021·广东高考真题)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时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___________。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___________,使屈肌舒张。
    (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跑___________,降低血糖浓度。
    (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_______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
    【答案】伸肌、屈肌 外负内正 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 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垂体
    【分析】
    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神经节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
    2、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
    【详解】
    (1)图中有两条反射弧: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伸肌运动神经元→伸肌;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屈肌运动神经元→屈肌;故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时,使得抑制性神经元上有兴奋的传导,发生电位变化,从而使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从而发生电位变化,但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使屈肌舒张。
    (3)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去路,即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存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分泌TH(甲状腺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通过检测血液中TSH、TH、TRH等激素的含量评估相应分泌器官的功能,从而判断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垂体功能的指标之一。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反射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以及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内容,难度一般,属于考纲中的识记与理解内容。

    1.(2021•重庆模拟)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
    【解答】解:学生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故选:B。
    2.(2021•江苏模拟)一氧化氮(NO)是最早发现能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的气体。NO可增强靶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使胞质内cGMP升高,产生生物效应,如血管平滑肌舒张,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O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
    B.NO与乙酰胆碱均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NO与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
    D.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可用NO剂治疗
    【解答】解:A、NO不贮存于突触小泡中,它的释放不依赖于胞吐作用,而是通过弥散,A错误;
    B、乙酰胆碱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B错误;
    C、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而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不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C错误;
    D、NO剂可引起平滑肌收缩,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D正确。
    故选:D。
    3.(2021•山东模拟)神经肌肉接头与典型的突触结构类似。如图表明,影响神经肌肉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即ACh)的因素有很多(箭头所示位置即为作用部位),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注:Ca2+中所引发的突触小泡的胞吐需要突触小泡膜上的蛋白质SNAPs和VAMPs的作用)(  )

    A.肉毒杆菌毒素能抑制突触前膜对乙酰胆碱的释放
    B.箭毒能与乙酰胆碱竞争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C.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可使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浓度降低
    D.vesamicol可阻止乙酰胆碱进入突触小泡
    【解答】解:A、据图可知,肉毒杆菌毒能与VAMPs结合,从而抑制突触前膜对乙酰胆碱的释放,A正确;
    B、据图示可知,箭毒能与乙酰胆碱竞争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B正确;
    C、由图示可以看出,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乙酰胆碱的分解,导致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浓度升高,C错误;
    D、据图可知,vesamicol可阻止乙酰胆碱进入突触小泡,D正确。
    故选:C。
    4.(2020·甘肃临夏中学高二期末)如图为蛙后肢坐骨神经的示意图,如果在a的左侧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则( )

    A.ab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a→b
    B.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为b→a
    C.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电流方向一致
    D.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详解】
    A、由于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的刺激,兴奋先传导到a,所以ab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b→a,A错
    误;
    B、由于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的刺激,兴奋先传导到a,使得a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为a→b,B错误;
    C、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电流方向相反,C正确。
    D、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错误;
    5.(2020·福建漳州高三其他)下图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 A 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该突触结构类型是轴突—胞体型,且兴奋只能由乙神经元传向甲神经元,所以刺激A时,A所在的神经元甲会兴奋,而乙神经元不会产生兴奋。
    【详解】
    当刺激A点,产生兴奋在相应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则甲电流表的左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右侧导线所在的另一神经纤维的膜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有电位差导致甲发生一次偏转;当兴奋传到两个神经元之间时,由于该处突触的兴奋是突触后膜兴奋,及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右边的神经元不兴奋,乙电流表的两侧导线的膜外均是正电荷,无电位差,乙不发生偏转。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理解“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
    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
    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2020·全国高三开学考试)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关键部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下图1和图2是分别表示两类突触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
    B.突触后膜受前一个神经元树突末梢的支配
    C.抑制性递质与受体结合时使Cl-内流,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所以无法产生兴奋
    D.某些麻醉剂可以通过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使痛觉消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由图可知,Na+内流导致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后膜表现为兴奋;Cl-内流,膜仍表现为外正内正,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仍为静息电位,因而无法产生兴奋。
    【详解】
    A、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A正确;
    B、突触后膜受前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B错误;
    C、抑制性递质与受体结合时使Cl-内流,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大,抑制了动作电位的产生,C正确;
    D、某些麻醉剂可以通过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使痛觉消失,D正确。
    故选B。
    7.(2020·河北邯郸高三开学考试)河豚含蛋白质高.营养丰富,但其体内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从而导致血管运动神经和呼吸神经中枢麻痹,使人体迅速死亡。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极微量的河豚毒素可以作为镇痛和局部麻醉的药剂
    B.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C.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
    D.河豚毒素的毒性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答案】B
    【解析】
    【分析】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于钾离子的外流,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钠离子的内流,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从而阻止钠离子内流,进而影响动作电位的形成。
    【详解】
    AD、河豚毒素是Na+通道阻断剂,极微量的河豚毒素进入机体后,Na+内流受阻,神经冲动不能发生和传导,因此可以作为镇痛和局部麻醉的药剂,A、D正确;
    B、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
    C、由于河豚毒素阻断Na+通道,因此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C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20·广东高三其他)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下列关于红细胞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红细胞能维持较高浓度的K+,与主动运输密切相关
    B.Na+对维持红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组织液渗透压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C.Na+、 K+属于红细胞内的成分,均由人体从外界摄入
    D.氧气含量不会影响人成熟红细胞吸收Na+、K+
    【答案】B
    【解析】
    【分析】
    钠钾泵简称钠泵,即Na+,K+-ATP酶为细胞膜中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以分解ATP获得能量,并利用此能量进行Na+、K+的主动转运,即能逆浓度梯度把Na+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把K+从细胞外转运入细胞内,ATP酶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细胞膜内外的K+,Na+离子的浓度差,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
    【详解】
    A、主动运输保证了红细胞内K+的含量高于细胞外,A正确;
    B、人成熟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Na+对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B错误;
    C、构成细胞内液的Na+、K+,均来自食物的消化、吸收,C正确;
    D、人体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故氧气含量不会影响该细胞的主动运输过程,D正确。
    故选B。
    9.(2020·山东高三其他)神经递质甲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甲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后会使K+外流
    B.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C.神经递质甲可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
    D.神经递质甲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表现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形成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
    【详解】
    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神经递质甲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外流,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在膜内和膜外均由正电位向负电位传递,据此可推测: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B正确;
    C、神经递质甲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K+外流,可见,神经递质甲可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C正确;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神经递质甲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D错误。
    故选D。
    10.(2020·河南高三月考)如图是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例,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B.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C.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的蠕动会加强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意识产生的地方。
    【详解】
    A、题干“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可知,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是不受意识支配的,A正确;
    B、由图可知,交感神经并不是使所有内脏器官的活动都加强,例如抑制胃肠蠕动;同理,副交感神经并不是使内脏器官的活动都减弱,B错误;
    C、由图可知,安静时心率慢,同时促进胃肠蠕动,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D正确。
    故选B。
    【点睛】
    由图可知,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胃肠蠕动的作用是相反的。
    11.(2020·山东黄岛·高三一模)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内流是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
    C.cd段电位下降的原因是K+的大量外流
    D.动作电位发生是一系列离子通道顺序开关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图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bc段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cd段是因为K+外流所致。
    【详解】
    A、K+外流是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A错误;
    B、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的膜电位,bc段由于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正确;
    C、由图可知cd段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故cd段电位下降的原因是K+的大量外流,使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C正确;
    D、由图可知,动作电位发生是一系列离子通道顺序开关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12.(2020·琼山·海南中学高三月考)如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表1记录得到图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图乙①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更大
    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
    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图甲a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表现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形成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
    【详解】
    A、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是测定动作电位的,因此电位变化会出现丙图所示,A错误;
    B、图乙②点时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与Na+的内流有关,①点处于静息电位,因此图乙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B错误;
    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最大,因此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
    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兴奋刚传到b点,a还处于静息状态,膜外为正电位,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3.(2020·湖北高三月考)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分受到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大量Na+从②侧到①侧
    B.a点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II有关
    C.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
    D.兴奋时大量钠离子内流是主动运输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由于Ⅴ上有糖蛋白,所以①为细胞膜外侧,②为细胞膜内侧。
    图2中,a线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0mV,此时Na+内流,c表示动作电位,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详解】
    A、根据图1可知有糖蛋白的①侧是细胞外侧,②侧是细胞内。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外内流到细胞内,所以是从①侧到②侧,A错误;
    B、a点电位为静息电位,形成原因是K+外流导致,K+外流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
    C、b点时,电位差为0,细胞膜①侧电位和②侧一样高,C错误;
    D、兴奋时大量钠离子内流是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ACD。

    14.(2020·河南高三月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涉及许多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是由前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经过中间产物转变而来的,前体物质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轴突末梢中的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的触发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a和b分别具体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多巴胺释放后引起Ca2+进入神经细胞的完整过
    程是________________。
    (3)乙图是用生物电生理仪在图甲所示位置(一端在细胞膜内,一端在细胞膜外)记录到的一次动作电位变化情况。若将两个微电极都调到神经细胞膜外的不同部位,请将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绘制在图中。
    __________
    (4)K+通道阻滞剂是治疗心率异常的重要药物,而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变化的情况和神经细胞类似,则K+通道阻滞剂主要影响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_ (填图中序号)阶段。
    【答案】酪氨酸 主动运输 囊泡蛋白磷酸化 多巴胺受体和Ca2+通道蛋白 多巴胺释放后被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接受,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细胞中的cAMP浓度增加,活化了蛋白激酶,催化细胞膜上Ca2+通道蛋白磷酸化,Ca2+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 ①③④
    【解析】
    【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
    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详解】
    (1)多巴胺是由前体物质酪氨酸经过中间产物转变而来的,前体物质酪氨酸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神经细胞;神经末梢中包裹有多巴胺的囊泡蛋白磷酸化后,触发了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多巴胺进入突触间隙。
    (2)甲图中a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b表示的是Ca2+通道蛋白(Ca2+载体蛋白);多巴胺释放
    后进入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接受,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细胞中的cAMP浓度增加,活化了蛋白激酶,催化细胞膜上Ca2+通道蛋白磷酸化,Ca2+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
    (3)将两个微电极都调到神经细胞膜外,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微电极之间是等电位,没有电位差,电位测量值为零,当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时,Na+快速内流导致该部位细胞膜外变成负电位,此时测量出的是负电位快速增加的变化。随着Na+内流逐渐停止,神经细胞中的K+开始外流,神经细胞上端逐渐恢复细胞膜外正电位,和下端细胞膜外同为正电位,两者之间没有电位差,电位测量值为零。当兴奋传导到轴突下端时,下端的细胞膜外变成负电位,此时测量出的是正电位增加的变化。当兴奋传导过后,两个微电极所处的细胞膜外均恢复为正电位,两者之间没有电位差,电位测量值为零,具体图示如下;

    (4)K+外流是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乙图中的①和④代表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③
    代表神经细胞逐渐恢复静息电位,而②代表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因此K+通道阻滞剂会阻碍K+外流,主要影响乙图中的①、③和④阶段。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理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021•广东模拟)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释放神经递质的结构存在于   (填图中序号)。
    (2)某同学身体健康,体检时由于高度紧张,进行膝跳反射测试时未出现明显的反应。从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3)足球场上,某运动员抬起小腿将队友传来的球停稳。该动作涉及的反射与膝跳反射的主要区别是   。
    (4)某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成年人,闭上双眼接受膝跳反射测试,能感受到橡皮锤的叩击而不能抬起小腿。可能的原因是   。

    【解答】解:(1)③是神经中枢,含有突触结构,突触前膜会释放神经递质。
    (2)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体检的时候,由于紧张,大脑皮层抑制了脊髓膝跳反射中枢的活动,导致没有出现明显的膝跳反射。
    (3)足球场上,运动员抬起小腿将队友传来的球停稳,因为有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神经中枢的参与,是条件反射;膝跳反射是由脊髓参与完成的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4)某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成年人,闭上双眼接受膝跳反射测试,橡皮锤叩击,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再经脊髓的上行传导束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因此该人能感受到橡皮锤的
    叩击,但因为椎间盘突出,压迫了传出神经,神经中枢的兴奋不能传至效应器,故不能抬起小腿。
    故答案为:
    (1)③
    (2)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体检的时候,由于紧张,大脑皮层抑制了脊髓膝跳反射中枢的活动,导致没有出现明显的反应
    (3)该动作涉及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4)橡皮锤叩击,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再经脊髓的上行传导束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因此能感受到橡皮锤的叩击。但因为椎间盘突出,压迫了传出神经,神经中枢的兴奋不能传至效应器,故不能抬起小腿
    16.(2021•成都模拟)神经元之间除了化学突触(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外,还存在如图所示的电突触。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前后膜之间有离子通道连接,依赖带电离子传递电信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与   (填“一个”或“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请用文字和箭头概括出神经递质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过程:   。
    (2)据图推测,信息在电突触传递时的方向是   (填“单向”或“双向”)的;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率   (填“更快”或“更慢”),原因是   。
    【解答】解:(1)两个神经元之间可以形成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神经递质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过程: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据图中的双箭头推测,信息在电突触传递时的方向是双向的;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突触间隙狭窄,没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因此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率更快。
    故答案为:
    (1)多个 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双向 更快 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突触间隙狭窄,没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


    相关试卷

    高中生物专题20 实验与探究-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有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专题20 实验与探究-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有答案),共35页。

    高中生物专题16 种群、群落-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有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专题16 种群、群落-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有答案),共31页。

    高中生物专题15 免疫调节-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有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专题15 免疫调节-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有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