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桥兴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桥兴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般中学生的质量是50kg
B.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心率约为每分钟45次
C.青藏高原上水的沸点是100℃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2.(2分)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2m/s,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3.(2分)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时以波的形式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7℃
C.一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D.6℃读作“零下6摄氏度”
5.(2分)队列式要看队列是否直,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漏选得1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多选)6.(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多选)7.(2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乙静止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m/s
D.3s时乙在甲的前方
(多选)8.(2分)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多选)9.(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放大的“金鱼” B.墙上的手影
C.斑马在水中的倒影 D.雨后的彩虹
(多选)10.(2分)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1.(2分)如图,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面,画出此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2.(2分)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3.(3分)如图所示刻度尺,它的测量范围为 cm,分度值为 ;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5.170cm,此记录结果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14.(9分)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4
﹣3
﹣2
﹣1
0
0
0
0
0
1
2
3
4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
(4)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如:水变成水蒸气汽化、吸热。
露的形成 、 ;冰变成水 、 ;碘变成碘蒸气 、 。
15.(6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时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图中显示的是自由下滑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用公式表示)。
(2)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3)小车从甲到丙经过的路程s1= cm,平均速度v1= cm/s,如果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v2,你认为v1 v2(填“>”、“<”或“=”)
(4)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或“小”)。
16.(6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填“较亮”或“较暗”)。
(2)实验中,为了使结果更准确,应选用较 (填“厚”或“薄”)的玻璃板。
(3)玻璃板后放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是为了确定 的位置。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利用测量工具对图乙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17.(5分)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
(1)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甲“80”的含义是 ;乙“南京市60km”的含义是 ;
(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至少还需要多少小时?
18.(11分)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准备进行1000米赛跑,比赛开始后,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以5m/s的速度飞速奔跑,而乌龟只以0.1m/s的速度缓慢爬行,1min后兔子发现远远超过了乌龟,便骄傲地睡起了觉,而乌龟却坚持以不变的速度爬行,一段时间后兔子醒来,发现乌龟还有10m就到终点,求:
(1)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多远?
(2)兔子醒来时,乌龟共爬了多长时间?
(3)兔子醒来时,乌龟还需要多长时间到达终点?兔子还需要多长时间到达终点?兔子能追上乌龟吗?
六、综合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9.(6分)请根据材料提出其中所涉及的相关物理问题,并写出相应的物理知识或规律(物理知识或规律不能重复)
元旦期间,虎爸带着新买的iPhone 6s手机和号称“自拍神器”的照相自拍杆到北京出差。“自拍神器”主要由伸缩自拍杆,手机夹子,无线遥控器(与电视遥控器原理相同)组成,虎爸用它拍了很多照片,并通过微信发给了小虎。当他正和小虎发微信时手机铃声响了,虎爸接通电话,一听到对方的声音就辨认出是在北京工作的老同学,通话结束后虎爸发现手机屏上出现一层“雾气”,用纸巾擦拭手机屏幕后,发现屏幕上出现了自己的“像”。
序号
问题
物理知识或规律
例子
手机来电话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1
2
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桥兴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般中学生的质量是50kg
B.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心率约为每分钟45次
C.青藏高原上水的沸点是100℃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分析】A、一般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
B、健康人的心率约为每分钟60~100次;
C、大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解答】解:A、一般中学生的质量是50kg,故A正确;
B、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心率约为每分钟60~100次,故B错误;
C、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大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于100℃,故C错误;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质量、时间、速度的估测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属基础题目。
2.(2分)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2m/s,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
【解答】解:A、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2m/s,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则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2=4m/s,故A错误;
B、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2m/s,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则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故B正确;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与小明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小明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需要清楚的是,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3.(2分)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时以波的形式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图中将音叉的振动不易被观察,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振动。
【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属于基础题。
4.(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7℃
C.一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D.6℃读作“零下6摄氏度”
【分析】根据生活中的物理量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0℃的冰比0℃的水一样冷,故A错误。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6℃左右,故B错误。
C、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故C正确。
D、6℃读作“6摄氏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对生活的物理量进行估算,属于生活常识题。
5.(2分)队列式要看队列是否直,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队列式要看队列是否直,利用的光学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属基础题目。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漏选得1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多选)6.(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分析】(1)音色是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A、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可以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故B正确;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大,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故D错误。
故选:CD。
【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于物理现象的分析能力,看到一个物理现象,我们要能够从中找出相关的物理知识,并能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相关现象得到新的知识。
(多选)7.(2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乙静止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m/s
D.3s时乙在甲的前方
【分析】(1)在s﹣t图象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从图中可知4s时甲、乙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甲、乙的速度大小;
(3)由图可知0~4s内乙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乙的平均速度;
(4)从图中可知,3s时,甲、乙通过的路程大小,据此分析。
【解答】解:A、由图可知,2~4s内乙的s﹣t图象是平行于水平轴的直线,说明乙处于静止状态,故A正确;
B、由图可知,4s时,乙处于静止状态,而甲是运动状态,因此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由图可知,0~4s内乙通过的路程s=8m,
则乙的平均速度为:v===2m/s,故C错误;
D、由图可知3s时,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因此乙在甲的前方,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多选)8.(2分)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多选)9.(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放大的“金鱼” B.墙上的手影
C.斑马在水中的倒影 D.雨后的彩虹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鱼缸相当于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
D.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多选)10.(2分)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实验中玻璃板如果不垂直于桌面,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②眼睛在A的一侧观察。
③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④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
【解答】解: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错误;
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再重合,故D正确。
故选:BC。
【点评】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1.(2分)如图,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面,画出此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分析】反射与入射的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与入射的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根据以上内容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答】解: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折射定律的内容,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与入射在同种介质中,折射与入射在两种介质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2.(2分)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分析】要正确作出图中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必须知道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如何传播?
【解答】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3.(3分)如图所示刻度尺,它的测量范围为 0~10 cm,分度值为 1mm ;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5.170cm,此记录结果是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由图知此刻度尺的量程为0~10cm;
(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应该读到0.01cm,所以记录结果为5.170cm是错误的,应为5.17cm。
故答案为:0~10;1mm;不正确;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以及长度测量数据分析及处理,知道长度测量记录的注意事项、认真分析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14.(9分)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4
﹣3
﹣2
﹣1
0
0
0
0
0
1
2
3
4
(1)该物质的熔点是 0 ℃。
(2)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 液 态(选填“固”或“液”)。
(4)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如:水变成水蒸气汽化、吸热。
露的形成 液化 、 放热 ;冰变成水 熔化 、 吸热 ;碘变成碘蒸气 升华 、 吸热 。
【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在温度升高到0℃后有5min保持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0℃;
(2)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据此判断;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处于液态;
(4)露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该过程放热。冰变成水属于熔化,该过程吸热。碘变成碘蒸气属于升华,该过程吸热。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在温度升高到0℃后有5min保持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0℃;
(2)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所以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4)露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该过程放热;冰变成水属于熔化,该过程吸热;碘变成碘蒸气属于升华,该过程吸热。
故答案为:(1)0;(2)晶体;(3)液;(4)液化;放热;熔化;吸热;升华;吸热。
【点评】此题考查熔点、晶体判断、物质状态、液化、熔化、升华等知识,属于综合题目。
15.(6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时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图中显示的是自由下滑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用公式表示)。
(2)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变速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3)小车从甲到丙经过的路程s1= 90 cm,平均速度v1= 15 cm/s,如果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v2,你认为v1 > v2(填“>”、“<”或“=”)
(4)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填“大”或“小”)。
【分析】(1)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代入公式v=进行计算;
(2)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做变速运动。
(3)确定相应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开始的平均速度较小,后来变大;
(4)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解答】解: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2)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加快,做变速运动;
(3)由图知,s1=90cm,t1=10s﹣4s=6s,则v1===15cm/s;
由于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开始的平均速度应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即v1>v2;
(4)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故答案为:(1)v=;(2)变速;(3)90;15;>;(4)小。
【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关键是知道实验原理和方法,会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v=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16.(6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暗 环境中进行(填“较亮”或“较暗”)。
(2)实验中,为了使结果更准确,应选用较 薄 (填“厚”或“薄”)的玻璃板。
(3)玻璃板后放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是为了确定 像 的位置。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利用测量工具对图乙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
【分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2)玻璃有两个反射面,玻璃越薄,两个反射面成的像越近,如果玻璃越厚,两个反射面成的像越远。
(3)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先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这支蜡烛的同侧观察另一侧的蜡烛,不断移动它,直到另一侧的蜡烛与观察者一侧的蜡烛完全重合时,停止移动,记下蜡烛的位置,即得到相应的蜡烛的位置,这是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
(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为了防止两个玻璃面都反射光而成像,对实验现象干扰,所以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3)玻璃板后放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4)利用测量工具对图乙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故答案为:(1)较暗;(2)薄;(3)像;(5)相等;相等;垂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17.(5分)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
(1)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甲“80”的含义是 汽车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 ;乙“南京市60km”的含义是 从该标志牌到南京还有60km ;
(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至少还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1)交通标志牌“8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80km/h;“南京市60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南京还有60km;
(2)已知汽车的最大速度和到南京的距离,根据公式v=求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南京至少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80”的含义为汽车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
“南京市60km”的含义是指从该标志牌到南京还有60km,
(2)根据v=可得,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月牙湖至少需要的时间:
t===0.75h。
答:(1)汽车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从该标志牌到南京还有60km;
(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至少还需要0.75h。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
18.(11分)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准备进行1000米赛跑,比赛开始后,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以5m/s的速度飞速奔跑,而乌龟只以0.1m/s的速度缓慢爬行,1min后兔子发现远远超过了乌龟,便骄傲地睡起了觉,而乌龟却坚持以不变的速度爬行,一段时间后兔子醒来,发现乌龟还有10m就到终点,求:
(1)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多远?
(2)兔子醒来时,乌龟共爬了多长时间?
(3)兔子醒来时,乌龟还需要多长时间到达终点?兔子还需要多长时间到达终点?兔子能追上乌龟吗?
【分析】(1)根据s兔=v兔t兔得出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的路程;
(2)根据s乌龟=s﹣s乌龟差得出兔子醒来后,乌龟运动的路程;根据t爬=得出兔子醒来时,乌龟共爬行的时间;
(3)根据t剩余=得出兔子醒来时,乌龟到达终点还需要的时间;
根据t剩余′=得出兔子到达终点还需要的时间,比较两时间的大小关系判断故兔子能否追上乌龟。
【解答】解:(1)已知兔子的速度,v兔=5m/s,时间t兔=1min=60s,
由速度公式可得,
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的路程s兔=v兔t兔=5m/s×60s=300m;
(2)兔子醒来后,乌龟运动的路程,s乌龟=s﹣s乌龟差=1000m﹣10m=990m;
兔子醒来时,乌龟共爬行的时间:t爬===9900s;
(3)兔子醒来时,乌龟到达终点还需要的时间t剩余===100s;
兔子到达终点还需要的时间t剩余′===140s>t剩余,
故兔子不能追上乌龟。
答:(1)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300m;
(2)兔子醒来时,乌龟共爬了9900s;
(3)兔子醒来时,乌龟还需要100s的时间到达终点,兔子还需要140s的时间到达终点,兔子不能追上乌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以及速度公式变形的有关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六、综合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9.(6分)请根据材料提出其中所涉及的相关物理问题,并写出相应的物理知识或规律(物理知识或规律不能重复)
元旦期间,虎爸带着新买的iPhone 6s手机和号称“自拍神器”的照相自拍杆到北京出差。“自拍神器”主要由伸缩自拍杆,手机夹子,无线遥控器(与电视遥控器原理相同)组成,虎爸用它拍了很多照片,并通过微信发给了小虎。当他正和小虎发微信时手机铃声响了,虎爸接通电话,一听到对方的声音就辨认出是在北京工作的老同学,通话结束后虎爸发现手机屏上出现一层“雾气”,用纸巾擦拭手机屏幕后,发现屏幕上出现了自己的“像”。
序号
问题
物理知识或规律
例子
手机来电话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1
2
3
【分析】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有关物理知识的语句,并逐一进行分析,判断其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或规律即可。
【解答】解:题干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或规律有:
①问题:“自拍神器”是利用什么原理成像的?﹣﹣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
②到对方的声音就辨认出是在北京工作的老同学,依据了声音的哪个特性?﹣﹣依据音色进行判断。
③微信传播信息是利用了什么进行传递?﹣﹣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
④手机屏上的“雾气”是如何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
序号
问题
物理知识或规律
例子
1
“自拍神器”是利用什么原理成像的?
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
2
到对方的声音就辨认出是在北京工作的老同学,依据了声音的哪个特性?
依据音色进行判断
3
微信传播信息是利用了什么进行传递
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属于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振兴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振兴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作图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振兴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振兴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作图题,填空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