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三校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三校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 B.大规模采购天然气作为新能源
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D.研发催化剂将还原为甲醇
【答案】D
【详解】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大规模采购天然气作为新能源,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符合碳中和的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研发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碳中和的目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在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B.、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
C.在该反应条件下,C的还原性强于的还原性
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答案】B
【详解】A.C元素的单质除存在金刚石和石墨外,还存在足球烯(C60)等同素异形体,A错误;
B.Mg有3个电子层,Mg2+为Mg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只有2个电子层,故半径r(Mg2+)<r(Mg),B正确;
C.该反应中Mg为还原剂,C为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即还原性Mg>C,C错误;
D.该反应燃烧的同时还放出光,即化学能部分转化为光能、部分转化为热能,D错误;
答案选B。
3.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物质熵的大小比较,合理的是
A. B.(s,金刚石)(s,石墨)
C. D.
【答案】A
【详解】A.固态中的分子或原子排列的较为有序,液态中有序性稍差,气态最为无序,则同温同压下同物质的量的物质气体的熵大,,A正确;
B. 从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组成上来看,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更有序,熵值更低,所以熵值(s,金刚石)(s,石墨) ,B错误;
C.同温同压下同种物质,固态中的分子或原子排列的较为有序,液态中有序性稍差,气态最为无序,即有1 molH2O(s) < 1 molH2O(1),C错误;
D.同温同压下同种物质,固态中的分子或原子排列的较为有序,液态中有序性稍差,气态最为无序,即有,D错误;
故选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一定会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一定增加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某些反应选用适当的催化剂,既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也可以降低该反应的反应热
【答案】C
【详解】A.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在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中,通过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来增大压强,可使气体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增加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但如果增加的惰性气体,虽然增大了压强,但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数目和百分数都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降低该反应的反应热,故D错误;
故选C。
5.已知充分燃烧a乙炔气体时生成1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b,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已知充分燃烧a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说明乙炔的物质的量为0.5mol,其完全燃烧放出热量bkJ,则1mol乙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2bkJ,则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l) 。
故选B。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特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的溶液:、、、
B.0.1的溶液:、、、
C.0.1溶液:、、、
D.与铝反应能够产生的溶液:、、、
【答案】A
【详解】A.各离子之间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A正确;
B.与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B错误;
C.Fe3+与SCN-结合生成配合物,不能共存,C错误;
D.与铝反应能够产生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酸性溶液中H+与ClO-结合生成HClO弱电解质,不能共存,D错误;
故选:A。
7.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
①酸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②碱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③比热容 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单位:g)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⑥反应前后温度变化 ⑦操作所需的时间
A.③④⑤⑥ B.③④⑤⑦ C.①②③⑥ D.全部
【答案】A
【详解】在测量并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时用到的公式为Q=mcΔt,其中m表示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c表示③比热容、Δt表示⑥反应前后温度变化,中和热为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由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还需要知道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根据反应热关系式:kJ/mol,确定需要的数据为③④⑤⑥,故选A。
8.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B.K随物质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C.K越小,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就越短
D.K随温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A
【详解】A.平衡常数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A正确;
B.K只受温度影响,K不会随物质浓度的改变而改变,B错误;
C.平衡常数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K越小,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小,K的大小与反应速率无关,C错误;
D.K只受温度影响,K不会随压强的改变而改变,D错误;
答案选A。
9.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气体A的浓度随时间t变化如下表所示。
序号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①
T1
0.0500
0.0492
0.0486
0.0482
0.0480
0.0480
②
T2
0.100
0.096
0.093
0.091
0.091
0.09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的温度:
B.实验①前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C.实验②比实验①提前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仅由表格数据无法准确获取
D.实验②中A的平衡转化率为9%
【答案】B
【详解】A.A的起始浓度:实验②中为实验①的2倍,若温度相同,②的平衡等效于①的平衡增压后左移、则A的平衡浓度应该大于2×0.0480mol/L,而②中A的实际平衡浓度为0.091mol/L<2×0.0480mol/L,说明温度变为T2时,平衡朝着消耗A的正反应方向移动,对于反应 ,升温平衡右移、则实验的温度:,A正确;
B. 实验①前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B不正确;
C. 由表可知,实验②20min时还没有平衡、但30min时已经平衡,但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仅由表格数据无法准确获取,C正确;
D. 实验②中A的平衡转化率为9%,D正确;
答案选B。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B.,其他条件不变,扩大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C.同温下,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
D.1和3反应达到平衡时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分解为和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不等于
【答案】A
【详解】A. 反应中,在建立平衡前,碳的质量不断改变,达到平衡时,质量不变,因而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A项正确;
B. 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发生变化,其他条件不变,扩大反应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压,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程度,B项错误;
C. 中即使A,C物质均为气体,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当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项错误;
D.N2(g)+3H2(g)⇌2NH3(g) ΔH,合成氨气实际参与反应n(H2)=3×10%=0.3mol,因而Q1=0.1|ΔH|,分解氨气时实际消耗的n(NH3)=2×10%=0.2mol,Q2=0.1|ΔH|,则Q1=Q2,D项错误;
答案选A。
11.已知A转化为D和E分步进行:①,②,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为
B.A转化为D和E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
D.第一步反应的速率小于第二步反应的速率
【答案】A
【详解】A.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为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即为Ea1-Ea2+Ea3-Ea4,故A错误;
B.由题中图示可知,A的总能量低于D和E的总能量,属于吸热反应,故B正确;
C.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始态和终态的能量,所以反应的热效应不受影响,故C正确;
D.由题中图示可知,第一步的活化能高于第二步,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则第一步反应的速率小于第二步反应的速率,故D正确;
答案为A。
12.在某温度下,同时发生反应和。已知反应生成或的能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稳定
B.反应的且
C.反应的活化能为
D.在该温度下,反应刚开始时,产物以B为主;反应足够长时间,产物以C为主
【答案】D
【详解】A.从图分析,B的能量比C高,根据能量低的稳定分析,B(g)比C(g)不稳定,故A错误;
B.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0,但ΔS不为0,故B错误;
C. 反应的活化能为E1,故C错误;
D.在该温度下,反应生成B的活化能比生成C的活化能低,所以反应刚开始时,产物以B为主;C比B更稳定,所以反应足够长时间,产物以C为主,故D正确;
答案选D。
13.某温度下,和的电离常数分别为和。将pH和体积均相同的两种酸溶液分别稀释,其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II代表溶液
B.a点溶液中,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增大 (其中、分别代表相应的酸和酸根离子)
D.相同体积a点的两溶液分别与恰好中和后,溶液中相同
【答案】A
【分析】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知,酸性:HNO2>CH3COOH,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时,酸性越强,溶液的pH变化越大,曲线Ⅰ代表CH3COOH 溶液,曲线Ⅱ代表HNO2溶液。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曲线Ⅱ代表HNO2溶液,A正确;
B.a点两溶液的pH相同,则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浓度相同,根据电荷守恒,,,B错误;
C.,则,从c点到d点,温度不变,Ka不变,而c(H+)逐渐减小,因此逐渐减小,C错误;
D.体积和pH均相同的HNO2和CH3COOH溶液,c(CH3COOH)>c(HNO2),分别滴加同浓度的NaOH溶液至恰好中和,CH3COOH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多,HNO2消耗的NaOH少,溶液中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14.在金催化剂表面上进行某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效应
B.反应过程中发生非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
C.其他条件不变,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步骤的反应式为:
【答案】D
【详解】A.由图知,反应结束,相对能量大小为−0.72,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反应过程中无非极性键的断裂,只有非极性键的生成,故B错误;
C.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
D.由图知,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5.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Al(OH)3悬浊液:向1mol·L-1的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mol·L-1NaOH溶液
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答案】D
【详解】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偏铝酸钠,故不能制备氢氧化铝悬浊液,A错误;
B.氢氧化钠也和乙酸乙酯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钠除去乙酸,然后分液即可,B错误;
C.氯水具有强氧化性,可能把Fe2+氧化成Fe3+,也会出现上述现象,C错误;
D.两试管做对比实验,如果第二支试管冒出气泡多与第一支,说明FeCl3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实验方案设计要求最简,对环境危害小,实验能否成功需要看细节,氢氧化铝呈两性,氢氧化钠过量,会使氢氧化铝溶解;实验室常用氨水,离子检验要防止其他离子的干扰,特别注意氯离子干扰,因此平时学习时多注意细节问题,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灵活应用。
16.某温度下,将一定量碳酸氢铵固体置于容积不变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 △H= a kJ·mol-1(a>0)。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 NH3 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若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若升高体系温度,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D.若反应过程中吸收akJ热量,则刚好有lmolNH4HCO3发生分解
【答案】A
【详解】A.由于反应物为固体,反应生成的物质都是气体,气体中气体体积分数始终不变,氨的体积分数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反应物状态为固体,反应后生成物状态为气体,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所以若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则气体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气体质量不变,气体的密度就不变,可以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
C.若升高体系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正确;
D.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H=akJ•mol(a>0),反应为吸热反应,对应的焓变是指1mol碳酸氢铵完全分解吸收的热量,若反应过程中吸收akJ热量,说明刚好有lmolNH4HCO3发生分解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17.已知体系自由能变化时反应能自发进行.两个氢化反应的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
B.反应②在时的反应速率很快
C.温度大于时,反应①能自发进行
D.反应②的
【答案】C
【分析】由图像分析可知:反应①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反应②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结合分析解答。
【详解】A.反应①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则,故A错误;
B.该题我们可以推测自发反应时的温度,但无法推测什么温度的反应快慢,故B错误;
C.因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反应①在温度大于1000℃时,故此时反应①能自发进行,故C正确;
D.根据数学知识可知,为该图像的截距,而反应而的截距小于0,故,故D错误;
答案选C。
18.已知呈粉红色,呈蓝色,为无色。现将溶于水,加入浓盐酸后,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存在以下平衡: ,用该溶液做实验,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下:
以下结论和解释正确的是
A.由实验①可推知
B.实验②是由于增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C.由实验③可知配离子的稳定性:
D.实验③中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C
【详解】A.实验①,蓝色溶液冷却后变为粉红色,说明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可推知,故A错误;
B.实验②是加水稀释,浓度熵大于平衡常数,导致平衡逆向移动,蓝色溶液变为粉红色,故B错误;
C.由实验③可知加入氯化锌,形成,氯离子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可知配离子的稳定性:,故C正确;
D.实验③中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加入氯化锌,形成,氯离子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误;
选C。
19.下列叙述与图对应的是
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N2(g)+3H2(g)⇌2NH3(g),图①表示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动
B.由图②可知,P2>P1、T1>T2满足反应:2A(g)+B(g)⇌2C(g) ΔH<0
C.图③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2A=B+3C
D.对于反应2X(g)+3Y(g)⇌3Z(g) ΔH<0,图④y轴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
【答案】B
【详解】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N2(g)+3H2(g)⇌2NH3(g),图①表示在t0时刻v正、v逆都增大,v逆增大的多,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应该是升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导致。若是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则v逆增大,v正瞬间不变,这与图像不吻合,A不符合题意;
B.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则根据图像可知:压强:P2>P1;温度:T1>T2。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C含量增大,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升高温度,C含量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满足反应:2A(g)+B(g)⇌2C(g) ΔH<0,B正确;
C.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应该用可逆号“⇌”,不能用等号“=”表示,C错误;
D.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表示Y的含量应该增大,但图象显示y轴数值减小,因此图④y轴不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0.温度为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正反应吸热)。实验测得:,,、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编号
物质的起始浓度()
物质的平衡浓度()
I
0.6
0
0
0.2
II
0.3
0.5
0.2
III
0
0.6
0.3
A.达平衡时,容器I反应前、后的总压强之比为4∶5
B.达平衡时,容器II中比容器I中的大
C.达平衡时,容器III中的体积分数小于50%
D.当温度改变为时,若,则
【答案】D
【分析】由容器I中反应
可以求出平衡常数K=,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8mol,其中NO占0.4mol,所以NO的体积分数为50%,。在平衡状态下,v正=v(NO2)消耗=v逆=v(NO)消耗,所以k正c2(NO2)=k逆c2(NO)•c(O2),进一步求出.
【详解】A.由分析可知,达平衡时,容器I反应前、后的总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比值为3∶4,A错误;
B. 结合A选项可知容器I中,容器Ⅱ中反应为:,
因为, ,解之得x=,求出此时的浓度商Qc=,所以容器II达平衡时,一定小于1,B错误;
C.容器III:,在某时刻,若NO的体积分数为50%,由0.6-2x=2x+0.3-x,解之得,x=0.1,求出此时浓度商Qc=>K,说明此时反应处于平衡,则 NO体积分数为50%,C错误;
D.温度为T2时,,说明平衡右移,因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后化学平衡常数变大,所以T2>T1,D正确;
答案选D。
二、填空题
21.填空。
(1)书写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2)是离子化合物,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电子式是_______。
(3)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大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2)
(3)原子半径,键能
【解析】(1)
硫化氢为弱电解质,会发生部分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2)
是由钠离子和氰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
(3)
键能越大,共价化合物越稳定,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大于的主要原因是原子半径,键能。
三、计算题
22.溶液与锌粉在量热计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温度为,反应后最高温度为。
已知:反应前后,溶液的比热容均近似为、溶液的密度均近似为,忽略溶液体积、质量变化和金属吸收的热量。请计算:
(1)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J。
(2)反应的______(列式计算)。
【答案】
【分析】(1)根据中和滴定实验的原理可知,该反应放出的热量可根据Q=cm计算;
(2)结合焓变的概念及其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列式计算。
【详解】(1)100mL 0.200mol/L CuSO4溶液与1.95g锌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Zn=ZnSO4+Cu,忽略溶液体积、质量变化可知,溶液的质量m==1.00g/cm3×100mL(cm3)=100g,忽略金属吸收的热量可知,反应放出的热量Q=cm=4.18×100g×(30.1-20.1)= 4.18×103J,故答案为:4.18×103;
(2)上述反应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n(CuSO4)= 0.200mol/L×0.100L=0.020mol,锌粉的物质的量n(Zn)==0.030mol,由此可知,锌粉过量。根据题干与第(1)问可知,转化0.020mol硫酸铜所放出的热量为4.18×103J,又因为该反应中焓变代表反应1mol硫酸铜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单位为kJ/mol,则可列出计算式为:,故答案为:(答案符合要求且合理即可)。
【点睛】该题的难点是第(2)问,要求学生对反应焓变有充分的理解,抓住锌粉过量这个条件是解题的突破口,题目计算量虽不大,但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思维与辨析能力。
23.某氮肥中混有少量,现采用下列方案测定该氮肥中的质量分数:称取5.7g上述样品与2.0溶液混合,完全溶解后,低温加热使其充分反应(该温度下铵盐不分解),并使生成的氨气全部被硫酸吸收,测得氨气的质量与所用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前样品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样品中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
(2)16.8
【分析】溶液中碳酸氢根先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与水,然后铵根离子再与氢氧根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与水;
(1)
溶液中碳酸氢根先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与水,然后铵根离子再与氢氧根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与水,故A点前样品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
加入70mL NaOH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为Na2CO3,根据钠离子守恒n(Na2CO3)=n(NaOH)=×0.07L×2mol/L=0.07mol,设NH4HCO3、(NH4)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之和与碳元素守恒,则:79x+96y=5.7、x+y=0.07,解得x=0.06 y=0.01,样品中(NH4)2CO3的质量分数是=16.8%,故答案为:16.8%。
四、实验题
24.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H2C2O4溶液
H2O
0.04mol/LKMnO4溶液
3mol/L稀硫酸
1
3.0
2.0
3.0
2.0
4.0
2
2.0
3.0
3.0
2.0
5.2
3
1.0
4.0
3.0
2.0
6.4
请回答:
(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υ(KMnO4)=________。
(3)实验中加入H2O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H2C2O4溶液
H2O
0.04mol/LKMnO4溶液
3mol/L稀硫酸
4
3.0
2.0
3.0
2.0
__
t
③现象及结论:依据现象_____,得出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
【答案】(1)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H2C2O4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2)3×10-3mol/(L·min)
(3)保证只有H2C2O4浓度不同,H2SO4和KMnO4的浓度均相同
(4) MnSO4 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或所用时间(t)小于4.0min
【分析】(1)
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三次实验所用KMnO4、H2SO4的浓度都相同,但H2C2O4的浓度不同,H2C2O4的浓度越大,反应所用时间越短,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H2C2O4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答案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H2C2O4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2)
实验1中,在4min内,3.0mL0.04mol/LKMnO4溶液完全发生反应,所以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υ(KMnO4)== 3×10-3mol/(L·min)。答案为:3×10-3mol/(L·min);
(3)
研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我们通常只改变一个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实验中加入H2O,可保证KMnO4和H2SO4的浓度不变,所以加入H2O的目的是:保证只有H2C2O4浓度不同,H2SO4和KMnO4的浓度均相同。答案为:保证只有H2C2O4浓度不同,H2SO4和KMnO4的浓度均相同;
(4)
②因为实验研究的是Mn2+对反应是否有催化作用,而反应开始前,溶液中不含有Mn2+,所以可在反应物中加入可溶性锰盐,对比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因此加入的少量固体为MnSO4。
③由前面分析可知,若Mn2+起催化作用,反应所需时间短,从而得出现象及结论为:依据现象“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或所用时间(t)小于4.0min”,得出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答案为:MnSO4;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或所用时间(t)小于4.0min。
【点睛】比较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同时改变几个条件,我们很难判断是哪一条件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五、原理综合题
25.甲醇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运输贮存方便,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工业生产甲醇的常用方法是: 。
(1)已知:
的反应热_______。
(2)不同的催化剂有着不同的催化活性,也有不同最佳反应温度。研究者向恒压密闭装置中通入混合气体[混合比例],生成甲醇时空收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时空收率表示单位物质的量催化剂表面甲醇的平均生成速率
①甲醇的时空收率为什么整体上出现“抛物线”形状_______。
②选择催化剂最佳配比_______、最佳反应温度_______。
③使用1活性催化剂时,若反应温度由169℃升高到223℃,尝试计算反应速率之比_______。223℃时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
(3)①工业上利用甲醇蒸汽重整法制备氢气。该法中的一个主要反应为,此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
②在稀硫酸介质中,甲醇燃料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答案】(1)
(2) 随温度上升,反应速率加快,甲醇的收率曲线上升,出现拐点,可能是催化剂活性降低,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 210℃ 2 0.4
(3) 熵增变化起主要作用
【详解】(1)给反应编号①
②
按盖斯定律,反应2×②-①得 2×(-241.8)- (-90.8) =。
(2)①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有着不同的催化活性:温度太低、催化剂活性不够,温度太高,催化剂会失活。生产甲醇的 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左移。则甲醇的时空收率整体上出现“抛物线”形状的原因为:随温度上升,反应速率加快,甲醇的收率曲线上升,出现拐点,可能是催化剂活性降低,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
②由图可知,催化剂最佳配比为、最佳反应温度为210℃。
③使用1活性催化剂时,若反应温度由169℃升高到223℃,尝试计算反应速率之比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223℃时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甲醇的2倍、则为0.4。
(3)①ΔH-TΔS<0时反应即可自发,吸热反应ΔH>0、若ΔS>0,导致ΔH-TΔS<0即可自发。已知 ,则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熵增变化起主要作用。
②在稀硫酸介质中,甲醇燃料电池的负极为甲醇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六、工业流程题
26.研究之间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 ,将一定量气体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控制反应温度为。
①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
②下列不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判据是_______。
A.的物质的量不变 B. C.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E.容器内颜色不变
③时刻反应达到平衡,混合气体平衡总压强为p,气体的平衡转化率为,则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含有的表达式表示。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代替物质的量浓度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如,p为平衡总压强,为平衡系统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
(2)氧化反应:分两步基元反应进行:
I. 快反应
II. 慢反应
已知:。
①在下图中绘制“”的“能量~反应过程”示意图_______。
②法是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常用方法,反应原理为: 。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时,可用尿素[]还原NO,既安全又高效,且产物都是空气中含有的成分。与法相比,等物质的量的尿素与氨气可消除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不考虑副反应)
【答案】(1) 高温 BC
(2) 3:1
【解析】(1)
①ΔH-TΔS<0时反应即可自发,吸热反应ΔH>0、若ΔS>0,导致ΔH-TΔS<0即可自发。已知,则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高温。
②
A.的物质的量不变 即浓度不变,反应一定平衡, A正确;
B. 没有指明反应方向,不能表示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判断是否平衡,当v正(N2O4) =2v逆(NO2) 时,体系才平衡,B错误;
C.该反应的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差,与反应的程度无关,不变与是否平衡无关,C错误;
D.气体质量恒定,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会随着反应而变,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已平衡,D正确;
E. NO2气体有颜色,颜色的深浅与浓度有关,当颜色不变时,即浓度不变,反应一定平衡,E正确;
选BC。
③时刻反应达到平衡,混合气体平衡总压强为p,气体的平衡转化率为,恒容条件下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假设初始时N2O4的物质的量为n,列三段式:
;所以p (N2O4)=,p (NO2) =,则反应的平衡常数=。
(2)
①:I. 快反应
II. 慢反应,则步骤Ⅱ反应活化能较大,起决定因素;又已知:,2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步骤Ⅱ放热更多,则“”的“能量~反应过程”示意图为:。
②尿素与氨气消除的的反应分别为、 ,均为4mol的 尿素与氨气可消除的分别为12mol、4mol,则等物质的量的尿素与氨气可消除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不考虑副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周边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杭州市周边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杭州市周边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