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必修上册第五、六单元学考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必修上册第五、六单元学考复习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本书阅读的三个层次,《湖光山色》叙事结构,任务二群文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1跳读全书,梳理主要概念。
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礼治秩序、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
机械团结、有机团结、乡土社会、感情定向、阿波罗式、浮士德式、空间阻隔、时间阻隔、社会冲突、社会合作
欲望、需求、功能、注释、仪式
5.2跳读全书,梳理主要概念。
5.3《乡土中国》第四、第五篇的核心概念学习
任务一:如何确定学术类文章的关键词?1.由“翟天临不知知网为何物”的丑闻导入新课。2.提问同学会不会利用关键在知网上搜索信息(屏幕显示知网搜索页面的图片)。3.出示教师对《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两篇文章进行高频词汇的搜索结果,让同学据此判断文章的关键词。4.总结提炼关键词的基本方法任务二:细读文本,分工研讨本文的关键词——“差序格局”1.观察现象;2.深挖原因;3.探讨利弊;4.提出对策。任务三:细读文本,探究文章阐释关键词“差序格局”的方法任务四:学以致用,用文章中学到的理论指导生活实践。
5.4跳读全书,梳理主要概念。
5.5跳读各篇,把握核心观点
在《前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乡土中国》一书所要回答的大问题是:“乡土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现在请同学到各篇文章里去找到费孝通对于这一核心问题的回答。小组内部分工,每人跳读两篇或三篇,看看该篇有没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范例】(1)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乡土本色》);(2)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文字下乡》);(3)乡土社会的结构呈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差序格局);(3)乡土社会家庭结构是偏重单系的事业型小家族;(4)维持乡土社会的主要制度是礼治秩序;(5)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以教化权力为主,辅以横暴权力和时势权力;(6)乡土社会也会发生由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的缓慢变迁。
核心问题:乡土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利用观点句,理解文本内容
第11篇《长老统治》精读示例
5.6由《长老统治》看《乡土中国》文体特色
《乡土中国》里的文章只是学术随笔,而非学术论文。1.《长老统治》结构上注重起承转合,过渡衔接。首段上承第十篇,末段下接第十二篇。2.《长老统治》内容上有多处插说与补叙,联想的成分多于推理的成分。3.《长老统治》对核心概念的界定比较看重通俗易懂而非准确严谨。4.《长老统治》语言上以短句为主,晓畅生动,没有学术语言的晦涩呆板之弊病。
5.7“家训家规”“综合性学习实践:1.收集口头的家训家规:每位同学至少记录三条父母经常叮嘱自己而又蕴含着为人处世道理的话语。由团支书将本班的家训家规加以整理分类,归纳出家长对于孩子道德期许的主要内容。2.摘录墙上的家训家规:参观保存年代较为久远的家族祠堂或新式的文化礼堂,摘录墙上悬挂的家训家规,比较古今家训家规的传承与演变。3.研究书里的家训家规:阅读《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家训家书类著作,摘录富有启迪意义的警句,研究这些家训家规对于家族兴盛所起到的精神激励作用。4.举行“我们将来该如何做家长”的演讲比赛,要求同学将自己对家训家规意义与作用的理解融入演讲稿中,表达自己对于教化权力以及代际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见解。
5.8《乡土中国》的理论运用
《湖光山色》一书的写作素材主要来自周大新与家乡(河南丹江口水库)民众的访谈,但楚王庄村的变迁是中国乡土社会转型的缩影,全书精彩演绎了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一书中所提出的四种权力类型(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的争斗与转换。
乾卷水——楚暖暖由京返乡,嫁给旷开田。土——旷开遭詹石蹬陷害,拘留欠债。木——暖暖夫妻开农家乐,走上致富路。
坤卷金——旷开田当上村主任,五洲公司开始运作。火——五洲公司按摩业务,村民深受其害。水——暖暖与开田离婚,开田被警察带走。
暖暖爹为暖暖定下婚事,不许违抗。开田爹用棍棒给偷腥的开田施行家法。
詹石梯带人打伤新郎官旷石田;詹石磴长期担任村主任,作威作福。
村主任竞选在上级监督下进行;五洲旅游公司的股份制合同。
暖暖与开田发家致富;旷开田当选村主任
运用四步阅读法,全面提升阅读力
说说这两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结构、说理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对比说理应遵循的原则:
小组合作讨论:分别选取《劝学》《师说》中的一组对比说理,谈一谈对比说理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有明确的目的。 有合适的对比材料。 有相同的对比量。 有适当的分析议论。
古今异义词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帮凶、走狗。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 今义:知识、学识渊博。4.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古义:集中注意力。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通假字并释义1.·以为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有同“又”。暴同“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同“性”,天赋,资质。
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非利足也:使动用法,使……快。5.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泳。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而(1)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而闻者彰/而见者远(表转折)(2)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5)而神明自得(表因果)(6)锲而不舍(表假设)
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二)固定句式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译为 “没有用来…的办法”。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三)定语后置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四)介词结构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5.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今义: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指代六艺经传)(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文言句式1.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介词结构后置(1)而耻学于师。(2)师不必贤于弟子。3.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 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下面两段文字,甲段以说理为主,乙段以叙事为主,但两段文字都有一个相似的推理方法。请指出其推理方法,并分别概述其推理过程。[甲]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参考答案两段文字都用了类比论证。甲文的论点:送去主义的危害。推理过程:尼采自诩是太阳→尼采其实不是太阳→尼采发了疯;同理,中国自夸地大物博→中国并非资源无穷→中国亡国灭种 (拿不出东西来)。乙文的论点:王之蔽甚矣。推理过程: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让我受蒙蔽;同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都说王的好话→王之蔽甚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写议论文从《六国论》开始 课件,共25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学考复习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意象知识解说,诗歌意象的审美功能,意象组合的不同方式,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意义,小说细节中展现人性美,第二单元单元学习目标,识文体,联读三文梳理概括,思考讨论形成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必修上册第三、四单元学考复习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三单元单元学习目标,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读懂诗家语,诗家语的基本特征,诗词表达技巧,第四单元单元学习目标,访谈提纲,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类型,调查报告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