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展开高一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蛀牙是由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变形链球菌分泌葡聚糖蔗糖酶会催化蔗糖合成为葡聚糖(一种多糖),葡聚糖像胶水一样将唾液中的细菌吸附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乳酸杆菌进行乳酸发酵:降低牙齿表面的pH,使牙釉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变形链球菌分泌葡聚糖蔗糖酶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运输
B.蔗糖为非还原糖,无法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C.乳酸杆菌可吸收利用葡聚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漱口可使细菌吸水涨破,有效防止蛀牙的发生
2.右图为核糖核酸酶的结构模式图。科学家发现β—巯基乙醇可破坏该酶的二硫键,尿素可破坏该酶的氢键。若用β—巯基乙醇和尿素同时处理该酶,会使其失去活性:若去除β—巯基乙醇只保留尿素时,该酶的活性仅恢复到1%左右;若去除尿素只保留B—巯基乙醇时,可以重新形成氢键,该酶的活性可恢复到99%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酶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
B.该酶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合成前减少了2214
C.在维持该酶空间结构的因素中,氢键比二硫键的作用更强
D.该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影响其空间结构
3.科学家对真核细胞线粒体的起源提出了如下解释: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细菌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在细胞中生存下来了。需氧细菌从宿主细胞那里获取丙酮酸,宿主细胞从需氧细菌那里得到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在共同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需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下列证据不支持上述论点的是 ( )
A.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
B.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
C.线粒体内的蛋白质,少数由自身DNA指导合成,大多数由核DNA指导合成
D.将鸡胚细胞线粒体引入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体外培养至第四代仍可见鸡的线粒体
4.科研人员发现,运动能促进骨骼肌细胞合成FDC5蛋白,该蛋白经蛋白酶切割,产生的有活性的片段被称为鸢尾素。鸢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使细胞中线粒体增多,能量代谢加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可被苏丹III染液染色
B.鸢尾素可能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
C.蛋白酶催化了鸢尾素中肽键的形成
D.更多的线粒体利于脂肪等有机物的消耗
5.实验有助于人们理解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来检验某种假设,或者验证或质疑某种已经存在的理论而进行的操作。下列关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过细胞质流动可以实现物质分配
B.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顺时针方向流动,则叶绿体实际为逆时针方向流动
C.用黑藻叶片做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形态和分布过程中,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的状态
D.在“观察叶绿体与细胞质流动”实验中,把黑藻放在灯光下照射15~20min再制片观察,实验效果更明显
6.如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中为0.3mol·L^{1}的蔗糖溶液、为蒸馏水、为
0.3mol·L-1的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两装置半透膜面积相同,初始时半透膜两侧液面高度一致,A装置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装置A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B.装置B的现象是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和S2溶液液面持平
C.实验刚刚开始时,装置A和装置B中水分子从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不同
D.若不加入酶,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同
7.新冠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如图所示),它必须在宿主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增殖和代谢等生命活动。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炎,甚至死亡。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新冠病毒中的蛋白质可在病毒内合成
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新冠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活细胞中才能生存,这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为研究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普通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
8.NH4+和NO3-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氨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NH3-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B.NO3-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C.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NO3-会加重铵毒
D.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3-和H+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
9.近年来的研究初步表明,β—AP(B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β—AP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β分泌酶、γ分泌酶本质是蛋白质。)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β—AP寡聚合物是由多个β—AP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
B.B—AP分子中至少含有38个肽键
C.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说明每种蛋白质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D.β分泌酶、γ分泌酶在此过程中体现了某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
10.酵母菌sec系列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某突变酵母菌菌株的分泌蛋白最终积累在高尔基体中。此外,还可能检测到分泌蛋白的场所是 ( )
A.线粒体、囊泡 B.内质网、细胞外
C.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D.内质网、囊泡
11.所谓“膜流”,是指由于膜泡运输,真核细胞生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细胞膜之间的常态性转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可作为“膜流”现象的例证
B.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过程发生“膜流”现象
C.唾液腺细胞释放淀粉酶的过程不发生“膜流”现象
D.胃蛋白酶合成和运输过程中,高尔基体是“膜流”的枢细
12.科学家研究发现,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地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特定部位,下图表示细胞的局部亚显微结构和功能模式图,①~⑥表示细胞的结构,a、b表示大分子通过细胞膜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囊泡内物质是分泌蛋白,则其合成和分泌的先后顺序为③⑥⑤②
B.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C.方式b表示的是胞吞,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囊泡膜表面的“识别代码”体现了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13.核孔与核纤层(组分为核纤层蛋白,存在于内层核膜内侧)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核孔复合体具有双功能和双向性。双功能表现在既有被动运输,又有主动运输: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又介导RNA、RNP(含有RNA的核蛋白)
等的出核运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如果某个细胞表达了核纤层蛋白,那么它一定完成了细胞分化
B.物质进出细胞核的方式都为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C.RNP中含有的RNA和蛋白质均在细胞核内合成
D.核质间的物质交换体现了核膜的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作用
14.图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三种转运蛋白的合成场所和功能均不相同
B.成熟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C.成熟红细胞吸收Fe2+的速率直接取决于红细胞内氧气的含量
D.若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成熟红细胞在蒸馏水中破裂的时间会延长
15.已知①磷脂、②脂肪、③性激素、④胆固醇、⑤胰岛素、⑥抗体、⑦胃蛋白酶、⑧水通道蛋白,都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 B.⑤⑥⑦⑧合成过程都有水形成
C.③④⑤⑥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D.①②⑦⑧都参与细胞膜的构成
16.下图是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功能②可体现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功能③可表示胰岛素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
D.功能④可表示精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过程
17.当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时,无活性BiP—PERK复合物发生解离,形成游离的BiP蛋白与PERK蛋白。BiP可以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促进它们重新正确折叠并运出。PERK解离后被磷酸化激酶催化发生磷酸化,一方面抑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另一方面促进BiP表达量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当BiP—PERK复合物存在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折叠和加工
B.当PERK以游离状态存在时,内质网不能产生包裹蛋白质的囊泡
C.提高磷酸化激酶活性可促进异常蛋白积累的内质网恢复正常
D.磷酸化的PERK可以抑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
18.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即小窝,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研究者获取到肽段1(82~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后,分别加入等量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据图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2中
B.小窝的形成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疏水性的氨基酸组成
D.与小窝蛋白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9.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换成蔗糖溶液,也会发生类似图中曲线变化
B.a、c两点所在时刻的植物细胞液浓度是相等的
C.b点植物细胞液浓度最大,与A溶液初始浓度相等
D.b点之前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吸水能力持续增强
20.研究发现一类称做“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其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伴侣”对靶蛋白有高度的专一性
B.“分子伴侣”溶于盐水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C.“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则不可逆转
D.“分子伴侣”介导加工的直链八肽化合物中至少含有9个氧原子和8个氮原子
21.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上含有一种H+—ATP酶,可以转运H+,有利于细胞对细胞外溶质分子的吸收和维持液泡内的酸性环境。上图是植物细胞对H+运输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细胞质基质、细胞液、细胞外环境中,细胞质基质的pH值最大
B.H+进出植物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酶,H+—ATP是一种膜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和运输H+出细胞
D.线粒体功能受到抑制,会影响细胞对细胞外某些溶质分子的吸收
22.中心体位于细胞的中心部位,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围的一些蛋白质构成。从横切面看,每个中心粒是由9组微管组成,微管属于细胞骨架。细胞分裂时,中心体进行复制,结果每个子代中心粒与原中心粒成为一组新的中心体行使功能。中心粒能使细胞产生纤毛和鞭毛,并影响其运动能力:在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调节着细胞的运动。下列关于中心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动物细胞如果中心体功能发生障碍,细胞将不可能进行正常有丝分裂
B.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均含有中心体
C.白细胞变形穿过血管壁吞噬抗原的运动与溶酶体有关,与中心体无关
D.气管上皮细胞中心体异常易患慢性支气管炎,与纤毛运动能力过强有关
23.原生质体(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表面积大小的变化可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检测指标。用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和NaCl溶液交替处理某假单胞菌,其原生质体表面积的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表明细胞中NaCl浓度>0.3mol/L
B.乙、丙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该菌的正常生长和吸水都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
D.若将该菌先65°C水浴灭活后,再用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
24.研究发现,细胞可以通过回收机制使细胞器的驻留蛋白质返回到正常驻留部位。驻留在内质网的可溶性蛋白的羧基端有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称为KDEL序列,如果该蛋白被意外地包装进入转运膜泡,就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此时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区的KDEL受体就会识别并结合KDEL序列将他们回收到内质网,KDEL信号序列和受体的亲和力受pH高低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COPI、COPII和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上均有识别与结合KDEL信号序列的受体
B.低pH能促进KDEL序列与受体蛋白的结合,高pH有利于其从受体蛋白上释放
C.如果内质网的某一蛋白质缺乏KDEL序列,那么该蛋白质将不能返回内质网,而有可能被分泌到细胞外
D.内质网驻留蛋白质的合成、运输都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25.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10%、30%、20%、1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器无膜 B.该细胞器能制造氧气
C.该细胞器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D.该细胞器不能进行能量转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下图中的甲、乙和丙表示生物体内三类有机物,其部分结构的模式图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甲类所示三种物质中可以作为能源物质的是___。
(2) 乙类所示的物质是___,它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原因是___。植物根部细胞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得到的物质是___。
(3)丙物质有四条肽链,在合成过程中产生了198个水分子,由此推测该物质有___个单体参与聚合。若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五肽,3个六肽和4个七肽,则这些短肽所含氧原子数与原来的肽链相比,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___。
(4)甲、乙、丙等生物大分子是由___连接成的___,它们构成了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___。
27.(14分)如图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图中A细胞的细胞器,经检测发现细胞器X与Y不含磷脂分子,且细胞器X含有核酸,则X是____。对X等细胞器起错定支撑作用的细胞结构是___。
(2)若图中A细胞表示吞噬细胞,则缺少的细胞器是___。若A细胞为胃黏膜细胞,将3H标记的甲硫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合成运输消化酶过程中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__(用箭头和编号表示)。
(3)若将成熟B细胞放于0.3g/mL的溶液,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4)图中B细胞的结构6与___有关。
(5)图B产生的进入相邻细胞穿越了___层细胞膜。
28.(10分)下图为溶酶体形成的两条途径局部示意图。进入①中的某些蛋白质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M6P受体识别,引发如图所示的过程。请分析回答(10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与溶酶体酶形成相关的细胞器除结构①外还有______等(至少写出2个)。途径2是溶酶体酶与M6P被细胞膜上的___结合后内陷形成___进入细胞。
(2)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溶酶体酶无法正常转运到溶酶体中发挥作用,进而会导致____等在细胞内积累,造成代谢紊乱,引起疾病。
(3)溶酶体酶的多个位点上都可形成M6P标记,从而大大增加了溶酶体酶与_____上的M6P受体的结合力,这种特异性结合使溶酶体酶与其他蛋白质分离并被局部浓缩,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功能。
(4)研究发现分泌到细胞外的溶酶体酶不会引起组织细胞损伤,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
(5)多种蛋白质在溶酶体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确定蛋白X的作用,研究人员培育出能表达突变型蛋白X的细胞株,突变型细胞与未突变细胞电镜照片差异如下:
未突变细胞电镜照片 | 突变型细胞电镜照片 |
正常 | 高尔基体(或细胞膜内)具有大量较长颈部的膜泡芽体 |
据此分析,蛋白质X的功能可能是___。
29.(16分)图甲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图乙是将该实验中观察到的某个细胞的原生质体大小变化情况绘制成的曲线(原生质体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记为1。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___(填序号)步骤的观察可以看到质壁分离现象,从细胞自身的结构分析,该现象发生的原因是___。图甲所示的实验只有一组,但并不违反对照原则,该对照方法是___。
(2)若图甲中的③和⑤环节时间充足,则在④环节中,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应处于图乙中的___段(用字母表示)。图乙曲线中ab段下降和cd段上升的原因分别是___.
(3) 如果图甲中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过高,请在图乙中画出观察到的一个细胞的原生质体大小变化情况____。
(4)如果用适宜浓度的溶液替代蔗糖溶液,则可以省略图甲中的(用图中序号表示)环节,仍可看到与图乙一致的实验结果,其原因是___。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1.B 2.C 3.C 4.C 5.B 6.C 7.C 8.B 9.C 10.D
11.D 12.C 13.D 14.D 15.B 16.D 17.B 18.A 19.D 20.D
21.B 22.A 23.A 24.D 25.C
26.(10分,除说明外每空一分)
⑴ 淀粉和糖原
⑵ 核酸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多种多样的 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⑶ 202 比原来增加了7个氧原子(2分)
⑷单体 多聚体 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27(14分,每空2分) (1) 核糖体 细胞骨架
(2) 溶酶体 11→8→5→1
(3) 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质壁分离复原
(4) 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 (5) 2
28(10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1)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 M6P受体 小囊
(2) 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
(3)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信息交流
(4)胞外pH不适宜(2分)
(5)促使膜泡从高尔基体膜或细胞膜断裂并释放(2分)
29(16分,每空2分)(1) ④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自身前后对照
(2) bc ab段植物细胞失水,cd段植物细胞吸水
(3)
(4) ⑤(⑥)(给出⑤给分 ) 植物细胞在失水的同时吸收KNO3溶液中的K+和NO3-,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当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文昌中学(北校区)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文昌中学(北校区)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