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榆林定边县第四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
    • 练习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第1页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第2页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榆林定边县第四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榆林定边县第四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梯级强化训练月考试题
    高二生物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氨基酸 B. 胃蛋白酶 C. 激素 D. 递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A、氨基酸是营养物质,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A不符合题意;
    B、胃蛋白酶属于消化道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符合题意;
    C、激素是调节物质,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
    D、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图为人体某组织局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c与细胞内液共同构成人体的体液,内含水、离子和其他化合物
    B.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a
    C. 红细胞中的O2要进入骨骼肌细胞中参与有机物氧化分解,至少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
    D.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人体组织中蛋白质大量分解,使c处渗透压上升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c血浆、a组织液、b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a是组织液,b是淋巴液,c是血浆,a、b、c与细胞内液共同构成人体的体液,体液中含有大量的水,还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A正确;
    B、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正确;
    C、红细胞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有机物氧化分解,至少需要出红细胞膜、进出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细胞、进入线粒体共6层生物膜,C正确;
    D、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分解进入组织液中,血浆渗透压降低,D错误。
    故选D。
    3. 某同学连续几天发热,并且咳嗽愈加严重,经检查是细菌性咽炎和扁桃体发炎,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如果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药物到达患病部位经历的途径是( )
    A. 组织液→淋巴液→组织液
    B. 淋巴液→血浆→组织液
    C.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织液
    D.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可以双向进行物质交换,而组织液中的部分物质进入淋巴后需经淋巴循环返回血浆。
    【详解】肌肉注射抗生素时,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分别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进入血浆和淋巴,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返回血浆,血浆中的药物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再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对靶细胞发挥作用,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B. 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C.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D. 细胞外液的量少于细胞内液的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也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但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的。
    【详解】A、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可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A错误;

    B、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B 正确;
    C、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 C 正确;
    D、细胞外液的量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的量约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的量少于细胞内液的量,D正确。
    故选A。
    5. 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代谢产生的酸会显著降低内环境的pH
    B. 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可改变内环境中的离子含量
    C. 细胞合成的一些物质释放到内环境中,可使内环境的成分发生变化
    D. 细胞合成的一些物质释放到内环境中,可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详解】A、机体内存在缓冲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酸不会显著降低内环境的pH,A错误;
    B、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使离子的进出发生改变,会改变内环境中的离子含量,B正确;
    C、细胞合成的物质释放到内环境,使内环境的成分发生变化,C正确;
    D、细胞合成的一些物质释放到内环境,变成内环境的一部分,可以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正确。
    故选A。
    6. 人的血浆渗透压维持在770kPa左右,主要源于血浆中的(  )
    A. K+和Cl- B. Ca²和Cl- C. Na+和Cl- D. 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温度、渗透压和pH。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
    【详解】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起主要作用的无机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故选C。
    7. 下列关于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液就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B. 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内液中
    C. 人体大约1/3的体液存在于细胞内液
    D. 人的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液包含细胞内液(2/3)和细胞外液(1/3),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主要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详解】A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指细胞外液,而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A 错误;
    B 、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B 错误;
    C、人体大约2/3的体液存在于细胞内液, C错误;
    D、人的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D正确。
    故选D。
    8. 下列关于内环境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B. 血浆和淋巴液都是免疫细胞生存环境
    C. 血红蛋要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 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详解】 A、 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进入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A正确;
    B、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其中淋巴细胞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吞噬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浆中,此时在组织液中也有少量分布,B正确;
    C、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外界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然后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最后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D正确。
    故选C。
    9. 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 ②只通过肺就能完成
    C.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主要为养料和O2
    D. ⑥可表述为肌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镜的作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为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运输代谢废物。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共同完成。
    【详解】A、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③表示代谢产物排出体外,通过泌尿系统或皮肤来完成,A错误;
    B、②表示 O2进入内环境、CO2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B错误;
    C、④从内环境进入细胞,表示养料和O2,C正确;
    D、⑥可表述为肌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故选C。
    10. 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
    A. 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 使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D. 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内环境稳态能维持生物体温度、渗透压和pH的相对稳定,从而使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故选B。
    11. 下列为部分学生做的一系列实验,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时,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不很明显
    B. “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说明生物材料含有缓冲物质,能维持pH的稳定
    C. “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时,HCl有腐蚀性,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D. “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时,缓冲液的pH变化与自来水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中含有缓冲物质,在一定范围内能维持细胞pH的稳定。
    【详解】AB、由于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不很明显,AB正确;
    C、HCl有腐蚀性,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以免腐蚀皮肤或眼睛,C正确;
    D、与自来水相比,缓冲液的pH变化较慢,D错误。
    故选D。
    12. 动物和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反射弧 B. 反射
    C. 条件反射 D. 非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叫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类型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或行为倾向叫本能,是人人都具有的。
    【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故选B。
    1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通过突触来完成,下列不属于突触组成部分的是( )
    A. 突触前膜 B. 突触小泡 C. 突触后膜 D. 突触间隙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人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形成突触。
    【详解】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而突触小泡在突触小体中,不属于突触,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4. 人可以通过特定的感受器获取外界信息,以下能获取光信息的是( )
    A. 人的皮肤 B. 人的视网膜 C. 人的鼻腔 D. 人的味蕾
    【答案】B
    【解析】
    【分析】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兴奋,将刺激转化为电信号。
    【详解】A、人的皮肤依靠触摸、压力等刺激获取信息,不能感受光的刺激,即不能获取光信息,A错误;
    B、人的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获取光信息,B正确;
    C、人的鼻腔中有嗅觉感受器,能接受空气中的化学分子的刺激,从而获取信息,但不能感受光的刺激,C错误;
    D、人的味蕾能接受食物中的化学物质的刺激,从而获取化学信息,但不能获取光信息,D错误。
    故选B。
    15.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 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静息电位的相关知识。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详解】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点睛】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要注意静息状态时,即使钾离子外流,膜内钾离子的浓度依然高于膜外。
    16. 如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代表效应器 B. ②代表神经中枢
    C. ③中突触处兴奋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D. ④兴奋时,膜两侧电位呈外正内负
    【答案】C
    【解析】
    【点睛】分析题图:①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
    【详解】A、①代表感受器,A错误;
    B、②有神经节,②为传入神经,B错误;
    C、③存在突触,突触只能单向传递,C正确;
    D、④兴奋时,膜两侧电位呈外负内正,D错误。
    故选C。
    17. 将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离体神经上,在某一位点给予适宜电刺激﹐观察到指针发生了两次偏转,其中第一次发生的偏转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据图分析,刺激位点位于b点右侧
    B. 电流表第二次偏转的方向与第一次相同
    C. 若提高溶液中K+浓度﹐相同刺激后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增大
    D. 刺激a、b之间任意一点,依据电流表偏转情况均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答案】D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据图分析刺激位点位于b点右侧或者a和b点之间靠近b点的位置,A错;
    B、电流表第二次偏转方向与第一次相反,B错;
    C、动作电位主要与膜内外Na+浓度差有关,提高溶液中K+浓度对动作电位无影响,故偏转幅度不会增大,C错;
    D、刺激a、b之间任意一点,依据电流表偏转情况均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正确。
    故选D。
    18. 某人下楼梯时脚下一滑,突然后仰导致头部着地,致使呼吸和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结合所学生物知识,你认为受伤部位可能是( )
    A 小脑 B. 大脑 C. 下丘脑 D. 脑干
    【答案】D
    【解析】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A错误;
    B、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如大脑有语言中枢、感觉中枢、运动中枢等,B错误;
    C、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C错误;
    D、脑干具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某人因头部受伤而导致心跳和呼吸突然停止,受伤的部位可能是脑干,D正确;
    故选D。
    19. 关于促胰液素发现的科学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发现了促胰液素
    B. 促胰液素能够调节胰腺分泌胰液
    C. 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D. 促胰液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A、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发现了促胰液素,A正确;
    B、促胰液素属于激素,具有调节作用,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正确;
    C、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C错误;
    D、促胰液素属于激素,其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D正确。
    故选C。
    20. 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高能化合物
    B.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C. 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
    D. 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1、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2、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并且通过体液运输。
    【详解】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不是高能化合物,A错误;
    B、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B正确;
    C、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可以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C正确;
    D、转录可以产生mRNA,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而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正确。
    故选A。
    21. 下列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A. 夜盲症和侏儒症 B. 血友病和巨人症 C. 佝偻病和呆小症 D. 呆小症和侏儒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常见的激素分泌异常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甲亢;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
    【详解】A、夜盲症是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血友病属于遗传病,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
    C、佝偻病却是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不符合题意;
    D、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22. 学习与记忆、情绪等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此外,学习和记忆还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B. 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C. 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会影响神经递质作用的发挥
    D. 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如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根据神经递质的化学组成特点,主要有胆碱类(乙酰胆碱)、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氨基酸类(兴奋性递质如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抑制性递质如γ氨基丁酸、甘氨酸和牛磺酸)和神经肽类等。
    【详解】A、如同人脑的其他高级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边听课边做笔记是一系列的反射活动,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A正确;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就发挥作用,不需要进入突触后膜内才发挥作用,B错误;
    C、神经递质需要与受体相结合,若受体数量减少,则递质作用减弱,C正确;
    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肾上腺素能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D正确。
    故选B。
    23. 下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肾脏,能形成尿液
    B. ②是肾小管,能输送尿液
    C. ③是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
    D. ④是尿道,能将尿液排出体外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肾脏,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
    【详解】A、①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场所,A正确;
    B、②是输尿管,输送尿液到膀胱,B错误;
    C、③为膀胱,肾脏形成尿液后,肾盂把所有形成的尿液集中起来,由输尿管把尿液输送到膀胱,暂时储存,最后排出体外,C正确;
    D、④是尿道,功能是排出尿液,D正确。
    故选B。
    24. 2022年7月下旬开始,多地最高气温突破39度,多地多人出现热射病。热射病通俗的解释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常见症状有高热、昏迷、头痛、恶心、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下列关 于热射病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热射病病人体温调节中枢为大脑皮层
    B. 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C. 热射病病人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而失调
    D. 避免高温环境作业可以有效预防热射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热射病病人体温调节中枢为下丘脑,A错误;
    B、肾上腺素可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流加速、血糖升高、瞳孔放大,提高人体应激能力,因此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与肾上腺素作用有关,肾上腺的分泌属于神经体调节,即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B正确;
    C、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热射病病人是因为温度是失调引起的,温度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属于内环境稳态范围,即热射病病人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而失调,C正确;
    D、据题意可知,热射病通俗的解释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因此避免高温环境作业可以有效预防热射病,D正确。
    故选A。
    25. 图中表示人处于炎热环境中的图示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详解】A、汗腺分泌少,不是人处于炎热环境中的表现,A错误;
    B、立毛肌收缩是人处于寒冷环境中的表现,B错误;
    C、血管收缩,血流量小,不是人处于炎热环境中的表现,处于寒冷环境中的表现,C错误;
    D、血管舒张,血流量大,是人处于炎热环境中的表现,D正确。
    故选D。
    26. 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下列属于人和高等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
    A. 通过体液运输 B. 反应速度迅速
    C. 作用范围准确 D. 作用时间短暂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详解】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7. 下图为下丘脑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Ⅱ比激素Ⅲ的靶细胞种类少
    B. 靶细胞为肌细胞时,激素Ⅰ为胰岛素
    C. 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体内激素Ⅱ含量偏多
    D. 当人饮水过多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释放激素Ⅲ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I表示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Ⅱ表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Ⅲ表示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详解】A、激素Ⅱ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其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激素Ⅲ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A错误;
    B、胰岛素能促进肌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也能使肌细胞合成肌糖原,而胰高血糖素只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因此,靶细胞为肌细胞时,激素Ⅰ为胰岛素,B正确;
    C、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体内缺碘元素,激素Ⅱ含量偏少,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使得甲状腺肿大,C错误;
    D、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可导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即下丘脑通过垂体释放激素Ⅲ的量减少,进而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使尿量增多,D错误。
    故选B。
    28. 寒冷的冬天,当人们由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①寒冷时,机体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①错误。
    ②寒冷时,机体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耗氧量增加,②错误;
    ③寒冷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量,③正确;
    ④寒冷时,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兴奋性增强,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维持体温相对恒定,④正确;
    ⑤寒冷时,机体产生的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⑤正确。
    故选D。
    29.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需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属于(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液调节是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调节生命活动的现象。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也包括二氧化碳和血糖等化学物质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详解】二氧化碳是化学物质,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0. 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在整体上起主导作用,激素调节也会显著地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B. 内分泌腺可作为反射弧上的效应器,神经元也可成为某些激素作用的对象
    C. 每个反射弧都有特定的效应器,每种激素却不存在专门的作用部位
    D. 神经调节信息的传导途径是反射弧,激素传送的方式主要靠血液循环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详解】A、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A正确;
    B、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故内分泌腺可作为反射弧上的效应器;激素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故神经元也可成为某些激素作用的对象,如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
    C、神经调节中每个反射弧都有特定的效应器,某些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存在专门的作用部位,C错误;
    D、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神经调节信息的传导途径是反射弧,而激素传送的方式主要靠血液循环,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31. 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 ____系统,b表示 _____系统,c表示 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 ______系统;
    (2)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__________的调节机制下进行;
    (3)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________层生物膜;
    (4)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_____。
    【答案】(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神经—体液—免疫   
    (3)5 
    (4)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
    【详解】(1)由图可知,a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a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泌尿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
    (2)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最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4) 组织细胞能产生二氧化碳,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点睛】
    32. 如图表示某种雌性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A是________,结构C是________;结构A、B、C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物质b是__________,物质e是________。
    (2)过程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细胞质受体、核受体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因此,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的物质成分是________,导致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下丘脑 ②. 卵巢 ③. A ④. 促性腺激素 ⑤. mRNA
    (2) ①. 自由扩散 ②. 糖蛋白(蛋白质) ③. 决定不同受体的基因不同
    【解析】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A、B、C分别为下丘脑、垂体、卵巢;物质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b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物质d是DNA,物质e为mRNA,f是蛋白质,①是自由扩散,②翻译,③转录,④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所以结构A、C分别是下丘脑和卵巢;其中下丘脑A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物质b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物质e在细胞核中合成,与核糖体结合合成蛋白质,所以是mRNA。
    【小问2详解】
    过程①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是自由扩散;细胞膜上受体是蛋白质,因此,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的物质成分也是蛋白质;导致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决定不同受体的基因不同。
    33. Ⅱ型糖尿病患者多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即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并与 肥胖高度相关。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对照组大鼠一直饲喂普通饲料,实验组大鼠以高 糖高脂饲料饲喂,制造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模型,然后再将其分为模型组与模型运动组(即加强运动),经过6周训练后,各组体重、血糖指标和脂肪细胞瘦素受体蛋白表达情况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体重(g)
    瘦素(ng/mL)
    胰岛素(mLU/L)
    血糖(mmoL/L)
    瘦素受体蛋白(OD)
    对照组
    361.75
    1.28
    13.61
    5.06
    0.48
    模型组
    436.60
    7.95
    33.57
    7.49
    0.10
    模型运动组
    348.70
    4.62
    25.69
    5.77
    0.28

    (1)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三高”人群越来越庞大。人体内与血糖调节直接有关的内分泌腺有________(填字母)。
    A. 胰岛 B. 甲状腺 C. 肾上腺 D. 肝脏
    (2)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脂肪转化为葡萄糖,则瘦素与胰岛素间存在________作用。分析表中数据,模型组中大鼠的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原因有________(填序号)。
    ①瘦素水平高②胰岛素浓度高③瘦素受体蛋白少④胰高血糖素浓度高
    (3)依据表格中数据并结合题中信息分析,运动可以减轻体重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设置对照组和模型组的目的是________。从上述实验的数据中,你针对糖尿病病人能提出的保健意见是________。
    【答案】(1)AC (2) ①. 拮抗 ②. ③

    (3)运动后,瘦素受体蛋白的表达量从0.10OD增加到0.28OD,说明运动可以增加瘦素受体蛋白的表达量,使脂肪转化为葡萄糖速度加快;增加了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快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并氧化分解为运动供能
    (4) ①. 研究高糖高脂饮食对体重、血糖指标和脂肪细胞瘦素受体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 ②. 合理膳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加强体育运动,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1、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与对照组和模型运动型相比,模型组中血糖含量较高,但胰岛素含量较高,可能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这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含量减少有关。
    3、模型组小鼠的瘦素受体蛋白含量少,瘦素的调节作用减弱,从而影响了脂肪的转化,因此模型组中小鼠的瘦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小鼠体重并未降低。
    【小问1详解】
    A、胰岛产生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故与血糖调节直接相关,A正确;
    B、甲状腺产的甲状腺激素不能直接调节血糖,B错误;
    C、肾上腺产生的肾上腺素可以直接升高血糖,与血糖调节直接相关,C正确;
    D、肝脏不能产生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D错误。
    故选AC。
    【小问2详解】
    瘦素能促进脂肪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故瘦素与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存在拮抗作用。模型组小鼠的瘦素受体蛋白含量少,瘦素的调节作用减弱,从而影响了脂肪的转化,因此模型组中小鼠的瘦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小鼠体重并未降低,③正确。
    故选③。
    【小问3详解】
    从表格中数据分析,比较模型组合模型运动组,发现模型运动组瘦素受体蛋白较高、瘦素含量较低,可以推断出运动加快葡萄糖在组织细胞中的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同时降低瘦素的浓度。
    【小问4详解】
    设置对照组和模型组的目的是研究饮食高糖高脂对体重、血糖指标和脂肪细胞瘦素受体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从上述实验的数据中,针对糖尿病病人提出:合理膳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加强体育运动等好的保健意见。
    34. 下图是人体内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不同的激素,X代表某个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_______中枢,一方面使骨骼肌战栗,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_______(填序号)的含量升高,产热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2)当激素②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③含量会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这是一种_______调节机制。
    (3)人体胰岛细胞通过X过程分泌激素调节血糖,科学家为研究新药W对肥胖型糖尿病的疗效,需用药物Y创建糖尿病动物模型。给甲、乙、丙、丁4组大鼠注射药物Y,下图显示各组大鼠进食后血糖浓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基础血糖值。则下图中_______组大鼠适合用于研究新药W的疗效。

    【答案】(1) ①. 体温调节 ②. ② ③. 增加
    (2) ①. 减少 ②. 反馈(或负反馈)
    (3)丁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图中①是由下丘脑释放的,并作用于垂体,因此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并可以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所以②表示甲状腺激素;③是由垂体释放的并可以作用于甲状腺,所以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据此答题即可。
    【小问1详解】
    分析图可知,②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所以②表示甲状腺激素。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肾上腺素和②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使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小问2详解】
    当②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后,反过来会抑制③促甲状腺激素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新药T的作用是对胖型糖尿病有疗效,所以需要有糖尿病的大鼠,图中丁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所以可选丁组进行实验。
    35. 回答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问题。
    Ⅰ.如下图1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

    (1)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________。激素d能作用于肝细胞,且能促进血糖升高,则激素d能使血糖升高的机理是________。
    (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激素b的分泌受到激素________的调控。
    Ⅱ.抗利尿激素(ADH)是9肽,可作用于肾小管,激活肾小管细胞内一系列反应,促进水通道蛋白-2插入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膜(管腔面),如下图2所示。

    (3)ADH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正常成年人血液中ADH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3所示。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___。
    (4)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假设尿崩症仅与ADH有关,则引起尿崩的机理有: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答案】(1) ①. 效应器的一部分(效应器) ②. 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2)a和激素c (3) ①. 下丘脑神经细胞 ②. 增加(大) ③. 降低
    (4) ①. ADH分泌量不足 ②. 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ADHR(ADH受体),而使ADH不能发挥作用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图中显示肾上腺随着分泌激素d的过程受神经支配,因此,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激素d为肾上腺素,其能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进而能促进血糖升高。
    【小问2详解】
    激素c是肾上腺分泌的皮质激素,结合图示可知,该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即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过程,由此推断激素b的分泌受到激素a和激素c的调控,其中激素a能促进激素b的分泌,而激素c对激素b的分泌起着反馈抑制作用。
    【小问3详解】
    抗利尿激素ADH是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的,但其释放部位是在垂体;正据图可知,c→d时段,抗利尿激素含量上升,此时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强,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因而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
    【小问4详解】
    假设尿崩症仅与ADH有关,抗利尿激素通过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而对尿量做出调节,而患者表现尿量增加,说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减弱,根据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可推测,引起尿崩的原因:一是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量减少;二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ADHR(ADH受体),而使ADH不能发挥作用,因而不能促进重吸收作用,进而使得尿量增加。 

    相关试卷

    2024包头铁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包头铁路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内蒙古包头市铁路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内蒙古包头市铁路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内江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内江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6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重庆市八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重庆市八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