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中水占鲜重百分比都一样
B.O是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之一,在人体细胞的干重中含量最多
C.水是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大的有机化合物
D.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
【答案】D
【分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水。
【详解】A、不同细胞中水占鲜重百分比不一样,A错误;
B、O虽然是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之—,但在人体细胞的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C,B错误;
C、水是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大的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大的有机化合物为蛋白质,C错误;
D、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体现了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体内的多糖都与能量储存有关
B.蛋白质分子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分子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C.DNA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中,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D.构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答案】D
【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形成的多聚体,核酸是由核苷酸形成的多聚体。
【详解】A、植物体内的纤维素组成细胞壁,与能量储存无关,A错误;
B、蛋白质分子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B错误;
C、DNA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C错误;
D、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在排列顺序上具有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3.已知葡萄糖等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透析膜,而大分子则无法通过。某小组做了下列模拟实验:A是葡萄糖溶液,C是淀粉溶液,B和D是蒸馏水,向D中加入适量碘-碘化钾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B处取出的液体含有还原糖
B.静置12 h后D处的颜色变化是棕色变蓝色
C.12 h内C处的颜色变化是蓝色越来越浅
D.烧杯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碘无法通过透析膜
【答案】A
【分析】(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①有半透膜;②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2)由题文可知,葡萄糖等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透析膜,而大分子则无法通过。在烧杯1中,透析袋中的葡萄糖可进入到B蒸馏水中;在烧杯2中,透析袋中的淀粉无法进入D蒸馏水中。
【详解】A、由于葡萄糖可以透过透析膜进入B,所以一段时间后B处取出的液体含有还原糖,A正确;
B、淀粉为大分子,无法透过透析膜,静置12h后,D处无淀粉,所以D处不能变为蓝色,B错误;
C、碘-碘化钾可以通过透析膜,从D进入C,而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12 h内C处的颜色变化是蓝色越来越深,C错误;
D、碘可以通过透析膜,故烧杯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碘能够通过透析膜,D错误。
故选A。
4.下图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①是糖蛋白,参与细胞间的识别、信息传递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运动速度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无关,与③有关
【答案】D
【分析】1、据图分析,①表示糖蛋白,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
2、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
B、①是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信息传递,B正确;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蛋白质和③磷脂的运动速度,C正确;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蛋白质(作为载体)和③磷脂(对于脂质的扩散)都有关,D错误。
故选D。
5.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氨基酸和DNA
B.蓝细菌细胞的能量来自线粒体的需氧呼吸
C.溶酶体释放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D.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分析】1、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场所。
2、原核细胞结构简单,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以及对蛋白质类分泌物进行加工,细胞核中可以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A错误;
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其需氧呼吸的场所位于细胞质中,B错误;
C、溶酶体内存在着大量的水解酶,一旦释放必然会破坏细胞的结构,C正确;
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6.如下图①、②代表物质M、N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则( )
A.萤火虫体内的能量c可来源于光能 B.吸能反应一般和M的合成相联系
C.物质M的元素组成是C、H、O、N D.M、N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不是可逆反应
【答案】D
【分析】图中物质M是ATP,物质N是ADP。过程①表示ATP的合成,②表示ATP的水解。
【详解】A、萤火虫体内ATP的合成过程所需的能量c可来源于细胞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化学能,不可能来自于光能,A错误;
B、吸能反应一般和ATP (M)的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M)的合成相关联,B错误;
C、物质M即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其元素组成是C、H、O、N、P,C错误;
D、M(ATP)、N(ADP)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是不可逆反应,因为ATP 合成所需能量与ATP 释放出来的能量不是同一部分能量,D正确。
故选D。
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D.酶能供给反应物能量
【答案】C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
【详解】A、高温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而低温不能,A错误;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错误;
C、糖酵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因此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C正确;
D、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是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C。
8.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正确的是( )
A.胞吞过程涉及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需要载体协助
B.通过载体蛋白进行的物质转运不一定属于主动运输
C.小分子物质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
D.胰岛素的分泌需要消耗能量,故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B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要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其中被动运输又可以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方式既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水分子,气体分子,脂溶性小分子等通过自由扩散进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和无机盐离子等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胞吞胞吐过程不需要载体协助但是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胞吞过程涉及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但是不需要载体协助,A错误;
B、通过载体蛋白进行的物质转运不一定属于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也需要载体的协助,B正确;
C、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有的属于自由扩散,有的属于协助扩散,有的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
D、胰岛素的分泌需要消耗能量,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胞吐,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不同运输方式的条件和动力来源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9.将甲、乙品种大豆幼苗分别放置在两个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罩内C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甲、乙幼苗产生CO2的场所均为线粒体
B.与甲幼苗相比,乙幼苗固定CO2的能力强
C.0〜15 min,乙幼苗释放CO2的速率逐渐增大
D.30〜40 min,甲幼苗净光合速率为零,CO2含量相对稳定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的变化,开始时,由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以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减少;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甲乙植株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其产生CO2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A正确;
B、乙植株所在密闭玻璃罩内的CO2含量较甲低,据此可知乙植株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强,B正确;
C、随着时间的延长,玻璃罩内CO2的含量逐渐降低,光合作用逐渐减弱,乙植株释放O2的速率逐渐减小,C错误;
D、30-45min甲植株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因此净光合速率为零,CO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10.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观察不到染色体
D.持续观察,处于后期的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答案】D
【分析】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分生区细胞一般呈正方形,通过染色后,小部分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染色体,制作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
【详解】A、解离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过程也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有利于观察,A正确;
B、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目标,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调节亮度和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B正确;
C、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处于分裂期才能看到染色体,而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所以看不到染色体,C正确;
D、在制片过程中,经过解离和染色后,细胞已经死亡,细胞不会继续分裂,持续观察后期的细胞是不会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D错误。
故选D。
11.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M、N、P分别代表16、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物性状表现。
【详解】A、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A、a 与 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①过程,A正确;
B、②是受精作用,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正确;
C、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M是4×4=16种,基因型N=3×3=9种,表现型比例是12:3:1,所以表现型P是3种,C正确;
D、由表现型为12:3:1可知,(A_B_+A-bb):aaB_:aabb=12:3: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2:1:1,所以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D错误。
故选D。
12.甲、乙、丙、丁4个图分别表示某生物(假设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4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个图表示的细胞分裂顺序是丁→甲→乙→丙
B.甲图表示减I中期,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可能不相同
C.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4个核DNA分子
D.丁图表示减数分裂I中期,该时期出现2个四分体
【答案】C
【分析】甲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分裂Ⅱ中期;
乙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
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8条,为有丝分裂后期;
丁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后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分裂Ⅰ中期。
【详解】A、甲-丁依次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Ⅰ中期,4个图表示细胞分裂顺序是乙→丙→丁→甲,A错误;
B、甲图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有姐妹染色单体,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基因相同,因为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分裂间期复制而来,B错误;
C、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4个核DNA分子,C正确;
D、丁图表示减数分裂Ⅰ中期,该时期没有四分体,四分体存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
故选C。
1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或35S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放射性。与此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目的是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含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
C.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35S而部分含有32P
D.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答案】D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本实验通过用放射性元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发现噬菌体在侵染细菌的时候是DNA进入到了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却留在了外面,从而得出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A正确;
B.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是沉淀物(主要是细菌)的放射性较高,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使得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 B正确;
C.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后代时用自身的DNA为模板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合成遗传物质,所以32P标记过的噬菌体的子代噬菌体中部分含32P,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大肠杆菌体内的原料来合成的,所以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C正确;
D.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其侵染细菌的具体过程;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据此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4.下图为长度共8千碱基对(Kb)的某基因结构示意图,人为划分为a-g共7个区间(未按比例画出),转录后加工产生成熟mRNA的过程中,d区间所对应的区域被切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基因形成的成熟mRNA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RNA聚合酶与图中起始密码子对应位点结合,启动转录过程
C.转录后加工产生成熟mRNA的过程中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生成
D.能编码蛋白质的mRNA长度为900个碱基,可编码299个氨基酸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转录形成的mRNA的长度为7.5-1.2=6.3kb,但形成成熟的mRNA时,d区间所对应的区域会被加工切除,因此成熟的mRNA的长度为=(7.5-1.2)-(5.2-2.0)=3.1kb,但能翻译的mRNA的长度为c+e=2.0-1.7+5.8-5.2=0.9kb,即900个碱基。
【详解】A、成熟的mRNA链的5'端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
B、转录起点对应的位点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B错误;
C、转录后加工产生成熟mRNA的过程中,d区间所对应的区域被切除,此过程涉及切断磷酸二酯键,切完后的片段需要重新连接,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正确;
D、能翻译的mRNA的长度为2.0-1.7+5.8-5.2=0.9Kb,即900个碱基,由于一个密码子由相邻3个碱基构成,且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因此该酶是由900÷3-1=299个氨基酸组成,D正确。
故选B。
15.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柳穿鱼Lc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B.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与表观遗传有关
C.人表观遗传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能遗传给后代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答案】C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柳穿鱼Le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会抑制基因的表达,A正确;
B、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基因型相同,因此他们之间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B正确;
C、表观遗传现象发生在个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C错误;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影响酶与DNA的结合,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C。
16.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了某些片段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DNA结构的改变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是多倍体
C.基因突变一般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则很可能会使基因数量发生改变
D.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A错误;单倍体、二倍体以及多倍体的判断要看发育的起点,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还是由配子发育而来,若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体细胞中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B错误;基因突变是发生在基因内部的碱基对的改变,通常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染色体变异由于可能发生染色体部分片段的增添或缺失,所以可能发生基因数量的变化,C正确;基因重组包括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错误。
17.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环境因素对单基因遗传病的影响大于多基因遗传病的影响
B.晚婚晚育可有效减少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C.系谱分析和染色体/生化测定是遗传咨询的重要步骤
D.选择放松将使唐氏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变多,但影响是有限的
【答案】C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影响大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影响,A错误;
B、高龄孕妇所生孩子的遗传病发病风险明显增高,因此应当提倡“适龄生育”,B错误;
C、系谱分析和染色体/生化测定是遗传咨询的重要步骤,C正确;
D、唐氏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一条,不含致病基因,D错误。
故选C。
【点睛】
18.大量的证据证实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越早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B.人和鱼发育早期都出现鰓裂和尾,属于胚胎学的证据
C.人和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属于细胞水平的证据
D.鲸的鳍与猫的前肢骨骼的结构相似,属于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答案】C
【分析】化石证据: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淀岩的地层,记录者地球和生物进化的历史。
比较解剖学证据: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
胚胎学证据:研究动植物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胚胎发育过程。
细胞水平的证据:组成细胞的物质基本相同,都以DNA为遗传物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结构。都通过细胞呼吸提供能量,都以ATP作直接能源物质,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都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翻译时共用一套密码子等。
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和蛋白质等生物的大分子有共同特点。
【详解】A、越早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A正确;
B、胚胎学的证据是对比不同生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人和鱼发育早期都出现鰓裂和尾,属于胚胎学的证据,B正确;
C、人和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C错误;
D、鲸的鳍与猫的前肢骨骼的结构相似,属于比较解剖学的证据,D正确。
故选C。
19.下列生理过程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A.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丙酮酸 B.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C.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D.淀粉经水解生成葡萄糖
【答案】B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看做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详解】A、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
B、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
C、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发生在输卵管中,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淀粉经水解生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B。
20.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B.图甲中a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一定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
C.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液体环境中,则图乙所示膜电位峰值会高于+40
D.当神经纤维处于图乙中②对应的状态时,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b分别是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图乙①-③是动作电位形成,③-⑤是静息电位恢复过程;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图甲中a是突触前膜,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
B、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若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不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所以a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一定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B正确;
C、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Na+液体环境中,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Na+内流形成的动作电位峰值上升,则图乙所示膜电位会高于+40mV,C正确;
D、图乙中②为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此时Na+通过钠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细胞内,故若神经纤维处于乙图中②对应状态时,Na+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D。
21.下列关于“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既有模拟一对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又有模拟F1自交产生F2
B.既有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又有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既有模拟产生的配子类型,又有模拟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
D.既有模拟F2的基因型及比例,又有模拟F2的表现型及比例
【答案】A
【分析】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1.通过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认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相互分离,认识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 通过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探究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由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是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实验中模拟了F1自交产生F2(既包括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也包含了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A错误;
B、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中既有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又有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
C、实验中既让学生模拟产生的配子类型体会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又模拟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
D、实验中既有模拟F2的基因型及比例的出现过程,又模拟F2的表现型及比例的出现过程,D正确。
故选A。
22.激素在调控人体稳态中起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通过调节细胞膜上受体传递信息,发挥生物学功能
B.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以调节渗透压
C.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D.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可对抗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答案】A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能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呼吸,使心律加快,增加产热的作用。
2、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是调节水盐平衡的关键性调节激素之一。
3、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具有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详解】A、性激素可通过细胞内受体传递信息,发挥生物学功能,A错误;
B、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使尿量减少,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可以负反馈调节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从而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与释放,C正确;
D、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作用,两者相互拮抗,D正确。
故选A。
23.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温度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处
B.当处于炎热环境时,汗腺受到激素调节后分泌汗液,增加散热
C.当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热量吸收
D.从温暖的室内刚到寒冷室外时,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答案】D
【分析】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一方面使得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或停止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使得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以及通过体液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让代谢加强来增加产热。
【详解】A、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A错误;
B、人在炎热环境中,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汗腺分泌汗液途径增加散热,B错误;
C、当处于寒冷环境时,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C错误;
D、从温暖的室内刚到寒冷室外时,由于外界温度与人体温度温差增大,散热暂时增加,短时间内人体散热量会大于产热量,因此从温暖的室内刚到寒冷室外时,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但人感受寒冷刺激后,会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这个快速产热途径等,增加产热,长时间后仍然产热=散热,进而维持体温的恒定,D正确。
故选D。
【点睛】
24.T3是活性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当T3的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TRs是甲状腺激素受体,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表示腺垂体细胞 B.T3以扩散的方式进入该细胞
C.敲除TRs基因的小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高于正常值 D.当T3含量升高时会促进TRH基因的表达
【答案】C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T3在甲状腺激素转运体的协助下进入细胞内,且该过程消耗能量,说明该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的方式。T3与TRs结合,通过抑制TRH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TRH基因的表达,使TRH的合成减少。
【详解】A、该细胞能合成TRH,因此该细胞表示下丘脑细胞,A错误;
B、T3在甲状腺激素转运体的协助下进入细胞内,且该过程消耗能量,说明T3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该细胞,B错误;
C、敲除TRs基因的小鼠,T3不能抑制TRH基因的表达,不会使TRH的合成减少,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高于正常值,C正确;
D、当T3含量升高时对TRH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增强,D错误。
故选C。
25.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179
mg/dL
150~220
促甲状腺激素(TSH)
5.9
μIU/mL
0.27~4.2
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服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
C.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
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稳定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
【答案】C
【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该男子血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能患有糖尿病;该男子甘油三酯偏高,可能患有高血脂;该男子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偏高,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分泌不足,患有甲状腺肿大。
【详解】A、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应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A错误;
B、该男子甘油三酯偏高,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少吃糖类食物,因为糖类也能转化为脂肪,B错误;
C、该男子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偏高,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分泌不足,患有甲状腺肿大,细胞代谢速率偏低,C正确;
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
26.下图1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生理过程;图2表示该植物在25℃、不同光照强度下净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净光合速率是指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过程③属于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过程①的进行需要过程③提供_____。
(2)图1中过程②发生在_____。有氧呼吸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为_____(填序号)。检测二氧化碳时,除了石灰水变浑浊外,还可以用_____试剂检测。
(3)图2中B点时,该植物总光合速率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
(4)在图2中A点条件下,该植物能完成的图1中的生理过程有_____(填序号)。如果将该植物先放置在图2中A点条件下10小时,接着放置在C点条件下14小时,则在这24小时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为_____mg。
(5)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_____,以防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
【答案】(1) 光反应 NADPH([H])和ATP
(2)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④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3)等于
(4) ②④ 230
(5) CaCO3 光合色素溶解在乙醇中
【分析】图1中①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③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图2表示光照强度对植物体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其中A点由于没有光照,所以只进行细胞呼吸;B点为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此时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
【详解】(1)图1中①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③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过程①暗反应阶段的顺利进行需要③光反应提供ATP和NADPH([H])。
(2)图1中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即过程④产生能量最多;CO2可以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使其变浑浊,还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验,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B点表示光补偿点,净光合作用为0,所以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4)A点光照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可以进行图1中的过程②④。如果将该植物先放置在图2中A点的条件下10小时,接着放置在C点的条件下14小时,则在这24小时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吸收的CO2为20×14-5×10=230。
(5)提取色素为防止色素降解,需要加入CaCO3,由于光合色素溶于乙醇中,所以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
27.果蝇的灰身与黑身(设基因为A、a)、直毛与分叉毛(设基因为B、b)是两对相对性状。两只纯合亲代果蝇杂交,F1无论雌雄全为灰身直毛果蝇,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表现型如下表。请回答;
F2表现型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果蝇
601
0
199
0
雄果蝇
299
302
99
103
(1)控制果蝇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从基因结构上分析,基因B和b的根本区别是_____,果蝇体色和体毛这两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
(2)F1雄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
(3)F2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果蝇基因型有_____种,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4)用测交方法鉴定F1中雄果蝇的基因型,请用遗传图解表示_____。
【答案】(1) 常 X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自由组合
(2)AY和aXB (或aY和AXB)
(3) 4 5/6
(4)
【分析】根据格数据分析可知,子二代雌果蝇中灰身:黑身≈3:1,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果蝇的体色在雌雄之间没有差异,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且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子一代基因型都是Aa;子二代的雌果蝇都是直毛,雄蝇直毛:分叉毛≈1:1,果蝇的直毛分叉毛与性别相关联,是伴性遗传,且直毛是显性性状,分叉毛是隐性性状,子一代基因型为XBXb、XBY,因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
(1)
根据格数据分析可知,子二代雌果蝇中灰身:黑身≈3:1,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果蝇的体色在雌雄之间没有差异,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子二代的雌果蝇都是直毛,雄蝇直毛:分叉毛≈1:1,果蝇的直毛分叉毛与性别相关联,控制果蝇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与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种的本质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由于控制果蝇体色和体毛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根据(1)知,子一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可以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Y和aXB 或 aY和AXB。
(3)
根据(1)知,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则子二代中灰身直毛的雌果蝇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四种,即(1/3AA、2/3Aa)、(1/2XBXB、1/2XBXb),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1-1/3×1/2=5/6。
(4)
子一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与aaXbXb进行测交,遗传图解如下:
28.家鹅、家鸭是人类驯化较早的鸟类。图1显示了家鸭、家鹅是由绿头鸭、鸿雁、灰雁等物种进化而来。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鹅品种最多的国家,资源丰富,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
(1)ST、XP、WX、HY、LD5个鹅品种中,与ST多能关系最近的是_____。ST与LD之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较大(图2),它们体现的是_____多样性。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群落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若图1中的①表示的是人工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不定项选择)
A.图中②可以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因素是自然界的各种环境条件
B.人工选择使得鸿雁根据人类的各种需求定向变异,由此形成不同的家鹅品种
C.人工选择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形成新物种,因此不出现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人工选择的速度较快,自然选择需要漫长的岁月。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存对生物自身有利的各种性状。
(3)由原始物种X进化形成绿头鸭、鸿雁、灰雁的标志是_____。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原因分析可描述为_____。
(4)若在某地养殖场中,鹅的白羽(W)对灰羽(w)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白羽鹅和400只灰羽鹅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哪么隐性基因w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_____。
A.20% B.40% C.60% D.80%
【答案】(1) XP B
(2)AD
(3) 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内因:种群中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外因:由物种X形成的多个小种群之间可能存在地理隔离,阻碍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加上不同的自然选择
(4)C
【分析】由题图1可知,在ST、XP、WX、HY、LD5个鹅品种中,XP与ST在一个分支,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图中的①表示的是人工选择,图中的②可以表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1)由题图可知,在ST、XP、WX、HY、LD5个鹅品种中,XP与ST在一个分支,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
ST与LD之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较大,为两个物种,所以它们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A、图中②可以表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的因素是自然界的各种环境条件,A正确;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随机的,与环境无关,B错误;
C、人工选择的过程中使生物出现不同的进化方向,出现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
D、人工选择的速度较快,自然选择需要漫长的岁月,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存对生物自身有利的各种性状,人工选择的结果是朝着人类需要的性状进行保存,D正确。
故选AD。
(3)生物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由原始物种X进化形成绿头鸭、鸿雁、灰雁的进化历程的内因以及外因可描述为:内因:种群中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外因由物种X形成的多个小种群之间可能存在地理隔离,阻碍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加上不同的自然选择。
(4)由题意知ww=400只,Ww=(600+400)×40%=400只,WW=600-400=200只,因此w的基因频率=(2×400+400)÷2000×100%=60%,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9.如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产生冷觉的A表示_____。
(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B表示_____,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调节;B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激素_____(填数字)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这与细胞具有特定的_____有关。当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①和②,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调节。
(3)图中的C主要是指_____。在血糖调节方面,与④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
(4)冰桶挑战最初旨在让人们了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元病,俗称渐冻症,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越来越退化,最后发展为全身无力、长期卧床,无法自主呼吸,但患者的智力、记忆、感觉不受影响。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即罹患该病。请回答:
①“渐冻人”肌肉萎缩,肌肉属于反射弧中_____的一部分。
②用针刺“渐冻人”皮肤,患者_____(填“有”或“没有”)感觉。
【答案】(1) 下丘脑 大脑皮层
(2) 垂体 分级 ③ 糖蛋白或受体 反馈
(3) 肝脏细胞
胰岛素
(4) 效应器 有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大脑皮层,B为垂体,C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胰高血糖素。
(1)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大脑皮层中的感觉中枢能够产生感觉,因此产生冷觉的A表示大脑皮层。
(2)
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B垂体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③甲状腺激素,该过程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③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激素需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这与细胞具有特定的糖蛋白有关。③甲状腺激素过量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负反馈调节。
(3)
图中C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在血糖调节方面,与④胰高血糖素(升血糖)相互拮抗的激素是胰岛素(降血糖)。
(4)
①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因此肌肉属于效应器。
②从题中信息可知,患者的智力、记忆、感觉不受影响,因此用针刺“渐冻人”皮肤,患者有感觉。
三、实验题
30.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多酚,其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免疫调节等。已知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欲进一步研究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和结肠组织TNF-α、IL-10含量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及用具:健康雄性小鼠60只(鼠龄8周,体重20+2g),5%DSS 溶液,姜黄素溶液,SASP溶液,25ml/L的乙醇,蒸馏水等
(要求与说明:5%DSS溶液用于诱导形成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姜黄素溶液和SASP溶液均溶解于乙醇中;SASP溶液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常伴有体重下降,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TNF-α和IL-10的测量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将全部小鼠随机均分成4组,编号甲、乙、丙、丁。甲组每日自由饮用蒸馏水100ml,其它各组小鼠每日饮用_________,连续两周。
②各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饲养,乙、丙、丁三组分别每日相同时间腹腔注射适量且等量的姜黄素溶液、SASP溶液、_________。每日记录_________。
③7天后,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取出4组小鼠结肠组织,对比各组结肠溃疡糜烂情况并测定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的TNF-α和IL-10含量。
(2)实验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得到明显改善的小鼠结肠组织TNF-α含量显著降低,IL-10含量显著升高。请绘制柱状图表示乙和丁的实验结果____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控制TNF-α合成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_________。通过实验可知,_________ (选“TNF-α”或“IL-10”)会加重炎症反应。
②IL-10能够抑制_________产生白细胞介素-2,还可以降低巨噬细胞表面抗原-MHC分子的含量,损害巨噬细胞的_________能力,从而抑制了细胞免疫。
【答案】 5%DSS溶液10oml (或等量的5%DSS溶液) (等量的)乙醇 小鼠排便次数和体重
探究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结肠组织TNF-α和IL-10表达影响的柱形图
或
探究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结肠组织TNF-α和IL-10表达影响的柱形图 基因座位 TNF-α 辅助性T淋巴细胞 抗原呈递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目的为研究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和结肠组织TNF-α、IL-10含量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为姜黄素的有无,因变量为结肠组织TNF-α、IL-10含量,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实验思路:①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将全部小鼠随机均分成4组,编号甲、乙、丙、丁。甲组每日自由饮用蒸馏水100ml,其它各组小鼠每日饮用等量的5%DSS溶液(无关变量一致且设置对照)。
②结合分析可知,为探究姜黄素的作用,则应对各小组实行单一变量的控制,故各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饲养,乙、丙、丁三组分别每日相同时间腹腔注射适量且等量的姜黄素溶液、SASP溶液、等量乙醇(题干材料得知姜黄素溶液和SASP溶液均溶解于乙醇中);每日记录小鼠排便次数和体重。
③7天后,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取出4组小鼠结肠组织,对比各组结肠溃疡糜烂情况并测定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的TNF-α和IL-10含量。
(2)结合题意可知,溃疡性结肠炎得到明显改善的小鼠结肠组织TNF-α含量显著降低,IL-10含量显著升高,故可绘制乙和丁柱形图如下: 或 。
(3)①控制TNF-α合成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基因座位;因实验组乙、丙、丁三组分别每日相同时间腹腔注射适量且等量的姜黄素溶液、SASP溶液、乙醇溶液,而实验结果为溃疡性结肠炎得到明显改善的小鼠结肠组织TNF-α含量显著降低,IL-10含量显著升高,故推测TNF-α会加重炎症反应。
②白细胞介素-2是由辅助性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类免疫活性物质;巨噬细胞具有抗原呈递功能,故若巨噬细胞表面抗原-MHC分子的含量降低,则抗原呈递功能被抑制,进而抑制细胞免疫。
【点睛】本题以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为主题,主要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充分理解题意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能够充分运用题干信息和实验设计的原则答题。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4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4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4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4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