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03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变形虫在摄食过程中的形态改变属于细胞分化现象
    B.菠菜分化后的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是相同的
    C.人体分化后的细胞中的某些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不相同
    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在骨骼肌细胞中都不会表达
    【答案】C
    【分析】细胞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详解】A、细胞分化是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摄食时形态的变化不是细胞分化,A错误;
    B、菠菜分化后的根细胞无叶绿体,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中有,所以遗传物质会有一点差别,B错误;
    C、由于基因选择表达,分化后的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可能不同,C正确;
    D、某些基因(管家基因)在各种细胞中都要得到表达,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
    B.现代技术还未实现用动物卵细胞或精子直接培育出动物个体,说明它们没有全能性
    C.通过组织培养得到大量青蒿细胞,用于大量生产青蒿素的过程体现了青蒿细胞的全能性
    D.农作物的“春种夏长秋收”,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A
    【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分化形成多种细胞或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特性。(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A、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A正确;
    B、生殖细胞具有完整的遗传物质,故理论上具有全能性,没有实现是技术问题,B错误;
    C、细胞全能性表达是要产生新的个体,C错误 ;
    D、种子本身已有胚,胚→个体未体现细胞全能性,D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B.细胞内多数酶的活性减弱
    C.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减弱
    D.衰老的细胞都有细胞核体积增大的现象
    【答案】D
    【分析】衰老的细胞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例如,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人的头发会变白。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4)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衰老的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A正确;
    B、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例如,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人的头发会变白,B正确;
    C、衰老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正确;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衰老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体积增大的现象,D错误。
    故选D。
    4.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B.通过免疫细胞使感染奥密克戎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C.机体细胞正常的凋亡过程发生紊乱,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
    D.由于人体幼年时期个体生长需要细胞不断增殖,故细胞不会凋亡
    【答案】D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
    2、细胞坏死:是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
    3、细胞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正常的细胞凋亡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手指的形成、蝌蚪尾的凋亡。
    4、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凋亡过度或凋亡不足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详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A正确;
    B、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故通过免疫细胞使感染奥密克戎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
    C、由于正常的细胞凋亡对人体是有益的,若机体细胞正常的凋亡过程发生紊乱,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C正确;
    D、人体幼年时期也存在细胞凋亡,并不是细胞不断增殖,就没有细胞凋亡的存在,如:红细胞的凋亡,D错误。
    故选D。
    5.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HPV蛋白E6与E7是引起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宫颈癌是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造成的
    B.子宫颈癌形成过程是选择性表达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过程
    C.研发能抑制E6与E7合成的药物是治疗子宫颈癌的可行策略之一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也可能发生癌变
    【答案】C
    【分析】1、细胞癌变的定义: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的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2、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详解】A、细胞癌变至少由5~6个基因突变导致,A错误;
    B、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B错误;
    C、“HPV蛋白E6与E7是引起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故研发能抑制E6与E7合成的药物是治疗子宫颈癌的可行策略之一,C正确;
    D、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基因,不可能发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D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过程
    B.细胞增殖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C.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会改变,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过程中形态不会改变
    D.细胞增殖和分化对个体有利,癌变、衰老和凋亡对个体不利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等知识。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癌变不属于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A错误;
    B、细胞增殖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B正确;
    C、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都存在细胞形态的改变,C错误;
    D、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对机体是有利的,癌变是不利的,D错误。
    故选B。
    7.细胞增殖有多种方式,下列对细胞增殖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细菌的体积不能无限增大与细胞的相对表面积有关
    ②原核细胞无染色体和纺锤体,一般进行无丝分裂
    ③动物细胞进行增殖时有中心体参与,某些植物细胞可能也有
    A.②③ B.①② C.② D.③
    【答案】C
    【分析】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 ②受细胞核控制范围限制。
    2、原核细胞以二分裂进行繁殖。
    【详解】①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制约了细胞体积无限增大,①正确;
    ②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而蛙的红细胞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以二分裂进行繁殖,②错误;
    ③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都有中心体,与细胞增殖过程的纺锤体的形成有关,③正确。
    故选C。
    8.下图为4种不同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相关统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用来观察有丝分裂,最适合的材料是d
    B.若用秋水仙素处理上述根尖后再统计,分裂期将变短
    C.细胞周期的长短只与细胞的种类有关
    D.细胞周期越长的细胞,其分裂期占时越短
    【答案】A
    【分析】1、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不同;同一植物,同一部位的细胞,细胞周期不是同步进行的;
    2、选择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应该选择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最大的生物组织。
    【详解】A、选择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应该选择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最大的生物组织,因此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四组材料中d组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A正确;
    B、秋水仙素阻碍纺锤体的形成,使正在分裂的细胞停留在分裂期。分裂期变长,B错误;
    C、细胞周期的长短除受细胞种类的影响外,还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温度),C错误;
    D、由图可知,细胞周期越长的细胞,分裂期占时不一定越短,D错误。
    故选A。
    9.下列有关二倍体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错误的是(    )
    A.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存在于前期和末期
    B.动植物细胞都在间期进行核DNA和染色体的复制,二者的数量此时均加倍
    C.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基本相同
    【答案】B
    【分析】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
    1、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动物细胞多了中心体的复制,在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的纺锤体的形成是由中心体在两极发射出的星射线形成的,而植物细胞的纺锤体是由两极发射出的纺锤丝形成的。
    2、在有丝分裂的末期,动物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是细胞中间向内凹陷,细胞一分为二。植物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是在末期形成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
    【详解】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在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A正确;
    B、动植物细胞都在间期进行核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复制后DNA的数量加倍,但着丝粒未分裂,染色体数目并不加倍,B错误;
    C、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存在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离等现象,C正确;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基本相同,都是染色体散乱排列,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粒分裂等,D正确。
    故选B。
    10.下图是某植物细胞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图及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AB段进行DNA的复制,发生在乙图中E过程,染色单体数目加倍
    B.乙图中包含在甲图BC段的有A、C、D过程
    C.乙图细胞进行分裂的顺序是E→A→D→C→B→F
    D.乙图B中箭头所指处叫赤道板,C中含12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C
    【分析】分析甲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BC段表示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乙图:A细胞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前期;B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处于末期;C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后期;D细胞中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中期;E细胞处于间期;F细胞已经分裂,处于末期。
    【详解】A、甲图的AB段表示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但复制前染色单体为0,A错误;
    B、甲图BC段表示着丝点未分裂,对应乙图中的A、D过程,B错误;
    C、A细胞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前期;B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处于末期;C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后期;D细胞中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中期;E细胞处于间期;F细胞已经分裂,处于末期,则乙图细胞进行分裂的顺序是E→A→D→C→B→F,C正确;
    D、乙图B中箭头所指处为细胞板,C中含12条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C。
    11.下列有关遗传探究过程的相关推理和实验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B.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判断F1是否为杂合子
    C.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
    D.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萨顿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
    【答案】B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A正确;
    B、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目的是判断F1成对的遗传因子是否会发生彼此分离,B错误;
    C、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正确;
    D、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萨顿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D正确。
    故选B。
    12.下列关于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说法错误的是(    )
    A.亲本表现型相同,所有子代的表现型就相同
    B.所有子代表现型相同,亲本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亲本基因型相同,所有子代的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亲本基因型不同,所有子代的表现型可能相同
    【答案】A
    【分析】基因与性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有的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的性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可以是纯合子,也可以是杂合子,后代表现型不一定相同;亲本基因型相同,若是杂合子,则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详解】A、两个亲本都为杂合子(如Aa)时表现型相同,子代的表现型不同,A错误;
    B、子代表现型相同,亲本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Aa或AA×aa),B正确;
    C、亲本基因型相同(如Aa×Aa),子代的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正确;
    D、亲本基因型不同(如AA×aa),子代表现型可能相同,D正确。
    故选A。
    13.以植物为实验材料,在无致死现象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及其证明,错误的是(    )
    A.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让F1进行自交,若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能证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
    C.让F1进行测交,若子代出现1:1的表现型比,则能证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D.对所有植物而言,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都只能间接证明,不能直接观察证明
    【答案】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A正确;
    B、F1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原因是F1产生两种1:1的雌配子,两种1:1的雄配子,且随机结合,因而能证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
    C、F1测交,子代出现1:1的表现型比,原因是F1产生两种1:1的配子,隐性个体产生一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因而能证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正确;
    D、有些植物的花粉可用碘液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直接证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错误。
    故选D。
    14.理想状态下,将已知为杂合子(一对等位基因)的玉米若干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进行连续自交,乙组进行连续自由交配,且进行的代数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组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低
    B.乙组连续自由交配,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低
    C.甲组和乙组实验进行多代后,甲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比乙组高
    D.甲组第1次自交、乙组第1次自由交配后,两组的结果是相同的
    【答案】B
    【分析】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交配,植物指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动物指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交配。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的个体随机进行交配,基因型相同和不同的个体之间都要进行交配(故又叫随即交配)。
    【详解】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产生的杂合子的比例为(1/2)n,这里的n指的是自交次数,显然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多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少,而纯合子的比例越来越高,A正确;
    B、乙组连续自由交配,后代中杂合子(如Aa)的比例仍是1/2,纯合子的比例也是1/2,杂合子的比例和纯合子比例不变,B错误;
    C、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多,纯合子的比例越来越高,而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始终是1:1,显然甲组和乙组实验进行多代后,甲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比乙组高,C正确;
    D、甲组第1次自交、乙组第1次自由交配后,两组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AA:Aa:aa=1:2:1,D正确。
    故选B。
    15.某同学发现一种植物的圆叶(N)对锯齿叶(n)为显性,据网上查得数据,推测有致死现象。为探究推测是否正确,他选用杂合子自交得F1。下列相关假设和分析错误的是(    )
    A.若F1中圆叶:锯齿叶=3:1,则一定不存在配子致死现象
    B.若F1中圆叶:锯齿叶=2:1,则可能是显性纯合子致死导致的
    C.若含基因n的花粉一半不育,则F1中圆叶:锯齿叶=5:1
    D.若含基因N的花粉一半不育,则F1中圆叶:锯齿叶=2:1
    【答案】A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如各种雌雄配子都各致死一半(各种雌雄配子致死率相等),F1中圆叶:锯齿叶仍然等于3:1,A错误;
    B、Nn×Nn→NN:Nn:nn=1:2:1,若显性纯合子致死,圆叶:锯齿叶=2:1,B正确;
    C、若含基因n的花粉一半不育,则杂合子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N:n=1:1,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N:n=2:1,因此F1中圆叶:锯齿叶=(1-1/2×1/3):(1/2×1/3)=5:1,C正确;
    D、若含基因N的花粉一半不育,则杂合子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N:n=1:1,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N:n=1:2,因此F1中圆叶:锯齿叶=(1-1/2×2/3):(1/2×2/3)=2:1,D正确。
    故选A。
    16.下列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雌雄配子的形成和结合过程中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建立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之上
    C.基因自由组合的意义是可增加配子的多样性
    D.并非所有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A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有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中,而雌雄配子结合属于受精作用,A错误;
    B、孟德尔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再分析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时,若单独的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故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建立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之上,B正确;
    C、基因自由组合的意义是可增加配子的多样性,增加基因重组的机会,C正确;
    D、并非所有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例如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A。
    17.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题意可推知F1基因型为YyRr,亲本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
    B.F2黄色圆粒植株中杂合子占4/9,绿色圆粒植株中杂合子占2/3
    C.从F2任取两株黄色皱粒豌豆,则它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5/9
    D.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随机栽种得F3,F3中黄色皱粒占8/9
    【答案】C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说明F1基因型为YyRr,亲本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或YYRR和yyrr,A错误;
    B、F2黄色圆粒植株(1YYRR、2YyRR、2YYRr、4YyRr)中杂合子占8/9,绿色圆粒植株(1yyRR、2yyRr)中杂合子占2/3,B错误;
    C、F2中黄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YYrr、2/3Yyrr,因此从F2任取两株黄色皱粒豌豆,则它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1/3+2/3×2/3=5/9,C正确;
    D、F2中黄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YYrr、2/3Yyrr,将其随机栽种得F3,F3中黄色皱粒占1/3+2/3×3/4=5/6,D错误。
    故选C。
    18.下图为蝴蝶花基因控制花色的过程图,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才能合成红色素,且3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紫花的基因型种类最少
    B.白花的基因型种类最多
    C.让基因型为AaBbCc的紫花自交,子代白花占28/64
    D.让基因型为AaBbCc的紫花测交,子代白花占3/4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白色前体物质才能合成红色素,基因C存在时红色素合成紫色素。所以紫花基因型是A_B_C_,红花基因型是A_B_cc,其余基因型为白花。
    【详解】AB、紫花基因型A_B_C_有2×2×2=8种,红花基因型A_B_cc有2×2×1=4种,白花基因型有3×3×3-8-4=15种,A错误,B正确;
    C、让基因型为AaBbCc的紫花自交,子代白花=1-3/4×3/4×3/4(紫花)-3/4×3/4×1/4(红花)=28/64,C正确;
    D、让基因型为AaBbCc的紫花测交,即AaBbCc×aabbcc,白花=1-1/2×1/2×1/2(紫花)-1/2×1/2×1/2(红花)=3/4,D正确。
    故选A。
    19.下图为某雄性动物睾丸中相关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⑤⑦可能是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新的精原细胞过程中的细胞图
    B.①③④⑥⑧⑨⑩是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过程中的细胞图
    C.①~⑩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⑤,染色单体数目最少的是⑤⑥⑦⑨
    D.③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⑧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①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③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⑥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⑦中形成两个子细胞,且染色体没有减半,处于有丝分裂末期;⑧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⑨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减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⑩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详解】A、②⑤⑦是有丝分裂过程,精原细胞增殖形成新的精原细胞方式是有丝分裂,A正确;
    B、据图可知,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⑨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⑩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因此①③④⑥⑧⑨⑩都是减数分裂过程,可以表示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B正确;
    C、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即⑤染色体数最多,着丝粒分裂后染色单体数目为0,⑤、⑥、⑦和⑨染色单体数量均为0,C正确;
    D、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图中①,D错误。
    故选D。
    20.下列对一个造血干细胞、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后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在连续的两次分裂过程后,形成的成熟子细胞的数目相同
    B.它们在连续的两次分裂过程中,一直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C.它们在连续的两次分裂过程中,细胞质都均等分裂
    D.它们在连续的两次分裂过程中,都存在过染色单体
    【答案】D
    【分析】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数目的一半。
    【详解】A、一个造血干细胞、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后成熟子细胞的数目分别为4个、4个(精子)、1个(卵细胞),A错误;
    B、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初级卵母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C错误;
    D、有丝分裂前、中期,减Ⅰ及减Ⅱ前、中期着丝粒都没分裂,这时都有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D。
    21.图为果蝇细胞内相关基因的位置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不发生可遗传变异,该生物的生殖细胞中不会同时出现a和G
    B.若该细胞为卵原细胞,A、a和D、d可发生自由组合
    C.果蝇的体细胞分裂后期,A、a与D、d不可能出现在同一极
    D.若该细胞为卵原细胞,将产生1种卵细胞
    【答案】C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若不发生可遗传变异,a和G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Ⅰ后期会分离,A正确;
    B、A、a和D、d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可以自由组合,B正确;
    C、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是相同的,C错误;
    D、1个卵原细胞只产生一个卵细胞,D正确。
    故选C。
    2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实现前后代之间染色体数目恒定的过程是(    )
    A.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3.图表示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蛋白质、DNA、基因四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基因,②为DNA,③为蛋白质,④为染色体
    B.①为DNA,②为基因,③为蛋白质,④为染色体
    C.①为基因,②为蛋白质,③为染色体,④为DNA
    D.①为基因,②为蛋白质,③为DNA,④为染色体
    【答案】B
    【分析】对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上由无遗传效应的片段和有遗传效应的基因组成。
    【详解】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构成,DNA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无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①为DNA,②为基因,③为蛋白质,④为染色体,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4.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基因的载体主要是染色体
    B.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碱基序列
    C.T2噬菌体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比大肠杆菌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少
    D.染色体上呈线性分布的基因都分别控制生物的一种性状
    【答案】C
    【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A、原核细胞无染色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染色体,A错误;
    B、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上所有DNA的碱基序列,B错误;
    C、T2噬菌体比大肠杆菌的结构简单,性状少,控制性状基因就少,C正确;
    D、染色体上呈线性分布的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关系,可能有多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也可能一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D错误。
    故选C。
    25.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若是隐性遗传病,则该家系正常个体不一定都是携带者
    B.若是显性遗传病,8号个体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2号
    C.该遗传病可能是白化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但不可能是色盲病
    D.若是显性遗传病,8号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是0或1/4
    【答案】A
    【分析】若是隐性遗传病,由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女患父(子)必患”特点,图中4号(女患)的儿子6号未患病,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是显性遗传病,由于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男患母(女)必患”特点,图中2号(男患)的女儿4号是女患,8号(男患)的母亲4号是女患,故常染色体显性和X染色体显性都可能;因此本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染色体显性遗传,用字母A/a表示。
    【详解】A、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图中4号(女患)的儿子6号未患病,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该家系正常个体一定都是携带者,都是杂合子,A错误;
    B、若是显性遗传病,可为常染色显性遗传病,正常的基因型为aa,则8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4号,4号来自2号;也可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8号个体的致病基因也一定来自2号,B正确;
    C、该病可能是白化病(常隐)、抗维生素D佝偻病(X显),但不会是色盲病(X隐),C正确;
    D、若是常显(设A表示致病基因),则8号是Aa,其妻是aa,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是1/2×1/2=1/4,若是X显,8号是XAY,其妻是XaXa,他们儿子不可能患病,D正确。
    故选A。
    2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并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也未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前,首先要获得同时含有32P与35S标记的噬菌体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多数子代噬菌体无放射性
    【答案】C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方法不同,但实验思路是一致的,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并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也未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格里菲思只提出了“转化因子”的概念,A正确;
    B、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正确;
    C、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前,首先要获得分别(不是同时)含有32P与35S标记的噬菌体,C错误;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由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且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多数子代噬菌体无放射性,D正确。
    故选C。
    27.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B.每个DNA分子中蕴含的遗传信息是一定的
    C.一条链中(A+C)/(T+G)=0.25,在互补链中(A+C)/(T+G)=4
    D.热泉细菌的DNA中G、C碱基的比例比常温泉细菌的更高
    【答案】A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A、双链DNA分子中,每条链都有一个脱氧核糖连接1个磷酸基团(末端),A错误;
    B、每个DNA分子中蕴含的遗传信息是一定的,即每个DNA分子都具有特异性,B正确;
    C、一条链中(A+C)/(T+G),在互补链中对应的是(T+G)/(A+C),因此一条链中(A+C)/(T+G)=0.25,在互补链中(A+C)/(T+G)=4,C正确;
    D、G、C碱基对间有3个氢键,A、T碱基对间有2个氢键,因此G、C越多,DNA分子越稳定,D正确。
    故选A。
    28.关于DNA的复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外模拟DNA复制需要DNA、脱氧核苷酸、相关酶及ATP等条件
    B.真核细胞核内DNA复制后的子代DNA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C.一个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正常大肠杆菌产生的子代中只含32P的有两个
    D.人体细胞中有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
    【答案】C
    【分析】1、体外PCR技术需要的主要物质:引物、热稳定性DNA聚合酶(Taq酶)、原料(dNTP)、模板和缓冲液(其中需要Mg2+)等。
    2、DNA复制需要的物质:模板链为DNA两条母链、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DNA复制的原则是半保留复制。
    【详解】A、体外模拟DNA的复制,常用技术为PCR技术。PCR技术需要DNA、脱氧核苷酸、相关酶及ATP等,A正确;
    B、真核细胞核内DNA复制,指的是分裂间期DNA复制,结果就是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单体上有一条DNA,而一条DNA上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B正确;
    C、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可推知,含32P的有两个子代,只含32P的为0个,故C错;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线粒体,不能进行DNA复制,D正确。
    故选C。
    29.下列有关真核细胞DNA复制和转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的复制和转录都需要解旋酶
    B.不进行核DNA复制的细胞就不会发生转录
    C.DNA的复制和转录都发生在细胞核中
    D.DNA可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细胞,RNA不能
    【答案】D
    【分析】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存在少量的DNA。
    【详解】A、转录不需要解旋酶,A错误;
    B、高度分化的细胞核DNA不复制但要进行基因的表达,即会发生转录,B错误;
    C、线粒体或叶绿体中也能发生DNA的复制和转录,C错误;
    D、DNA是细胞的遗传物质而RNA不是,所以DNA可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细胞,RNA不能,D正确。
    故选D。
    30.下图为某种细胞中合成一种17肽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可能是酵母菌细胞核中基因的表达过程
    B.形成③和⑤的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C.构成③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
    D.图中两个核糖体分别进行翻译,最终形成的两条肽链不同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图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DNA;③是多肽链,④是核糖体,⑤是mRNA。
    【详解】A、图中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酵母菌是真核细胞,核基因转录完成经核孔进入细胞质后才能进行翻译,因此图示不能表示酵母菌细胞核中基因的表达过程,A错误;
    B、形成⑤是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是A配U,T配A,G配C,C配G,形成③是翻译过程,碱基配对方式是A配U,U配A,G配C,C配G,B正确;
    C、根据题意“下图为某种细胞中合成一种17肽的过程”,所以最多有17种氨基酸,C错误;
    D、图中两个核糖体翻译时所用的模板(mRNA)相同,所以翻译出的两条肽链相同,D错误。
    故选B。
    31.下图为细胞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据图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mRNA是DNA转录形成的,rRNA是核仁转录形成的
    B.图中一个tRNA能转运多种氨基酸,因为密码子具简并性
    C.图示过程可反应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D.该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是从左向右移动的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细胞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根据tRNA进出核糖体情况确定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详解】A、mRNA和rRNA都是由DNA转录出来的,A错误;
    B、一个tRNA只能转运一种复基酸,B错误;
    C、图示为翻译过程,产物是蛋白质,反映不出化学本质是RNA的酶的合成过程,C错误;
    D、根据tRNA的移动方向可看出图中翻译过程核糖体是从左向右移动的,D正确。
    故选D。
    32.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传递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DNA的复制与RNA的逆转录模板不同,原料相同
    B.DNA的转录与RNA的复制模板不同,原料相同
    C.人体干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DNA→DNA→RNA→蛋白质
    D.小白鼠成熟红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DNA→RNA→蛋白质
    【答案】D
    【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A、DNA复制的模板是DNA,RNA逆转录的模板是RNA,故两个过程的模板不同,DNA复制和逆转录的产物都是DNA,所以原料相同,A正确;
    B、DNA转录的模板是DNA,RNA复制的模板是RNA,故两个过程的模板不同,DNA转录和RNA复制的产物都是RNA,所以原料相同,B正确;
    C、人体干细胞能分裂,并能进行基因的表达,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DNA→DNA→RNA→蛋白质,C正确;
    D、小白鼠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线粒体,不存在遗传信息的传递,D错误。
    故选D。
    33.下列关于基因、环境、生物性状之间相互关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生物的性状
    C.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都是不可遗传的,如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D.水毛茛水下叶片为丝状,水上为扁平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的
    【答案】C
    【分析】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决定的。
    【详解】A、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A正确;
    B、基因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酶又控制细胞代谢,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正确;
    C、环境的影响若未引起可遗传的变异,则不可遗传,若引起了可遗传的变异,则可遗传,C错误;
    D、水毛茛水下叶片为丝状,水上为扁平状,说明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的,D正确。
    故选C。
    3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发育的任何阶段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人体的任何细胞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一定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基因突变都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环境因素导致的
    【答案】A
    【分析】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在没有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由于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原因自发产生。
    【详解】A、人体发育的任何阶段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线粒体,不会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
    C、原核细胞不进行有丝或减数分裂,不存在间期,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在细胞不分裂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
    D、基因突变除由外部环境诱变因素引起外,细胞内由于DNA复制偶尔出错也会自然发生,D错误。
    故选A。
    35.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不合理的是(    )
    A.基因突变能产生等位基因,基因重组能产生大量的新性状
    B.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能形成新的基因型
    C.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不能用显微镜直接进行观察
    【答案】A
    【分析】基因突变的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基因重组的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详解】AB、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进而产生新的性状,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产生新的性状的重组类型,不能产生新的性状,A错误,B正确;
    C、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又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大量的重组类型,因此基因突变是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主要来源,C正确;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不能用显微镜直接进行观察,D正确。
    故选A。
    36.下图图a中①②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图b中①②是一对同源染色体,③④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下列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图a和图b中染色体的变化,都属于染色体变异
    B.图a和图b中染色体的变化结束后,都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
    C.图a和图b中染色体的变化结束后,细胞核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可能都未发生改变
    D.图a和图b中染色体的变化在所有真核细胞中都可能发生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由于①和②互为同源染色体,所以它们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而②和③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易位)。
    【详解】A、由图可知,图a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进行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b表示染色体结构改变中的“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
    B、交叉互换后的同源染色体显微镜下看不出来区别,“易位”可以,B错误;
    C、交叉互换和“易位”都是染色体片段位置发生改变,基因可能没有增多和减少,即细胞核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可能都未发生改变,C正确;
    D、交叉互换只能发生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因此不是所有真核细胞都能发生图a的互换,D错误。
    故选C。
    37.下列有关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三倍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B.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子高度不育,原因是其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三倍体
    D.三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紊乱
    【答案】C
    【分析】1、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
    2、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属于二倍体。
    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详解】A、体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属于单倍体,A正确;
    B、二倍体的马和驴不是同一物种,其配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故它们的受精卵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三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不论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的个体都叫单倍体,C错误;
    D、三倍体细胞含3个染色体组,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会紊乱,D正确。
    故选C。
    38.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DNA和RNA属于分子水平,故不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它们在细胞中的分布
    B.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细胞分离
    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卡诺氏液起固定染色体的作用
    D.低温处理是物理方法,秋水仙素处理是化学方法,但使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相同
    【答案】A
    【分析】1、在观察细胞内DNA和RNA分布时,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它们在细胞中的分布。
    2、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需用解离液将组织细胞分离开。
    【详解】A、DNA和RNA属于分子水平,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虽看不到DNA和RNA,但可以观察它们在细胞中的分布,A错误;
    B、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细胞分离(分散开来),B正确;
    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卡诺氏液起固定染色体的作用,C正确;
    D、低温处理是物理方法,秋水仙素处理是化学方法,但使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
    故选A。
    39.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B.一个家族中连续几代人都患的疾病是显性遗传病
    C.在开展遗传病调查时,最好调查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D.在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调查该病患者的家系情况
    【答案】C
    【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详解】A、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
    B、一个家族中连续几代人都患的疾病可能是由环境引起的,如都饮用了被污染了的水,B错误;
    C、在开展遗传病调查时,最好调查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人类的红绿色盲,C正确;
    D、在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应该在社会群体中随机调查,D错误。
    故选C。
    40.现在常利用可遗传变异原理进行育种,下图是某一年生农作物的几种育种思路,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

    A.2→③→④过程是杂交育种的思路,该过程第二年即可得到用于生产的种子
    B.②→⑤过程是多倍体育种的思路,⑤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根尖
    C.⑥程形成的单倍体植株与⑤过程形成的多倍体植株相比,形成的种子更小
    D.若自然界中没有d基因,①→⑧的育种思路可能得到人们需要的品种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⑧属于诱变育种,②③④属于杂交育种,②⑤属于多倍体育种,②⑥⑦属于单倍体育种。
    【详解】A、杂交育种需要进行多代连续的自交和人工选择,第二年的种子中含有较多的杂合子,A错误;
    B、⑤过程应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顶芽,因为顶芽后来发育成茎、叶及果实等,根不能,B错误;
    C、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错误;
    D、①过程是人工诱变,可产生新基因、新性状,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41.利用多能干细胞(PSC细胞)培育出自身组织或器官,再进行自身移植是解决器官移植排异反应的理想方式,下图为科学家利用脱分化诱导因子处理成纤维细胞得到PSC细胞,然后培育出不同组织或器官的思路图,以及重新分化出的细胞可能发展的去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①过程后细胞核内遗传物质往往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②是细胞进行______的过程,③是细胞进行______的过程,③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PSC细胞与成纤维细胞______(填“能”或“不能”)表达相同的基因。
    (2)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关于④过程的学说是______,⑥过程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______,①~⑥过程中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的是______,③过程产生的4种细胞中的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分子发生了差异。
    【答案】(1)     不改变     (有丝)分裂(或“细胞增殖”)     分化(或“再分化”)     基因选择性表达     能
    (2)     端粒学说和自由基学说     溶酶体     ①③④⑤⑥     mRNA、蛋白质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脱分化;②是细胞增殖;③是细胞分化;④是细胞衰老;⑤是细胞癌变;⑥是细胞凋亡。
    (1)
    ①是由成纤维细胞形成PSC细胞,相当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脱分化往往不改变细胞核内遗传物质,②是细胞增殖,③是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PSC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能够表达相同的基因,如呼吸酶基因。
    (2)
    目前被大家所接受的细胞衰老学说是端粒学说和自由基学说,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溶酶体,其含有的多种水解酶可水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除细胞分裂不改变细胞的形态,其它过程都会改变细胞形态和功能,因此①~⑥过程中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的是①③④⑤⑥,细胞分化过程中,mRNA、蛋白质分子出现了差异,因此③过程产生的4种细胞中的mRNA、蛋白质等分子发生了差异。
    42.图甲是某动物生殖腺中的4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图,图乙中C1~C5表示该生殖腺中不同细胞,a、b、c分别表示细胞核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中的一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细胞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是______(以上各空均填图中序号);该动物是______性动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乙图中C2可表示甲图中的______(填甲图中序号),乙图中染色体组数最多的细胞是______(填C1~C5中字母序号,下同),乙图中细胞可能发生“交叉互换”的是______。
    【答案】(1)     ①、④     ③     ①、③     雄     甲图中②(或“初级精母细胞”)细胞质均匀分配
    (2)     ②、④     C3     C2

    【分析】1、分析甲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③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位置,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2、分析乙图:b可以消失可以重现,即为染色单体。则a为染色体,c为核DNA。
    (1)
    根据分析可知,甲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①、④,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③。染色体数目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是①、③。由于甲图中的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为均等分裂,因此该动物是雄性动物。
    (2)
    乙图C2染色单体、核DNA都是4n,染色体为2n,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时期以及整个减数第一次分裂,结合分析可知,符合此条件的是甲图中的②、④。乙图中C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有2个染色体组,C2处于有丝分裂的前中时期以及整个减数第一次分裂,有2个染色体组,C3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有4个染色体组,C4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只有一个染色体组,C5为配子,也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故染色体组数最多的细胞是C3,乙图中细胞可能发生“交叉互换”的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符合此条件的是C2。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柱形代表的时期和图2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43.下图图甲是艾滋病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示意图,图乙是烟草花叶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示意图,①~⑧表示生理过程,烟草花叶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遗传物质均为单,链RNA。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表示______,②过程用到的酶是______,③过程由______(填“艾滋病病毒”或“宿主细胞”)完成,衣藻细胞中④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⑤过程需用到的RNA包括______。
    (2)若图甲表示人的唾液腺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中不应有的过程是______(填图中序号),图乙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的过程是______(填图中序号);与烟草花叶病毒相比艾滋病病毒的变异性更强,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     逆转录     DNA聚合酶     宿主细胞     细胞核     mRNA、tRNA、rRNA
    (2)     ①、②、③     ⑥、⑦、⑧     艾滋病病毒子代RNA的形成要经过①→2→3→④四个过程,烟草花叶病毒子代RNA的形成要经过⑥→⑦两个过程,前者过程多,因出错而发生基因突变的机会多

    【分析】艾滋病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属于RNA复制病毒,二者遗传物质均为单链RNA。图甲中①为逆转录,②为DNA单链合成互补链形成双链DNA过程,③为DNA复制,④为转录,⑤为翻译。图乙中⑥⑦为RNA复制过程,⑧为翻译过程。
    (1)
    图中①过程表示逆转录;②过程是DNA单链合成互补链形成双链DNA的过程,用到的酶是DNA聚合酶;③过程是DNA复制,由宿主细胞完成;衣藻细胞中④(转录)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⑤(翻译)过程需用到的RNA包括mRNA、tRNA、rRNA,即信使RNA、转运RNA、核糖体RNA。
    (2)
    人唾液腺细胞高度分化,不能进行分裂,不进行DNA复制,若图甲表示人的唾液腺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中不应有的过程是①②③。图乙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的过程是⑥⑦⑧,均为A-U、C-G。与烟草花叶病毒相比艾滋病病毒的变异性更强,其原因可能是HIV子代RNA的形成要经过①→②→③→④四个过程,烟草花叶病毒子代RNA的形成要经过⑥→⑦两个过程,前者过程多,因而发生基因突变的机会多。
    44.某同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调查发现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异花传粉植物的花有白、粉、红三种颜色,为弄清该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该同学用这三种花色的纯合种子做了如下三组实验:
    第一组:用一株红花植株作父本,一株白花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子代(F1)全为红花植株。
    第二组:用第一组的F1自交,其子代植株中红花:粉花:白花接近9:3:4。
    第三组:用第一组F1与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代植株中红花:粉花:白花接近1:1:2。
    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实验中,亲代白花植株在花未成熟前要进行______,然后套袋,套袋的目的是______。通过第______组实验可以判断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______定律。
    (2)第二组子代红花植株中基因型有______种,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若该同学继续用第二组实验子代中所有粉花分别进行自交,自交后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用第三组实验子代中的白花植株随机授粉,其子代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
    【答案】(1)     去雄     防止不需要的花粉(或“其它花粉”)对实验造成影响     二、三     基因的自由组合
    (2)     4     1/2     粉花:白花=5:1     全为白花

    【分析】分析遗传实验:实验二中,F2代的性状分离比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花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中红花:粉花:白花接近9:3:4,说明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只有A时表示为粉色,只有B或aabb时表现为白色(或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只有B时表示为粉色,只有A或aabb时表现为白色)。
    (1)
    由于该植物为异花传粉植物,所以在第一组实验中,为了防止其它花粉对实验造成影响,亲代白花植株在花未成熟前要进行去雄,然后套袋。通过第二、三组实验可以判断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第二组子代红花植株中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白花植株(1aaBB、2aaBb、1aabb)中纯合子占1/2;若该同学继续用第二组实验子代中所有粉花(1AAbb、2Aabb)分别进行自交,其中1/3AAbb自交,子代全为AAbb,2/3Aabb自交,子代aabb占2/3×1/4×1=1/6,即自交后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花:白花=(1/3+2/3×3/4):(2/3×1/4)=5:1;用第三组实验子代中的白花植株(aaBb、aabb)随机授粉,配子类型有aB、ab,子代均为aa--,故其子代植株的表现型为全为白花。

    三、实验题
    45.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遗传和变异有关实验的问题:
    Ⅰ.基本实验技术方法和选材:
    (1)实验时通常用______将染色体染成紫色,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_法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______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现代生物技术可用______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果蝇作为常用的遗传学材料,是因为其具有______(答出两点)等特点。
    Ⅱ.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鸡是ZW型性别决定的动物,ZZ型是公鸡,ZW型是母鸡,WW型胚胎不育。有研究人员在饲养的鸡群中发现有只母鸡逐渐出现了公鸡的第二性征,再后来出现了公鸡的性行为,并有子代,和其它公鸡外观别无二致,这种现象叫性反转(性别反转,染色体组型未变)。现有一只公鸡,请设计实验判断是否是性反转得到的,并加以分析:
    (3)实验思路:______,观察它们子代的性别,并统计比例。
    (4)结果分析:
    ①若子代雌:雄=______,则______;
    ②若子代雌:雄=______,则______。
    【答案】(1)     龙胆紫(染液)(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同位素示踪     物理     荧光标记
    (2)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繁殖速度快;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染色体差异明显等
    (3)让这只公鸡与多只母鸡交配
    (4)     2:1     这只公鸡是通过性反转得到的     1:1     这只公鸡不是通过性反转得到的

    【分析】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1)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染成紫色,也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红色。赫尔希和蔡斯等人于1952年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的实验来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该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现代分子生物学采用的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是荧光分子标记法,通过荧光分子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
    果蝇作为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具有 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遗传物质相对简单、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优点。
    (3)
    鸡是ZW型性别决定的动物,ZZ型是公鸡,ZW型是母鸡,如果该公鸡是性反转得到的,其性染色体为ZW,如果不是其性染色体为ZZ,因此欲设计实验判断是否是性反转得到的,可让这只公鸡与多只母鸡交配,观察它们子代的性别,并统计比例。
    (4)
    如果该公鸡是性反转得到的,其性染色体为ZW,与多只母鸡(ZW)交配,后代ZZ:ZW:WW(胚胎不育)=1:2:1,即雌:雄=2:1;如果该公鸡不是通过性反转得到的,其性染色体为ZZ,与多只母鸡(ZW)交配,后代ZZ:ZW=1:1,即雌:雄=1:1。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5~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共9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