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三湘名校教育联盟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
·2022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
一、选择题
绿色壁垒是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保护措施、法规和标准。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较高。我国是茶叶生产的主要国家,茶区分布广,茶叶种类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始大量进口我国茶叶,茶贸易量增加,但是茶叶出口欧盟、日本等地受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茶叶种类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劳动人口丰富 B. 市场需求多样 C. 水热土组合多样 D. 地形种类复杂
2. 我国茶叶出口欧盟、日本等地受阻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生产方式( )
A. 药物残留较多 B. 生产成本较高 C. 生产产品单一 D. 品牌影响力小
3. 为了应对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 加快研发新型品种 B. 丰富出口产品类型
C. 提高茶叶加工水平 D. 提高绿色生产技术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我国茶叶种类多主要从自然条件分析,劳动人口和市场是人文条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AB错;由于我国地域跨度大,地形复杂,导致光、热、水、土等因子的差异大,组合多样,使茶树分布与种类出现明显的地域性,C对,D错。故选C。
【2题详解】
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较高,传统生产方式茶叶生产技术落后,检测技术、设备水平较低,药物残留较多,难以满足部分国家对绿色食品的的要求,导致出口部分发达国家受阻,A对。故选A。
【3题详解】
据题意及上题可知,应对绿色壁垒,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落后,过于依赖药物控制病虫害,所以当前主要的措施是提高绿色生产技术,减少药物使用,D对。故选D。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地铁的开通运营对城市空间结构和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某段地铁线上8个站点的类型及其周边土地主要用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
A. 枢纽站 B. 中心站 C. 一般站 D. 端头
5. 该段地铁线的不同站点附近主要功能或特点对应正确的是( )
A 枢纽站商业服务功能突出 B. 中心站居住功能显著
C. 一般站土地利用方式单一 D. 端头站旅客周转量大
【答案】4. D 5. A
【解析】
【4题详解】
据图推测,端头站地理位置较偏,地价较低,经济发展起点低,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端头站的发展速度最快,D正确;枢纽站和中心站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价较高,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一般站区位优势不明显,发展速度慢于端头站,ABC错误。所以选D。
【5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枢纽站地理位置优越,多条地铁线交汇,其附近商业服务功能突出,A正确;中心站附近以商业服务、行政办公和娱乐休闲功能为主,B错误;一般站附近土地利用方式多样,C错误;端头站因为位置较偏,旅客周转量较小,D错误。所以选A。
【点睛】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影响地铁站点分布的因素:客流分布形态因素;城市形态因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内交通联系;与市外交通联系等。
太阳辐射照度是指到达地表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辐射能量。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干燥,晴天多,利用大阳辐射能的条件优越。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地(40°N附近)建筑物南壁面和地面两个监测点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辐射照度日变化(实线为地面、虚线为南壁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分别表示该地夏至日、冬至日太阳辐射照度日变化的是( )
A. a、c B. b、c C. c、a D. c,b
7. 晴天条件下,该地全年正午建筑物南壁面太阳辐射照度总体上( )
A. 大于地面 B. 小于地面 C. 等于地面 D. 无法确定
8.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 新疆 B. 陕西 C. 河北 D. 辽宁
【答案】6. B 7. B 8. A
【解析】
【6题详解】
该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小,地面太阳辐射照度小,而太阳光线与南壁面夹角大,太阳辐射照度大;夏至日相反。故可判断图a为春分日,秋分日,图b为夏至日,图c为冬至日,B选项正确,排除ACD。故选B。
【7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二分日南壁面与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相差不大,而夏季的时候地面比南壁面太阳辐射照度多很多,冬季时南壁面比地面多出的太阳辐射照度小于夏季地面多出的,则全年来讲,南壁面的太阳辐射照度总体小于地面,B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太阳辐射照度一般在地方时12点时达到最强,图中当地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为北京14时左右,为当地地方时为12点,可知与北京相差约30个经度,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得出该地位于我国西部,最可能为新疆,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候是地方时12点,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候是地方时13点,大气温度最高的时候是地方时14点。
我国内蒙古某区域分布着较多湖泊,湖泊面积大小不一。研究表明,近40年来,由于受气候、农业生产、地下原煤开采等人类活动影响,该区域湖泊不断萎缩,下图示意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湖泊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对该湖泊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 河流 B. 海拔 C. 植被 D. 土壤
10. 推测近40年湖泊萎缩较多的区域是( )
A. 伊敏河流域 B. 海拉尔河流域 C. 乌尔逊河流域 D. 克鲁伦河流域
11. 地下原煤开采导致该地区湖泊加速萎缩的主要原因有( )
①植被涵养水源减弱②湖泊渗漏水量增多③地下水源补给减少④湖底泥沙淤积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9. A 10. D 11. B
【解析】
【9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示区域湖泊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说明其形成与河流关系密切。根据所学可知,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地表容易形成洼地,河流水位上涨时,洼地积水便可形成湖泊。故选A。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20世纪80年代克鲁伦河流域湖泊数量多,但是面积都比较小,且位于西部气候更干燥,因此可推测该河流流域湖泊萎缩较多。故选D。
【11题详解】
随着地下煤炭的开采,湖泊水加速补给地下水,湖泊渗漏水量增多;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源补给减少,②③正确。题中提到地下原煤开采,且草原地区地表植被数量有限,采煤造成的植被减少有限,影响较小,①错误;该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的萎缩大都由湖水减少引起,由于地势平坦,且也没有提到泥沙增多的途径,泥沙淤积增加的可能较小,④错误。故选B。
【点睛】湿润区湖泊萎缩是因为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干旱区湖泊萎缩是因为蒸发旺盛、来水量减小。
植物的发芽、展叶、返青、开花、落叶等周期性的现象称为植被物候。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研究表明,植被返青与春季积温正相关;返青需要一定的低温冷激(冬季一定低温量能够降低植被春季返青时对热量的需求,加速植被展叶、返青)。秦岭山地横贯于我国中部,气候复杂,植被物候空间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秦岭山地植被物候的一般规律是( )
A. 高山地区,花期短 B. 河谷地区,开花晚
C. 高山地区,返青早 D. 河谷地区,落叶早
1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秦岭山地的植被返青期总体呈现出低海拔区推迟、高海拔区提前的变化趋势,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低海拔区冬季低温量过多 B. 高海拔区冬季积温充足
C. 高海拔区春季增温幅度大 D. 低海拔区春季积温不够
【答案】12. A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一般地,秦岭河谷热量相对充足,花期较长,开花早,落叶晚,BD错;高山地区植被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总体上植被返青推迟,开花推迟,花期越来越短,落叶越来越早,A对,C错。故选A。
【13题详解】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秦岭山地冬季温度上升明显,低海拔地区解除生理休眠所需的低温冷激量不足,返青推迟,A错;积温是指某一段时间里逐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高海拔区冬季日平均气温不足10℃,不符合温度累积条件,积温不充足,B错;而高海拔地区冷激量足够,春季增温幅度大于低海拔地区,休眠期缩短,所需要的积温也更少,所以返青提前,C正确;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海拔区春季积温增加,D错误。故选C。
【点睛】全球变暖对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温度升高对植物生长速率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暖所造成的多变气候对植物的生长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油气是地质时期有机物通过爱长的沉积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形成之后会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在良好的倍油气构造中形成油气矿藏地。位于东非大裂容的来湖盆地层下层以湖泊相央功岩泥页岩为主,是油气生成的主要岩石:上层为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分布。下图为湖盆岩层垂直制面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湖盆地层上层形成砂岩和泥页岩互层分布,可推测该区域这时期( )
A. 地壳间歇式拾升 B. 湖面升降频繁 C. 地壳持续性张裂 D. 湖盆持续拾升
15. 该区域地层断层众多,其对油气资源富集成矿的主要作用是( )
A. 油气运移通道 B. 利于油气储存 C. 油气容易散失 D. 利于生成油气
16. 该湖盆地层中油气主要富集在砂岩上部,泥页岩下部。主要原因是( )
①上部岩层颗粒细,孔隙少②下部岩层颗粒细,孔隙多
③上部岩层颗粒粗,孔隙少④下部岩层颗粒粗,孔隙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4. B 15. A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据材料和图可知,该湖盆地层上层为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分布,说明该区域陆地环境和湖泊环境交错出现,可推知主要是盆地上层形成时期湖面升降频繁所致。不能说明地壳间歇式拾升、地壳持续性张裂、湖盆持续拾升,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盆地地层中油气矿藏地主要储存在砂岩上部,泥页岩下部。又据材料可知夹砂岩泥页岩是油气生成主要岩石,形成后沿着断层运移至砂岩上部聚集,所以断裂发育为油气资源的运移提供了路径。断层众多不利于油气储存,油气容易散失不会使油气资源富集成矿,不会影响油气生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油气比软轻,容易向上运移,上部封闭性好的岩层,下部孔服度多的岩层有利于油气聚集,该区域岩层砂岩为三角洲环境形成,颗粒较粗,孔隙较多,利于储油气,而泥页岩为湖泊环境形成,颗粒较细,孔凰较少,是良好的封闭岩层。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D。
【点睛】储集层、圈闭构造和油气的运移是油气藏形成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浙江省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小的省份之一,于2021年被国家选择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为共同富裕上的探路先锋。近年来,浙江省着眼于山区与沿海优势共同发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推动建设了一批山海协作产业园等共建平台。2019年12月,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的通水工业园项目开工仪式在宁波举行。下图示意浙江省地形。
(1)分析浙江省成为我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原因。
(2)相比丽水市本地,说明丽水市在宁波市杭州湾建设工业园项目的主要优势。
(3)说明“山海协作对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1)浙江省地形地粮丰言,地域多样:面积和人口有一定规棋,山区和乡村有一定的比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模式具有普遍性、代表性;言裕程度高,经济条件好;地区差异、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相对较小。
(2)丽水市可以充分利用宁波市杭州湾新区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等;便于引进优质产业,快速发展现代产业集群;分享宁波市经济发展红利,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3)有利于各自发挥优势,促进山区产业发展,加快推动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带动山区欠发达地区发展,改善山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利于山区居民收入增加,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浙江省的相关资料为背景信息,考查共同示范区建设的区位条件、工业区位条件、区域协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浙江省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小的省份之一,于2021年被国家选择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为共同富裕上的探路先锋。读图可知,浙江省地形类型丰富,地域多样;面积和人口有一定的规棋,山区和乡村有一定的比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模式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浙江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富裕程度高,经济条件好;浙江省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共同富裕程度高。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2019年12月,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的通水工业园项目开工仪式在宁波举行。读图可知,宁波市杭州湾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丽水市可以充分利用宁波市杭州湾新区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等;便于引进优质产业,快速发展现代产业集群;分享宁波市经济发展红利,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有利于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近年来,浙江省着眼于山区与沿海优势共同发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推动建设了一批山海协作产业园等共建平台。山区与沿海协作,有利于各自发挥优势,促进山区产业发展,加快推动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带动山区欠发达地区发展,改善山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利于山区增加就业,居民收入增加,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西部海岸某山区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如下图)。研究表明,该区域地形是由起伏较小的高原演变而成,悬崖的形成和演化主要是受到河流侵蚀等影响。
(1)说明裂谷式悬崖Ⅲ的主要形成过程。
(2)分析该区域阶梯状地形的形成原因。
(3)指出东高西低阶梯状地形的形成对该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地壳隆起形成高原,河流溯源侵蚀切穿悬崖I,流速加快,以下切侵蚀为主,河床加深,形成裂谷式悬崖Ⅲ。
(2)高原西侧降水丰富,风化、流水侵蚀更强烈,地势逐渐变低;两山脉处岩性坚硬,流水侵蚀弱,形成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状地形。
(3)西南季风携带水汽深入,降水更丰富;河流流程变长,流量增大;地表趋于复杂,植被类型更丰富;河流溯源侵蚀和下切作用更强烈,地貌更加破碎。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印度半岛区域图和悬崖地质图为资料,涉及了地貌形成和区域环境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片可知,该地地势较高,是由于地壳隆起抬升形成高原,因河流溯源侵蚀切穿悬崖I,落差变大,河流流速加快,以下切侵蚀为主,河床加深,两岸陡峭,形成裂谷式悬崖Ⅲ。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印度半岛西侧,北半球的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高原西侧降水丰富,风化、流水侵蚀更强烈(区域东侧或内陆侵蚀较弱),地势逐渐变低;两山脉处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流水侵蚀弱,保留下来形成两列山脉,进而形成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状地形。
【小问3详解】
东高西低阶梯状地形有利于西南季风携带水汽深入,经地形抬升,降水更丰富;阶梯状的地形不会影响河流的形成,河流流程变长,流量增大,流速加快;地势落差较大,地表趋于复杂,植被类型更丰富;河流溯源侵蚀和下切作用更强烈,地势降低,起伏增大,地貌更加破碎。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发。2022年夏季,我国江淮流域大部分区域高温干旱天气持续了两个多月,严重影响了生产生活及生态安全。历史同期的2020年6月1日~7月28日,中央气象台共发布52天暴雨预警,江淮流域众多河流、湖泊水位超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后面简称“副热带高压”)的推进影响着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研究表明,这几次降水异常与副热带高压推进时间、位置、范围异常关联较大。下图示意2020年夏季长江中下游梅雨分布及梅雨期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
(1)据图指出2020夏季副热带高压脊位置与往年的主要差异,并据此分析2020年夏季江淮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原因。
(2)与2020年相比,推测2022年夏季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及强度变化。
(3)说明2022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主要差异:6月中上旬副高位置偏北,6月下旬及7月副高位置偏南,总体上先强后弱。原因:6月中上旬,副高比常年位置偏北,强度偏强,提前到达华南地区,使江淮地区人梅时间偏早;7月份副高位置偏南,雨带在华南地区滞留时间长,江淮梅雨结束时间推迟;由于“入梅”偏早,冷暖气流频繁交汇,使江淮准静止锋偏强,降水强度较大,历时长,降水明显偏多。
(2)副热带高压北移到江淮地区速度快,时间早,位置偏西、偏北;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稳定且维持时间长,控制范围广。
(3)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明显,气温高;空气干燥,蒸发旺盛;台风活动偏弱,影响位置偏南,登陆台风偏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2020年梅雨位置图为材料,考查天气系统、大气环流等知识点,以培养学生从图文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右图可以看出,2020年夏季,6月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偏北,7月副热带高压脊偏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副热带高压脊会推动着夏季暖湿气流(夏季风)的移动,6月高压脊偏北即意味着夏季风速度较快,华南地区提前受到副热带高压脊控制,江淮地区梅雨提前来临;结合材料“2020年6月1日~7月28日,中央气象台共发布52天暴雨预警,江淮流域众多河流、湖泊水位超高。”可知,7月副热带高压脊偏南使江淮准静止锋强度增大,较为稳定,故雨带在南方持续时间长,江淮地区梅雨的结束时间晚,导致江淮地区6-7月普遍多雨。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2022年夏季,我国江淮流域大部分区域高温干旱天气持续了两个多月”可知,副热带高压脊移动速度较快,位置偏北,导致江淮地区受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同时由材料可知,我国22年夏季干旱持续时间长,说明副热带高压脊强度较大,控制的范围广导致江淮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和上题可知,22年夏季,副高移动速度快,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此外,结合所学知识,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导致光照强烈,温度升高,蒸发旺盛;结合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可知,今年夏季我国台风登陆较少,难以带来降水,进一步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干旱情况。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紫鹊界梯田地处湖南省中部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夏季受湿润气流影响,雨水充沛。土壤主要为花岗岩风化发育而成的砂壤土,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这里无池塘、水库,也没有人工灌溉设施,梯田依靠森林、土壤等构成纯天然自流灌溉工程,潺潺流水,四季不绝,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下面左图示意紫鹊界梯田位置,右图示意紫鹄界梯田剖面。
(1)说明紫鹊界梯田获得稳定水源的过程。
(2)说明山顶森林对紫鹊界梯田的主要作用。
【答案】(1)紫鹊界所在山地降水充沛,梯田上部山区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能截留大气降水,增加雨水下渗;山体基岩为花岗岩,岩性致密,阻隔水源下渗;砂壤土孔隙较大,土层较厚,形成地下蓄水带;通过地下水出露为梯田提供稳定水源。
(2)森林增加下渗,调节了地表径流,使梯田供水稳定(涵养水源);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减少了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发生(保持水土);森林植被蒸腾作用强,增加了空气湿度,增加了降水量(调节气候)。
【解析】
【分析】本题以紫鹊界梯田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紫鹊界梯田获得稳定水源的过程描述、森林对紫鹊界梯田的主要作用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紫鹊界地处湖南省中部山区,当地夏季受湿润气流影响,雨水充沛。根据剖面图可知,梯田上部为森林分布区,森林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截留大量大气降水,之后雨水下渗,形成地下储水层;图中显示,当地山体的基岩为花岗岩,岩性致密,可以阻隔水源下渗,因此地下储水层水分不易损失;当地土壤主要为砂壤土,砂壤土的孔隙较大,加上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厚厚的土层便形成良好的地下蓄水带;图中显示森林以下有地下水出露点,地下储水层的水通过地下水出露点流出,从而为梯田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小问2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能力,茂密的森林增加了雨水的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同时通过地下储水层为梯田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森林的截留作用,减少了地表径流,也减缓了地表径流的速度,保持水土效果明显,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不易发生;森林植被具有较强的蒸腾作用,该作用使得空气湿度增加,进而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降水量,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三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三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导致该岛屿气候凉爽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我国适合种植黎麦的地区还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