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12《流水地貌》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
展开考点12 流水地貌
一、单选题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示意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对牛轭湖形成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2.导致①阶段虚线处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搬运 C.流水沉积 D.地壳下陷
3.图示湖泊的利用方式中,不合理的是
A.利用河湖落差发电 B.发展水产养殖业 C.建立湿地保护区 D.留作河流分洪区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如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蛇曲进一步发育,就会形成牛轭湖,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多呈弯月形。下图左图为某地区蛇曲图,右图为牛辄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以及水下水流运动方向最可能的是
A. B.
C. D.
5.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牛轭湖是河流裁弯取直而形成的 B.牛轭湖一般形成在平原或高平原地区
C.牛轭湖多分布在河流的凹岸边 D.牛轭湖对河流径流不具有调节作用
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扇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下图示意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四幅图中与扇三角洲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A.A B.B C.C D.D
7.下列关于扇三角洲面积进积增大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河流水量大 B.沉积物丰富 C.河流与水体的高差小 D.沉积物颗粒小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
A.T1阶地T0阶地形成早 B.河谷不断变宽变深
C.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 D.河床海拔逐渐升高
9.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堆积过程中
A.地壳相对稳定 B.地壳持续上升 C.河流不断下切 D.河流间断上升
尼亚加拉河自伊利湖流注五大湖中最下游的安大略湖,全长约56千米,以水量大、水质清、水流快著称,是世界上含沙量最低的河流之一。流程约经一半有一处宽大的陡崖即为尼亚加拉瀑布所在地。观测发现,该瀑布位置不断移动。下图示意不同年份该瀑布边界线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PQ两点水面海拔
A.汛期时P>Q B.枯水期时P>Q C.全年Q>P D.全年P>Q
11.造成尼亚加拉瀑布不断移动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沉积 D.流水沉积
12.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流速 B.河流径流量 C.湖泊影响 D.冰川作用
科尔沁沙地西缘响水河流程短、流速慢,上游集水面积小,属低能量河流;主要靠中下游泉水、沙丘渗出水以及古河道补给,常年不干。属砂质河床,沉积物丰富,且属于下切河流,曲流发育相对较好。下图是响水河三个河段泥沙的粒度组成(颗粒直径:黏土<粉砂<砂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能正确表示三个河段自上游向下游顺序的是
A.Ⅰ Ⅱ Ⅲ B.Ⅱ Ⅲ Ⅰ C.Ⅲ Ⅱ Ⅰ D.Ⅱ Ⅰ Ⅲ
14.响水河下游河流悬浮物主要来源于
A.中上游河段携带的泥沙 B.侵蚀沙丘产生的泥沙
C.凹岸崩塌产生的泥沙 D.侵蚀河床产生的泥沙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5.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16.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17.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向北流入长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90万年),黄山北麓发生较大幅度的地壳抬升。下图为青弋江的四个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推测青弋江发育过程是
A.b-c-a-d B.c-b-d-a C.c-b-a-d D.b-c-d-a
19.阶地形成过程中
A.河流凹凸岸发育持续加强 B.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
C.青弋江河谷出现地堑发育 D.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
宋朝某年,黄河中游发生洪涝灾害,冲垮了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境内)城外的一座浮桥,固定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冲入水中。后来怀丙和尚在铁牛入水点的上游找到了铁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有关铁牛所在河段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河床陡峭,水流湍急 B.河床缓斜,流速较快
C.河床平缓,水流缓慢 D.河床低洼,水流缓慢
21.推测铁牛向上游移动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搬运 B.风力侵蚀 C.流水搬运 D.流水侵蚀
22.铁牛向上游移动的主要季节及理由是
A.冬季河流径流量小 B.冬季河流含沙量小 C.夏季河流径流量大 D.夏季河流含沙量大
外伞顶洲是台湾沿海最大的沙洲,它由台湾最大的河流浊水溪早年借道北港溪所挟泥沙沉积而成,外伞顶洲被称为“移动的国土”。下图为1962—2002年外伞顶洲的面积和位置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3.外伞顶洲变迁的影响因素有
①地壳上升②沿岸洋流③季风风向④河流输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河流所挟泥沙是外伞顶洲主要的物质来源。外伞顶洲的面积呈缩小趋势说明
A.海底地壳不断抬升 B.板块张裂不断加剧 C.浊水溪输沙量减少 D.东北季风逐渐加强
25.外伞顶洲东侧海域较为合理的开发方式是
A.填海造陆 B.水产养殖 C.海沙开采 D.潮汐发电
涪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岷山,是嘉陵江右岸最大的支流。该江穿越龙门山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四川盆地西北侧龙门山前地带堆积形成多个大小规模不等的冲积扇。下图为涪江龙门山前冲积扇序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推测图中所示涪江三个冲积扇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27.导致涪江该河段冲积扇多次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褶皱相间沉积 B.断层水平移动 C.河流洪灾频繁 D.河流侵蚀增强
28.涪江该河段冲积扇②范围和厚度明显大于其他两个,说明该冲积扇地带
A.地形起伏大,漫流范围广 B.丛林覆盖高,障碍壅水多
C.河流流速快,沉积时间长 D.侵蚀强度大,泥沙含量大
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弯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下图为迂回扇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凹岸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
A.匀速坍塌 B.加速坍塌 C.减速坍塌 D.间歇坍塌
30.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导致河流长度增加、弯曲度变大 ②河流沙坝之间沼泽、洼地增多
③图中沙坝的形成时间顺序是4→3→2→1 ④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速变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青山属于阴山山脉中部,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构造运动活跃区。区域构造活动强烈,为洪积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形与构造基础。全新世时期,大青山地区气候经历了冷干—暖湿—暖干的变化,地壳运动经历了较强—弱—较弱的强度变化。大型季节性洪水在大青山山口流出后形成三期洪积扇。Ⅰ期洪积扇形成于全新世早期,规模最大。Ⅱ期洪积扇形成于全新世中期,规模比Ⅰ期小。Ⅲ期洪积扇形成于全新世晚期,零散地分布在大青山山前,整体规模最小。下图为大青山洪积扇示意图。
(1) 根据洪积扇的成因推测大青山洪积扇形成时期降水特点。
(2) 与Ⅱ期洪积扇相比,分析I期洪积扇规模较大的原因。
(3) Ⅲ期洪积扇规模有大有小,指出其影响因素。
(4) 说明Ⅲ期洪积扇零散分布的原因。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C,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 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物质来源及其空间迁移过程。
(2) 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考点12 流水地貌
1.B 2.A 3.A
【解析】1.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也就是图③阶段;当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曲流呈“Ω”形,出现狭窄的曲流颈,也就是图①阶段;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这叫做截弯取直,也就是图④阶段 ;截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也就是图②阶段。综上所述,③①④②正确,故选B。
2.由上面分析可知,导致①阶段虚线处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A正确,排除BCD。故选A。
3.图示湖泊是牛轭湖,通常是在平原地区由蜿蜒曲折的河流,由于侧蚀作用,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形成的,因为河流落差极小,因此不能利用河湖落差来发电,A错误,不合理,符合题意。可以利用牛轭湖发展水产养殖业,建立湿地保护区,留作河流分洪区,因此B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4.C 5.D
【解析】4.当河流转弯时,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向凹岸(①处)方向冲去,流速快,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坡度大),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①处)岸流向凸(②处)岸,水流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在凸岸因流速变慢而谁积下来形成边滩。C选项正确,故排除A、B、D。
5.牛轭湖是由于平坦地区河道,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曲流的自然裁弯取直而在废弃河道上形成的湖泊,多分布在河流的侵蚀岸,即河流的凹岸边。A、B、C选项描述正确;牛轭湖与河流相通,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大,故选D。
6.D 7.C
【解析】6.据图可知,A图是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B图是峡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C图是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属于流水侵蚀地貌,D图是河流冲积平原,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扇三角洲也是流水堆积地貌,故D正确,ABC错。
7.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中的冲积扇,河流与水体的高差较大,故C错,符合题意。河流水量大,侵蚀搬运作用强,沉积物丰富,自扇顶到扇缘沉积颗粒逐渐变小,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都能促进扇三角洲面积进积增大,故AB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
8.B 9.A
【解析】8.分析材料可知,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因此图中T2、T3阶地形成早,A错误;图中有多级阶地,分析材料可知间歇性地壳上升使河流下切与侧蚀交替进行,因此河谷不断变宽变深,河床海拔逐渐降低,B正确、D错误;阶地处泥沙堆积,不适于建设大型港口,C错误。故选B。
9.沉积物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从图中看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都水平分布,且沉积稳定,没有什么变化,说明河流的海拔高度相对稳定,说明此段时间地壳相对稳定。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C 11.B 12.C
【解析】10.瀑布的位置变化反映了溯源侵蚀。根据边界线的年份,可知Q在源头方向,为陡崖顶部,海拔高,故选C,ABD错。
11.瀑布的位置变化为河流溯源侵蚀,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故选B,排除ACD。
12.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的主要因素与上游大湖泥沙沉积有关,故选C。河流流速与河流径流量均与含沙量正相关,尼亚加拉河水量大、水流快,排除AB,冰川作用在五大湖形成初期作用较大,目前该区域无冰川分布,排除D。故选C。
13.A 14.C
【解析】13.材料“流速慢”、“沉积物丰富”、“曲流发育相对较好”等说明响水河是一条以沉积为主的河流,较大颗粒泥沙产生后会很快沉积(搬运距离很短)。读图可知,自河段I至河段III,都是以粉砂和砂粒为主的,其中河段 I 粉砂比重最高(粉砂占70%),泥沙颗粒小,河段 III 粉砂和砂粒比重相当(砂粒占50%,粉砂占45%),大颗粒泥沙为主,总体来看,由河段I至河段Ⅲ,泥沙粒径显著变粗。由于该河上游集水面积小,属低能量河流,导致上游河段河水侵蚀搬运作用弱,沉积物应该以小颗粒物质为主,因为河段 I 是以粉砂等小颗粒为主的,所以河段 I 应该在上游;由于该河主要靠中下游地区的泉水、沙丘渗出水以及古河道补给,常年不干,由此判断越向下游水量越大,侵蚀作用增强,泥沙粒径逐渐增大,因此三个河段自上游向下游顺序是I、II、III,A正确。故选A。
14.此题解答与上题有关联。材料“科尔沁沙地”、“主要靠泉水、沙丘渗出水以及古河道补给,常年不干”以及图形材料显示沉积物以“粉砂和砂粒”为主,说明泥沙来源与河道相关。响水河是一条沉积为主的河流,较大颗粒泥沙产生后会很快沉积(搬运距离很短)。读图可知,与河段Ⅰ和河段Ⅱ相比,河段Ⅲ砂粒所占比重显著增加,说明这些沉积物不可能来自于中上游(大颗粒无法远距离搬运),因此A错误;材料“曲流发育相对较好”说明响水河河道弯曲,凹岸侵蚀,河道崩塌,材料“属砂质河床”,与河段Ⅲ物质组成结构一致,说明下游河流悬浮物主要来源于凹岸崩塌产生的泥沙,因此C正确。响水河水量很小,河水很难漫出河道侵蚀沙丘,B选项错误。读图可知响水河沉积物以粉砂为主(河床表层为粉砂),河床侵蚀不会带来颗粒直径比重的明显变化,且响水河为堆积型河流,河床侵蚀弱,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
15.C 16.B 17.D
【解析】15.由材料可知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形成的,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必须是海岸线稳定,死亡贝类生物持续堆积才能形成;另外,图示三条贝壳堤形状都较平直,说明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较稳定。故C项正确。
16.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会使河流入海口不断向海洋深入,而搬运的泥沙沿海岸线堆积,则堆积形成的海岸线因向海洋不断深入,而不断远离贝壳堤,故B正确。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不利于死亡贝类的持续堆积,故不会形成新的贝壳堤,故A错误;河口泥沙被搬运走,利于河流水下泄,不利于河流改道和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则C、D错误。
17.由图中不同年代贝壳堤的位置可知,海岸线随年代的变化,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说明其位置发生了多次变动,变动的原因是河流带来了大量泥沙,且泥沙不断沉积导致海岸线向前推进,故A、B、C项均错误,D项正确。
18.A 19.B
【解析】18.初期,河流由山口向周边流散,在出山口形成洪积扇,此时河流没有一个稳定的河道,辫状特点突出(b);随着气候变湿,降水增多,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河道,周边的辫状支流减少(c);河道稳定后,侧蚀加强,在冲积扇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a);最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d),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
19.阶地的形成过程中,正是地壳抬升期,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河流下蚀增强,侧蚀减弱,故凹凸岸不再持续发育,A错误;流速加快,河床沉积物变粗,B正确;地壳抬升,不是断裂下陷形成地堑,C错误;河流径流量减少缺乏依据,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20.B 21.D 22.C
【解析】20.据材料可知,铁牛所在之处位于黄河中游,结合洪水发生后,在其入水点上游找到铁牛,说明铁牛沉入河床后,其下泥沙被侵蚀,说明水流速度较快,河床陡峭的河段一般在河流上游,铁牛由于自身重量导致下方悬空使其往上游运动,所以在上游找到铁牛,故B正确,ACD错。
21.据上题分析,铁牛向上游移动,说明铁牛沉入河床后,其下泥沙被侵蚀,所以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故D正确。和风力作用、流水的搬运无关,故ABC错。
22.铁牛向上游移动是因为流水速度快,侵蚀作用强,该区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故C正确。冬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侵蚀作用弱,含沙量的大小和流水侵蚀作用关系不大,故ABD错。
23.B 24.C 25.B
【解析】23.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外伞顶洲在移动,其变迁受沿岸洋流、东北季风、河流输沙等因素的影响。
24.本题考查地质作用。海底地壳抬升会导致沙洲面积扩大;板块张裂不断加剧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东北季风逐渐加强没有信息显示;由于植被的保护或者河道水利设施的修建,入海沙量减少,这是引起沙洲面积萎缩的主因。
25.本题考查海洋开发。填海造陆成本高而该地难以承受海沙开采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由于该地海域较为封闭,沙洲削减了潮汐能;由于沙洲的阻挡海面较为平静,且离陆地近,水产养殖便于管理。
26.A 27.B 28.C
【解析】26.读图可知,该河流因受断层水平活动发生过流向变化,③为当前河流冲积扇,①②反映的是东北→西南流向的河段形成过程中不断向西南移动形成的冲积扇,所以形成先后顺序应为①②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7.通常,活动断裂或断层对河流流向、河道迁移、河流袭夺、河床剖面以及河流水系布局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图中该河流流向发生了几乎90°的转折,转折处河流大致沿着断层线走向,说明该河段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断层水平移动影响,改变河流流向,B正确;褶皱相间沉积、河流洪灾频繁、河流侵蚀增强一般不会导致河流流向发生变化,ACD错误;故选B。
28.冲积扇的范围大小,主要与沉积物供给量、气候因素、物质来源区与堆积区的地形条件有关。根据材料可知,涪江龙门山前多个冲积扇所在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前地带,地形坡度相差不大,植被覆盖也相差无几,AB错误;侵蚀时间都集中在夏季,但在冲积扇②形成时期可能因降水量较大,河流水位较高,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流出山口后流程较远,从而导致该冲积扇范围大;其次,该时期内可能由于流速快,侵蚀强烈,且泥沙物质沉积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该冲积扇厚度大,C正确,冲积扇最终形成是沉积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C。
29.D 30.C
【解析】29.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凹岸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间歇坍塌,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0.①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导致河流长度增加、弯曲度变大,①正确。②河道弯曲,流速减缓,泥沙堆积,河流沙坝之间沼泽、洼地增多,②正确。③图中沙坝的形成时间顺序是数字增大顺序,③错误。④河道变长,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速变慢,④正确。故C①②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31.(1)洪积扇的成因主要是有季节性洪水。据此推测该区域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暴雨。
(2)(Ⅰ期洪积扇形成时)气候冷干,植被覆盖率低,松散堆积物多;构造运动强烈,山体抬升速率加快,河流落差增大,流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堆积物数量大,冲积扇规模最大。
(3)径流量;地形(流速,落差,地势起伏);松散堆积物(植被覆盖度)。
(4)气候变干导致河流流量变小;加上构造运动较弱,落差变小,河流搬运的沉积物较少。每个冲积扇规模都较小,未能连接成片。
32.(1)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2)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专题12 天气系统(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2 天气系统(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深解读,必备知识当堂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天气系统(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2 天气系统(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地的风向为,此时,乙处,06,图示区域的天气系统是,图中可能形成“干线”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49《交通运输中的线》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49《交通运输中的线》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测图1中长江干流的流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