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23《大气热力环流》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
展开考点23 大气热力环流
一、选择题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第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②→① B.③→④ C.①→④ D.③→②
3.下图是大气环流示意图,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A表示海洋,B表示陆地,则图中②表示
A.白天的海风 B.夜晚的海风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读某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4.城市热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 B.城市绿地面积小
C.城市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热量 D.城市绿地面积大
5.如果该城市热岛环流的空间半径为10~15千米,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的工业卫星城应该距离城市
A.5~6千米 B.12~13千米 C.10~15千米 D.16~18千米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上图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有
①市区比郊区气温高 ②郊区比市区气温高 ③近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高 ④近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山谷风是局地性的大气运动,对小尺度区域的气候、农业影响较大。昆明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历经一年时间对附近山区进行山风与谷风的观测,从而得出一些结论。下图示意该中学附近山区某时刻旗子的飘向。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学习小组观测发现,利于山谷风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A.阴雨天气 B.晴朗天气 C.降温天气 D.大风天气
9.图中旗子的飘向,说明此时该地区
A.山风势力较强 B.谷风势力较强 C.大气对流显著 D.受山谷风影响较小
10.若该小组夜间在某山坡观测到的山谷风为西风,则该山坡朝向
A.东 B.西 C.南 D.北
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大平原,在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西南岸(图甲示意),素有美国“风城”之称。图乙示意某时芝加哥湖滨地区旗帜飘动方向。读图,完成第11-12题。
甲 乙
11.“风城”最主要的成因是
A.接近冷空气发源地 B.地形平坦,摩擦力小
C.毗邻最大淡水湖群 D.地处飓风主要通道
12.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了当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A.当时为白天,吹湖风 B.当时为夜晚,吹陆风
C.当时为夜晚,吹湖风 D.当时为白天,吹陆风
右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13.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①该时段为夜间 ②该时段为白天
③该时段吹谷风 ④该时段吹山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为“除霾塔”。位于西安市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直径达10米)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铺鹅卵石。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A B C D
16.“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
A.晴朗无风的夜晚 B.晴朗无风的白天
C.阴雨多风的白天 D.阴雨多风的夜晚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下图为北京市四季热岛强度平均一天内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7-19题。
17.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
A.6时—8时 B.10时—12时 C.12时—16时 D.0时—4时与22时—24时
19.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①增加市区绿化面积 ②机动车限行 ③冬季市区利用地热采暖 ④道路铺设渗水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下面四幅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示意“2018年10月12日18时的某区域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21-22题。
21.甲乙两地气压差值不可能是
A.18百帕 B.25百帕 C.14百帕 D.15百帕
22.乙地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3.读气压分布示意图,若四地形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O P M N O
B.P O M N P
C. M N P O M
D. N M O P N
读右侧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24—25题。
24.图中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5.关于该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该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C.近地面风由③地吹向②地
D.③地多晴朗天气
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风速昼夜间都有明显的变化,形成山谷风现象。下图为湟水谷地某地段山谷风一定时间内风向频数及风速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26.关于山谷风出现时间及空气运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天—谷风,空气沿山坡上升 B.白天—山风,空气沿山坡下降
C.夜晚—谷风,空气沿山坡下降 D.夜晚—山风,空气沿山坡上升
27.关于山谷风风速大小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山风大于谷风;夜间坡谷温差大 B.山风大于谷风;白天坡谷温差大
C.谷风大于山风;白天坡谷温差大 D.谷风大于山风;夜间坡谷温差大
28.据图判断,湟水谷地谷风转为山风的时间及山风风向是
A.24时偏东风 B.24时偏西风 C.11时偏西风 D.11时偏东风
下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9.图示状态下,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三地气温和气压相比
A.水库的气压比林地的气压高 B.裸地的气压比林地的气压低
C.水库的气温比裸地的气温高 D.林地的气温比水库的气温高
30.关于图示近地面气流运动和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最有可能是白天 B.气流从裸地流向水库再流向林地
C.气流分别从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D.气流从水库分别流向裸地和林地
(2021安徽黄山高一期末)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某时刻气压随海拔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二、非选择题
31.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面状况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两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
(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A、B、C、D间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32.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3)图中②③④三处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 _ 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
(5)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考点23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A 解析:等压面上的气压相等,越靠近地面气压越高,所以②>③>④>①。
2.B 解析:图示近地面②处空气遇冷下沉,空气由①流向②;③处空气受热上升,空气由③流向④;根据气压关系,近地面空气由②流向③,高空空气由④流向①。
3.A 解析:A处(海洋)气流下沉,B处(陆地)气流上升,即图示时刻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由此判断,图示时刻为白天,图中近地面风由A处(海洋)吹向B处(陆地),故②表示白天的海风,A符合题意。
4.C 解析:由于城市人类活动量比较大,各种废热的排放量比较大,城市温度较高,郊区温度较低,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即城市热岛环流。
5.D 解析:卫星城应该建在城市热岛环流范围以外的地方(即15千米之外),以避免工业卫星城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被城市风带入城市。
6.B 解析:①图中近地面受热的地点空气膨胀上升,冷却的地点空气收缩下沉,所以①图垂直气流标注方向与实际正好相反,因此A错误。②图中草地相对于裸地增温慢,草地应为冷源,故草地处气流应该下沉,裸地处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在近地面由草地流向裸地,在高空由裸地流向草地,图示标注与实际一致,B对;③图所示时间为夜晚,陆地降温速度比海洋快,因此陆地上空气流下沉,海洋上空气流上升,图示标注与实际不符,C错。④图为城市热岛环流,市区气温较郊区高,市区气流应为上升气流,图示标注与实际相反,故D错。
7.B 解析:市区有大量人为热排放,气温比郊区高,近地面气压比郊区低,导致城市气流上升,郊区气流相对下沉,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形成热力环流,①④对,本题选B。
8.B 解析:晴朗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快,利于谷风的形成;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山坡上的空气降温快,利于山风的形成。故B正确,A、C、D错误。
9.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不同坡向的旗子飘向一致,说明此时该地区受较大规模同一来向的风控制,受山谷风影响较小。故D正确,A、B、C错误。
10.A 解析: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沿坡下沉至谷底,形成山风。若在该山坡夜间观测到的山谷风为西风,则该山坡朝向为东。故A正确,B、C、D错误。
11.C 五大湖由于水域面积大,与陆地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因此容易形成湖面与陆地之间的气压差异,从而形成湖陆风,导致芝加哥多大风。
12.A 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湖水气温低,湖面形成高压,风由湖面吹向陆地,导致旗帜向陆地飘扬。
13.B 从图中等压面和等温面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时段河谷等温面向高处凸,等压面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吹山风。
14.C 夜间河谷温度高,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夜雨较多。
15.B 由材料可知,除霾塔利用玻璃集热棚吸收太阳辐射,地面铺鹅卵石升温快,使集热棚内形成热中心,大气受热后膨胀上升,周边地区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 (含霾)气流从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形成热力环流,经过过滤后沿导流塔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降温,起到除霾的作用。符合此原理的图是B项, B项正确。
16.A 在白天,集热棚和周边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相似,周边道路和建设物热容量小,升温快,此时集热棚与周边的温度相差不大,因此热力环流不强,除霾效率不高,B、C项错误;阴雨多风的夜晚,空气中的霾大多被沉降或扩散,空气质量较好,该除霾装置工作效率不高, D项错误;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降温快,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更大,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气流流向集热棚内,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A项正确。
17.D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在四个季节中,冬季热岛强度最大,故该季节热岛效应最强。
18.D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段有两个,即0—4时与22—24时。
19.A 增加市区绿化面积、机动车限行都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冬季市区利用地热采暖增加了市区的人为热源,会加强城市热岛效应;道路铺设渗水砖可增大下渗量,但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效果不大。
20.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的地方,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近地面等压面弯曲方向往往相反。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应形成低气压,即等压面凹陷,高空相反,等压面凸起;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应形成高气压,即等压面凸起,高空相反,等压面凹陷。
21.B 图中相邻等压线的气压差为4百帕。因相邻的等值线其数值相等或差一个定值,可判断图中甲地等压线数值可能为1 004或1 008百帕。等值线两侧数值取值范围不同。图中乙地气压在1 020~1024百帕之间。若甲处等压线数值为1 004,则甲地气压介于1 000~1 004百帕之间,甲、乙气压相差16~24百帕;若数值为1 008,则甲地气压介于1 008~1 012百帕之间,甲、乙两地气压相差8~16百帕
22.C 根据图中经纬网数据及海陆轮廓判断图示范围为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利用等压线图上风向的画法,可判断乙地此时吹西南风。
23.A据图可知M、N两地为近地面,且气压M地高于N地,则M地地气流下沉,N地地气流上升,O、、P两地为高空,O地气压高于P地,则、O地为N地的高空,P地为M地的高空,水平方向上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可知A正确。
24.B 据图可知,②地较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①地形成低气压;③地较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④地形成高气压。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因此气压最高的是②地,B项正确。
25.A引起该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A项正确;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B项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②地形成高气压,③地形成低气压,近地面风由②地吹向③地,C项错误;③地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D项错误。
26.A 白天吹谷风,空气沿山坡上升;夜晚吹山风,空气沿山坡下降。
27.C 据图可知,该地白天主要为偏东风(谷风),坡谷温差大,风速较大;夜晚主要为偏西风(山风),坡谷温差小,风速较小。
28.B 据图判断,湟水谷地由谷风转为山风,即由偏东风转为偏西风的时间为24时,山风风向为偏西风。
29.C 根据等压面图可知,水库近水面的等压面向下弯曲,气压比林地和裸地近地面低;林地和裸地近地面的等压面向上弯曲,裸地上凸更明显,说明裸地近地面的气压比林地高;水库近水面气压低,因此气温要高于裸地和林地。
30.C 水库气温高于林地和裸地,此时最有可能是夜晚;根据热力环流原理,水库近水面气压低,近地面气流应该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31.(1)b 海拔越低,空气密度越大,气压越高(2)C(3)画图略,方向为顺时针。
解析:(1)本题考查等压面的分布规律。气压与空气密度有关。近地面空气密度大,气压高。高空空气密度小,气压低。(2)本题考查等压面的判读。海拔越低,气压越高。C处比等压面b海拔低,气压值大于b,D处位于等压面b上,气压值等于b,所以C处气压较D处高。(3)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图的判读。根据上题判断,近地面C处的气压高于D处。可知C处在垂直方向上空气下沉,D处在垂直方向上空气上升,近地面空气从C处流向D处,高空从A处流向B处,形成顺时针方向的环流。
32.答案:(1)P(2)北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3)③ 等压线最密集
(4)如下图: (5)D
解析:第(1)题,从图中气流运动方向上可知P为高压中心。第(2)题,从气流向右偏转可知图示地区为北半球。第(3)题,③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第(4)题,①处受力情况为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并且在其右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位于风向左侧。第(5)题,甲—乙沿线近地面M、O为低压中心,等压面向下凹,其高空等压面向上凸。
1.5.2 大气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讲练)-【高考君】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1.5.2 大气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讲练)-【高考君】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新高考专用),共22页。
微专题02 热力环流-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这是一份微专题02 热力环流-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5页。
【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49《交通运输中的线》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49《交通运输中的线》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测图1中长江干流的流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