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倔强(juè) 收敛(liǎn) 气氛(fèn) 迸溅(bèng)
B. 匀称 (yún) 栖息(xī) 纤纤(xiān) 骸骨(hái)
C. 篡夺(cuàn) 御聘(pìn) 荫蔽(yīn) 头衔(xiáng)
D. 烘托(hōng) 匿笑(nì) 贮蓄(zhù) 干涸(hé)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孩子的话像一① ___清泉、一缕阳光,冲散了成人世界里由虚假造成的令人②___息的沉闷空气,又像是一柄利剑,刺穿了成人世界里的虚伪和怯懦。孩子的话天真大胆,率直肯定,直言不讳。孩子的心无所顾忌,无私无畏,纯真烂漫。天真烂漫的童心与成人世界里的爱慕虚荣阿谀③___迎、自私虚伪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弘 ②滞 ③逢B. ①泓 ②窒 ③逢
C. ①泓 ②滞 ③奉D. ①弘 ②窒 ③奉
下列陈述(或做法)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毕业了,张晓明在王丽的毕业留言本上写下一则赠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承蒙您的垂念,家父不胜感激”,这一句中“垂念”是敬辞,“家父”是谦辞。
C. 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笔下狼的形象和“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成语中狼的形象相似,都体现了汉文化对狼的排斥。
D.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一句情感基调欢快,朗读节奏要稍快。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将写景叙事融为一体,既抒发了诗人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也显示了李白对朋友远滴的关切与同情。
(3) 在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联诗现在可用来表示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这一联是: ______ , ______ 。
(4)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巧用典故,并反其意而用,写出旅况凄凉萧瑟的句子是: ______ 。
(5) ______ ,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这部作品中人物众多,作者对其褒贬态度亦不相同。请从以下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书中相关内容,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衍太太藤野先生陈莲河
名著阅读。
请从下面与猪八戒相关的两个回目中任选一个,简要叙述故事情节。
①八戒大战流沙河
②猪八戒义激猴王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有人形象地说,中国参加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闭卷考试”。但超乎想象的困难,并没有压倒中国人民,反而激发其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伟大抗疫精神 伟大, 它是战风斗雨凝结而成的,是无数人攻坚克难沉淀而来的。当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信心满怀、步履坚定;当一个国家拥有了这样的精神,③______
(1) 依次填入第①②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
(2) 在第③处空格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近期,某学校开展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为了宣传这次活动,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以营造气氛。(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语言实践:
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请你写几句话劝说你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字数不超过100字。)
下面是“网上阅读辩论会”的正方辩词,请你写出反方辩词。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东西,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方相信,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 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贵的弯腰
张燕峰
ㅤㅤ①滨海路是我所在城市最繁华的路。这里有两家比邻而建的大商场,不远处还有一个大型游乐场,每天无论哪个时段,这里都是车水马龙,吸引了不少以乞讨为生的人,他们或残或老或病,令人唏嘘。
ㅤㅤ②一天午后,阳光收敛起它炽热的光芒,柔和地铺满路面和每一个角落。为了享受这明媚而温和的好天气,街上的行人明显比往日更多了一些,熙熙攘攘。
ㅤㅤ③我匆匆经过这里,看到不远处盘腿坐着一个盲乞丐,头发花白,胡子拉碴,衣衫破旧肮脏,已经看不出最初的颜色。一副墨镜几乎遮住了他半个脸,旁边还立着一根拐杖。面前是一个掉了漆的白铁缸子,里面有几枚硬币。
ㅤㅤ④走到他身旁时,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随手丢出去。硬币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哐啷”一声,落到了缸底。我依旧脚步匆匆,行走的速度并没有因此放慢一点点,隐约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沙哑干涩的“谢谢”。
ㅤㅤ⑤就在我昂首阔步前行时,迎面走来一位中年女性。她双手提着沉甸甸的袋子,看上去有些吃力,显然是刚从商场里购物出来。再仔细看,【A】
ㅤㅤ⑥只见她走到一个离我较近的老年乞丐面前,弯下腰,半蹲在老乞丐面前。天啊,她要干什么?【B】 更吓人的是他没有腿,裸露在外面的残肢处蜿蜒着丑陋的红色疤痕,像一条扭动着的狰狞的蛇。
ㅤㅤ⑦这时,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那位中年女子指着自己腰间的坤包,对老乞丐轻声说:“我腾不出手,钱在这里,您自己取吧。”
ㅤㅤ⑧老乞丐伸出手,大概是看到自己的手又黑又脏,犹豫了一下,就又缩了回来。
ㅤㅤ⑨那女人笑了:“没事的,您就放心取吧。”
ㅤㅤ⑩那双沾满污垢的黑手踌躇了几秒钟,终于再次举起来,颤抖着打开那只精巧的小包,哆哆嗦嗦地取出里面面额最小的五元钱,然后双手作揖,连声道谢。
ㅤㅤ⑪那女人直起身,莞尔一笑,摇摇头,从容离去。目送着她的背影穿过马路,拐过街角,淹没在汹涌的人流里,直至不见,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站了很久,很久。那一瞬间,潮水般涌上心头的是深深的羞愧。
ㅤㅤ⑫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个心地善良、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因为我从来都是逢乞必施。可是我帮助他们时从来没有认真关切地注视过他们,不肯为他们停留哪怕一分一秒;而是居高临下地施舍,高高地抛下,留给对方的永远是一个傲慢又冷漠的背影。
ㅤㅤ⑬而这位女士如水般柔软、善良、悲悯,她对贫者有推己及人的尊重、信赖、体恤。和她相比,一下就映射出了我内心的浅薄狭隘和自以为是,所有曾经自诩的美好品质在她面前纷纷土崩瓦解,碎成了满地的碎片,怎能不让我汗颜?如此优雅高贵的弯腰,怎能不令我肃然起敬?
ㅤㅤ⑭我走到一个盲乞丐面前,取出一张纸币,弯下腰,轻轻放到他面前的糖瓷大碗里。
(有删改)
(1) 阅读文章,将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
路遇乞丐傲慢施舍,脚步匆匆阔步前行→① ______ →② ______ →反思自我肃然起敬,取出纸币弯腰施舍
(2) “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品读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综合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A.她衣着华丽,妆容精致,明亮的眸子里荡漾着浅浅的笑意,像水波潋滟的湖面,美丽、优雅、知性。
B.老乞丐的头发蓬乱如鸡窝,千沟万壑的脸上积满了尘土和污垢,双眼无神,双手又黑又脏,身上穿的衣服破烂不堪,褪了色的裤腿上,连一块干净的地方都找不到。
(4)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个方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飞入芒花
林清玄
母亲蹲在厨房的大灶旁边,手里拿着柴刀,用力剁香蕉树多汁的茎,然后把剁碎的小块茎丢入灶上大锅中,与潲水同熬,准备去喂猪。
我从大厅穿过后院跑进厨房时,正看到母亲额上的汗水反射着门口射入的微光,非常明亮。“妈,给我两角钱。”我靠在厨房的木板门上。“走!走!走!没看到忙着吗?”母亲头也没抬,继续做她的活儿。“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要做什么?”“我要去买金啖( dàn)。”(一种糖粒。)
“没有钱给你买金啖。”母亲用力地把柴刀剁下去。“别人都有,为什么我们没有?”我怨愤地说。
“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没有就是没有,别人做皇帝,你怎么不去做皇帝!”母亲显然动了肝火,用力地剁香蕉茎,柴刀砍在砧板上咚咚作响。
我那一天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冲口而出:“不管,我一定要!”说着就用力踢厨房的门板。母亲用尽力气,将柴刀咔的一声立在砧板上,顺手抄起一根竹管,气急败坏、一言不发、劈头盖脸地就打了下来。
我一转身,飞也似的奔了出去。母亲大概是气极了,并没有转头继续工作,反而快速地追了出来。我正好奇的时候,发现母亲的速度异乎寻常的快,像一阵风。我心里升起一种恐惧,想到脾气一向很好的母亲,这一次大概是真的生气了,万一被抓到一定会被狠狠打一顿。
边跑边想,我立即选择了那条有火车道的小径,那是家附近比较复杂而难走的小路,整条路都是枕木,铁轨还通过旗尾溪,悬空架在溪上面,我们天天都在这里玩耍,路径熟悉,通常母亲追我们的时候,我们就选这条路逃跑,母亲往往不会继续追来,而她也很少生气到晚上。
那一天真是反常极了,母亲提着竹管,快步地跨过铁轨的枕木追过来,好像不追到我不肯罢休。“哎哟!”我跑过铁桥时,突然听到母亲惨叫一声,一回头,正好看到母亲扑跌在铁轨上面,砰的一声,显然跌得不轻。
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想:一定很痛!因为铁轨上铺的都是不规则的石子,我们这些小骨头跌倒都痛得半死,何况是母亲?
我停下来,转身看母亲,她一时爬不起来,用力搓着膝盖,我看到鲜血从她的膝上汩汩流出,鲜红色的,非常鲜明。母亲咬着牙看我。
我不假思索地跑回去,跑到母亲身边,用力扶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说:“妈,您打我吧!我错了。”
母亲把竹管用力地丢在地上,这时,我才看见她的泪从眼中急速地流出,然后她把我拉起来,用力抱着我,我听到火车从很远的地方开过来。
这是我小学二年级时的一幕。每次一想到母亲,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另一幕是,夏日的夜晚,母亲就会搬着藤椅坐在晒谷场说故事给我们听,她说到一半,突然叫起来:“呀!真美。”
我们回过头去,原来是我们家的狗互相追逐着跑进前面那一片芒花地,栖在芒花里无数的萤火虫霍然飞起,满天星星点点,衬着在月光下波浪一样摇曳的芒花,真是美极了,美得让我们都呆住了。我再回头,看到那时才三十岁的母亲,脸上流露出欣悦之情,在星空下,我深深觉得母亲是那么美丽,在那时,母亲的美与满天的萤火形成了一幅极美的画。
于是那一夜,我们坐在母亲的身旁,看萤火虫一一飞入芒花地,最后,只剩下一片宁静优雅的芒花轻轻摇动。
(1) 开头一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2) 文中描写了母亲的三幕镜头,从剪裁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芒花”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乙】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①,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②者也。儒生不博览,犹为闭暗,况庸人无篇章之业③,不知是非,其为闭暗,甚矣!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故入道④弥深,所见弥大。
--东汉王充《论衡•别通》【注】①类,种类。②痈:毒疮,这里指失去嗅觉的鼻病。③篇章之业:指读书经历。④道:指先王之道。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B.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C.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D.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
(4) 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请你对这一名句略加赏析。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用他们的真情编织人间最美的神话:父母为了子女累弯了腰身,染白了黑发;军人为了百姓卧冰顶寒斗雪灾,情系灾区救生命;国家为了人民、免学费、减农税、办医保、办老保……这一片片真情让多少人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也总有一些人,生在福中不知福,面对人间真情冷漠麻木、视面不见,这样的人,让我们不禁心生厌恶。
真情让我们的内心充满阳光;真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感动;真情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美好。
请以“幸福、在那一刻绽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 500字。
感悟真情,书写美好!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用他们的真情编织人间最美的神话:父母为了子女累弯了腰身,染白了黑发;军人为了百姓卧冰顶寒斗雪灾,情系灾区救生命;国家为了人民、免学费、减农税、办医保、办老保……这一片片真情让多少人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也总有一些人,生在福中不知福,面对人间真情冷漠麻木、视面不见,这样的人,让我们不禁心生厌恶。
真情让我们的内心充满阳光;真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感动;真情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美好。
请以“真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20行),不少于5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有误,“倔强”的“倔”应读作“jué”,“气氛”的“氛”应读作“fēn”;
B.有误,“栖息”的“栖”应读作“qī”;
C.有误,“头衔”的“衔”应读作“xián”;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B
【解析】“一泓清泉”的“泓”不能写作“弘扬”的“弘”;“窒息”的“窒”不能写作“停滞”的“滞”;“阿谀逢迎”的“逢”不能写作“奉献”的“奉”。
故选:B。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3.【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蒲松龄是清代小说家。
故选:C。
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4.【答案】【小题1】夜阑卧听风吹雨
【小题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小题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小题4】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小题5】淫慢则不能励精
【解析】(1)夜阑卧听风吹雨(注意“阑”字的书写)
( 2)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注意“悬”字的书写)
(4)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5)淫慢则不能励精(注意“淫”字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题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5.【答案】首先明确所提示人物的相关事件,然后结合事件分析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最后表明作者对人物的看法。
答案:
示例1:鲁迅笔下的衍太太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她教唆孩子们冬天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所以鲁迅先生很厌恶她,在文中批判了她的虚伪丑陋。
示例2: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他对来自中国的鲁迅毫不歧视,严格要求他的学习,帮他纠正解剖图,他是认真负责、有博爱精神的良师益友,鲁迅先生深深感激、敬重、杯念他。
示例3:《父亲的病》中的陈莲河,是一个江湖骗子,他没有救治病人的本事,为显示自己的高明,总用奇特的药引来糊弄病人及家属,心安理得地骗取钱财。鲁迅对他颠倒黑白、坑蒙病人及其家属的行为非常痛恨(在文中表达了对他的质疑和嘲讽)。
【解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6.【答案】答案:
示例一:选①。师徒三人行至流沙河,河中妖怪想抢唐僧,八戒执九齿铁耙与河妖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悟空前来助战,妖怪逃至河中不肯出来应战。于是,熟悉水性的八戒潜入水中与妖怪恶斗,佯装失败仓皇逃跑引妖怪上岸,让岸上的悟空降服妖怪。
示例二:选②。悟空被逐后,唐僧、沙僧落入黄袍怪之手,八戒只好前往花果山向悟空求助,八戒想隐瞒师父遭难实情,假称师父想念悟空,却被悟空识破。八戒只好用激将法,谎称妖怪咒骂悟空,激怒悟空,促使悟空重出花果山。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答案】【小题1】D
【小题2】
【解析】答案:
(1)D
(2)必将众志成城,战无不胜。
(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它是战风斗雨凝结而成的,是无数人攻坚克难沉淀而来的”是“伟大”的原因,使用的关联词应该表示因果关系。
A.表示递进关系;
B.表示选择关系;
C.表示条件关系;
D.表示因果关系。
故选:D。
(2)本题考查补充语句。根据前文“当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信心满怀、步履坚定”,后面空缺处填写的是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精神的好处,如:必将众志成城,战无不胜。注意使用的句式要与前文一致,采用必将……,……。省略号处填写四字成语。
做好本题需要认真阅读文段,结合平时积累进行作答。
8.【答案】此题围绕“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的主题拟写,符合标语的一般要求即可。
答案:
示例:感受文字之美,尽受读书之乐。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宣传标语要简洁、明确,宜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9.【答案】解答此题,要考虑说话对象,所以语句要得体。再是语言表述上要观点明确有说服力,注意结合具体要求。
答案:妈妈,你的看法可能不对。我读课外书是为了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可以提高我的作文水平,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您说,对吧?
【解析】此题属情景对话题。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讲话设定的情景及要求,了解对话的原因、对象、及讲话人身份,选择得体的语言表达。
解答此题,可结合具体情景及具体要求组织语言。
10.【答案】“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所以,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解析】答案:
示例:“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所以,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某种现象发表看法,要注意先表明观点,然后阐释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回答此题时应注意,先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即“网上阅读”弊大于利,再陈述理由,一定要围绕中心来说。“网上阅读”弊大于利,原因有:“网上信息有些有害,不利于学生成长;学生自控力较差容易网络成瘾”,所以要回归“书本阅读”。
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11.【答案】【小题1】目睹女子弯腰半蹲,示意乞丐自己拿钱
【小题2】目送女子离开背影,深深羞愧涌上心头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
划分层次,用“人+事”的形式回答。第⑥-⑩段写目睹女子弯腰半蹲,示意乞丐自己拿钱,第⑪-⑬段写目送女子离开背影,深深羞愧涌上心头。
(2)本题考查第一人称的作用。
表达效果上:第一人称的运用能够增强文章的亲切感、真实感。路遇乞丐傲慢施舍,目睹女子弯腰半蹲,示意乞丐自己拿钱,目送女子离开背影,深深羞愧涌上心头,这些都说明“我”是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叙述者,增强了文章的真情实感。
情节上:文章以“我”的见闻感受贯穿全文始终,因此“我”是文中线索人物,“我”的情感和行为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人物形象上:“我”路遇乞丐傲慢施舍,女子弯腰半蹲,示意乞丐自己拿钱,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女子对贫者有推己及人的尊重、信赖和体恤。
文章主旨上:结合第⑬段“这位女士如水般柔软、善良、悲悯,她对贫者有推己及人的尊重、信赖、体恤。和她相比,一下就映射出了我内心的浅薄狭隘和自以为是,所有曾经自诩的美好品质在她面前纷纷土崩瓦解,碎成了满地的碎片,怎能不让我汗颜?如此优雅高贵的弯腰,怎能不令我肃然起敬?”可知,以“我”的反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要对贫者有推已及人的尊重、信赖和体恤,引起人们的深思。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衣着华丽,妆容精致”是对女子的外貌描写,“明亮的眸子里荡漾着浅浅的笑意”是对女子的神态描写,突出女子的美丽、优雅、知性;“头发蓬乱如鸡窝,千沟万壑的脸上积满了尘土和污垢”“双手又黑又脏,身上穿的衣服破烂不堪,褪了色的裤腿上,连一块干净的地方都找不到”是对老乞丐的外貌描写,“双眼无神”是对老乞丐的神态描写,突出老乞丐的枯瘦、穷困。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合第⑥段“只见她走到一个离我较近的老年乞丐面前,弯下腰,半蹲在老乞丐面前”,第⑦段“我腾不出手,钱在这里,您自己取吧”,第⑨段“那女人笑了:‘没事的,您就放心取吧。’”可知,通过对比表现了女子外貌美,心灵更美,对贫者有推己及人的尊重、信赖和体恤,从而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
结合第⑬段“这位女士如水般柔软、善良、悲悯,她对贫者有推己及人的尊重、信赖、体恤。和她相比,一下就映射出了我内心的浅薄狭隘和自以为是,所有曾经自诩的美好品质在她面前纷纷土崩瓦解,碎成了满地的碎片,怎能不让我汗颜?如此优雅高贵的弯腰,怎能不令我肃然起敬?”可知,本文将“我”居高临下的傲慢施舍的行为与女子弯腰半蹲示意乞丐自己拿钱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对女子的赞美,突出了要对贫者有推己及人的尊重、信赖和体恤的主旨。
结合第⑫段“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个心地善良、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因为我从来都是逢乞必施”和第⑦段“这时,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那位中年女子指着自己腰间的坤包,对老乞丐轻声说:‘我腾不出手,钱在这里,您自己取吧。’”可知,通过“我”逢乞必施的行为以及女子对乞丐的帮助,告诉人们要有悲悯的情怀,要乐于对贫穷者和弱者施以帮助。结合第⑬段“我”的自我反思和第⑭段“我走到一个盲乞丐面前,取出一张纸币,弯下腰,轻轻放到他面前的糖瓷大碗里”可知,告诉人们要善于自我反思,并积极改正自己的错误。
答案:
(1)目睹女子弯腰半蹲,示意乞丐自己拿钱 目送女子离开背影,深深羞愧涌上心头
(2)①表达效果上:“我”是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叙述者,增强了文章的真情实感。②情节上:借由“我”的情感和行为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人物形象上:“我”傲慢施舍的行为与女子弯腰施舍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了女子对贫者有推己及人的尊重、信赖和体恤。④文章主旨上:“我”与女子行为的对比以及“我”的反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要对贫者有推已及人的尊重、信赖和体恤,引起人们的深思。
(3)示例一:①都运用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通过对女子和老乞丐衣着、面容的描写以及对眼睛神态的细节刻画,突出女子的美丽、优雅、知性和老乞丐的枯瘦、穷困。②从全文来看,两者外貌的对比表现了女子外貌美,心灵更美,对贫者有推己及人的尊重、信赖和体恤,从而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示例二:①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女子含笑的眸子比作水波潋滟的湖面,生动地写出女子的优雅、知性;将老乞丐的头发比作鸡窝,将老乞丐脸上的皱纹比作千沟万壑,形象地写出了老乞丐的枯瘦、穷困。②从全文来看,两者外貌的对比表现了女子外貌美,心灵更美,对贫者有推己及人的尊重、信赖和体恤,从而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4)①本文将“我”居高临下的傲慢施舍的行为与女子弯腰半蹲示意乞丐自己拿钱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对女子的赞美,突出了要对贫者有推己及人的尊重、信赖和体恤的主旨。②通过“我”逢乞必施的行为以及女子对乞丐的帮助,告诉人们要有悲悯的情怀,要乐于对贫穷者和弱者施以帮助。③通过“我”看到女子行为后的反思和行动,告诉人们要善于自我反思,并积极改正自己的错误。
“我”在路上遇到一位乞丐,“我”傲慢施舍,阔步前行。这时,看到一位女子弯腰半蹲,失意乞丐自己拿钱。之后女子从容离开,“我”目送女子离开,羞愧涌上心头。“我”进行自我反思,取出纸币弯腰施舍。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有悲悯的情怀,要乐于对贫穷者和弱者施以帮助。
解答本阅读题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阅读的感悟启示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及人物的精神品质等去归纳阐述。
12.【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联系文章第一段可知本段写了母亲在大灶旁辛勤劳作。从内容上,第一段刻画了母亲勤劳俭朴的形象,暗示了不富裕的家境;从结构上看,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条件,才有了后文母亲因为我的任性而对我的追打,为展开下文做铺垫。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联系文章内容可知本文选取了三件事:一是写母亲勤俭持家、严格约束子女不乱花钱;第二件事是写在芒花地的映衬下母亲的美丽;第三件事是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景。这三件事安排的详略得当:详细描写的是第一件事,意在表现母亲的勤劳与对女儿的严格要求,另外两件事则是表现母亲的外在美。这种详略得当的手法使文章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主题明确。
(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联系文章内容可知从表面看,“芒花”是一种常见的花,而它的“宁静优雅,摇曳多姿”正是母亲年轻时的美丽的展现,也是母亲晚年白发的写照;从结构上看“芒花”照应文章标题;从表达效果看,“芒花”寄托着对母亲的深切感激与怀念。
答案:
(1)母亲在大灶旁辛勤劳作 作用:①暗示了不富裕的家境;②为展开下文做铺垫;③刻画了母亲勤劳俭朴的形象。
(2)详略得当 详写第一幕,突出母亲的勤劳与对女儿的严格要求(或突出母亲的勤苦节俭);略写第二、第三幕,从不同角度表现母亲的外在美。
(3)①照应文章标题。②白色的“芒花”映衬着母亲年轻时的美丽,也是母亲晚年白发的写照。③寄托着对母亲的深切感激与怀念。
【小题2】
【小题3】
【解析】文章描写了母亲的勤劳和对儿女的严格要求,并从三个不同角度表现了母亲的美,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深切怀念。
此类试题,要认真阅读文本,结合答题技巧,认真对照题目要求作答。
13.【答案】【小题1】同“悦”,愉快。,生气,恼怒,尚且,严重,厉害。
【小题2】C
【小题3】略
【小题4】略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不也很快乐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为: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愠:生气,恼怒。
③句意为:尚且是闭塞不明。犹:尚且。
④句意为:他们就更是闭塞不明了。甚:严重,厉害。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此句句意为:这就是泥塑木雕的人,耳朵眼睛都齐全,就是听不见看不见。断句为: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故选:C。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好,爱好;乐,以……为乐。句意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②中重点词语有:殊,不同;故,所以。句意为:足迹到过的地方不同,所以见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语句中可知,孔子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兴趣来论述学习;结合乙文内容,从“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儒生不博览,犹为闭暗,况庸人无篇章之业,不知是非,其为闭暗,甚矣”等语句中可知,王充论述了博览群书的重要性。
答案:
(1)①愉快;②生气,恼怒;③尚且;④严重,厉害。
(2)C
(3)①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②足迹到过的地方不同,所以见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4)甲文孔子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兴趣来论述学习。乙文王充则论述博览群书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乙】人不博览群书,不通古今,不能识别各种事物,不懂得是非,就像眼瞎、耳聋、鼻子得病受堵的人一样。儒生不博览群书,尚且是闭塞不明,何况俗人没有读过书,不知道是非,他们就更是闭塞不明了!这就是泥塑木雕的人,耳朵眼睛都齐全,就是听不见看不见。淌过浅水的人能看见虾子,淌过较深的水的人能看见鱼鳖,到过深渊的人能看见蛟龙。足迹到过的地方不同,所以见到的东西也不一样……因此掌握的先王之道更加深刻,见闻就更加广博。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
14.【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作者在本联中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答案:
(1)“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2)示例1:炼字、修辞:“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新旧变化的自然规律。
示例2:哲理: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小题2】
【解析】乡怀人诗,是古代诗人作诗的一个重要主题,主人公为生计、前途、理想、抱负而转徙各地。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而家中的亲人、闺中之女子也常常对远在天涯的游子和戍守边疆的征人产生怀念之情。我们把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叫做思乡怀人类诗歌。
诗词赏析方法: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15.【答案】幸福,在那一刻绽放 幸福,一个贮藏在我心间的美丽字眼。无数幸福的片段就像阵阵花雨,洒落在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小学四年级时的一个暑假日,我在家里写作业。妈妈临走之前提醒我,三天后就是我的生日了,她还说要趁那几天清闲给我过一个完完整整的生日。那一刻,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以前,每逢我过生日,多是姥姥或爷爷陪我过生日,爸妈总是缺席,妈妈要忙业务,爸爸总在外地的工地上打拼。
下午四点多,妈妈就回来了。我接过她的包,放好,又替她接了一杯开水,之后便去写作业了。过了一会儿,客厅里传来妈妈的手机铃声。我模模糊糊地听到了妈妈接电话的内容。打电话的人是妈妈公司的老板,说是有重要客户要签单,但这位客户却出了点意外,腿摔伤了,不能来万州,老板决定让妈妈飞北京签单。本以为妈妈不会答应的,但妈妈还是答应了老板。接完电话,妈妈留下一张字条,便匆匆离去了。
说好的陪我过生日,转瞬间却化为了泡影。想起来好不沮丧!晚餐是姥姥过来煮的,我却毫无胃口。那个晚上,我一直睡不着,感觉自己跟小鸭子丢了妈妈一样难过。我越想越伤心,把自己裹在被窝里哭到天明。
生日那天,我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看起了动画片。可是越看越心烦。索性关掉电视。没过多一会儿,姥姥打来电话,说她买完菜就过来陪我。又过了一会儿,爷爷打来电话,说要去给我做个很大的生日蛋糕。我一个人在家里挺无聊,打开窗户,外面阳光灿烂,天空飘过几朵白云,路上行人匆匆。一会儿我又打开电视,没看多久,就觉得心烦意乱,又关掉电视,如此反反复复。忽然,清脆的门铃声响起,我打开门,是同学们。“生日快乐!”进门的同学有苏扬、张彤、冉冉、芳芳等,她们还带来了我喜欢的小礼物。屋子里不再冷清了,顿时洋溢着欢乐,我的脸上也开始有了幸福的笑容。我拿出妈妈准备好的糖果,招待同学。不一会儿,姥姥也到了,她赶紧去厨房准备生日饭菜。不久,爷爷来了,拎着一盒大蛋糕。电视动画片再次被打开,屋子里弥漫着欢乐的气氛。一个小时后,姥姥的饭菜做好了,摆上了满满一桌。爷爷买来的大蛋糕放在桌子中间。在烛光摇曳之中,同学们为我唱响了生日歌,我也许下心愿。就在我们吹蜡烛的时候,门铃声再次响起,打开门,竟然是妈妈!她带来了我心仪已久的礼物——音乐盒!那一刻,幸福的暖流流遍全身,我觉得自己像个幸福的天使。
幸福,其实没有走远,它就在我生活的海洋里,时刻温暖着我的心。
【解析】这是一道富有诗意的作文命题,“幸福,在那一刻绽放”,引发我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幸福”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话题,可写的内容很多,宜采取“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写法。可以选择一件事、一个人、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墨加以突破,把“幸福”写细写深写透。还要紧扣“那一刻”,写瞬间的事情。“那一刻”,时间上限制,一定要控制好所写事情所发生的时间段,一般情况下是一瞬间、很短时间,如果把所发生的事情控制在一小时以外,甚至一天之内,无疑跑题。借用特写镜头,浓墨重彩绘一刻。要紧扣“那一刻”这一特定瞬间加以具体细致地描绘,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人物神态、动作、心理的变化。文体方面,适合写成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叙与幸福有关的人或事。如:围绕幸福就是人生中一幅幅充满爱意的剪影,写幸福是黄昏在公园的长凳上一对老人相互依偎、谈笑风生;幸福是父母逗弄牙牙学语的孩童;幸福是老师在课堂上充满爱意的眼神。
文章先回忆妈妈打算为“我”过一个完完整整的生日,不料临时有事要离开。而后,写妈妈离开后“我”的感受,沮丧、无聊、烦闷,无论是吃饭还是看电视,都觉得索然无味。这样写,造成了浓墨重彩的抑笔。然后写生日那天,姥姥和爷爷的陪伴,同学的到场,使“我”有了幸福的感受。而在吹蜡烛的时候,妈妈竟然赶回了生日祝福现场,让人顿觉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文章因此而将幸福推向高潮。
16.【答案】【例文】
人间真情 记忆像一条长河,每一朵激荡起的浪花都是最美好的瞬间,是人生最珍贵的一笔财富。现在,我与你分享最动人的那朵浪花。
记得一个冬天的早上,我独自走在大街上,街上行人很少。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地上一堆堆的积雪被阳光照射着,闪闪发亮。忽然,“扑通”一声打破了沉寂的局面,人们都围到了事发地点。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小伙子骑着自行车,提着一个饭盒,去医院送饭,没想到转弯时车轮一打滑,车子翻了,还撞倒了一个中年男子,饭全洒了,汤汁溅到了男子的皮夹克上,围观群众都想看接下来的好戏。
我猜想:接下来肯定是一场唇枪舌战!
就在这时,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骑车的小伙子赶忙把中年男子扶起来,并不住的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是急着送饭才会撞倒你的!”男子却说:“没事没事,我的皮夹克还尝了个鲜呢!只是耽误你送饭了。”
谁也没料到事情会发展成现在这样,顿时人们都沉默了。
饭盒里的饭菜把地上的一小片雪融化了,也融化了人们冷漠了一个冬天的心。一缕阳光照射过来,每个人心中都洋溢着温暖。
啊,真情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真情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的航船找到港湾;真情是一柄撑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萌庇;真情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解析】这一命题就是从贴近时代召唤和学生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引发我们对现实社会的理性思考,在引导我们发现其中的美好情感的同时,促使我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进而为弘扬美好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精神奠定基础。
【审题立意】从立意角度看,以“亲情”为内涵的“人间自有真情在”是学生所要做的必然选择,由于本命题没有设置审题障碍,因而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广泛的想象天地和写作空间,有助于学生昭显其灵气、修养,展露其才华。
【文体选择】从文体上说,一定要写成记叙文,我们可以编写故事,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可以选取一个人(包括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感人事件进行叙述,不管是记叙“亲情”还是“友情”,关键是体现一个“真”字。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形式创新】写作文时,在拟写一个好的题目的基础上,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生活中的诗意;使文章层次清晰,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本文开头使用一个比喻句子,写出了记忆的美好,同时引出了下文,文章的主体部分是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使用了细节描写,使动形象,文章最后又连用几个比喻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A.①不仅
②而且
B.①不是
②而是
C.①无论
②都
D.①之所以
②是因为
①不亦说乎
说:
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
愠:
______
③犹为闭暗
犹:
______
④其为闭暗,甚矣
甚:
______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名著阅读, 阅读,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