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2) 不若燔土, ______ 。(沈括《活板》)
(3) 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______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 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6) ______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7) 山重水复疑无路, 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8) 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9)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的深入,使全市社区环境越来越整洁。
B. 我市今年将进一步开展普法工作,推进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设。
C.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创新、融合、交流的过程。
D.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英才中学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粽香四溢,百舟竞渡,又是一年端午至。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历经千年岁月淘洗【甲】(A.洗濯 B.保留好的,除掉坏的),传承至今,níng①( )结着 bó②( )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 , ,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乙】(A.新的局面或形式 B.不熟悉的面孔),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文中①②处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处 ______
②处 ______
(2) 为文中甲乙两处加点字选择符合语境的解释,只填序号。
甲处 ______
乙处 ______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①植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②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中“齐鲁青未了”,作者直接用笔墨勾勒出泰山的广远绵延。
C.诗中“造化钟神秀”里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勃的朝气。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④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④,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⑤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栖于椟(dú):藏在木箱里,堆在木箱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间:偶尔。④槁枝:枯树枝。⑤巢:窝。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______②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
③乃引客就观之 ______
④信乎其似巢也 ______
(2) 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B.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C.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D.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4) 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文的主人借居室所表达的情操和志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 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呢?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
天
天
,一
年
年
,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 。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 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4期,略有改动)
(1)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②段中的画线句是环境描写,极写天气之热,以衬托父亲的勤劳。
B.第④段加点的“一天天,一年年”运用叠词,更能表现父亲的坚毅。
C.第⑥段中的画线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父亲劳作之后睡得很熟。
D.第⑧段连用几个反问引发读者的思考,强调父亲热爱劳动的美德。
(2) 品味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品析加点词的含义)
②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⑩段的作用。
(4) 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
(5) 第②自然段中“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能动,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这句话包含了“我”对父亲什么样的感情?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陕北这个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
①中国又要干成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了,毛乌素沙漠快要被灭了。
②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因此榆林市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毛乌素沙漠面积约 4.22万平方公里。降水较多(250~400毫米),有利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
③《光明日报》称,毛乌素沙漠是人造沙漠,它是人类贪欲的儿子,成形不过上千年的历史。其大部在鄂尔多斯草原,并沙蚀陕西、宁夏一些邻近地区。名城古镇陕北榆林,历史上曾被毛乌素沙漠逼得“三迁”。近 43000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是中国有名的八大沙漠之一,在现在的鄂尔多斯市域内有35000多平方公里,地理学上也称之为鄂尔多斯沙漠。
④ 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
⑤据了解,在中国的沙漠中,毛乌素沙漠是降雨最多的。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又将毛乌素沙漠的降雨量同亚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近 50个大大小小沙漠的降水量相比较,证明其也是目前世界各地沙漠中降雨量最多的,所以毛乌素沙漠就有了“世界沙漠最强的暴雨中心”称号。
⑥由于有良好的降水,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陕西榆林市在沙漠的腹地种植万亩以上的成片林地,建成了总长 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造林保存面积1629万亩,林草覆盖率由0.9%提高到25%.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每年沙尘天气已由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20多天,减少到不足10天。
⑦这里诞生了无数植树英雄,比如榆林定边的石光银,
⑧陕西全省森林覆盖率有 28.8%提高到31%.与199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地面积减少189万亩,沙化土地减少30万亩,极重度,重度荒漠化面积减少1952万余亩。 基
本
上
在沙漠腹地,榆林市共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
⑨近些年来,榆林市先后投资上千亿元用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沙漠治理,许多当年的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沙漠变绿洲这一“不可能”,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变成了现实!
(选自《央视网新闻》)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毛乌素沙漠亦称鄂尔多斯沙漠,是中国有名的八大沙漠之一。
B.毛乌素沙漠治理,对控制水土流失、黄河输沙量都有重要意义。
C.陕西榆林市治沙成绩显著,已经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
D.近年来,榆林市先后投资上千亿元全部用于沙漠治理,成效显著。
(2) 请说出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所使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3) 文中第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4) 有人认为,只要肯下决心,沙漠一定都能变成绿洲。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6年5月,南方周末记者随机抽取了福建莆田、泉州等地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72份,部分调查结果见图:
材料二:食品行业人士称:很多小食品标注是豆制品,但是大豆价格比较高,许多小食品批发单价在三毛左右,甚至更低,所以采用的真正原材料很有可能是面粉,甚至其他替代品制作。常用的食品塑料袋多为无毒的聚乙烯薄膜制成,但价格较贵,廉价小食品的包装很可能使用更低价的聚氯乙烯--无毒,但根据薄膜用途加入的添加剂往往对人体有害。
材料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的范志红说:“零食的真正危险在农村,其进货渠道无从知晓,更没有建立大超市的索证制度,一旦出事,悔之晚矣。家长要明白,给孩子零食补的不是营养,而是一种看不见的慢性毒害,跟下毒没有两样。”
材料四:很多中学生经常去路边摊购买零食,除了路边摊零食香气诱人、美味可口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食物容易让人上瘾。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研究发现,实验鼠常吃香肠、熏肉、乳酪蛋白等高热量、高脂肪食品后,大脑内部会发生一些改变,这种变化类似于动物吸食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成瘾后大脑发生的变化。
(1)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 相 符的一项 ______
A.因为有大超市索证制度,所以大超市里面出售的零食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可以放心食用。
B.路边摊零食容易使人上瘾,这是很多中学生经常去路边摊购买零食的原因之一。
C.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研究发现,常吃香肠、熏肉、乳酪蛋白等高热量、高脂肪食品的人,大脑内部会发生类似于动物吸食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成瘾后大脑发生的变化。
D.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吃零食来补充营养。
(2)请仔细阅读材料一,写出两项探究结果。
(3)邻居家读五年级的小女孩月月特别爱吃小零食,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劝说她少吃或者不吃零食。
将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1) 祥子曾经是个善良的人,从不抢老弱病残的买卖,还为 ______ (人物)买包子。
(2) 尼摩船长为救印度采珠人,与鲨鱼激烈搏斗,被鲨鱼掀翻在地,情况非常危急。这时, ______ (人物)手持钢叉救出了压在鲨鱼底下的船长。
(3) 《海底两万里》设想了 ______ (物品)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直闹了一点多钟,她的眼珠已慢慢往上翻。陈二奶奶还有主意,不慌不忙的教祥子跪一股高香。祥子对陈二奶奶的信心已经剩不多了,但是既花了五块钱,爽性就把她的方法都试验试验吧;既不肯打她一顿,那么就依着她的主意办好了,万一有些灵验呢!
直挺挺地跪在高香前面,他不晓得求的是什么神,可是他心中想要虔诚。看着香火的跳动,他假装在火苗上看见了一些什么形影,心中便祷告着。香越烧越矮,火苗当中露出些黑道来,他把头低下去,手扶在地上,迷迷胡胡的有些发困,他已两三天没得好好的睡了。脖子忽然一软,他唬了一跳,再看,香已烧得剩了不多。他没管到了该立起来的时候没有,拄着地就慢慢立起来,腿已有些发木。
陈二奶奶和“童儿”已经偷偷的溜了。
语段中的部分在小说中是指哪一件事情?之后祥子为了善后这件事情做了一个什么决定?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叙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想象回到从前修改原先的决定;有人想象回到唐朝,随玄奘一起到西天取经;有人想象回到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各国的局势……
请以“如果当时……”为题(省略号处不必再加文字),写一篇文章,从自己的生命历程或者人类的历史发展中,选择一个你最想加以改变的过去时空情境,并想象那个时空情境因为你的重返或加入所产生的变化。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字;②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有约不来过夜半
【小题2】用讫再火令药镕
【小题3】独怆然而涕下
【小题4】商女不知亡国恨
【小题5】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6】当窗理云鬓
【小题7】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题8】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答案:
(1)有约不来过夜半
(2)用讫再火令药镕(注意“镕”的书写)
(3)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怆”的书写)
(4)商女不知亡国恨
(5)自缘身在最高层
(6)当窗理云鬓(注意“鬓”的书写)
(7)柳暗花明又一村
(8)化作春泥更护花
(9)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B
【解析】A.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使”;
B.正确;
C.有误,语序不当,把“创新、融合、交流”改为“交流、融合、创新”;
D.有误,搭配不当,删去“和规模”。
故选:B。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根据常见的病句类型,结合选项内容,逐项分析作答即可。
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解答这道题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3.【答案】【小题1】凝,博
【小题2】B,A
【小题3】A
【解析】答案:
(1)①凝;②博
(2)【甲】B;【乙】A
(3)A
(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汉字书写需要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析同音字的写法。
(2)本题考查对字义的理解。解答时,需结合句子来具体分析。“淘洗”的意思是洗濯。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生面”是新的局面或形式。
(3)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第一空应是“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第二空紧承第一空,成为基因,才能“植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才能“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排序为:③①②。
故选:A。
词语的语境义是在语境中被赋予的,离开具体的语境其意义就不存在了,因此,这种语境义有高度的灵活性、创造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从语体风格、内容表达等角度整体把握语段的意思,然后从词义地理解,词语地搭配等角度确定空格处应该填的词语。
4.【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诗中的“造化”就是“造化者”。指创造、化育一切的大自然。本句的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句情感及蕴含的哲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一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此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蕴含深刻哲理:只有不畏艰难的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表现出一种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
(1)C
(2)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蕴含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译文:
望岳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5.【答案】【小题1】有名,使……劳累,靠近,接近
【小题2】副词,确实,真的
【小题3】略
【小题4】略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①“有仙则名”的句意是:有了神仙就会有名。名:有名,著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的句意是: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③“乃引客就观之”的句意是:于是邀请客人靠近看当时的情形。就:靠近,接近。
④“信乎其似巢也”的句意是:这确实是像书窝啊!信:副词,确实,真的。
(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的意思是:我的饮食起居,因书中的事而痛苦的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①句中重点词:斯,这。惟,只是。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句意为: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句中重点词:辄,于是、就;谓,说;句子翻译为:于是我(或者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分析能力。【甲】文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结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可以看出,文章借居室表现了作者品德高尚、情趣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乙】文作者通过对自己书巢的描写,并用客人所说的“信乎其似巢也!”写出了作者借居室表达了自己是一个情趣高雅、热爱读书、安贫乐道、不拘小节之人。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答案:
(1)①有名;②使……劳累;③靠近,接近;④确实,真的。
(2)C
(3)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
(4)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认为自己的陋室不陋,书巢主人称自己的居室为鸟窝,并邀请朋友来看。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以读书为乐。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当枕头,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没有书的地方。我的饮食起居,因书中的事而痛苦的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且风雨雷雹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像堆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靠近看当时的情形。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已经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是像书窝啊!”
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还要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语句和课文;还能对内容准确理解。长期这样做的话,就能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6.【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
ABC.正确;
D.有误。第⑧段连用几个反问引发读者的思考,体现劳作后睡熟父亲的恬静和幸福,并非强调热爱劳动的美德。
故选:D。
(2)①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跪拜”的意思是跪着拜倒。结合“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中的“跪拜”是用来写父亲侍弄棉花的态度,突出了棉花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表现了父亲侍弄棉花时的细心。
②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划线句分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脸”比喻“核桃”,把“父亲的手”比喻“枯树枝”,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父亲满脸皱纹,两手粗糙的苍老、瘦弱的形象,突出地表现了父亲的劳作的艰辛。结合“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分析,表达了对父亲的怜爱,疼惜之情。
(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内容上:结合“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分析,这里的“棉花”不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棉花了,而是象征着父亲的勤劳、对生活满含希望等精神,“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写出了父亲的精神给“我”的影响,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且饱含着“我”对父亲的感激和爱;
结构上:结合“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照应题目“棉花里的父亲”,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第①段“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且用抒情的方式收束了全文。
(4)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根据第③段“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第⑦段“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写在棉花田里劳作的父亲,躺在棉花上睡着的父亲可知,“棉花里的父亲”,表面上写父亲与棉花的关系。
根据第④段“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写父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这棉花田里了、第⑤段“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分析,深层含义是写棉花对于父亲的重要意义,“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写棉花承载着父亲全部的希望。
(5)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
根据“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能动,不要我们负担”分析,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种棉花的埋怨,根据“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分析,不让父亲拼命种棉花,写出了对父亲的心疼。因为心疼父亲,所以埋怨父亲。
答案:
(1)D
(2)①“跪拜”本义是跪着拜倒在这里体现出父亲侍弄棉花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突出棉花在父亲心中的神圣地位。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核桃比喻父亲的脸,用枯树枝比喻父亲的手生动形象的刻画了父亲苍老、瘦弱、憔悴的形象表现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
(3)①结构上:点题,收束全文;②内容上,深化主题,写出了父亲的精神对“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由衷敬爱之情。
(4)表层含义:①指在棉花田里劳动的父亲,②指侧躺在棉花上睡觉的父亲。深层含义:①指棉花承载着父亲的全部希望②指父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这棉花田里。
(5)埋怨和心疼,拼命种上十亩棉花,所以“我”埋怨,父亲种棉花拼命,所以我心疼。
本文记叙了父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这棉花地里了,棉花承载着父亲全部希望;父亲的精神给“我”的影响等内容。文章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由衷的热爱之情。
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其次,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
7.【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ABC.与原文相符;
D.有误,原文第九段表述的是“近些年来,榆林市先后投资上千亿元用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沙漠治理”,选项中“全部用于沙漠治理”表述有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阅读句子,其中有“20多年”“63公里”“6公里”等数据,可见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此来准确地说明时间长,但是种植的效果显著。“相当于清末同治年间流沙侵蚀榆林城墙速度的两倍多”可见是作比较,将人工植树的速度与流沙侵蚀榆林城墙速度相比较,来突出种植的速度快。根据题意能从两种说明方法中选择一种来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阅读句子,其中的“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表示程度,意思是说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看不到流沙,但流沙还是存在的。如果删去,则变成了流沙一点都没有了。这种表述就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
(4)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注意可抓住句子“沙漠一定都能变成绿洲”中的“一定”,来表述观点的绝对化,结合特殊地形与人的力量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即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答案:
(1)D
(2)示例1: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石光银植树的速度与流沙侵蚀榆林城墙速度进行比较;突出强调石光银植树速度之快。
示例2: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石光银植树用时之长,成效之显著,事实清楚,明确,有很强的说服力。
(3)示例:不能删除。“基本上”表程度,说明榆林市郊21世纪初50公里范围内很少有流沙,并不排除有少部分流沙的可能性;删除以后,就变成了完全没有流沙,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语言科学、严谨、准确的特点。
(4)示例:我不完全同意上述看法。沙漠治理需要人类的积极参与,但能否治理成功也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人们在毛乌素沙漠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无数植树英雄前赴后继;政府巨额投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沙漠治理等。(措施写出两点即可。)从治理的自然条件来看:毛乌素沙漠是“人造”沙漠,成形不过上千年的历史;在中国的沙漠中,毛乌素沙漠是降雨最多的。(条件写出一点即可)
本文结构清晰,文章第一段引出说明的对象,接着第二、三段介绍毛乌素沙漠的相关情况及成因,最后第四至九段,重点介绍了人们对毛乌素沙漠改造采取的具体措施,现在它即将成为一片绿洲。
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答题格式:
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8.【答案】B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A.有误,表意过于绝对,大超市里也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B.正确.
C.有误,根据材料中的“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研究发现,实验鼠常吃香肠、熏肉、乳酪蛋白等高热量、高脂肪食品后,大脑内部会发生一些改变,这种变化类似于动物吸食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成瘾后大脑发生的变化.“可知,这是针对老鼠做的实验.
D.有误,根据这几则材料可知,吃零食弊大于利.
故选B.
(2)本题考查把表格转换成文字.作答此类问题,需要联系表格的题目,分析表格中的项目和数据.如果几组数据并列,要考虑有没有比较的意味.据此可得出结论:①中学生大多数都购买零食②吃零食容易导致身体不舒服③中学生吃零食的现象值得重视.任选两个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时,需要明确表达的目的和对象.根据目的组织语言,根据对象确定称谓和语气.语意要清晰明了,语序要合理通顺.便于对方接受.本题可围绕材料中提到的零售的危害来表述理由.
答案:
(1)B
(2)①中学生大多数都购买零食②吃零食容易导致身体不舒服③中学生吃零食的现象值得重视.(扣紧材料即可,写出两点即可得4分)
(3)实例:月月,你要不吃或少吃零食,零食虽然美味可口,但制作过程很容易混入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对身体是很有害处的.(观点明确(1分),扣紧材料(2分),语言得体1分)
材料一为两个表格,第一个是针对中学生购买零食频率的调查.第二个是针对学生因零食问题身体不舒服的调查.材料二所写为食品行业人士介绍了小食品加工的内幕.材料三所写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的范志红的观点.材料四介绍了中学生经常去路边摊购买零食的原因.
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9.【答案】【小题1】老马
【小题2】尼德•兰
【小题3】潜水艇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祥子曾经是个善良的人,从不抢老弱病残的买卖,还为老马买包子。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尼摩船长为救印度采珠人,与鲨鱼激烈搏斗,被鲨鱼掀翻在地,情况非常危急。这时,尼德•兰手持钢叉救出了压在鲨鱼底下的船长。
(3)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海底两万里》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答案:
(1)老马
(2)尼德•兰
(3)潜水艇
《骆驼祥子》讲述普通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揭示了二三十年代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痛恨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批判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民愚昧、保守、落后的国民性。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0.【答案】本题考查对名著《骆驼祥子》故事情节的掌握。
第一问,由文段中的“直闹了一点多钟,她的眼珠已慢慢往上翻。陈二奶奶还有主意,不慌不忙的教祥子跪一股高香”“陈二奶奶和‘童儿’已经偷偷的溜了”可知,写的是陈二奶奶迷信,害死了虎妞。虎妞一个大龄妇女,由于平时好吃懒做,导致胎儿过大,又头一次生孩子,本该早早进医院,一则虎妞和祥子都不懂大龄产妇生孩子的危险,二则祥子也没钱。连请接生婆的钱也是虎妞自己以前攒的。虎妞的孩子胎位不正,接生婆无能为力,装神弄鬼了一番当然也是无济于事。虎妞在万分痛苦中死去了。
第二问,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和虎妞结婚后祥子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虎妞为祥子用低价买了邻居二强子一辆二手车,无奈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灭。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虎妞的丧事。
答案:
虎妞之死虎妞为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可是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灭。又一年过去了,虎妞因为难产与未出世的孩子一起过世了。祥子为了帮虎妞办丧事,无奈又决定卖了洋车。
【解析】《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发表在杂志《宇宙风》。《骆驼祥子》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11.【答案】如果当时…… 多少事物总要错过之后才明白它的可贵,如果当时知其可贵,人们会不会更懂珍惜?——题记 女孩小时候很喜欢布鞋,布鞋柔软,透气,不闷脚,透着一种朴实温厚的美。女孩的奶奶是个纳鞋能手。以前,女孩在乡下同爷爷奶奶一起住,上树下河,去哪里疯哪里野脚上总是穿着奶奶缝制的布鞋。奶奶的布鞋伴随着她度过了整个童年。
记忆中,奶奶的家还没有铺上水泥地,夏天雨总是下个不停。女孩常常会拎着布鞋卷着裤腿光着脚丫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柔软的泥土浸润着脚丫,有一种膏似的润滑。布鞋吊在手上晃来荡去像是唇边晃来荡去的笑容。偶尔有鸭子轻唤两声,轻轻的,静静的。
后来,女孩长大了,大街上人们都穿着光亮的皮鞋,帅气干净的球鞋,而她脚上的布鞋就像是演出中谢幕的配角,灰溜溜的,自卑地瑟缩在脚上,女孩渐渐地为自己感到自卑,她不再穿布鞋,土里土气的太丢人。她的脚上,就像是走马灯般地换过了一双又一双“入流”的鞋子,她的脚,也像大街上千千万万的脚一样,走在路上,总带着点洋洋得意的气势。
然而,乡下的奶奶对这些却一点也不了解。每年回到乡下,奶奶总是会捧出几双纳好的布鞋给她,絮絮叨叨地让她以后别再穿那些不透气的鞋子。女孩总是一面答应着一面漫不经心地将布鞋接到手中。回到家后,那些布鞋总是被置在鞋柜的一角,时间长了,上面便落满了灰尘,透着些许苍凉而无可奈何的味道。
有一天,她经过一双布鞋店,进去一看,一双普通的布鞋竟也卖出了一百多元,她买了一双回家穿了一个月,鞋子的扣子竟然掉了。她很惊讶,记得自己以前穿的布鞋,多少年也没坏,她拿着那双扣子同鞋冷冷的分开的布鞋,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次长假,她回家看奶奶,想起那个问题,就问:“奶奶,这双布鞋扣子会不会掉啊。”奶奶笑笑,拿了双身边的鞋给她看,她这才赫然发现,奶奶做的布鞋鞋扣子上,密密麻麻地也不知缝了多少针。想到先前买的那双布鞋鞋扣子上只缝了一圈,她恍然大悟。“以前你太调皮,我怕鞋扣子会被扯掉,所以特意比平常鞋子多缝了两圈针脚。”灯光下,奶奶静静地说。
虽是再平常不过的语气,此时却如天雷一般地叩在女孩的心头上,不觉中,泪水便流了下来。如今奶奶眼睛不如从前,停止了再给女孩纳鞋,在这漫漫时光中,女孩终是错过了奶奶藏在布鞋里的爱。
不消说,故事里的那个女孩就是我。如今我时常会想,如果当时我更懂事一些,如果当时我的虚荣与自卑不要那么强烈,如果当时我向奶奶爱我这般爱她……
如果当时知其可贵,人们会不会更懂珍惜?
【解析】本题是命题作文。提示材料的导向明显往两个方向启发,其一是“人类的历史发展”,如材料中提到的“玄奘”“春秋战国”等字眼均是在引导作者大胆“穿越”,回到历史情境中,去做一些“改变”。其二是“自己的生命历程”,回到从前生活中,去“修改原先的决定”,想象当时的场景因你的介入“所产生的变化”。总体来说,第一类写法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历史素养与宏观架构能力,且在文章立意开掘上需要多加思考,否则易流于无意义无主题的事件编造;第二类写法难度较小但选材受限,那些你想改变的“时空情境”里是否埋藏着悔恨、不甘、遗憾或者庆幸?你缘何会发出“如果当时”这样的感慨?通过生活中事件,去体会成长本身的各种情感,并从中有所悟有所得,这是我们时常讲到的情感类写作的重要旨归。本题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可以想象自己假如某一个时空环境中,去努力改变一个你想要的结果。也可以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如:如果当时在遭遇困境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持,今天会不会有掌声为我响起?如果当时听取了师长朋友的建议劝告,如今会不会有别样的结果摆在我的面前?如果当时珍惜了那次机会,如果当时说出了那句埋藏的话语,如果当时理解了亲人的良苦用心,如果当时提前知晓了事情的真相,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的境遇是否会不同?我们是否会距离自己期许的结果更进一步?围绕对过去事件的回忆和对“如果当时”的设想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以题记开篇,点明文章主旨,并为全文奠定了感情的基调。文中则写人记事,以一双布鞋为明线,以自己的感情变化为暗线,语言张弛有度,亲切自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奶奶的深情与思念。全文结构完整,详略得当,语言流畅有表现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
中学生购买零食频率
每天一次
18.39%
每天一次以上
18.74%
每周3-5次
40.84%
极少或从不买
22.03%
学生因零食问题身体不舒服
有
31.49%
没有
66.24%
很严重,还去过医院
2.27%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①B ②A,①急,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共8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三联盟校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三联盟校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你协助完成活动导语编辑,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