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18-2022年中考生物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2018-2022年福建中考生物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03 生物与环境(学生卷+教师卷)
展开这是一份2018-2022年福建中考生物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03 生物与环境(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03生物与环境-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生物分项汇编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03生物与环境-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生物分项汇编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生物与环境
一、单选题
1.(2022·福建·中考真题)2022年5月1日起,我国多个海域全面进入休渔期,期间禁止一切捕捞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鱼类与非生物部分组成了海洋生态系统B.过度捕捞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C.设置休渔期是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D.禁止捕捞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生物数量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休渔期,是指在每年的特定时间、一定水域内不得从事捕捞作业。鱼类繁殖的时期休渔,渔业资源得以繁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详解】
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选项中缺少生产者和分解者和其他消费者,A错误。
B.过度捕捞会导致海洋鱼类资源枯竭,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错误。
C.设置休渔期是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C正确。
D.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2.(2022·福建·中考真题)蚯蚓能疏松土壤,取食落叶、生活垃圾等,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肥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蚯蚓是线形动物 B.蚯蚓能影响其生活环境
C.蚯蚓属于分解者 D.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与运动有关。
【详解】
A.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蚯蚓取食落叶、生活垃圾等,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肥力,属于分解者,C符合题意。
D.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D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1·福建·中考真题)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一片森林 B.一块农田 C.一座城市 D.生物圈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由地球上全部的生物以及无机环境组成,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2021·福建·中考真题)草原上牛和羊的种间关系是( )
A.寄生 B.竞争 C.共生 D.捕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1)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2)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量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详解】
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草原上牛和羊争夺水、草等食物,故两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故选B。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食物的种间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2020·福建·中考真题)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海洋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海洋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
【详解】
A.海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是如果外界干扰超过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比如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不符合题意。
D.海洋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参与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6.(2019·福建·中考真题)下列事例体现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蚯蚓改良土壤 B.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C.人类治理河流污染 D.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改变环境。
【详解】
蚯蚓改良土壤、人类治理河流污染、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都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C、D不符合题意;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学会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道是谁影响谁。
7.(2018·福建·中考真题)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生存既受环境的影响,也会改变环境,根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解答。
【详解】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是因为工业区附近的海域的海水中的砷含量增高,这个区域内的生物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时,会逐渐积累有害物质,导致海蛇蛇皮中砷的含量增高,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二、综合题
8.(2021·福建·中考真题)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的能量最初来源是______。
(2)图中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草本植物和______。
(3)图中所示食物网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
(4)若杂食性鸟数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将______(“增多”或“减少”)。
(5)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1)太阳能 (2)乔木 (3)4 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4) 增多 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详解】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湿度和水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图中图中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草本植物和乔木。
(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每个分支上的食物链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即: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草→杂食性鸟;乔木→杂食性鸟。最长的食物链是: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
(4)杂食性鸟以蜘蛛为食,若杂食性鸟数量减少,蜘蛛的天敌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将增多。
(5)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点睛】
本题是生态系统的综合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食物链的概念及写法都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需同学们熟记。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9.(2020·福建·中考真题)在“稻田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中,稻田为河蟹提供栖息地,河蟹摄食杂草和害虫等,河蟹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
(1)稻田中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稻田养蟹”利用了河蟹与______之间存在的捕食关系,使水稻受益。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分解了河蟹粪便中的有机物,为水稻提供生长需要量最大的含______、磷和钾的无机盐。
(3)从环保角度看,“稻田养蟹”的优点是能减少______的使用。
【答案】(1) 3 害虫(杂草)(2)分解者 氮 (3)化肥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磷和钾的无机盐。
【详解】
(1)图中食物链有:水稻→害虫→河蟹,杂草→害虫→河蟹,杂草→河蟹,因此该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通过食物链可知“稻田养蟹”利用了河蟹与害虫(杂草)之间存在的捕食关系,使水稻受益。
(2)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无机物。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了河蟹粪便中的有机物,为水稻提供生长需要量最大的含氮、磷和钾的无机盐。
(3)利用稻田水面养河蟹亦可获得河蟹产品,又可以利用河蟹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从环保角度看,“稻田养蟹”的优点是能减少化肥的使用。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
10.(2019·福建·中考真题)下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据图回答:
(1)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丙中的[ ](填字母)代表蛇。
(2)图中C和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和_____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_____,后趋于稳定。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_____。
【答案】(1)甲(生产者) B (2)竞争 降 (3)弱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由于生产者既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图中甲表示生产者;由此可以分别确定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解答即可。
【详解】
(1)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在图中反应的是:甲玉米→A→B→C,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丙中的B代表蛇。
(2)从图中可以看出,C以B为食物,二者存在捕食关系,而C和B又都以A为食物,所以二者存在竞争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由于B、C缺少食物,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下降,B下降导致C缺少食物也下降,B随之上升,这样上下波动,趋于稳定。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弱,反之,如果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多,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点睛】
该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自动调节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图形中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11.(2018·福建·中考真题)常见宠物红耳龟是一种淡水龟,原产美国。它繁殖、竞争能力强,对所栖息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宠物弃养、养殖逃逸等因素,红耳龟成为我国极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
(1)该食物网有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______。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 。
【答案】(1)4 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 (2)虾、鱼 (3)弱 (4)宠物弃养(养殖逃逸)
【解析】
【分析】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据此答题。
【详解】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图中食物链有: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水生植物→红耳龟,水生植物→虾→红耳龟,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或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
(2)红耳龟吃虾,属于捕食关系;红耳龟和虾都吃水生植物,属于竞争关系。红耳龟吃鱼,属于捕食关系;红耳龟和鱼都吃虾,属于竞争关系。所以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虾、鱼。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弱。所以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较弱。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宠物弃养。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的食物链的书写、自动调节能力等。
三、资料分析题
12.(2022·福建·中考真题)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丹参(如图1)的根肥厚,可以入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中常用的药材。人工栽培丹参的历史悠久,农民总结了一整套的田间管理方法,如施肥、浇水、除草、除虫等。丹参易受棉蚜、叶蝉等害虫的危害。为减少药材的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在丹参田里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治虫,部分食物网如图2所示。
(1)丹参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丹参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输导组织的______运输至根。
(2)杂草和丹参争夺养料,两者之间存在______关系。
(3)据食物网可知,叶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棉蚜的天敌有______。
(4)写出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答案】(1) 成熟区(或根毛区) 筛管(2)竞争(3)消费者 食蚜蝇、三突伊氏蛛
(4)丹参→棉蚜→食蚜蝇→三突伊氏蛛
【解析】
【分析】
图1是丹参的结构图;图2中的食物链有:(1)丹参→叶蝉→三突伊氏蛛;(2)丹参→棉蚜→三突伊氏蛛;(3)丹参→棉蚜→食蚜蝇→三突伊氏蛛。
(1)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有机物运输的通道是筛管。
(2)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杂草和丹参争夺养料,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叶蝉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属于消费者。
分析食物链可知,棉蚜的天敌有食蚜蝇和三突伊氏蛛。
(4)图2中的食物链有:(1)丹参→叶蝉→三突伊氏蛛;(2)丹参→棉蚜→三突伊氏蛛;(3)丹参→棉蚜→食蚜蝇→三突伊氏蛛。最长的是:丹参→棉蚜→食蚜蝇→三突伊氏蛛。
13.(2018·福建·中考真题)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我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例如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畜禽粪便和垃圾等“农村三废”;改造水塘或洼地,利用生态组合净化污水,生态组合中有绿藻、浮萍等植物,浮游动物,以及细菌、真菌等生物。
资料2 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水稻品质的因素之一。袁隆平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水稻细胞中调控重金属镉吸收的基因,筛选出抗镉超级稻。
(1)细菌、真菌能分解秸秆、粪便和垃圾中的___________,在处理“农村三废”中发挥作用。
(2)污水中的氮、磷是生态组合中的___________生活需要的无机盐;浮游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有利于水塘中的物质循环。
(3)抗镉超级稻的抗镉性状能否遗传?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机物 (2)植物 消费者 (3)能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解析】
【详解】
(1)在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能将秸秆、粪便和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在处理“农村三废”中发挥作用。
(2)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污水中的氮、磷是生态组合中的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浮游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有利于水塘中的物质循环。
(3)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基础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是不遗传的变异。
袁隆平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水稻细胞中调控重金属镉吸收的基因,筛选出抗镉超级稻,抗镉超级稻的抗镉性状能遗传,因为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一、单选题
1.(2022·福建厦门·二模)马的胃内有纤毛虫,通过分解植物纤维获得营养物质,同时植物纤维被分解有利于马消化植物。这体现了马和纤毛虫之间的关系是(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详解】
A.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错误。
B.竞争关系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错误。
C.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错误。
D.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在营养上互相依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称为互利共生。马和纤毛虫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关系,正确。
故选D。
2.(2022·福建厦门·二模)近年来,集美区红树林的种植改善了有关海域的水质环境,这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适应生物 D.环境影响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详解】
根据题目描述,红树林的种植改善了有关海域的水质环境,说明生物的存在使得环境发生了改变,所以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B。
3.(2022·福建宁德·二模)榴莲属于热带水果,不能在北方种植,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榴莲是热带水果,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榴莲生长,而北方温度低不适合榴莲生长,因此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的高低。
故选A。
4.(2022·福建福州·二模)下图所示“鱼—菜互生”温室养殖系统,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土和肥”的良性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蔬菜是生产者,可为温室中的生物提供氧气B.鱼类是消费者,可以减缓温室中的物质循环
C.鱼类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为蔬菜提供有机物D.蔬菜、鱼类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
A.蔬菜是生产者,蔬菜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A正确。
B.鱼类是消费者,可以促进(不是减缓)温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
C.鱼类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为蔬菜提供无机盐(不是有机物),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蔬菜、鱼类和微生物都属于生物部分,还不能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A。
5.(2022·福建福州·二模)松毛虫是马尾松林地的常见害虫。某地不同马尾松林地遭受病虫害情况及当地年降水量统计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了解马尾松林中有虫植株的数量用的方法是调查法
B.三种林地中,马尾松草本林最易发生松毛虫病虫害
C.降水量对马尾松林的松毛虫病虫害爆发有一定影响
D.多种植株混交种植可减轻马尾松林的松毛虫病虫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了解马尾松林中有虫植株的数量用的方法是调查法,用的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越简单,则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弱。所以,马尾松纯林物种最单一,最易发生松毛虫病虫害,B错误。
C.由图可知,降水量对马尾松林的松毛虫病虫害爆发有抑制作用,C正确。
D.多种树林混交,害虫的天地种类和数量随之增加,进而限制了该中害虫的扩展和蔓延,D正确。
故选B。
6.(2022·福建福州·二模)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降雨增多,“雨生谷”而得名。这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所以,“雨生谷”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故选B。
7.(2022·福建福州·二模)下列地点中,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北极的冰原 B.沙漠的绿洲 C.海中的珊瑚礁 D.太空的空间站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圈的范围,可以从生物圈的概念、范围方面来解答。
【详解】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层。A北极的冰原 、B沙漠的绿洲 、C海中的珊瑚礁都在生物圈的范围之内,D太空的空间站不属于生物圈。
故选D。
8.(2022·福建龙岩·一模)“雨后春笋”指的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和蓬勃发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它体现的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影响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环境对生物也有影响,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是阳光影响植物。
【详解】
“雨后春笋”指竹的根状茎上的芽,得到适宜的温度、水分而萌发,属于环境影响生物,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2·福建厦门·一模)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水影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是( )
A.沙漠中常见到沙蜥但难找到蟾蜍 B.草原的植物大多是草本植物
C.山涧小溪生长着丰富的苔藓植物 D.针叶林常分布在高海拔地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故生态系统中的阳光、空气、水等因素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详解】
ABC.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这里生长的植物和动物十分耐旱,因此草原的植物大多是草本植物 ,沙漠中常见到沙蜥但难找到蟾蜍,山涧小溪生长着丰富的苔藓植物都是收到水分的影响,ABC不符合题意。
D.针叶林常分布在高海拔地区,主要是收到温度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2·福建厦门·一模)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生态系统的全部成分 B.图中的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C.鹰和鼬之间是竞争和捕食关系 D.若食物充足,鼠可以无限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
A.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A错误。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惊醒流动的,B正正确。
C.从图中可知鹰以鼬为食,因此鹰和鼬之间是捕食关系,C错误。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当草原上食物充足时,鼠的数量会增加但又不会无限制地增加,D错误。
故选B。
11.(2022·福建厦门·一模)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相互独立 B.包含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包括森林生本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相互练习的,并不是彼此独立的,D正确。
故选D。
12.(2022·福建莆田·一模)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猎豹与羚羊 B.工蜂与蜂王 C.水稻与稗草 D.跳蚤与小狗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
A.猎豹吃羚羊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猎豹与羚羊属于捕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工蜂与蜂王,分工不同,工蜂喂养蜂王,属于种内互助,B不符合题意。
C.水稻与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C符合题意。
D.跳蚤与小狗,跳蚤生活在小狗身上,从小狗身上获取营养,对小狗造成伤害,属于寄生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022·福建宁德·一模)某种棉花移植到新疆后,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这主要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适应生物 D.环境影响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产生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详解】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某种棉花移植到新疆后,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这主要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故选D。
14.(2022·福建宁德·一模)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人属于( )
A.劳动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
A.劳动者是一个涵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凡是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公民都可称为劳动者,故A不符合题意。
B.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所以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人属于消费者,故C符合题意。
D.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2·福建宁德·一模)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总和 B.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由陆地上的生物及环境组成 D.其资源可以无节制地消耗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资源要合理利用。
【详解】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选项ACD表述错误,选项B表述正确。
故选B。
16.(2022·福建三明·二模)长江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
A.生物影响环境指的是原有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环境影响生物指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长江流域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是由于长江环境的改变导致的,B符合题意。
C.生物适应环境指的是生物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为了趋利避害而主动对自身进行的调节或改变,C不符合题意。
D.环境能适应生物,生物学上没有这种说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2022·福建漳州·一模)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独立的生存环境 B.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C.地球范围的陆地环境 D.有无限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
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故A错误。
B.生物圈有多种生态系统,常见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故B正确。
C.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C错误。
D.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故D错误。
故选B。
18.(2022·福建三明·二模)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B.水草→小鱼→细菌是该生态瓶中的一条捕食食物链
C.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比水藻多
D.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4)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详解】
A.“该生态瓶”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A正确。
B.食物链不包括细菌和真菌,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B错误。
C.小鱼在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所以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C正确。
D.植物从太阳捕获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物和植物再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把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所用,动植物把部分能量用于生命活动,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D正确。
故选B。
二、判断题
19.(2022·福建·模拟预测)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图中的甲是分解者。( )
(2)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
(3)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4)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 )
【答案】(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 错误
【解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甲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丙是生产者。
【详解】
(1)丙有箭头指向乙,甲也有箭头指向乙,说明乙是分解者,甲和乙的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物质的循环,因此图中甲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丙是生产者,故题干说法错误。
(2)丙指向甲的箭头代表的是丙被甲捕食,所以丙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又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故题干说法正确。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观图可知:丙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甲是消费者,甲、乙、丙只是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题干说法错误。
(4)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图中丙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甲是消费者,因此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故题干说法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
三、综合题
20.(2022·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模拟预测)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碳中和”是指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而达到相对“零排放”。 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不仅在于减少碳排放,更在于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碳汇能力指绿色植 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储存碳的能力,指标有碳储量和碳密度等。碳储量与森林面积和 林木数量有关,碳密度与树龄有关。图 1 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简图,图 2 是某研究 团队对福建省森林资源进行的碳储量及碳密度的统计分析。据图回答问题。
(1)图 1 中,乙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_ ,甲通过________获得能量。该系统的碳循环要 实现“碳中和”,需要②过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________ (写图中序号)过程释放 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 。
(2)由图 2 可知,福建森林分布特征中,碳储量与碳密度随树龄增长的特征________ (选 填:相同/不同)。为提高森林整体碳汇能力,优化龄级结构,建议合理提高 _______(写出一种龄组)的比例。
【答案】(1)太阳光能 分解动植物遗体 ①③④⑤ 乙→b→a→c(2)不同 过熟林
【解析】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增多。图中:甲分解者、乙生产者、丙消费者、①分解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呼吸作用、④呼吸作用、⑤燃烧。
(1)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图中的乙为生产者,所以乙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图中的甲属于分解者,通过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中有机物,获得能量。图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是②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是①分解作用、③呼吸作用、④呼吸作用、⑤燃烧,根据题意“碳中和”是指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而达到相对“零排放”,故该系统的碳循环要 实现“碳中和”,需要②过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①③④⑤过程释放 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图中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图中的坐标图表示的是abc3中消费者体内的有毒物质,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是逐级增加的,因此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乙→b→a→c。
(2)根据图2中信息可知:福建森林分布特征中,碳储量与碳密度随树龄增长的特征不同;从图中可分析得出:当树种为过熟林时,碳密度最大,碳储量最低,因此为提高森林整体碳汇能力,优化龄级结构,建议合理提高过熟林的比例。
21.(2022·福建漳州·二模)石油在开采、运输过程中会因泄漏等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研究发现植物根周围的微生物具有降解石油污染物的作用。玉米根系发达,在一定程度上能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为探究石油污染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某研究团队选取先优666、联创808和京科甜608三个品种进行实验。
实验一:探究“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甲图。实验二;探究“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玉米根表面积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乙图。
(1)分析甲图可得出:
①在三个品种中京科甜608的发芽率始终较低,可说明种子的发芽率除了受到环境的影响,也受到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②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乙图可得出:
①对照组的土壤石油污染浓度为_________g/kg。
②探究“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先优666根表面积影响”的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___。
(3)综合分析上图,土壤石油污染程度控制在____________g/kg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最小。若要修复石油污染程度超过100g/kg的土壤,建议种植__________品种的玉米。
【答案】(1)品种 随着石油污染浓度的升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降低(2) 0 石油污染浓度
(3)0~50 联创808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1)①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在三个品种中京科甜608的发芽率始终较低,说明:种子的发芽率除受了环境的影响外,也受到品种的影响。
②从甲图可知,三个品种的曲线都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随着石油污染浓度的升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降低。
(2)①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所以结合题图乙可知,对照组的土壤石油污染浓度为0g/kg。
②对照实验的唯一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探究“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先优666根表面积影响”的实验中,变量是石油污染浓度。
(3)综合分析图甲和乙可见,土壤石油污染程度控制在0~50g/kg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最小(玉米的发芽率和根的表面积数据都较高)。若要修复石油污染程度超过100g/kg的土壤,建议种植联创808品种的玉米(在高浓度污染时,该品种的发芽率和根的表面积数据都较高)。
22.(2022·福建莆田·一模)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图1是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
(1)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是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可将______转化成化学能,该能量沿着______流动。
(3)高原鼠兔因啃食植物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图2是青藏高原某种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氮含量的关系。土壤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为了发展畜牧业能否将高原鼠兔全面捕杀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结合图1和图2的信息阐述理由:
。
【答案】(1)草→高原鼠兔→藏狐→藏獒(2)生产者 光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3)不能 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解析】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1)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含有4个营养级:草→高原鼠兔→藏狐→藏獒。
(2)草是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该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根据上图可知,土壤氮含量随着高原鼠兔的密度先增加后减少;说明高原鼠兔密度过小,会降低土壤氮含量,土壤肥力较低;如果高原鼠兔过多,会导致高山草甸上的洞口过多,会降低土壤氮含量,降低土壤肥力,导致土地退化;只有将高原鼠兔控制在合理的密度内,十壤的氮含量会提高,土壤的肥力会增强。所以需要将高原鼠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盲目灭杀,也不能任其自由发展。
23.(2022·福建厦门·二模)下图表示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甲~戊表示生物,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代表生产者的是______。
(2)乙代表的生物是______,通过[②] ______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归无机环境。
(3)请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甲是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 )
b.当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食物链中丙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
【答案】(1)甲(2)分解者 呼吸作用(3)甲→戊→丁→丙(4)× √
【解析】
【分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1)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某些细菌也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自己制作有机物,也属于生产者),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图中的甲与无机环境是双箭头,则甲代表生产者。
(2)甲、丙、丁、戊都指向乙,则乙代表的是分解者。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根据箭头的指向可知,图中涉及的食物链有甲→戊→丁→丙。
(4)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4.(2022·福建宁德·二模)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天蚕蛾将卵产在荨麻叶上,不久就解化出许多小毛毛虫,它们的生存环境非常险恶,是鸟类、蜘蛛的盘中餐。
有些昆虫能巧妙地保护后代,如象鼻虫(如图)会在梨树叶柄上钻一个孔,等叶片枯萎后,把叶片卷起来,卵产在里面。这片叶子卷最终会掉进草丛里,解化出来的幼虫安全地从叶片里汲取养分,慢慢长大。
(1)荨麻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2)天蚕蛾的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资料提及的其他动物中也有该现象的是__________。请写出资料中包含蜘蛛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
(3)象鼻虫在叶柄上钻孔后,水不能通过__________组织进入叶片,导致叶片枯萎。象鼻虫把卵藏在卷曲的叶片中,从而保护后代,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答案】(1)生产者(2)蜘蛛、象鼻虫 荨麻→天蚕蛾→蜘蛛(3) 输导 生物适应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节肢动物特点、食物链的书写、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故荨麻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2)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象鼻虫和蜘蛛都属于节肢动物,都有蜕皮现象。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资料中包含蜘蛛的一条食物链可写为:荨麻→天蚕蛾→蜘蛛。
(3)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象鼻虫在叶柄上钻孔后,水不能通过输导组织进入叶片,导致叶片枯萎。
象鼻虫把卵藏在卷曲的叶片中,从而保护后代,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5.(2022·福建漳州·二模)《生物多样性公约》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构建生命共同体。图为人与生态系统的部分关系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人属于____________;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
(2)鸡肉富含蛋白质,最终在人体消化道被分解为________,经过[⑤]__________过程进入血液。
(3)粪便和尿液中的有机物需经______________的分解,才能被玉米植株吸收和利用。
(4)人们走进玉米田感觉空气清新又湿润。这与植物的生理过程[__]有关;吸入的氧气经过[④]过程进入血液后,最终在细胞中的____________被利用。
(5)人类命运与自然息息相关。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中学生可以做的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消费者 植物→鸡→人(2)氨基酸 吸收(3)分解者(4)① 线粒体
(5)不乱扔垃圾、绿色出行、随手关灯、光盘行动等(写出一条即可)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蒸腾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光合作用、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⑤吸收。
(1)人是动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食物链表示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植物→鸡→人。
(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经过⑤吸收进入血液。
(3)人粪尿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可转化成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多种矿质元素。
(4)绿色植物的①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人吸入的氧气经过④进入血液,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场所,因此氧气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
(5)作为中学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应不乱扔垃圾、绿色出行、随手关灯、光盘行动等。
26.(2022·福建龙岩·一模)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表示的组成成分是______。
(2)丙能分解动、植物体的遗体和粪便,促进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和能量流动。
(3)蜘蛛和青蛙的关系为__________。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4)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1)生产者(2)物质循环(3)捕食和竞争(答全才给分) 甲→蝗虫→食虫鸟→猫头鹰(4)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
【解析】
【分析】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丙是分解者。
(1)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结合题图分析,甲和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间是双向箭头,且甲只有一个指入箭头,可知甲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由此判断甲是生产者。
(2)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主要有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特点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所以,丙属于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体的遗体和粪便,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竞争是指由于争夺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图中,青蛙捕食蜘蛛,青蛙和蜘蛛都捕食蝗虫。所以,蜘蛛和青蛙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图中的食物链有6条:甲→蝗虫→食虫鸟→猫头鹰;甲→蝗虫→食虫鸟→蛇→猫头鹰;甲→蝗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甲→蝗虫→蜘蛛→食虫鸟→蛇→猫头鹰;甲→蝗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甲→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因此,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甲→蝗虫→食虫鸟→猫头鹰。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27.(2022·福建厦门·一模)《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于2022年11月在我国举办。作为厦门中学生助手,我们应该了解湿地,珍爱湿地。阅读以下有关湿地的资料,回答问题。
湿地生物种类丰富,有“物种基因库”之称。多种湿地生物能降解湿地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对污水中的氮、磷、重金属等也有很好的去除能力。黄河三角洲是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东方白鹳是生活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中的珍稀濒危鸟类,如图表示与东方白鹳相关的部分食物链。
(1)湿地有“物种基因库”之称,体现了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_的多样性。
(2)湿地有净化水质等多种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资料中提及两点证据,请结合所学知识将其补充完整:①湿地植物能吸收______,利于净化水质;②湿地中的细菌等微生物能______水体中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利于净化水质。
(3)分析资料,图中与东方白鹳有关的食物链共______条,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答案】(1)基因(2)氮、磷、重金属 降解(3)7 水草→蝗虫→蛙→蛇→东方白鹳
【解析】
【分析】
(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湿地有“物种基因库”之称,体现了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2)沼泽湿地是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氮、磷、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湿地中的细菌等微生物能降解(分解)水体中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利于净化水质。
(3)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水草→蛙→蛇→东方白鹳;水草→蝗虫→蛙→蛇→东方白鹳;水草→蝗虫→东方白鹳;水草→东方白鹳;水草→鱼→东方白鹳;藻类→东方白鹳;藻类→鱼→东方白鹳。其中,最长的一条是:水草→蝗虫→蛙→蛇→东方白鹳。
28.(2022·福建宁德·一模)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①-④表示物质循环的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写出一条食物链: 。
(2)图中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过程是[ ] 。
(3)细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 _____,获取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4)若草场过度放牧,会严重破坏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将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_____。
(5)为践行“低碳生活”理念,人们采取“绿色出行”,可以减轻[ ]过程。
【答案】(1)草(植物)→兔子##草→兔子→人(2)③光合作用(3)有机物(4)有限的(5)④
【解析】
【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分析图可知:①分解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光合作用、④煤炭、石油等污染物的排放。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草(植物)→兔子;草→兔子→人。
(2)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因此,图中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过程是③光合作用。
(3)腐生生物主要是以没有生命的腐烂的动、植物遗体为生,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被生产者利用故称为分解者。因此,细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获取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4)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若草场过度放牧,会严重破坏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将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5)低碳主要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我们要减少④煤炭、石油等污染物的排放。
29.(2022·福建泉州·一模)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运用野生稻远缘杂交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成功培育出水稻新品种“巨型稻”。“巨型稻”下有更大的空间,有利于青蛙、泥鳅、稻花鱼等动物的生活。这些动物能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它们产生的粪便又成了水稻的养料,提高了水稻产量。如图是“巨型稻”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巨型稻”的培育成功主要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 _____的多样性。
(2)划线句体现了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 _____,促进了生态系统的 。
(3)动物产生的粪便由图中 _____分解后成为水稻的养料。图中能释放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有[ ]。
(4)与常规的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巨型稻”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好,这是因为 。
【答案】(1)基因或遗传物质(2)消费者 物质循环(3)土壤中的微生物 b、d、g(4)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
【解析】
【分析】
(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优质超大超高水稻新品种利用的是基因(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题干中的句子说明: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能促进物质循环。
(3)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图中动物产生的粪便由图中的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会成为水稻的养料。图中能释放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有:b植物的呼吸作用、d动物的呼吸作用、g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巨型稻”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因此稳定性较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8-2022年陕西中考生物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01生物与环境-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生物分项汇编陕西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01生物与环境-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生物分项汇编陕西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8-2022年福建中考生物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11 生物技术(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11生物技术-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生物分项汇编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1生物技术-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生物分项汇编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8-2022年福建中考生物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10 遗传和变异(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10遗传和变异-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生物分项汇编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0遗传和变异-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生物分项汇编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