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天一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天一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1.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C.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D. 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在另一端敲击比在空气中听的更清楚
2.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晨钟暮鼓”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调进行分辨的
B.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 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测距,从而获得车后障碍物信息的
D. 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的
3. 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中启动并向湖边驶去。此过程中,水中的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飞行的鸟、散步的人也可听到。若距快艇的距离三者都相等,最先察觉快艇起动的是( )
A. 鱼 B. 人 C. 鸟 D. 三者同时察觉
4.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单层玻璃窗的室外一侧和室内一侧.在寒冷的冬天空调制热,在炎热的夏天空调制冷,玻璃窗上都会出现小水珠,则水珠( )
A. 冬天和夏天都在甲处 B. 冬天和夏天都在乙处
C. 冬天在甲处,夏天在乙处 D. 夏天在甲处,冬天在乙处
5. 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是水循环过程中水常见的三种状态,某同学据此画出了水的三态变化图,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代表水的三种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是冰,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 乙是冰,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C. 乙是水,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D. 丙是水蒸气,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6. 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让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和能识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应该是( )
A. 区域①既能升温,又能识币 B. 区域②既能升温,又能识币
C. 区域①能升温,区域③能识币 D. 区域③能升温,区域①能识币
7. 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 太阳的虚像 B. 太阳的实像 C. 树叶的影子 D. 树叶的实像
8.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杯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时的温度保持不变
B. 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C. 甲、乙两杯水的沸点相同
D. 甲杯水的质量一定比乙杯水的质量大
9. 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蜡烛的倒立像 B. 圆形光斑 C. 三角形光斑 D. 蜡烛的正立像
10. 如图所示,某人晚上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又远离路灯的过程中,他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先变长后变短 B. 先变短后变长 C. 一直在变长 D. 一直在变短
11.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钨
铁
钢
铜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3410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59
A. 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 B. 在−265℃时氮呈固态
C. 铜球掉在铁水中不会熔化 D. −40℃的气温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12.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10℃,把它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0℃若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60摄氏度,则用该温度计测出的示数为( )
A. 62.5℃ B. 58℃ C. 60℃ D. 无法确定
13. 如图甲为正常“犬吠”声音的波形图.A、B、C、D四幅图是陌生人在不同位置时“犬吠”的波形图,则在犬发现陌生人接近时发出更大的叫声,对应“更大的叫声”的波形图是______,______图比甲图中的声音的音调要高,四幅图中声音的音色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4. 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______(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填“高”或“低”);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_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
(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用大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比较得出结论。
15. 若声源6s内振动了180000次,则这种声音的频率是______Hz,这种声音我们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
16. 北方的冬天,为了更好的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会太低.如图所示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此过程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7. 没有甩过的医用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是38.2℃,用其先后来测两位病人的体温(都没有先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和39.1℃,那么,这支温度计上先后显示的读数是______和______。(同学们应注意,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一要提醒护士;二要注意前一个病人用过的体温计应该先消毒处理后才能再使用。)
18. 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
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______。
19.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描点连线,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b两种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物质是晶体,熔点为______℃,BC段______(填:“吸热”或“不吸热”),温度不变。
20. 如图所示是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图。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特性工作的。A、B两点是将该温度计插入32℃的温水中及水温冷却至28℃时的液面高度。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特性可知:A点的温度是______,B点的温度是______。
21. 舞台上演员身穿绿军装,军帽上有红五星。当没有其它光源的情况下,红色灯光照在演员身上,观众看到他军帽上的五星是______色:身上的军装是______色。如果看到他身上的军装是绿色,此时照在他身上的灯光可能是______色。
22. “立竿见影”这个成语表明光在空气中是______传播的。已知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竿高2m,则竿在地面上的影长是______m。
23. 人们利用激光测距来解决地月距离,从地面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被月球表面反射回地球。激光发出后,经过2.4s反射回地球(光速取c=3×108m/s),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______ km,而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达16 ______(填单位)。
24. 如图所示,AB为发光体,P是不透明物体上的一个小孔,EF为光屏,试画出AB在EF上所成的像。
25. 如图中S为光源点,画出图甲中物体AB在白纸板上的影子的区域。
26. 如图所示,在一个玻璃钟罩内用细棉线挂一只手机,先用另一个电话拨打手机,可以听到手机发出的响铃声,并能看到手机上的信号灯在闪烁.
(1)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______ .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______ (能/不能)听到声音,实验表明______ .该结论______ (能/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2)在不停向外抽气的过程中,有时还是能听到微弱的铃声.请你分析原因是:①______ ②______ .
(3)听不见声音,但是手机______ (没有/仍然)发出响声,能看见来电号码,说明______ 可以在______ 中传播.
27. 如图所示,有5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b、c、d等高,a,b、c粗细相同,d,e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所示,某同学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1.气柱的长短有关,2.量筒的粗细有关,3.水柱的长度有关。
(1)探究“气柱越长,发声的音调越高”应选量筒______(填字母代号),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法。
(2)若选择的是量筒c、d,则探究的是______。
(3)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d和e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则音调______(选填“d高”,“e高”或”一样高”)。
(4)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b和c使它们发声,______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
28. 小明发现严冬时路面会结冰,道路工人常通过在路面撒盐的方式来融冰,从而保障路面不打滑。小明猜想,这是因为水中加入盐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物态和记录盐水温度,并根据凝固过程中记录的温度数据,画出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在图甲中的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是______ 态;凝固过程用了______ min;
(2)从图甲中可知此盐水凝固点为______ ℃,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______ (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9. 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规律制成的。
(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______。
(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5)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中的______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______℃,说明此时气压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30. 小明和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作了一个“小孔成像观察仪”。
(1)此“观察仪”成像原理是______。为了增加观察效果,圆筒的______(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做成的光屏。
(2)观察仪最好放在较___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将小孔对准远处的景物,能在光屏上看见一个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3)观察景物时,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亮度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31. 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
A.30%B.40%C.60%D.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说明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声音产生原因,故C符合题意;
D、因为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气体好,所以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在另一端敲击比在空气中听的更清楚,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会弹开接触物;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答案】B
【解析】解:A、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A错误;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说话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紧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D错误;
故选:B。
(1)辨别声音利用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
(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4)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超声波的应用,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等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就可以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声速与介质种类的关系,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根据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水中的声速是1500m/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所以在距离相同情况下,最先听到快艇启动的马达声的是鱼,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速度慢。
故选A。
4.【答案】D
【解析】解:冬季,房间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即乙的位置;
夏季,外界水蒸气温度较高,开空调时玻璃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即甲的位置.
故选D.
知道液化的定义,即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即为液化,它需要放热.
此题主要考查了液化现象,通过分析实例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知道液化的条件,是室内还是室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是解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由图知:丙到甲放热,甲到乙放热,所以丙为气态,甲为液态,乙为固态;甲是水,乙是冰,丙是水蒸气。
A、由甲到乙,水变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误;
BC、由乙到丙,冰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BC错误;
D、由丙到甲,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6.【答案】C
【解析】解:(1)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上到下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
(2)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即在①;
(3)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可以识别钱币,即在③;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上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从上到下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2)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在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
(3)紫外线的用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能促使维生素D的合成。
本题考查了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7.【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斑是太阳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像,树叶缝隙就是小孔,所成的是太阳的实像。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实像,树荫是大树的影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
【解答】
晴天在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成的太阳的实像,所以光斑是太阳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因此不是树叶的像,也不是太阳的虚像,更不是树叶的影子。
故选:B。
8.【答案】D
【解析】解:A.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A说法正确;
B.水的沸点随气压降低而降低,由图知水的沸点低于100摄氏度,因此此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B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两杯水的沸点都是99摄氏度,故C说法正确;
D.如果两杯水使用相同的热源加热,那么相同时间内,两杯水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公式Q=cm△t知,水在沸腾前,经过相同时间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说明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水沸腾的条件是要达到沸点并且继续吸热,水的沸点随气压升高而升高。
本题考查水的沸点相关知识。
9.【答案】A
【解析】解: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物体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成像的物体是蜡烛,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10.【答案】B
【解析】解:如下图,人沿路走近某一盏路灯,路灯发出的射向人头顶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大,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来越短;远离路灯时,路灯发出的射向人头顶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小,影子又会变长。
故选:B。
(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2)人由远而近经过路灯时,人的身高和路灯的高度都是不变的,但因为人和路灯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发生变化,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夹角越大影子越短。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人从路灯下走过的过程中,人与灯间位置变化,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影子的长度发生变化。
11.【答案】B
【解析】解:A.铜的熔点低于钢的熔点,所以不能用铜锅来熔化钢,故A错误。
B.氮的凝固点是−259℃,在−265℃时氮气已凝固。故B正确。
C.标准大气压下,铁水的温度最低是1535℃,铜的熔点是1083℃,铜放在铁水中,温度一定高于1083℃时,一定会熔化的,故C错误。
D.水银温度计不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因为在零下39℃时,水银已经开始凝固。所以不能使用,故D错误。
故选:B。
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的熔点越高越不容易熔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理解,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数值相同。
12.【答案】B
【解析】解:
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100℃90−10=1.25℃;
当实际温度60℃时,该温度计的示数t=60℃1.25+10℃=58℃.
故选B.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10℃,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0℃,中间是8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计算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温度值.
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0℃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
13.【答案】A B 相同
【解析】解:如图可知,用更大的力敲同一音叉时,振幅增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是 A图所对应的波形。
B图中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比图甲的振动的次数快,则频率大,故B图比图甲中的声音的音调要高;
四幅图中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
故答案为:A;B;相同。
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14.【答案】慢 低 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 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 不同
【解析】解:
(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音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使人听不到声音。
(2)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所以改变钢尺振动幅度的操作是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且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故答案为:(1)慢;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2)不同。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此外响度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时,我们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本题是探究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要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特性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同时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5.【答案】30000 不能
【解析】解:根据数据可知,物体飞行时的频率是:180000次6s=30000Hz。
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到20000Hz,所以人类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故答案为:30000;不能。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频率的概念,知道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20000Hz可判断人是否可以听到该声音。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耳听觉范围的理解情况和对频率计算的能力。
16.【答案】凝固 放热 汽化 吸热
【解析】解: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气温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时,水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能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从而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凝固;放热;汽化;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可使周围的温度不至于过低;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本题考查了凝固放热和汽化吸热的应用,要注意理解电冰箱的制冷原理。
17.【答案】38.2℃39.1℃
【解析】解:
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两个病人的体温,测量体温是37.3℃的病人时,因为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来,显示的仍然是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8.2℃.测量体温是39.1℃的病人时,该病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为39.1℃。
故答案为:38.2℃;39.1℃。
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体温,如果该病人的体温低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就是前一个病人的体温数据;如果该病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
本题考查的主要是体温计的正确使用,以及使用体温计时的注意事项: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
18.【答案】升华 熔化 使碘蒸汽凝华现象更明显
【解析】解:图甲的碘颗粒吸热升华为碘蒸气;
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熔化为液态;
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凝华为固态,此过程放热,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使碘蒸汽凝华现象更明显。
故答案为:升华;熔化;使碘蒸汽凝华现象更明显。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9.【答案】b 80 吸热
【解析】解:从图象上可以看出,a物质的温度一直升高,而b物质在BD段的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b物质是晶体,且其熔点为80℃;分析图象可知,b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b;80;吸热。
(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这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
本题考查了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像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20.【答案】32℃28℃
【解析】解: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所以A点对应的温度较高,为32℃;
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细管中的气体遇冷收缩,体积减小,管中的液面上升,所以B点对应的温度较低,为28℃。
故答案为:32℃;28℃。
此温度计不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是靠气体作为膨胀物质,液体的受热膨胀忽略不计。
伽利略温度计很粗糙,膨胀物质不是液体,而是气体,依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精确度较差。
21.【答案】红 黑 白(或绿)
【解析】解:绿色军帽只能反射绿光,红光照到绿色的军帽上,红光被绿色军帽吸收,没有光线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感觉绿色的军帽是黑色的。
看到军装是绿色的,一定有绿光照到军装上,或白光中的绿光照到军装上,所以看到军装是绿色的,是由绿光或白光照射军装。
故答案为:红;黑;白(或绿)。
白光是复色光,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七种色光。
彩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其它的色光都被物体吸收。
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才能看到物体,有什么光线进入眼睛,人感觉物体是什么颜色,没有光线进入人眼,人感觉物体是黑色的。
本题容易忽略白光是复色光,其中包含着红橙黄绿蓝靛其中色光。
彩色物体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其它色光被物体吸收。
以上两条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答案】直线 2
【解析】解:“立竿见影”是说当光线照到竖直的竿子上时,就会在它的后面形成一个竿子的影子,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因为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竿高2m,此时竿在地面上的影长与竿高正好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此时竿在地面上的影长就等于竿高,即2m。
故答案为:直线;2。
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就会在物体的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根据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竿高2m,此时竿在地面上的影长与竿高正好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可知竿在地面上的影长。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影子形成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23.【答案】3.6×105 光年
【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光速c=3×108m/s,
激光从地球到月球所用的时间:
t=12×2.4s=1.2s;
由v=st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s=vt=3×108m/s×1.2s=3.6×108m=3.6×105km。
(2)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达16光年。
故答案为:3.6×105;光年。
(1)知道激光发射到返回的时间,求出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又知道激光的传播速度,根据s=vt求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根据对长度单位的了解填空。
本题已知的时间是激光从地球到月球,又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时间,注意确定时间。
24.【答案】解:过A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EF于A′,再过B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EF于B′,即AB的像为A′B′,如下图所示:
【解析】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然后过A点和B点分别作出通过小孔的光线,根据光线与光屏的交点确定像的位置。
此题主要考查了小孔成像的画图,知道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5.【答案】答: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光点S发出的光在传播过程中被物体AB遮挡,会在白纸板上形成影子,如图所示:
。
【解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难度不大。
26.【答案】(1)减小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能;
(2)①罩内的空气没有抽净 ②有绳连着外壳产生振动发出微弱声音
(3)仍然;电磁波;真空.
【解析】解:(1)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
(2)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但有时还能听到声音,说明钟罩内的空气没有抽净,有绳连着外壳产生振动发出微弱声音;
(3)手机和手机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由于手机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将手机放入真空罩内,拨打罩内的手机,看到手机信号灯在闪烁,说明电磁波可以通过真空到达罩内的手机,即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
(1)减小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能;
(2)①罩内的空气没有抽净 ②有绳连着外壳产生振动发出微弱声音
(3)仍然;电磁波;真空.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手机之间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与传播,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27.【答案】a、b 控制变量 气柱发声的音调跟量筒粗细的关系 一样高 c
【解析】解:(1)当探究“发声的音调高低与气柱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量筒的粗细和水柱的长度相同,气柱长短不同,观察图中可知a、b符合条件,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对比c、d可以发现:气柱长短相同,但量筒的粗细不同,所以这两个探究的是“气柱发声的音调跟量筒粗细的关系”;
(3)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d和e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d和e的空气柱的长短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4)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b和c使它们发声,此时的发声体是量筒和水,b中的水的质量大,c中水的质量小,c振动的频率快,c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
故答案为:(1)a、b;控制变量;(2)气柱发声的音调跟量筒粗细的关系;(3)一样高;(4)c。
量筒内空气柱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空气柱的长度、粗细有关,量筒和水振动发声的音调跟量筒和水的质量有关,空气柱振动发声时的音调与空气柱的长短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该题设计的非常巧妙,利用对气柱发声频率的探究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能力。是一道很好的考查能力的实验探究题。
28.【答案】液 10−2降低 变多
【解析】解:(1)在图甲中的第5min时,物质还没有开始凝固,为液态;由图象甲可知,物质在10∼20分钟凝固,凝固过程用了20min−10min=10min;
(2)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液;10;(2)−2;降低;(3)变多。
(1)分析图象特点,结合晶体凝固的特点,分析答题;凝固结束时间减去开始凝固时间即为凝固过程需要的时间,晶体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不变;
(2)盐水凝固的温度为盐水的凝固点,与水凝固的图象对比即可求解;
(3)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读取物质凝固图象时要学会找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并能分析出在不同时间段时它的变化情况。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这是一条很实用的生活规律,我们应该了解它。
29.【答案】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a吸 保持不变 99 小于
【解析】解:(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2)由图甲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3)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造成的;
(4)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
(5)由图丙知,a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象;
由实验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所以水的沸点是99℃;
水的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可知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3)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4)见上图;(5)a;吸;保持不变;99;小于。
(1)实验室使用的温度的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是否加盖、酒精度火焰大小等;
(4)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5)掌握沸腾时与沸腾前现象的区别: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
沸腾时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沸腾图象的画法、沸腾时和沸腾前现象的区别及沸腾时的特点,还考查了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考查的很详细、全面,有关沸腾的知识难度不大,应注意掌握。
30.【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A;
(2)暗;倒立;
(3)变大;变暗
【解析】解:
(1)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该实验中,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
(2)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像,通常选择较亮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需要将光屏放在较暗的环境中,使像更清晰,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所以是倒立的实像;
(3)观察景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即像距变大,由小孔成像的规律可知,光屏上的像变大;由于通过光线的多少不变,像变大时,则像的亮度将变暗;
(1)小孔成像原理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图知,易拉罐左端为小孔,圆筒从右端插入,为了减小外面光线的影响,看得更清楚,A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2)为了让像更清晰,物体应当选用亮些的物体,周围的环境要暗些,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3)小孔成像现象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和形状无关,它取决于物体的形状。
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属于基础知识,理解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解题的关键。
31.【答案】D B 升高 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解析】解:(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选D;
(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30∼−25℃,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40%和90%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故选B;
(3)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由于蒸发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故答案为:(1)D;(2)B;(3)升高;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
(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判断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大致范围,再由表中数据找出合适的防冻液;
(3)长时间使用后,混合液中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沸点、凝固点的了解和掌握,会从图象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天一实验学校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天一实验学校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2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天一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天一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冰遇火会熔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天一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天一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