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837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芣苢》(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837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芣苢》(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837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芣苢》(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8377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芣苢》(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8377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芣苢》(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8377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精品练习
展开第二单元
第6.1课 芣苢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劳动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先民们怀着美好的心愿,踏上田野,唱出那“采采芣苢”的歌儿。一“采”,一“有”,一“掇”,一“捋”,一“祜”,一“撷”,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而杨万里在看到农民农忙时,也体验到了别样的劳动乐趣。当看到农人们身披蓑衣,头顶箬笠“笠是兜鍪蓑是甲”,犹如戴盔挂甲的战士,在雨中抢种“雨从头上湿到胛”时,一幅劳动人民争分夺秒抢农时的繁忙劳作景象鲜活地展示了出来。于是,农忙抢种的一首作品就诞生了。
A.gèn duō lǚ móu jià
B.gèng zhuì luō máo jià
C.gèn duō luō móu jiă
D.gèng zhuì lǚ máo jiă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中,“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它或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下列有关《芣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
B.这首诗表现了妇女们在田野边采车前草边唱歌的欢快的劳动景象。
C.“薄言袺之”中的“言”是“说”的意思。
D.这首诗在重章叠句中展现出车前草采摘的全过程,诗中的几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不能调换位置。
4.下列《芣苢》诗中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采采芣苢(茂盛的样子) B.薄言采之(赶快,迅速地)
C.薄言袺之(提起衣襟兜东西) D.薄言襭之(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采之 之:代词,指“芣苢”
B.采采芣苢 采采:动词,采摘
C.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
D.秧根未牢莳未匝 莳:移植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
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
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
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A.①⑥②⑤③④ B.②④①⑥⑤③
C.③④①⑤②⑥ D.④①②③⑤⑥
7.下面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所作的一首七律,请运用律诗相关知识,将所给四句诗填写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律诗。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每逢佳节更情衷, 。
, 。
,政出和谐方大同。
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
①快意常如秋月满 ②心多自信得宽广 ③寒霜不减一旗红 ④小字云笺记岁丰
A.①③④②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8.中学生李××写了一篇论文,想向一位慕名已久的王编辑请教,恰巧王编辑不在家,他就给王编辑写了张便条。便条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王编辑:
您好!
我到寒舍拜访您,但不幸您不在家。我把拙文《<诗经>情思》放在您家,望拜读。本人一向有写作雅趣,学习之余,偶有所得,自觉错处颇多,但苦于自己不能斧正。您是本市研究《诗经》的大家,望工作之暇不吝赐教,修改润色。
此致
编安!
××市第一中学高一(2)班李××
××年8月1日
9.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开头。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1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劳动教育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等。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劳动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最厚实、最质朴、最关键的部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劳动却长期缺位,种种因素也导致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该如何让青少年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依然是一个待解难题,考验着教育者、家庭以及社会的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1.这首诗从内容及音乐表现形式上来看,属于________
1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主要运用赋的笔法。
B.本诗采用重章复沓的形式,在回环往复的音乐节奏中,展现妇女们集体采摘的欢乐场景。
C.“采采”形容芣苢生长特别茂盛,“采之”写出采收芣苢的劳动过程。
D.采芣苢的动作变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写出了劳动妇女采摘劳动的劳累与心酸。
13.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这首诗“从容涵泳,自然生其气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芣苢》所写的劳动场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15.“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6.阅读《采薇》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61《芣苢》分层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61《芣苢》分层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优秀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优秀课时练习,文件包含61《芣苢》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61《芣苢》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精品习题,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祭祀与史诗,农事诗,宴饷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恋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