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和意象 课件
展开人物形象: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诗中主人公形象如《诗经·静女》;诗人自己的形象如《山居秋暝》,通过山村清幽明丽的景色描写,可见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B、作品中其他人物。
具体言之: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以下几类:①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着一“泣”写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③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④爱民惜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⑤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李商隐的《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
(1)特点——明确诗中是一个什么特点的人物形象?(2)分析——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些特点体现在何处;(3)总括——形象的意义是什么(联系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营州歌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盅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注:厌,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诗中少年的形象生动而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厌原野”表现少年的粗犷,“狐裘蒙茸”表现他的可爱,“千盅不醉”表现豪放,“十岁骑马”表现勇悍。本诗塑造了一位具有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尚武的精神,驭马驰骋的本领的边塞少年形象。
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回答问题: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与象的结合,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
意 象—— 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
古诗常见 意象
菊花 — 高雅 莲花 — 高洁 杨柳 — 惜别月光 — 思念 落叶 — 失意 春风 — 得意浮云 — 飘零 落日 — 惆怅 冬雪 — 冷峻秋雨 — 忧愁 鸿雁 — 思远 流水 — 叹惋落花 — 感伤 大漠 — 苍凉 旷野 — 凄清美酒 — 壮行 红豆 — 相思 竹林 — 闲趣孤灯 — 孤苦 秋虫 — 凄凉 故园 — 乡愁归燕 — 温情 枯藤 — 萧瑟 古琴 — 知音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来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词中的月亮是思乡、思亲的代名词。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大体上也都表达这样的感情。相关链接\月与菊的意向.ppt鸿雁-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古诗中的杜鹃(即子规)也就成为凄凉、悲哀的象征,以杜鹃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的情思。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折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相关链接\常见意象.ppt相关链接\另外一些意象.ppt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2)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答(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2)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即日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忆秦娥 (宋)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人王令《送春》)
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北京春季高考题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之意象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之意象鉴赏 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何为意象,鉴赏意象含义,鉴赏意象的作用,意象对比鉴赏,意象强化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炼字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炼字 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典诗词鉴赏之,炼字题型,答题步骤,结合原句描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 表达技巧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 表达技巧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典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表达方式,陆游《书愤》,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以动衬静,由静到动,借用典故抒情,以小见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