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综合与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综合与测试,共6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点包括( )①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②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的方向发展;③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神权色彩浓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文献中的“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作为出土文物,西周的何尊铭文中也有“宅兹中国”一词。这说明传统典籍( )A.能够完整反映历史真实 B.可与考古发现相印证C.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 D.比出土文物更有价值3.王国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与材料中的“立子立嫡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分别对应的是( )A.宗法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分封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 D.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4.“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图1),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 )图1 爵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宗法体系的崩溃5.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 )A.冶铁技术已达到了古代的顶峰 B.南方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C.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D.铁制农具取代了青铜农具6.《史记·苏秦列传》中描述战国时期齐国临淄的繁盛,说到“车毂击,人摩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与这一现象相关的因素包括( )①铁制农具使用与牛耕推广 ②齐国国家实力强大,人口众多③手工业分工细密,货币广泛流通 ④齐国扩张势力是诸侯中的霸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下图为侯马盟书中的一片。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时用毛笔写在玉片上的约信文书,既包括加强宗族内部团结以打击敌对势力的内容,也有其他卿大夫宣誓效忠赵氏的誓约等。该盟书反映东周时期的政治现象是( )A.文明精粹,铁制工具广泛使用 B.诸侯争霸,诸侯国数目减少C.礼崩乐坏,卿大夫专权夺利 D.文化繁盛,甲骨文已相当成熟8.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A.私学取代官方教育 B.儒学统治地位遭挑战C.教育权利逐渐下移 D.封建统治已经确立9.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据此可知,秦亡的主要教训是( )A.秦二世违背秦始皇统治之道 B.治国思想僵化不知变通C.郡县制不足以巩固统一局面 D.兼并六国缺乏文化认同10.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据下表,最适合描述中国与罗马共性的词汇是(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公元前3世纪秦国统一中国罗马统一意大利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罗马强盛时期A.秩序与统一 B.人治与法治 C.扩张与稳定 D.平乱与治世11.秦王政26年(前221年),丞相王绾上奏:“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秦王政34年(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劝谏秦始皇封子弟功臣,夹辅王室,以防止重蹈田氏代齐的历史覆辙。据此可知( )A.实行分封制是大势所趋 B.秦朝速亡在于制度缺陷C.官员的建议被始皇采纳 D.郡县制的推行面临阻力12.《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由此可见( )A.《史记》的记载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C.历史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研究 D.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的真相13.据表1能够推断出,汉武帝时表1《汉书》中有关汉武帝治理政策的部分记述史料出处元朔二年(前127),武帝从其(主父偃)议,于此年“徒郡国豪桀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汉书.武帝纪》武帝颁布“附益法”,限制士人与诸王交游。从此以后,“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汉书.诸侯王表》序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部刺史,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汉书.百官公卿表》据如表能够推断出,汉武帝时( )A.完善了地方管理体制 B.消除了皇帝与诸侯对立C.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 D.防止了土地兼并的问题14.东汉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按照人物的德、智、功全方面综合评价的标准把众多人物分为三等九品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与班固对表中历史人物的评价无关的是( )A.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夏桀、商纣施行暴政C.人物的政治等级与经济地位 D.褒善惩恶的道德观1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A.汉初吸取秦亡教训废除郡县制 B.推恩令能够削弱诸侯王权力C.七国之乱反证了分封制的弊端 D.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6.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乡出土了汉代墓葬。据考古学家研究,这座汉墓是汉初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族墓。墓葬中出土了各式帛书,其中以《老子》甲乙本最引人注意。这说明( )A.造纸技术已经成熟 B.印刷技术广泛流传C.道家思想盛行于世 D.传统文化有所复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青铜器里的学问(10分)中国青铜器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还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2021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成都公布,三星堆遗址又新发现6座古蜀祭祀坑,并出土大量重要文物。 8号坑发现了朱砂彩绘觚形尊(见下图),新华社点评为:中原文明和古蜀文明在这里融合。(1)请在地图上选择古蜀文明的所在地(写字母)。(1分)青铜器铭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西周遂公盨(XU)青铜器铭文拓片。内容为:“天命禹敷土, 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 厥沫唯德,民好明德…… 益干懿德……心好德……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2)从遂公盨青铜铭文的内容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主要观念是什么?(1分) (3)山西侯马春秋时期的晋国遗址包含了青铜器铸造遗址。在该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可能是以下哪些,填写合适的字母。(2分) (4)秦统一政权的建立和加强统一的措施,在青铜器上也有较充分的反映。请将下列图片和统一措施配对(3分)(5)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后子河乡上孙家寨村汉墓群一号墓中出土一枚铜印(下图左),篆文“汉匈奴归义亲汉长”(下图右),这里的汉指东汉。①选择:这里的匈奴指______(1分)A.北匈奴 B.南匈奴②这枚印章解读出哪些历史信息?(2分) 18.(14分)观察下列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1)请观察三幅地图判断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个时期的政治特征。(6分)(3)概括以上三幅图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私”字大行的时代,财产私有化迅猛发展;人们为争私利熙熙攘攘而奔走上下,直至大打出手,朝野不安;社会关系以私为纽带进行了空前的大改组;士人的私理、私论大行其道、传播天下。总之,私字布满社会各个角落。——刘泽华《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上)》材料二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革新最核心的差异在于是否以君主集权为旨归。结果,国君权力分散走低的趋势至此出现转机,开始了君主集权占据主流的时期……君主集权成为最可行能救急的模式,故制度的调整或改良就成为巩固权力的一个硬性要求,客观上促进了革新的深入与加速……数量日益上升的国家编户齐民,扩大了兵源,重纳租移点了国家财政的相当比重……乡里行政制度渐渐严密,国家控制加强,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整个行政权力架构对下层民众的倚重。……因此,全面的社会变革导致了新的国家形态产生,童书业先生指出:“春秋之末,'宗法’'封建’之制开始解体,新国家已在形成过程中。”——摘编自苏辉《春秋战国之际的动荡格局与权力更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私’字大行”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国家”的内涵并概括其各方面的表现。(10分) 20.(12分)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