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部编版高中语文专题:古诗常见的意向物总结
展开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复习:常见的意向物总结
常见的意向及其情感
(1)草木类
梅——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受到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中的“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它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兰——清雅幽香,追求淡泊——君子
兰花因其幽香和优美,故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李白的《古风,孤兰生幽园》:“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耳,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渐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竹——正直谦虚,坚贞高洁——君子、隐士
竹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是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竹的自然形态跟人的道德追求相关联。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是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评价。
菊——不畏权贵,淡泊名利——志士,隐士
菊开于深秋之际,本本分分守着志节,淡雅素朴象征着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隐士的性格,菊也成为文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如郑思肖《画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又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草——触动忧思,思念绵绵——离别羁旅
草随时序生长,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古诗文中写离别远行、离愁别恨,常以草来寄托或映衬。例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落花一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难再、人生无常的感慨,多用在惜春诗词中。
杨花——离愁别绪——游子思归,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柳——柳枝依依,缠绵悱恻——送别怀人
“柳”“留”二字谐音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故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杨柳有着袅娜的姿态,因而被赋与缠绵悱侧、哀怨凄婉的情怀。
松柏——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具有一种凛然正气,文人笔下的松柏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例李白的“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梧桐——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引来凤凰——美好人格
秋天到来,梧桐树叶凋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例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神话传说中,凤是神鸟,能引来凤凰的梧桐树,自然是祥瑞的植物,梧桐与美好的人格息息相通,后来发展成美好人格的象征符号。例《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丁香——愁结不解——愁思
古人发现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包)极似人的愁心,所以常用此来表示愁思。例五代的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桃花——芳华鲜美——春天的象征;比拟美人
桃花作为春天的使者,抒写诗人春之情结,以桃花比拟美人,将桃花作为美人的化身,盛赞青春女子的娇媚。例《桃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又如《诗经》“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芭蕉——孤独凄凉
芭蕉心经常紧缩在一起,是愁苦、孤独、寂寞和离情别绪的象征,芭蕉本身已是愁情的象征,再加上淅淅沥沥的雨声,让人倍觉凄凉。例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2)动物类
大雁——春秋迁徙,鸿雁传书——思乡之情——游子、怀人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发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例贺朝《从军行》“鸣鸡已报关山晓,来雁遥传沙塞寒。”雁是候鸟,春秋迁徙,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例韦应物《闻雁》“故园吵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
古人误以为蝉是以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例虞世南《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
猿的叫声凄切,令人泣下,曾有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故古诗中常用猿鸣来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例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杜宇,他死后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悲凄,动人肺腑。而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用作离愁的寄托。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悲鸟,悲愁的象征物。例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燕子——惜春;怀人;抒发感慨
一是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二是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三是表现世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例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又如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再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鹧鸪——惆怅;游子感怀;思乡
表达离别的伤感惆怅或是对故乡的思念,行者的离伤。例郑谷《鹧鸪》“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深得读者好评,作者也因此诗而时誉远播,人称“郑鹧鸪”。
乌鸦——荒凉、衰败
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诗歌中常借助乌鸦表达衰败荒凉之兆,有伤感、倦归、凄清之感。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青鸟——信使
传递书信,信使的象征。例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乌殷勤为探看。”
(3)自然气象类
夕阳——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思乡怀古
夕阳多给人以沮丧和失落之感,在特定的环境中,会给人以苍茫沉郁之感,和时序流转有关,古代游子思妇们特别善用夕阳来抒发他们的情思,也常以夕阳意象塑造辽阔、苍莽的意境,抒发思古之幽情。例《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圈。”例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则巧妙运用拟人手法将夕阳与兴亡联系起来:“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流水——流水时光易逝,情意绵绵;爱恨情长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悠悠流水,延绵不绝,千年未变,诗人常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例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生机;孤独、漂泊
一是喜雨应时而降,润物无声焕发生机,安静祥和,企望幸福;二是苦雨:历时弥久,造成阻隔,急骤迅猛,造成破坏孤独愁苦,漂泊沦落。例如杜甫《春夜喜雨》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明代袁凯《客中夜坐》“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月——悲欢离合,游子思归;追思历史
游子思归,彻夜难眠,唯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内心的寂寞冷清融合到起,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相关联。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例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是变化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感叹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表现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以及对千古直远深邃浩渺的宇宙的认识。李白的《把酒问月》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
(4)器乐类
羌笛——凄切思归
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成边思归。例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琵琶——哀伤相思
其音多萧瑟哀伤,常表相思、送别、怀旧等。如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戍角——战争
驻防士兵的号角,常用来展现边地生活的艰辛以及战争的残酷。
关山月——离别
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孤独
曲调名,表达主人公的孤独落寞之情。
后庭花——亡国之音
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例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霓裳羽衣曲——歌舞升平
相传是唐玄宗所制,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杨柳曲——伤别,怀念征人
乐府曲调,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劳歌——送别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西南、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5)送别地点类
南浦——送别
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技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例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长亭——惜别
驿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是陆上的送别场所,蕴含依依惜别之情。例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西楼——伤心地
西楼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灞桥——离别
灞桥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桥梁之一,素有“关内之胜,于此为最”等美誉。长安人士远送东行者至此,常折下柳枝以表达惜别之情,由此灞桥也成为分别的代称。
(6)边塞军旅类
楼兰——边境之敌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破楼兰”指建功立业。
吴钩——宝刀——励志报国
“吴钩"是古地吴地制造的一种弯形宝刀,在诗歌中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例李贺《南园十二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关山——关塞山川
一般泛指关塞山川,后也指遥远的地方。
常见的意境特点: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