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 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三:熟悉方法,正确断句 课件+试卷
展开2021年文言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三:熟悉方法,正确断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少知名,通简有高识,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节选自《晋书·谢鲲传》)
A.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B.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C.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D.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答案 D
解析 找出句中的名词、代词“王澄”“敦”“鲲”“谢长史”“人”,虚词“与”“其”
“所”;标志性词“惟”一般放于句首,排除C项;“谈话无倦”的主语是“鲲”,意思是“谢鲲谈话不疲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故选D。
参考译文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年少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见识,左将军王敦引荐为长史。母丧离职,服丧期满,迁为王敦的大将军长史。当时王澄与王敦同坐,见谢鲲谈话不疲倦,只是赞叹可与谢长史交谈,都不顾盼一下王敦,他为人所羡慕就像这样。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七年春,(袁继咸)擢山西提学佥事。未行,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有朝觐官赍册之奏。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彝宪大恚,与继咸互讦奏。帝不听,乃孑身赴任。(节选自《明史·袁继咸传》)
A.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B.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C.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D.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答案 B
解析 “谓”后面要断开;“上自藩臬”“下至守令”是对称结构,结构相同,中间要断开;“莫”是所在句子的主语,意思是“没有人”“没有谁”,前面要断开;“屏息低眉”“跪拜”这两个动作的主语都是前面的“莫”,前面都要断开;“大不便”是对前面行为的评价,前面要断开。故选B。
参考译文
七年春天,袁继咸升任山西提学佥事,尚未赴任,总理户、工二部的官员张彝宪进呈了一份关于朝觐官员登记注册的奏章。袁继咸上书评论说:“假如这个命令得到推行,那么上自藩王,下到县令就会依次来请托,低声下气地跪拜在宦官的座前。这样引诱天下人来干这无耻的事,真是太不好了。”张彝宪大为恼火,就上书和袁继咸相互攻击。崇祯皇帝不听劝阻,袁继咸就独自一人上任去了。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王恭赴谒帝陵,欲杀国宝,珣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恭乃止。
(节选自《晋书·王珣传》)
A.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B.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C.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D.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答案 B
解析 “今便先事而发”意为“现在就事先发起进攻”,结构、句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窃发”意为“私自发兵”,与“于京辇”构成动补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B。
参考译文
隆安初年,王国宝掌握政权,谋议废黜旧臣。王恭赴帝陵谒墓,想杀掉王国宝,王珣制止他说:“王国宝虽然终将酿成祸乱,但关键在于他的罪行尚未显露,现在就事先发起进攻,一定会使朝野大失所望,不是好的计谋。况且我们拥有强兵,私自发兵至京城,调动军队惊动百姓,谁会说这种举动不是叛逆呢?王国宝如果顽固不改,罪恶遍布天下,这之后我们顺应时人的愿望而除掉他,无须忧虑不会成功。”王恭便打消了原来的想法。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诣博士受业,治《易》。以射策甲科为郎,与翟方进交志相友。光禄勋举四行,迁为鄠令,坐法免归。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节选自《汉书·何武传》)
A.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B.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C.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D.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答案 B
解析 “奉公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吏,是“不亦宜乎”的主语,因而“奉”前应断开,排除C、D两项。“召商为卒吏”是何武“白太守”的结果,意思完整,其前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B。
参考译文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何武拜见博士从师学习,研习《周易》。凭考中射策甲科做了郎,与翟方进心志投合相互友好。光禄勋以四行推举官吏,何武升任鄠县县令,因犯法被罢免回家。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中官吏,郡县的人很敬畏他们。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户籍,经常不交纳赋税,县里多次负担他的赋税。集市上负责收税的人求商抓住这点侮辱何显家,何显大怒,想要借官吏职事中伤求商。何武说:“因为我们家交租赋服徭役不在众人之前,奉行公事不徇私情的官吏难道不应该这样吗?”何武最终报告太守,招纳求商做了卒吏,州里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敬佩他。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史臣曰:裴垍精鉴默识,举贤任能,辅弼王道。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摘编自《旧唐书·裴垍传》《新唐书·裴垍传》)
A.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B.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C.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D.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答案 A
解析 “拔擢”是“升职”,同义词复用,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贤良”作“善任”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C项。
参考译文
史臣说:裴垍精深于鉴别人才,举贤任能,辅弼帝王践行王道。李吉甫仰仗裴垍破格提拔,组成朝廷官员的梯度;李吉甫他知道裴垍可以鉴别出优秀人才,裴垍也知道李吉甫能够很好地重用贤良人才。他们相互辅助而成就,彼此不忌讳,不相克。所说的“经天纬地这样的大臣”,恐怕就是他们这样的人吧?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何基,字子恭,婺州金华人。父伯熭为临川县丞,而黄干适知其县事,伯熭见二子而师事焉。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朱熹门人杨与立一见推服。(节选自《宋史·何基传》)
A.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B.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C.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D.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答案 A
解析 “诱掖”是“引导扶持”的意思,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B、C两项。“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均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A。
参考译文
何基,字子恭,婺州金华人。他的父亲何伯熭做临川县丞时,黄干正好主持县事,何伯熭让两个儿子拜见并师从黄干读书。黄干告诉他们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刻苦下功夫才能行,何基敬畏受命。于是黄干随时随地地引导扶持,何基深得学术精髓。对于微言奥义,他精研深思,平心静气,以待通解,未曾参以己意,标新立异,依从他人而稍加改变。凡是他读过的书没有不加标记句读的符号的,意义显明,有时不需论说而(道理)就自然显现。朱熹的门人杨与立一见到何基就推许佩服。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元孚,字秀和,少有令誉。后拜冀州刺史。后为葛荣[注]所陷,为荣所执。兄祐为防城都督,兄子礼为录事参军。荣欲先害子礼,孚请先死以赎子礼,叩头流血,荣乃舍之。又大集将士,议其死事。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为死,孟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荣曰:“此魏之诚臣义士也。”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平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颢平,封孚万年乡男。(节选自《北史·元孚传》)
注 葛荣:北魏时期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
A.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平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B.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平/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C.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平/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D.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平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答案 C
解析 “同禁”是“五百人”的修饰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除”是任命的意思,其后是被任命的职务,为“除”的宾语,所以“除”后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C。
参考译文
元孚,字秀和,年轻时有美好的声誉。后来元孚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后来,城池被葛荣攻陷,元孚被葛荣捉住。元孚的哥哥元祐担任防城都督,哥哥元子礼担任录事参军。葛荣想先杀死元子礼,元孚请求先处死自己来赎回元子礼,叩头到流出血来,葛荣才放了元子礼。葛荣又大量召集将领士兵,商议处死元孚的事。元孚兄弟各自诬陷自己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争着替(元孚)去送死,张孟都等几百人都叩头愿受死刑,请求留下使君性命。葛荣说:“这是魏国的忠臣义士。”一同被囚禁的五百人,都得以免死。葛荣被平定后,元孚仍被授任冀州刺史。元颢进入洛阳,授任元孚为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元孚封上元颢叛逆的书信送交朝廷,得到皇帝的称赞。元颢被平定后,朝廷封元孚为万年乡男。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节选自《后汉书·廉范传》)
A.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B.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C.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D.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答案 B
解析 可抓住关键词“以”“或”“故”,结合动宾结构断句。
参考译文
廉范,字叔度,是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赵国将军廉颇的后人。汉朝兴起,因为廉氏家族是豪门望族,朝廷把他们从苦陉(地名)迁到杜陵。世世代代都是驻守边境,有的死后埋葬在陇西襄武(地名),所以在杜陵做官。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黄干字直卿,福州闵县人。干往见朱熹。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节选自《宋史·黄干传》,有删改)
A.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B.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C.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D.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答案 C
解析 “干自见熹”一句中,“熹”做“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可排除A、D两项。“不解衣者二月”是说黄干两个月没有脱衣服,其间不能断开,故可排除B项。
参考译文
黄干,字直卿,是福州闽县人。黄干去拜见朱熹。当时天正下大雪,到后朱熹却已经外出,于是黄干在客栈留宿,寝卧和起身都在一张榻上,两个月没有脱衣服,两个月后朱熹才回来。黄干自从见到朱熹后,晚上不再设置床榻(而卧),不再宽衣解带,稍有疲倦就略坐一会儿,有时一靠墙就到了天亮。朱熹告诉别人说:“黄直卿意志坚定,致思刻苦,与他相处,很有好处。”后来,朱熹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黄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李景让,字后己,赠太尉憕孙也。性方毅有守。拜西川节度使。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以太子少保分司。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一百二》)
A.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B.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C.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D.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四个选项有两处不同,分别是“或谏公”“书闻”。结合内容,“或谏”意思是有人劝他,下文的“廉洁亡素储”的主语是“公”,“或谏公”应断开,故可排除A、B两项。“书闻”是奏章递交朝廷,不能断开,故可排除D项。
参考译文
李景让,字后己,是追赠太尉李憕的孙子。生性正直刚毅,有节操。拜授西川节度使。因病请求退休,有人劝他说:“公廉洁没有一点积蓄,不为几个儿子考虑吗?”李景让笑着说:“儿子们难道能饿死吗?”书疏递上,就回到东都。以太子少保在东都任职。后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有删改)
A.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B.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C.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D.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答案 D
解析 原文标点: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参考译文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彭时凭借旧臣的身份受到倚重,遇到事情他都极力争执,毫不回避。而这时皇帝在政事上懒惰松懈,大臣很少能见到他,彭时深感忧虑。彭时在朝三十年,孜孜奉国,力持正理,保全大体,公事回来后从不对子弟谈论政事。有什么论奏和推荐,都不让当事人知道。平时安居没有懒惰的仪容,服饰车马用具(日常生活)非常俭约,没有声伎歌舞的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接受,有古代大臣的风采。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节选自《晋书·郭璞传》,有删改)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答案 D
解析 从语境来看,“时”指当时的情况,其前应断开,可排除B、C两项。“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的主语为“瑗”,谓语为“驳正”,宾语为“之”,故在“之”后断开,由此可排除A项。故选D。
参考译文
郭璞,字景纯,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攻破文言文阅读断句题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攻破文言文阅读断句题 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断句题的出题方式,断句的一般方法,凭借虚词断句,虚词类别及断句方法,特别提示,凭借特殊句式断句,凭借修辞断句,凭借对称结构断句,主观判断题解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断句——积累语感,注重方法(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断句——积累语感,注重方法(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一图尽知建体系,一表概览明考向,一一突破强技能,课时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2讲 文言断句 (讲)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2讲 文言断句 (讲)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讲考纲考情,讲核心素养,构思维导图,考点梳理,题型剖析,典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