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甘肃省酒泉二中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2分)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愠怒(yùn) 收敛 绽开(dìng) 疲倦不堪
B.盔甲(huī) 倏忽 倘若(tǎng) 美不甚收
C.屋檐(yán) 急躁 发髻(jì) 人声鼎沸
D.搓捻(niǎn) 澄清 黄晕(yūn) 个得其所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沉湎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B.这次学校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绞尽脑汁,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C.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起,断章取义,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可以在短时间积累很多知识。
D.江东公园白兰花的花期快到了,而且能从5月持续到10月,参差不齐地开出数百朵花。
3.(2分)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朝花夕拾》不全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式的孝道。
B.《朝花夕拾》的序言《小引》采用散文式的笔法介绍了全书的内容、写作过程以及书名的含义等。
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珍视杨绛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用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5.(2分)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天气炎热,同学非要请我吃冰淇淋,我只好笑纳了。
B.您的光临,让敝店蓬荜增辉。
C.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华同学荣幸地加入我们班级。
D.你家母让我给你说,这个周末一定要回家。
6.(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搭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B.《金色花》――泰戈尔――俄国――《飞鸟集》。
C.《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
7.(2分)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________;可以是聊聊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________;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___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是________。
(1)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2)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3)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4)不停的絮絮叨叨
A.(2)(3)(4)(1) B.(2)(4)(1)(3)
C.(4)(2)(3)(1) D.(4)(2)(1)(3)
8.(14分)默写。
(1)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中寄托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渴望的诗句是:“ , 。”
(5)《观沧海》中表现曹操博大胸襟的诗是: , ; , 。
(6)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咏雪》)
(7)《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中写夜晚登城远望的诗句是:“ , 。”
(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9.(4分)在《朝花夕拾》一书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任选书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并说说鲁迅对这个人的情感。100字左右。
二、综合性学习。(5分)
10.(3分)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行动起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李华说:“运动太累人,又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多做几道题呢。”针对他的话,请你以同学的身份进行劝说,注意语言得体。
11.(2分)你的班级将出一期主题为“运动心得”的板报,请你结合自己的运动体验,仿照示例,写一则心得。要求生动形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我爱跑步,用汗水征服跑道,用毅力战胜自我,用脚步丈量人生。
三、阅读。(33分)
12.(5分)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 的环境气氛。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的是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说一说诗人在这一句中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3)古诗中常出现“月”的意象,诗人或用月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愁思,或体现自在旷达的情怀。请阅读下面的诗句,其中“月”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3.(16分)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问题。
ㅤㅤ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ㅤㅤ……
ㅤ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不亦说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④吾日三省吾身
(2)翻译下列语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课文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为警戒的句子是:“ , 。”
②孔子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
(4)孔子及弟子在学习方法有许多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①学习方法:
②体会:
14.(12分)阅读《冬日香山》,回答问题。
冬日香山
梁衡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A)。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甲】它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 (B)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乙】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它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做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来年她会有更好的花叶,更浓的芳香。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原文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在(A)(B)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句,将内容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躁动不安
B.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澄静安闲
C.冬则是草木荣而山石隐了
澄静安闲
D.冬则是草木荣而山石隐了
躁动不安
(2)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了对比手法。文章第③段把 与 对比,凸显了冬日香山草木凋零的状况。第④段写香山的松柏时,与“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对比,是为了 。
(3)请从文中【甲】【乙】两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处,说说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4)请结合全文,说说香山春天、夏天、秋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并谈谈你对文章第①段“香山性格的那一面”的理解。
四、写作。(30分)
15.(30分)不知不觉,初中生活已经两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你们一定学会了许多,成长了许多……请将“我学会了_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ㅤㅤ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②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2分)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愠怒(yùn) 收敛 绽开(dìng) 疲倦不堪
B.盔甲(huī) 倏忽 倘若(tǎng) 美不甚收
C.屋檐(yán) 急躁 发髻(jì) 人声鼎沸
D.搓捻(niǎn) 澄清 黄晕(yūn) 个得其所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
【解答】A.有误,“绽开(dìng)”应读作“zhàn”。
B.有误,“盔甲(huī)”应读作“kuī”;“美不甚收”应写作“美不胜收”。
C. 正确;
D.有误,“黄晕(yūn)”应读作“yùn”;“个得其所”应写作“各得其所”。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注意结合一些重点的课下注释积累读音,尤其注意归纳一下多音字的几种读法。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沉湎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B.这次学校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绞尽脑汁,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C.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起,断章取义,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可以在短时间积累很多知识。
D.江东公园白兰花的花期快到了,而且能从5月持续到10月,参差不齐地开出数百朵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使用有误,沉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此句想表达同学们沉浸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词语与句子意思不符。
B.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该成语属于褒贬误用。
D.使用有误,参差不齐: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句中指的是花儿竞相开放,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2分)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朝花夕拾》不全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式的孝道。
B.《朝花夕拾》的序言《小引》采用散文式的笔法介绍了全书的内容、写作过程以及书名的含义等。
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珍视杨绛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用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有误,搭配不当,把“收视观众”改为“收视率”;
C.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措施”;
D.有误,语义重复,删去“难以分开的”。
故选:A。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2分)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天气炎热,同学非要请我吃冰淇淋,我只好笑纳了。
B.您的光临,让敝店蓬荜增辉。
C.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华同学荣幸地加入我们班级。
D.你家母让我给你说,这个周末一定要回家。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掌握。根据语境分析判断。
【解答】A.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自己的礼物。敬辞。使用不当;
B.敝店:谦辞,指自己的店。使用正确;
C.荣幸:谦辞,光荣而且幸运。使用不当;
D.家母:谦辞,指自己的母亲。使用不当;
故选:B。
【点评】用语得体中要注意敬、谦辞的正确使用,敬辞用于别人,谦辞用于自己,二者不可颠倒。
6.(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搭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B.《金色花》――泰戈尔――俄国――《飞鸟集》。
C.《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泰戈尔是印度人。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7.(2分)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________;可以是聊聊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________;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___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是________。
(1)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2)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3)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4)不停的絮絮叨叨
A.(2)(3)(4)(1) B.(2)(4)(1)(3)
C.(4)(2)(3)(1) D.(4)(2)(1)(3)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段主要内容后,再找总领句或总结句,这些句子特点明显。确定了这些句子后,然后再找上下句中相关联的词语,注意时间先后、先总后分这些顺序。
【解答】(2)句,“走了火的雷霆霹雳”形容火爆的提醒,与“婉转的和风细雨”相对,故(2)应填入第一个横线处。
(4)句,“不停的絮絮叨叨”形容唠叨的提醒,与“寥寥的只字片语”相对,故(4)应填入第二个横线处。
(1)句,“陌生人”与“友人”相对,故(1)应填入第三个横线处。
(3)句,“悄无声息的眼神暗示”与“面对面的激烈争辩”相对,故(3)句应填入第四个横线处。
本题应依次填入(2)(4)(1)(3),与B项相符。
故选:B。
【点评】排列句子顺序的技巧:
1.中心句法:一段话往往要围绕一个话题或中心,找到中心句不仅有利于把握理解文意,也有利于调整语序。中心句常常在段首或段尾,极少在中间。
2.层次词法:要善于发现并分析那些提示层次的词语的信息。
3.关系疏密法: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疏密之分,要阐明一个观点往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同一方面的几句话之间就会相对“密”,不同方面之间的几句话相对来说就比较“疏”。
4.标点符号法:标点符号在语段中有时候有提示作用,如破折号有层次递进和话题转变的作用,分号有表示并列关系的作用。
5.逻辑关系法:围绕某个话题叙述、说明、议论时,往往都会采用一定的顺序。如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因到果,由近及远等等。
8.(14分)默写。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中寄托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渴望的诗句是:“ 遥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
(5)《观沧海》中表现曹操博大胸襟的诗是: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6)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
(7)《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中写夜晚登城远望的诗句是:“ 回乐烽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归雁洛阳边
(2)夕阳西下
(3)夜发清溪向三峡
(4)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重点字:遥)
(5)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6)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重点字:絮)
(7)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8)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重点字:攒)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9.(4分)在《朝花夕拾》一书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任选书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并说说鲁迅对这个人的情感。100字左右。
【分析】《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
示例: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老师。从文中他为鲁迅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解决匿名信事件等内容可以看出,最可贵的是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没有任何偏见,反而给予极大的关心。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答案:
示例: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老师。从文中他为鲁迅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解决匿名信事件等内容可以看出,最可贵的是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没有任何偏见,反而给予极大的关心。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综合性学习。(5分)
10.(3分)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行动起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李华说:“运动太累人,又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多做几道题呢。”针对他的话,请你以同学的身份进行劝说,注意语言得体。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所给的情境组织语言进行表述。本题设置的情境:劝说同学李华参加体育活动。解答时,开头应有称呼,然后从体育活动的意义角度进行劝说,要注意语句连贯,语言得体。
【解答】答案:
示例:李华,学习是重要的,但是运动锻炼能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也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一起参加吧!
【点评】口语交际题目,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的话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
11.(2分)你的班级将出一期主题为“运动心得”的板报,请你结合自己的运动体验,仿照示例,写一则心得。要求生动形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我爱跑步,用汗水征服跑道,用毅力战胜自我,用脚步丈量人生。
【分析】本题考查仿写语句。解答此题,要注意围绕“运动心得”,按照“我爱……”的形式来仿写。注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解答】答案:
示例:我爱跨栏,用轻盈的脚步跨越障碍,用自信的目光凝视前方,用坚强的毅力挑战极限。
【点评】解答仿写类题目,要注意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抓住语境中陈述对象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组织答案即可。
三、阅读。(33分)
12.(5分)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 黯淡、凄楚、悲凉 的环境气氛。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的是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说一说诗人在这一句中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3)古诗中常出现“月”的意象,诗人或用月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愁思,或体现自在旷达的情怀。请阅读下面的诗句,其中“月”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B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分析】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得罪贬官,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表明的时间季节,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李白把明月看成通情达意的使者,托明月将自己的担忧、关怀带给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3)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ACD.诗句抒发思乡怀人的愁思;
B.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故选:B。
答案:
(1)黯淡、凄楚、悲凉等
(2)作者将明月拟人化,希望明月能带着自己的思念去陪伴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作者将愁思形象化,可以寄给明月,表现出对友人强烈的不舍之情。
(3)B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点评】回答诗歌鉴赏手法时一般的解题思路是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说明怎样具体运用,及收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13.(16分)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问题。
ㅤㅤ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ㅤㅤ……
ㅤ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②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
④吾日三省吾身 泛指多次
(2)翻译下列语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课文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为警戒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②孔子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
(4)孔子及弟子在学习方法有许多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①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②体会: 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分析】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句意:不也是快乐的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③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乐;
④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三:泛指多次。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①重点词:温,温习;故,指学过的知识;新,指新的理解和体会;以,凭借;为,成为。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②重点词: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切,恳切。句意为:广博的阅读,认真学习,专一的记忆,恳切地请教发问,从身边的事情进行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题应该在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课文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为警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孔子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注意文章所表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析其含义进行解答。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主张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上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结合句子谈感受,如学习态度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生活中,一个人总会有很多优点是我们不具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从身边的每一个,学习他们的特长,取其精华,去其糠糟,我们将会变得更加优秀。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迷惑;③以……为乐;④泛指多次。
(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②广博的阅读,认真学习,专一的记忆,恳切地请教发问,从身边的事情进行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点评】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敲词义。此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类积累,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14.(12分)阅读《冬日香山》,回答问题。
冬日香山
梁衡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A)。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甲】它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 (B)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乙】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它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做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来年她会有更好的花叶,更浓的芳香。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原文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在(A)(B)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句,将内容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躁动不安
B.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澄静安闲
C.冬则是草木荣而山石隐了
澄静安闲
D.冬则是草木荣而山石隐了
躁动不安
(2)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了对比手法。文章第③段把 过去来时所见香山景色 与 现在所见香山景象 对比,凸显了冬日香山草木凋零的状况。第④段写香山的松柏时,与“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对比,是为了 突出松柏不畏严寒、顽强骄傲的特点 。
(3)请从文中【甲】【乙】两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处,说说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4)请结合全文,说说香山春天、夏天、秋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并谈谈你对文章第①段“香山性格的那一面”的理解。
【分析】这篇文章描绘的是冬日的香山,表现冬日香山的清静,含蓄表达自己淡泊宁静的情怀。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反问句开篇,交代冬日香山别样的美;第二部分(②~④),作者描绘冬日香山的山石、松柏,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冬日香山的素洁与凛然;第三部分(⑤~⑥),抒写冬游香山的感受,表达对冬日香山的喜爱与赞美。
【解答】(1)本题考查补充词句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第一处结合“秋是水落石出”,冬天树木落叶而草枯是自然规律分析,应填“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第二处结合“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分析,应填“澄静安闲”。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根据“过去来时……”概括得出:过去来时所见香山景色。根据“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概括得出:现在所见香山景象。这是二者的对比。第三空结合“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得出:松柏不畏严寒、顽强骄傲的特点。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划线句分析。甲处运用了拟人手法,“推出”“正襟危坐”“俯视”“静静地享受”等词把“香山”拟人化。乙处运用了比喻手法,把“登顶所见的景色”比作“焦墨山水图”。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表达了……情感”的模式,写出表达效果即可。
(4)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结合“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得出:香山春、夏、秋的共同特点是游客满山,有花叶的装饰,热闹而繁华。结合“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来年她会有更好的花叶,更浓的芳香”得出“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是: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
答案:
(1)B
(2)过去来时所见香山景色 现在所见香山景象 突出松柏不畏严寒、顽强骄傲的特点
(3)示例一:【甲】处运用了拟人手法,“推出”“正襟危坐”“俯视”“静静地享受”等词写出了香山除去繁华、清净安宁、肃穆虚静的特点,蕴含了作者神清气朗的闲适惬意。
示例二:【乙】处运用了比喻手法,把登顶所见的景色比作焦墨山水图,写出了所见景象色彩素净、画面淡雅的特点,蕴含了作者对冬日香山不要掩饰只留本质的欣赏之情。
(4)香山春、夏、秋的共同特点是游客满山,有花叶的装饰,热闹而繁华。“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指冬日香山因花叶凋零而清净、虚静,又因松柏长青而呈现出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点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例如,比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四、写作。(30分)
15.(30分)不知不觉,初中生活已经两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你们一定学会了许多,成长了许多……请将“我学会了_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ㅤㅤ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②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题目要求比较明确:“学会”作为文眼,限定了写作范围。标题可以补充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学会了某种技能”、学会了“尊重老师、关心同学、孝敬父母、与人分享”等等。无论选择哪一个方面,都要写成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的记叙文,叙述“学会了”的经历。如,“我学会了尊重老师”,要体现出从“不尊重”到“学会尊重”的过程,可能是自己的认识和觉悟提高了,也可能是受外界的感染和引导,也可能是二者兼有,无论什么原因,都要叙述清楚,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解答】
我学会了与人分享
我是什么时候学会分享的?是和姐姐分苹果的那一次吗?是和外公外婆分荷包蛋的那一次吗?
那天,姐姐脸上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绚烂。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大大的红苹果,递给我。我狠狠地咬上一大口后,依依不舍地把苹果还给了她,紧张兮兮地盯着苹果和她的脸。姐姐淑女地咬了一小口后又把苹果递给了我,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后来我明白了,像姐姐那样学会分享,快乐就是双倍的。我要向她学习,也做一个乐于与人分享的人。
那天,我们祖孙三人像往常一样吃晚饭,晚饭很简单,每人一碗面。我和外公的碗里都有一个荷包蛋,外婆的碗里却没有。每次,外公都会用筷子把碗里的荷包蛋夹成两半,把一半放入外婆的碗里。“你要多吃点,补充营养!”外婆一边说着,一边把半个荷包蛋放回外公的碗里。外公怎么愿意接受呢?他又把那半个荷包蛋夹到了外婆的碗里。就这样,他俩推让了半天。到最后,外婆又像往常一样把那半个荷包蛋放进我的碗里,并说:“你正在长身体,你吃!”
看着慈祥的外婆,我觉得自己不应该接受这半个荷包蛋,脑袋里迅速地盘算着怎样把它送出去。一个激灵,我计上心来。
我夹起那半个荷包蛋,咬了一小口后大喊道:“这荷包蛋好咸啊!”
“咸?”外婆惊讶地望着我。
“不信您尝!”我说着就把那半个荷包蛋迅速地夹到外婆的碗里。
外婆立刻明白了我的伎俩,嗔怪道:“你这个小机灵!”说完,她就要把那半个荷包蛋夹到我的碗里。
“我只要一半,不然我一点儿都不要。”我向外婆撒娇道。
外婆没办法,只好与我分享了那半个荷包蛋。
那天晚上是我第一次主动与人分享。在泛黄的灯光下,我们祖孙三人静静地吃着面,可我觉得空气中弥漫着爱的味道……
分享,是一种关怀,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爱!让我们把这种爱传递下去吧!
【点评】小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描写,在一个苹果、半个荷包蛋中体现出相亲相爱、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事例详略得当,语句连贯,衔接自然。
2024年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中学中考模拟检测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中学中考模拟检测语文试卷,共4页。
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