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展开
学科 | 语文 | 年级/册 | 五年级(上) | 教材版本 | 部编版 |
课题名称 | 《枫桥夜泊》 | ||||
难点名称 | 感受古诗《枫桥夜泊》中把“钟声”与“月亮”做对比,用“钟声”来写愁的独特魅力 | ||||
难点分析 |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与韵味。在很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所以古诗中的月亮就是“思乡”的代名词,这个很好理解,但是在古诗中用“钟声”来写愁,张继可是开了先河。如何通过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感受用“钟声”来写愁的魅力,如何把无形的声音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 |||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这首诗中,铺排了许多意象,有落月、乌啼、秋霜、江枫、渔火、不眠人,诗人心中的忧愁学生能通过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象去感知,但是“钟声”里的忧愁,学生可能较难感受,这与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有关。 | ||||
难点教学方法 |
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把“钟声”与“月亮做对比,用“钟声”来写愁的独特魅力”。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1、从苏州寒山寺的钟声谈起,导入诗人写诗的背景,引出本诗。 2、配乐诵读古诗。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1)分析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重点分析诗句中“落月”这一意象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①分析“落”字得作用和意义,通过与古诗中描写明月升起的名句做对比,感受本诗中“落”字所蕴涵的丰富意义。 ②讲诉古代诗歌中“月亮”所代表的意义,进而引出本次课的重点“钟声”。 (3)分析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没有月亮的夜晚,诗人的满腹忧愁寄托给了谁? ②感受诗人用“钟声”写愁的独特魅力。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3、拓展巩固: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 4、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听,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
| ||||
小结 | 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配乐诵读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作者,导入新课,理解题目,认识词牌名,初步学习全词,做到读准确,展开想象,回望故园,资料引入,深化理解,拓展阅读,体悟思乡,学习一首词,结识一个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长相思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长相思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激趣,回顾积累,切题导入,出示题目,理解题目 ,认识词牌,了解词人,知晓常识,诵读词文,“准”“通”带“韵”,理解大意,描绘情景,析词联想,感悟词情,资料引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