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5 草船借箭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第二单元 古典名著
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改写的,讲述了诸葛亮施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记叙了武松打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主要写了一块仙石孕育出的石猴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讲述了宝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本组课文意在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学生理解内容有一定难度,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可以减轻其畏难情绪,让阅读变得顺畅。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读后感”,要学生把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产生的感想写下来,意在引导学生回顾读过的文章或书籍,关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考与感受,并清楚地表达出来。
分类 | 内容 | 课时 | 教学要点 |
课文 | 草船借箭 | 2~3 | 1.认识56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17个词语。 2.能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 |
景阳冈 | 2~3 | ||
猴王出世 | 2 | ||
红楼春趣 | 1~2 | ||
口语交际 | 怎么表演 课本剧 | 1 | 1.能主持关于“怎么表演课本剧”的讨论,引导每个人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并通过协商形成一致的看法。 2.参与讨论时,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
习作 | 写读后感 | 2 | 1.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2.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
语文园地 | 交流平台 | 2 | 1.能交流、总结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2.能说出古典名著中常用事物名称的大致意思。 3.能回顾、总结猜测古典名著中语句意思的方法。 4.能根据古典名著中的外貌描写猜测所写的人物,并能说出理由。 5.朗读、背诵古诗《鸟鸣涧》。 |
词句段运用 | |||
日积月累 | |||
快乐读书吧 | 读古典名著, 品百味人生 | 机动 | 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
合计 | 12~15 |
|
草船借箭
本文是根据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军南下,在长江北岸结兵力,准备统一全国。孙权手下大将周瑜驻守在长江南岸,刘备派诸葛亮前去联吴抗曹。“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4.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1.需要注意的是,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不要求学生“运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自己读过的出自《三国演义》的故事,说说对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了解,也可以通过播放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形成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有“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基础,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往的阅读经验,逐步把握课文内容。
3.教师可联系课后第二题,让学生围绕句子后面括号里的问题思考、交流:当时诸葛亮和周瑜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可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十万支是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让学生意识到,要在几天之内造出这么多的箭,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4.课后的“阅读链接”提供了《三国演义》原著片段,要求学生读一读,找出课文中与之相应的段落,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说出阅读后的感受,产生读古典名著的兴趣。“阅读链接”的内容与课文第8、9自然段相对应,语言带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学生初次接触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1.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
3.有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2~3课时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一 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导入。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之一,你知道是哪四本书吗?书中的主人公分别是谁?(指名说)
《三国演义》主人公:曹操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周瑜
《水浒传》主人公:宋江 林冲 鲁智深 武松 李達
《西游记》主人公: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
《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
2.你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诸葛亮、周瑜三人有什么了解?谁来简单地说一说?
3.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智慧里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与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的故事。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草船借箭)
通过第1自然段的“心怀妒忌”和第3自然段中周瑜对鲁肃说的话,我们发现周瑜表面上是和诸葛亮共商军事,实际上却是设下陷阱意图害人。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想法呢?
预设:(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
5.老师心中也有个疑问:草船借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阅读教学首先要渲染气氛,着重创设情境,然后再引出主题。因此,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先设置悬念,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借助资料,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评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谈的材料。
以《三国演义》主题歌导入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二 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1.明确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周瑜 妒忌 都督 幔子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手 丞相
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忌”和“擂”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交流汇报,提出并解决问题:
①谁用草船向谁借箭?(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②为什么要借箭?(周瑜借军情紧急,令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③怎样借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2)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
①周瑜借军情紧急,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如期交箭。
②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
4.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指名说)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五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三 细读课文,解读对话
1.大家都知道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周瑜最终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可他却暗中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指名读)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1)周瑜阻挠诸葛亮造箭,是为了什么呢?(定诸葛亮的罪)
(2)定诸葛亮的什么罪?(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古代立下军令状如果完成不了,就是死罪)
(3)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十万支箭。这说明了什么?(周瑜心胸狭窄,想除掉诸葛亮)
2.这些话是周瑜私下对部下鲁肃说的,可是周瑜在诸葛亮面前说的要造箭的原因是什么?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周瑜对诸葛亮说的话。(指名读)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十天造得好吗?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1)周瑜对诸葛亮说的造箭的原因是什么?(马上要跟曹军交战,但军中缺箭,军情紧急)
(2)造箭真的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吗?(不是,是周瑜想给诸葛亮安一个罪名)
(3)齐读周瑜说的话,思考: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阴险、狡诈、公报私仇)
3.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先指名读,再课件出示诸葛亮说的话)
(1)诸葛亮为什么把十天的造箭时间改成了三天?(因为十天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根本没想过造箭,他想的是草船借箭)
(2)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因为诸葛亮早已想好计策,胸有成竹)
(3)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周瑜为阴谋要得逞而高兴)诸葛亮知道周瑜在陷害他吗?(知道)他明知是陷阱,为什么还要踏入陷阱?(因为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
(4)齐读诸葛亮说的话,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主动入套。可见诸葛亮是一个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心胸开阔的人)
这一环节是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内心,加深理解。周瑜心胸狭窄与诸葛亮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诸葛亮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
四 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故事一开始,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桌之间一个当周瑜,一个当诸葛亮,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吧!
1.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一 深入研读,感受形象
1.自学课文,圈画词句。
上节课我们通过品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对这两个人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周瑜嫉贤妒能,诸葛亮顾全大局。故事的结果是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课文第6自然段中的句子。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
(1)课文第6自然段中“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我联系上下文知道,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会起大雾,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课文第6自然段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我联系上下文知道,把船连接起来是为了增加船的受箭面积。
教师相机小结:联系上下文来阅读古典名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这篇课文。诸葛亮能预测天气,说明他知天文。(板书:知天文)
4.老师有一个问题没弄懂,谁能帮老师解开疑惑?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诸葛亮为什么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呢?(为了使船身受到更多的箭)
(2)如果只用船的一面受箭,会有什么后果?(船无法在水面上保持平衡,很有可能翻沉)
教师小结:双面受箭是为了让船保持平衡,方便快速撤退。
5.学生继续汇报交流。
预设:课文第7自然段“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联系上下文体会到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准三天后必有大雾。他知天文,所以能预测得这样准确,真是神机妙算。
关注原著语言方面的特点:相对于现代文,原著的语言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但与文言文
相比又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即使没有注释也能大致明白。
(1)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因为江上大雾漫天,敌人根本看不清虚实,加上曹操这个人疑心重,他怕有埋伏,不会轻易出兵,这是“借”箭的绝好机会)
(2)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上,都看到了这场大雾。假如你是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你会怎么想呢?(鲁肃想:前两天天气好好的,今天怎么会起这样大的雾?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怎么想呢?(诸葛亮想:果然不出我所料,周瑜啊周瑜,你费尽心机想谋害我,我便将计就计,胜你一筹)
6.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指名回答)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请同学们把“笑”字圈起来,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诸葛亮在笑谁?
预设:
(1)诸葛亮在笑曹操。因为雾太大,曹操不敢出来迎敌,他嘲笑曹操生性多疑,反而害了自己。
(2)诸葛亮在笑鲁肃。因为鲁肃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笑鲁肃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一种友善的笑。
(3)诸葛亮在笑周瑜。因为周瑜本想陷害自己,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轻易就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周瑜根本想不到“草船借箭”这一招,这是一种得意的笑。
(4)诸葛亮在笑自己。因为他算对了天,算对了人,没有让周瑜的诡计得逞。这是一种自信的笑、胜利的笑。
7.教师小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他说三天后取箭,果然第三天就取回了十万支箭。(板书:神机妙算)
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一些重点词句中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 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1.学完课文后,你对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有没有进一步的了解?小组内交流讨论。
2.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
(1)诸葛亮顾全大局、心胸开阔、神机妙算。
(2)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3)曹操生性多疑。
(4)鲁肃忠厚老实。
3.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
(1)这段话选自《三国演义》原著,它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相对应?(第8、9自然段)
(2)这段话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半文言半白话)
4.今天我们认识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赤壁之战、舌战群儒、空城计、六出祁山等)
分析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的性格特点,全面感受人物形象。把原著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三 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草船借箭。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用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联系上下文阅读法、做批注阅读法、圈重点词句阅读法、借助相关资料阅读法)
2.作者是怎样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既鲜明又形象的呢?
预设:
(1)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他的性格特点。
(2)作者抓住了四个人物不同的特点,如他们的语言、动作等,从而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
3.由此可见,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刻画人物?(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我们写作中不能缺少的)
4.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诸葛亮给了要加害他的周瑜不小的教训,此后的教训还多着呢。《三国演义》中有著名的情节“诸葛亮三气周瑜”。同学们想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气周瑜的吗?又把周瑜气到什么程度呢?请同学们课后自读《三国演义》,找到相关章节,一睹为快吧!
教材只是优秀文化的缩影,语文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教材内容,还应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从读好一篇文章到读好一本书,从读好一本书到读好一段人生。
四 布置作业
1.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2.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才智过人
1.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中的指导,并抓住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
2.在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中,在教师和学生的一次次对话和品读体味中,一个摇着鹅毛扇谈笑风生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诸葛亮形象跃然纸上,也深入学生的心中。
3.这节课在设计上直入课文主题,牢牢抓住“神机妙算”这个关键词,并以此辐射全文,摆脱多余的情节分析、烦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等传统模式。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思为本、寓学生的主动探究于阅读活动之中的原则,并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议、探究、感悟中不知不觉地理解课文,感悟鲜活的人物形象。课堂快结束时我拓展相关文章,让学生对阅读整部《三国演义》产生兴趣。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其他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除小说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我爱你,汉字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我爱你,汉字课堂教学ppt课件
五年级下册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册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习作例文与习作》第二课时教案匹配版pptx、《习作例文与习作》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pptx、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案匹配版pptx、《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pptx、第七单元语文园地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