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4含答案
展开普 通 高 中 学 业 水 平 测 试 合 格 考
标 准 示 范 卷 (四)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晴朗的夜空,能够看到的大部分天体是( )
A.卫星 B.彗星 C.恒星 D.行星
C [天体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彗星和星际物质等,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体或球状天体,体积大,所以说晴朗的夜空,能够看到的大部分天体属于恒星。]
2.太阳黑子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太阳风暴对地球气候和地球运动有长期影响,对于人类社会的高技术系统也会有危害,下列现象的发生不可能是其危害表现的是( )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全球定位导航产生误差
C.卫星电视节目传输中断
D.信息高速公路堵塞
D [太阳风暴对人类高技术系统有影响,太阳风暴会扰乱电离层和磁场,对交通、通信等都会产生影响,信息高速公路堵塞最可能是短时信息访问量增大导致的。]
读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水循环 B.大气受热过程
C.热力环流 D.大气垂直分层
3.A 4.C [第3题,热水上方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冰块上方气温较低,空气下沉,在近地面,空气由冰块流向热水,在上边,空气由热水上方流向冰块上方。第4题,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热力环流。]
5.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进陆地水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着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水循环尽管能够使得淡水不断更新,但陆地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①说法错误;水循环影响着降水的分布,降水在地面流动影响地表形态,故水循环对生态环境、气候状况和地表形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②说法正确;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地表径流,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影响降水、下渗等环节,但对蒸发、水汽输送等环节基本是影响不到的,③说法错误;水循环可以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得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④说法正确。]
读海水冰点温度、最大密度温度与盐度关系图,完成第6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地海水没有结冰,说明水温在0 ℃以上
B.当冰点温度和最大密度温度相同时,海水盐度接近2.7%
C.淡水在0 ℃时密度最大
D.海水的盐度越高,其最大密度温度越高
B [从图中分析可知,a为最大密度温度线,b为海水冰点温度线,从两线交点可知,B选项正确。]
下图示意不同的地貌。读图,回答7~8题。
① ②
③ ④
7.图中地貌的形成与风力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8.①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7.B 8.C [第7题,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的地貌;③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②长江三峡和④三角洲为河流地貌。第8题,新月形沙丘为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拍摄的主要植被照片。据此完成9~10题。
① ② ③ ④
9.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10.③是香樟树的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D 10.D [第9题,读图可知,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D选项正确。第10题,通过上题的分析得知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故D选项正确。]
2020年8月12日北京迎来大到暴雨,密云某地山体垮塌。据此完成11~12题。
11.此次强降雨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河流的径流量增大
B.地下水水位迅速抬升
C.山区植被覆盖率锐减
D.有效缓解北京夏季干旱
12.密云某地山体垮塌的原因有( )
①山体土质松散,不稳定 ②山地地形,起伏较大 ③植被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差 ④降水强度大,对山体侵蚀作用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A 12.B [第11题,强降雨可使地表径流短时间汇集,形成洪涝灾害。第12题,山体垮塌与山体坡度、地质构造、牢固程度、植被多少、降水和人类活动等相关。植被茂密,保持水土能力强,不易导致山体垮塌,排除③。]
近年来,我国共享单车快速发展。下图为郑州市某区域一天中不同时段共享单车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根据共享单车不同时间的分布差异,推断图示区域最有可能邻近(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风景区
14.共享单车大量使用,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①城市大气质量有所改善 ②解决城区交通拥堵
③公交客流大大减少 ④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⑤乱停乱放加大城市管理难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13.A 14.D [第13题,11:43单车分布较少,23:11单车分布较多,说明该地最可能是住宅区。第14题,解决城区交通拥堵主要靠公交车,共享单车的使用并不会使公交客流大大减少。]
推广精确农业、“处方”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据此完成第15题。
15.影响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交通 C.市场 D.科技
D [精确农业、“处方”农业需要用到大量高科技,诸如地理信息系统、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等,所以影响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的主导因素是科技。]
下图是某工业区位因素示意图(图中各点与中心距离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读图,完成16~17题。
16.该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技术 D.劳动力
17.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的该类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办厂,这种现象属于( )
A.工业集聚 B.人口迁移
C.产业转移 D.资源调配
16.D 17.C [第16题,由图可知,该工业4种工业区位因素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该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劳动力。第17题,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的该类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办厂,这种现象属于产业转移。]
矮寨特大悬索桥位于湖南省吉首市境内,大桥主跨1 176米,跨越德夯大峡谷,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见下图)。读图,回答第18题。
18.影响大桥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A [矮寨特大悬索桥跨越德夯大峡谷,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所以影响大桥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反映的该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大气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水体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长江经济带在中国国土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有关长江经济带建设说法正确的是( )
①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②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③加快大城市的发展 ④重点发展资源型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C 20.A [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严重、大气污染严重、水体污染严重。第20题,我国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分)图Ⅰ所示地区的土地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一种新的荒漠化形式——石漠化以惊人的速度吞噬。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Ⅰ 图Ⅱ
(1)图Ⅱ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4分)
(2)根据图Ⅰ,判断该地区的突出地貌类型是______。在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6分)
(3)试述该地的气候条件对地貌形成的作用。(4分)
(4)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6分)
[解析] 第(1)题,根据图Ⅱ信息可知,该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 ℃之间,且降水集中于夏季,结合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再结合图例可知该地区碳酸盐岩广布,从而确定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区,进而可分析其自然环境特征。第(3)题,气候可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提供水分条件,湿热多雨的气候利于喀斯特地貌形成。第(4)题,可联系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下河等进行分析。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温和湿润,雨热同期。
(2)喀斯特地貌 地表崎岖破碎,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
(3)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使地表水、地下水流动性强,利于对岩石的溶蚀和侵蚀。
(4)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溶洞,明暗河相连,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地表水容易流失。
22.(20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沼气建设为核心,结合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路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在基本解决农村生活能源来源问题的同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在各类生态农业模式中, “四位一体”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图为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及结构图。
(1)日光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创造适宜的________、__________条件;猪的呼吸、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________(气体),蔬菜的光合作用又为猪的生长提供________(气体);猪的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为农户提供________,还产出沼渣、沼液,为蔬菜生产提供________。(6分)
(2)结构示意图中所显示的生产过程1和2中,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2分)
(3)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有哪些?(1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农业模式的掌握以及生态农业在我国推广和实施的意义,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应该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回答。
[答案] (1)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 氧气 燃料(能源) 有机肥料
(2)生产过程2
(3)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3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3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2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2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1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1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