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说课课件ppt
展开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通过研读史料和地图,了解曹操势力的壮大;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官渡之战的基本情况。2.通过研读地图,了解赤壁之战的过程;通过分析史料,了解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原因。3.通过绘制时间轴,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通过概括表格,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发展。
第一篇·心系家国统北方 ——官渡之战
壹·心系家国统北方——官渡之战
结合图片和材料,说说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是怎样的?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节选曹操《蒿里行》
农民起义不断、军阀割据混战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凋敝
如果你是生活在当时的老百姓,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1、东汉末年社会形势:
其中盘踞在北方的较为强大的为:袁绍,曹操
2、双方:袁绍VS曹操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建安四年(199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势力达到顶点。,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忧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和流亡的民众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政治上: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曹操是如何壮大自身势力的?
阅读教材P80第一自然段
观看视频,说说官渡之战的概况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火烧乌巢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谋略得当。②经济上:重视经济(开荒屯田,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④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①骄傲轻敌,②不听取正确意见.
官渡之战中实力尚弱的曹操为何能战胜强大的袁绍呢?
第二篇·老骥伏枥失良机 ——赤壁之战
贰·老骥伏枥失良机——赤壁之战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此诗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的什么雄心壮志?
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孙兄,大敌当前,你我不如合力抗敌,可好?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黄盖诈降,借东风,火烧赤壁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败兵北撤。
1.利用气候,巧借东风。2.采用火攻,战术得当。3.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1.北方官兵,不习水战(客观)2.连环战船,战术失误(主观)3.骄傲自满,松懈轻敌(主观)
赤壁之战中优势明显的曹军遭到失败的原因?
吸取经验教训: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第三篇·三分天下谋发展 ——三国鼎立
叁·三分天下谋发展——三国鼎立
曹操退守北方,经营关中和西北地区,完成北方统一。
刘备向西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抢夺湖北和湖南。
赤壁之战后各政治力量分布示意图
1、三国鼎立形成背景: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曹操死。220年,曹丕废汉自立,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曹操的性格凶残、阴险、奸诈。但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评价历史人物: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局面的形成:220年,曹丕建立魏;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 229年,孙权建立吴
局面的发展:曹魏重视农业,兴修水利;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曹操势力壮大
概况:200年,曹操以少胜多
概况: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背景:曹操准备统一全国,孙刘成为阻碍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1.小明今年暑假去湖北旅游,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往日的张天烈火虽已熄灭,但周瑜当时挥剑所书的‘赤壁’仍旧记录着历史的足迹。”他记载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2.“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皇帝的名义,统一北方,声东击西,统一全国,三国鼎立,农业生产,诸葛亮,民族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备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个局势百姓苦,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盘踞黄河以北,盘踞黄河以南,两场战役定格局,袁绍VS曹操,曹操胜,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基,官渡之战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示范课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赤壁之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