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课件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课件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课件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课件第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课件第5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课件第6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课件第7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课件第8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施一公,作者作品简介,学不可以已,比喻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977年11月出生于山东章丘。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此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师从施一公,获博士学位,后留在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10月,不满30岁的颜宁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受聘清华大学医学院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组建实验室,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得长聘教授资格,2013年成为拜耳讲席教授。2017年4月,颜宁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雪莉·蒂尔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多年来的首位女校长,这样的头衔在美国教授序列里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2019年4月30日,颜宁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4月22日,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8年2月,已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辞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国际知名神经科学家鲁白说:“他是海外华人归国的典范和榜样”。 由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主办的“2013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推选活动2014年1月24日晚正式揭晓,施一公为10位获奖者之一。 “他是闻名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2013年,他的科研小组研究进展不断:首次在RNA剪接通路中取得重大进展,为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为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2013年也是他收获荣誉的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双院外籍院士。
    沉迷游戏、选择辍学、再次复读今年四川农业大学迎来一位1990年出生的大一新生来自药物制剂专业名叫吴东,吴东此前两次高考曾分别被北京的一所211大学和四川省内的一所大学录取但都因沉迷游戏而荒废学业最终选择辍学后在一家环保公司长期从事高温作业“我不甘于这样的一生,所以决定再次参加高考”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汉时避宣帝刘询讳,称孙卿。两度游学于齐,《史记》说他“最为老师”,“三为祭酒”。继赴楚国,任兰陵(今属山东)令,后著书终老其地。韩非、李斯皆其学生。具有一定朴素的 (唯物 ) 主义思想。
    一)定义 避讳,旧时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即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避讳的对象有四类:1.避古代帝王讳。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2.避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3.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4.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扬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发表看法,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学派,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和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逐步培养起来的。只有懂得了礼,人的恶的本性才能最终改变。《劝学》便是他强调后天学习的名篇。
    中(   )  輮(   )  舆(  ) 有(   )  槁暴( )  砺( )参省( ) 臾( )  跂( )楫( ) 生( ) 蛟( )跬( ) 骐骥( ) 驽( )锲( ) 镂( ) 跪( )蟮( ) 螯( )
    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性。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于用喻。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共32篇。《荀子》中绝大部分是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全书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比蓝草颜色深;冰,由水冻结成,但比水冷。木材直得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烘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变直,这是因为火的烘烤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直了,金属制的刀斧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加劲疾,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子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能到达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还没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拿刀刻东西,中途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安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提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为什么——知明行无过 成为君子怎么做——积累,坚持,专心。
    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本体与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使论证的道理通俗易懂,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结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的作用:学习利用外物能够弥补不足
    找出比喻论证,试分析它们是如何来论证论点的?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故 学不可以已
    小组为单位:找出比喻论证,试分析它们是如何来论证论点的?
    善假于物 君 子
    跂 而 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 舆 马假 舟 楫
    不如登高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除了比喻论证,你还能找到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10喻
    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将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述。
    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故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因而重视“求贤师”“择良友”以使人改“恶”为“善”。 另外,战国时代,诸侯争霸,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乱世出人才”,所以荀子高瞻远瞩,极力劝学,不仅振臂高呼,而且亲力亲为,蒙恬、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什么荀子如此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呢?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 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 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文言中的定语后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中心词+(之)+定语+者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③石之铿然有声者。(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 、“以……”的形式  (1)咨臣以当世之事。 (拿当代的国家大事来询问我。) (2)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用清风来振作,用明月来照明。)2 、“于……”的形式。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女孩儿特别的美丽,约我在城墙外见面。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xiù]和牛宿之间徘徊。)
    请结合你的学习和成长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传统文化忠实的守望者!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一块木头即使直到“木直中绳”程度,用一种火烤的方法也会使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輮以为轮,其曲中规”。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4.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劝学》中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外还有“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也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5.《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属于什么句式?( ) A.介词结构后置 B.定语后置 C.判断句式 D.定语前置
    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求人可使报秦者。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素材拓展——古人的“劝学”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 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孔子:“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熹: “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子思 “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宋濂:余则縕袍(yùn pá)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大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课文ppt课件

    高中人教统编版10.1 劝学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0.1 劝学授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善假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课文内容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中心论点,文章结构,比喻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