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文锦书院初中部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慈溪市文锦书院初中部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梳理与探究,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慈溪市文锦书院初中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试卷书写(4分)一、梳理与探究(18分)过去两月,我们文锦书院开展了 “魅力语文,且行且吟”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1.(4分)小文同学学习了四季之景的美文后,写下了她的一些感悟。但她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你帮帮她。 请自强不息的麦苗企盼生机勃勃的初春,它要用冬天贮(A.chǔ B.zhù)蓄的力量期待那喷薄而出的瞬间;知知不休的鸣蝉迷恋骄阳如火的盛夏,它要与过往jué__________别,用 (A.炽热B炙热)的情来迎接三个月的绚烂;暗香浮动的桂花垂青秋高气爽的九月,它要让天地生灵在美不胜收的辽阔与豁达中叹服感慨;傲霜踏雪的红梅则钟情白雪皑皑的寒冬,它一定会用jié__________然不同的态度去翻译生命的另一种精彩。(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jué别 jié然不同 (2)结合语境中,请在画波浪线处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填序号)(1分)(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填序号)(1分)2.(10分)熟读古诗文,积累名句。 小文:古诗文重在抒发作者的情感。这里有诗人的思乡之情。如王湾行舟海上,面对春夜抒发“(1) ,归雁洛阳边”的乡愁;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暮春时节借明月对友人抒发“我寄愁心与明月,(2) 。”以及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初次远离故乡时“(3) , ”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更有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4) , ”的征人之愁。 小锦:这里亦有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如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对繁华时代落幕“(5) , ”的悲哀;孔子在江边,望着奔腾不息的江水,感慨时光匆匆:(6)“ , 。”《论语十二章》 小文:哦,我们学习古诗文,如果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就事半功倍了。3.(4分)以下两幅漫画选自蔡志忠编绘的《论语》,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小文想对[甲]图中“书呆子”的读书方法做出规劝,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小锦想用一语来评价[乙]图中的说话人,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仁,不让于师 B.德不孤,必有邻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巧言令色,鲜矣仁二、阅读与欣赏(52分)(一)名著阅读(8分) 4.(3分)下面是《朝花夕拾》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篇名。 ① ② ③ 5.同学们对《朝花夕拾》进行专题探究阅读。其中一个探究专题是“鲁迅笔下的那些丢失的物品”,同学们从文中找到了绣像、木刻的《山海经》、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等。这些丢失的物品令鲁迅念念不忘,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你任选其中一件物品,结合《朝花夕拾》相关内容,说说你的认识。(3分) 6.(2分)《湘行散记》和《白洋淀纪事》是七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书目。请你选择属于各自作品的片段。(各选两项)(2分)A.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钢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B.真没有再使我惊讶的事了,在黄晕晕的煤油灯光下,我原来又见到了那成衣人的独生子,这人简直可说是一个老人。很显然的,时间同鸦片烟已毁了他。C.这水手结实硬朗处,倒真配作一个兵。那分粗野爽朗处也很像个兵。全船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他。昨天小船上滩,小水手换篙较慢,被篙子弹入急流里去时,他却一手支持篙子,还能一手把那个小水手捞住,援助上船。D.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微。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湘行散记》 《白洋淀纪事》: (二)文学欣赏(16分) 我与地坛史铁生①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②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③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不去管它了罢。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④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⑤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7.简要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3分) 8.小锦同学对第①段划线句作了如下的设计朗读。假如你是小锦,请你说明理由。(4分)注:重音用“•”标示,停顿用“v”标示,连接用“Λ”标示。标记: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 9.选文第⑤段引用两个散步的老人的话,有什么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10.你如何评价“母亲没有找到我,我却决意不喊母亲”的行为?结合选文和课文《秋天的怀念》的内容,简要阐述。(5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学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 。 材料二: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1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2分) 12.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 , 。13.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4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现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B.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C.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D.为魏郡太守当,担任15.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文言作品中涉及到了很多古人的日常称谓,请解释加点词。(3分)①兄子胡儿 ②与儿女讲论文义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 16.下列各句中,敬辞或谦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换号了,敬请惠存”先是以同学名义通知换号,再开口借钱,不法分子竟利用其中空隙,伺机行骗。B.令尊年过六旬依然下地干农活,作为他的孩子,我感到既自豪又羞愧。C.听说你们家舍妹要去当兵,这种雄心壮志令我钦佩不已。D.“各奔天涯何处是,惟愿君安好”,我就留步不送您了。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18.谢道韫和黄琬都以年幼巧对著称,你能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的回答各自妙在哪里吗?(4分) (五)古诗欣赏(5分)阅读下列古诗,完成问题。【甲】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乙】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9.两首诗歌都通过一个“急”字,让儿童有趣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儿童的天真、活泼,但两者又有所不同。【甲】诗中的“急”字,读出了一位 的儿童;【乙】诗中的“急”字,刻画了 的儿童形象。(请在横线中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20.《溪居即事》这首诗歌虽是写儿童,但是透过笔触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形象。请你结合诗歌的一、二两句,分析一下诗人形象。(3分) 三、表达与交流(46分)21.为了进一步宣传垃圾分类工作,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综合利用知识,我校文锦书院本月开展了“垃圾分类,我参与,我承诺”的主题活动。一日中午餐后,小文同学正打算将用过的餐巾纸扔入厨余垃圾桶,一起倒餐盘的小锦看到了,立马阻止道:“ ”听了小锦的话,小文红着脸说:“我知道错了,下次一定改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如果你是小锦同学,请你结合上下文语境劝说小文,字数80字左右。(6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40分) 从懵懂走向明理,从稚嫩走向成熟,成长路上,我们会有很多的“你”陪伴:父母亲情,呵护我们成长;老师教导,增长我们学识;别人相助,温暖我们的心窝;一部书籍,启迪我们智慧;一本日记,倾诉我们的心怀……这许许多多的你,给我们力量,助我们成长,让我们感恩,让我们铭记。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5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等。 参考答案:1.(1)诀;截 (2)A (3)B2.((1)乡书何处达(2)随君直到夜郎西(3)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注意“渝”的书写)(4)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5)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6)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3. ①C ②D二、阅读与欣赏 4.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阿长与<山海经>》③《琐记》 5.示例一:《山海经》是长妈妈告假回家时特意买给“我”的,包含了长妈妈对“我”的关爱和“我”对她的怀念之情。示例二:绣像是“我”童年期间在三味书屋求学过程中,自己亲手画的,包含了“我”在三味书屋时的回忆与乐趣。示例三:讲义是“我”在日本求学时,日本教师藤野先生主动帮忙修改的,包含了他对“我”的关怀、照顾及“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6.《湘行散记》 B、C 《白洋淀纪事》: A、D 7.母亲悄悄地到园子中来找“我”,而“我”故意不理她。8 .“又是雾罩的清晨”和“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连读,突出“我”不关心天气状况;“母亲”后面停顿与重读“只”“不在”,强调“我”的痛苦和悔恨之意。9.“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引用的这句话,借老人的口告诉读者“园子很大”,是为了说明“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突出母亲找“我”的不容易,表达了“我”的愧疚、悔恨之情。10.示例:我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秋天的怀念》一文作者写“我”的脚瘫痪了,“我”的世界塌了,常常无端发怒,甚至在她面前发脾气砸东西,让她伤心。而在本文中为了宣泄自己的悲痛,“我”会莫名其妙地伤害自己最亲的人,故意不回应母亲的呼喊,让母亲着急。文中的“我”,少不更事,总做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11.示例: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或:24~29岁的占多数,30岁以上的占少数。)(意思对即可) 12.示例:封存着时代的场景 传承着遥远的文化 13.示例:读书给我成长的力量。《童年》中外祖母讲给阿廖沙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让我同阿廖沙一样,获得了宽大的胸怀和坚强应对生活磨难的力量14. B 15.①哥哥的儿子;②子侄辈;③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6.A 17.①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②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18.谢道韫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态(外形)的相似,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的姿态,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黄琬说日食后的样子是像刚出来的月亮或如初升的弯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19.天真活泼;热情淳朴(天真可爱)。20.这首诗的前两句纯用白描,给读者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荡的小船,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而透过这一切,我们隐约可见一位翘首拈须、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领略到他那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21.略 22.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文锦书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1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中语文试卷,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