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展开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1、蛋白质的检测 实验现象:甲试管中颜色由无色变为紫色,乙试管中颜色前后几乎没有变化。设置乙试管的作用:与甲试管中的现象进行对比,可进一步说明甲试管中的颜色变化不是由水引起的。为什么两试管溶液的颜色变化不同:甲试管中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而乙试管中的清水则不能
    2、维生素C的检测 实验现象:蓝紫色的吲哚酚试剂滴入甲试管后,蓝紫色立即褪去;滴入乙试管后,蓝紫色不褪去,溶液颜色变成蓝色。为什么两试管溶液的颜色变化不同:甲试管中的维生素C可以使吲哚酚褪色,而乙试管中的清水则不能使吲哚酚褪色。
    3、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产生能量,通常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糖 类: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4食物 供能物质 脂 肪:一般作为人体储备的能源物质,起保温、缓冲作用
    中的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受损细胞修
    营养 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成份 水:细胞主要成分之一,参与各项生理活动
    非供能物质 无机盐:构成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维生素:含量少,种类多,缺乏时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甚至患病。

    5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6、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7、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8、说明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唾液淀粉酶 多种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口腔 小肠

    蛋白质酶 多种酶
    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
    胃 小肠

    胆汁 多种酶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小肠 小肠
    9、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人的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能够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而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是由小肠吸收的。
    11、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因为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
    毛,可以扩大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从而促进小肠的吸收;小肠绒毛的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容易通过。所以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12、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
    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膳食要清淡少盐;饮酒要限量;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食物要清洁卫生、不变质。
    13、营养合理的饮食:每日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并且保证每日三餐、
    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和30%左右。
    14、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15、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16、营养物质的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依赖于循环系统,主要是指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流动。
    17.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
    功能:运输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液 红细胞:无细胞核,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功能: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如一个人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HB)太低,就是贫血。
    血细胞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功能:有吞噬病菌、防御、保护的作用。当人体有炎症的时候,白细胞数量大量增加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功能:有止血凝血的作用。18. 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19. 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20.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21.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2.血液的功能:血液不仅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外,还有防御保护作用,此外,血液对体温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23、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血量相对稳定,有利于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4、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
    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25、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
    26、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可以分为三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7、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动脉(鲜红色)
    静脉(暗红色)
    毛细血管(红色)
    位 置
    与心室相连
    与心房相连
    连通于最小静脉与小动脉之间
    功 能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
    将血液从身体各个部分送回心脏
    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管壁特点
    管壁厚,弹性大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有的内有瓣膜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腔特点
    管腔小
    管腔大
    管内径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血流速度
    速度快
    速度慢
    速度很慢
    分 布
    身体较深处
    身体深处或浅处
    全身各处
    出血状态
    呈喷射状
    平静缓流
    慢慢渗出
    止血方法
    近心端止血
    远心端止血
    消毒后包扎
    29.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它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30.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腔的关系是: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
    31.心脏的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主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32.血流有一定的方向,通过静脉进入心脏,由心房到心室,再通过动脉离开心脏。血液不会倒流是因为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单方向开放的瓣膜。
    33.心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形成心脏的博动,心肌收缩时,推动血液进入动脉,流向全
    身;心肌舒张时,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所以,心脏的博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34.比较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位置
    开放方向
    保证血流的方向
    房室瓣
    心房与心室之间
    向心室开
    心房 → 心室
    动脉瓣
    心室与动脉之间
    向动脉开
    心室 → 动脉
    静脉瓣
    在四肢静脉内
    向心脏方向开
    静脉 → 心房
    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舒张时,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
    35.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又称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36.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
    37.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1) 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
    (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38、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39、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部及内脏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物质交换)在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40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气体交换)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41小结:(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
    (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 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6)红色是动脉血,蓝色是静脉血。 (以上要比照图示认真记一下!)
    42、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43、主动脉壁一张一缩的博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离心的方向传播,叫脉搏。正常人每分钟的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切脉----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于左手腕部外侧)
    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1、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食物。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它还是储备的能源物质。
    3、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因此说,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1)鼻是呼吸道的起点,鼻孔与外界相通,内有鼻腔,鼻腔内表面有鼻黏膜。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黏液腺可以分泌黏液,这些结构能使吸入鼻腔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减少对肺的刺激。鼻腔上部黏膜内还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2)咽位于鼻腔的后方,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喉位于咽的后下方,由软骨和声带组成,气体通过时可以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声。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以防止食物入喉。
    (3)气管先分为左右两支,再分为如树枝状较小的支气管、细支气管等。气管壁由C形软骨支撑,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尘;管壁内表面有纤毛,摆动将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4)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分别与左右气管相通。新鲜的肺是粉红色色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5)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答:肺泡的数量众多,扩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肺泡壁上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有利于气体进出肺泡。这些结构特点有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5、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就是通常所说的呼吸,也叫肺通气。它是由胸廓和膈的运动引起的。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间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就是呼吸运动。
    6、为什么说通过呼吸运动完成了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收
    缩使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使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胸廓的纵径加长。这样,由于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呼气时,由于肋间外肌和膈肌的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的部分气体呼出体外。所以说,通过呼吸运动完成了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7、肺的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这个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交换的结果是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
    8、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而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9、组织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也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交换的结果是动脉血转变成静脉血。
    10、呼吸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有什么关系?
    答: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细胞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
    的二氧化碳首先要进入血液,才能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
    ▲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它们的区别如下:

    概念
    实现方式
    表示方式
    结果
    肺的通气
    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

    呼气与吸气
    肺的换气
    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气体扩散
    氧气
    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静脉血变动脉血
    组织气体交换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气体扩散
    氧气
    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动脉血变静脉血

    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1、人体在代谢活动中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这些物质都是代谢废物。
    2、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3、代谢废物的排出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废物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还有某些代谢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
    4、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而且可以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从而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5、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皮质:外侧、颜色较深、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主要器官,具有
    肾 脏 髓质:内侧、颜色较浅 形成尿液的功能
    肾盂:中央的空腔
    泌尿系统 输尿管: 具有输送尿液的功能
    膀 胱: 囊状结构,位于盆腔内,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
    尿 道: 通向体外的管道,具有排出尿液的功能
    6、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
    构成。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
    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形成的血管球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囊:是套在肾小球外面,很薄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
    7、尿的形成
    (1) 肾小球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
    8、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
    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9、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10、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 尿量多→肾小管
    11、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
    12、排尿意义:(1)排出废物;(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稳定。
    13、泌尿系统的卫生:(1)每天饮用适量的水(2)及时排尿(3)女性注意尿道口的清洁卫生
    14、皮肤的结构
    角质层:保护,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表皮:外、较薄、无血管、上皮组织 生发层:具有分裂产生新细胞
    皮肤
    真皮:内、较厚、有丰富血管(运输、调节体温)、结缔组织 弹性纤维:弹性
    还有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胶原纤维:韧性
    汗 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附属物 皮 脂 腺:分泌皮脂,滋润毛发和皮肤
    毛 发 具有保护功能
    指、趾甲

    15、为什么人体出汗后会感到凉爽?
    答:人体排出汗液,汗液在蒸发时带走热量,降低了体表的温度。
    16、为什么外面在夏天排出汗液比冬天多?
    答:与冬天相比较,夏天环境温度高,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
    部细胞从血管中吸收的水量增加,汗液形成量增加。所有夏天排出汗液比冬天多。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1、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称为统一的整体,能够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因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最为主要的。

    2、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3.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经过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收到刺激后,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能沿细胞膜按一定方向传导。科学家将这种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叫做神经冲动,简称冲动。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神 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
    经 树突:可能有许多,将冲动传入胞体 沿一定的方向传导冲动
    元 突起 轴突:只有一个,将冲动从胞体传出
    4.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神经节;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叫做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灰暗,称为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称为白质。
    5、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6、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做反射弧。
    7、反射弧的结构:包括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②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 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8、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9、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盖处的韧带(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大腿肌肉(效应器)。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10、反射类型
    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11、大脑皮层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部分,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在大脑半球的表
    面的沟(凹)和回(凸)使大脑皮层的实际表面积要比平滑的外形大许多。大脑皮层就是大脑表层的灰质结构。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位,它的生理活动较高级神经活动,像学习、语言、记忆、情绪和睡眠等。
    13、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14、眼的结构和功能
    外膜 角 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巩 膜:白色不透明,可以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眼白”
    眼球壁 中膜 虹 膜:中间有一个可以调节大小的瞳孔,“眼黑”
    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
    眼球 内膜:视网膜,可以感受光线刺激后产生冲动的感光细胞,就是光感受器。
    房 水:稀薄的液体,充盈在角膜与晶状体之间,虹膜前后方的间隙里
    内容物 晶状体:小巧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它悬挂于睫状体上,可以折射光线
    玻璃体:较脆弱的胶冻状秀,填满晶状体后方眼球内的空间

    15、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作用)--→玻璃体--→视网膜(成像
    并产生兴奋)--→视神经(传导兴奋)--→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16、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17.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矫正。
    18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二、耳与听觉
    19.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 廊: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送声波,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
    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
    鼓 膜:外耳道底部,椭圆形的薄膜,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
    耳 中耳 鼓 室: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空气能通过此管进入鼓室,维持鼓膜内外两侧
    气压平衡
    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一条“听骨链”,传导鼓膜产生的振动
    耳 蜗: 有听觉感受器,在受到期振动的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 有听觉和感
    内耳 前 庭 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 受位置变动
    半规管 的双重功能
    ▲患咽炎后容易引起中耳炎,是因为病菌容易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
    20.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锤、钻、镫)--→耳蜗(耳蜗内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冲动)--→位听视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21.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的顶壁,叫嗅黏膜,它只能接触到经过鼻腔顶壁的回旋式气流,短促而频繁的吸气才容易在这里引起气流的回旋。
    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感受器的适应。
    鼻: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
    22.味觉的感受器叫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味蕾分辨的味觉主要有四种:酸、甜、苦、咸,最敏感的部位——酸:舌的外侧;甜:舌尖;咸:舌尖;苦:舌根。
    舌: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够辨别酸、甜、苦、辣、咸等。
    23.人体的唇、鼻尖、舌尖等处的触觉非常敏感,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如手心与手背)触觉要敏感。
    24.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冷和温的感受是分别由不同的感受器引起的,分别叫做冷感受器和温感受器。
    皮肤: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
    ▲视觉感受器--→视网膜 听觉感受器--→耳蜗 头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
    嗅觉感受器--→嗅黏膜 味觉感受器--→味蕾
    25、细胞将其合成的物质释放出来,叫做分泌。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组织或器官,
    叫做腺。
    外分泌腺:有导管,将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腺体外的腺体,如唾液腺、肝脏、肠腺、胃
    26、腺 腺、皮脂腺等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腺体,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
    内分泌系统就是由各种内分泌腺组成的系统。
    27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叫做激素。它们在血液中量虽少但作用非常显著,特别是对于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调节是不可缺少的。
    垂 体:分泌生长激素等,促进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异常:幼年过多,巨人症;幼年过少,侏儒症。
    甲状腺:分泌胸腺激素,促进生物的发育。异常:幼年不足,发育迟缓,呆小症;成年过多,导致大脖子病。缺乏时可以通过食用含碘的食物来治疗,如海带。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
    胰 岛:分泌胰岛素等,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和消化等。缺乏胰岛素,导致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减弱,形成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卵巢(女性):分泌雌性激素
    性 腺
    睾丸(男性):分泌雄性激素

    第13章 健 康 地 生 活
    1、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2、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3、生活有规律即合理安排生活节奏,合理调节学习与休息、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关系。睡眠是休息方式中最重要的,青少年每天的睡眠时间应有8~9h。
    4、膳食合理应注意:食品中应尽量包括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和提供足够的能量;严格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品被污染。不吃不洁的食物;防止暴饮暴食或限制饮食,防止偏食。
    5、合理用药应强调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应注意做到:用药前要明确诊断,用药剂量要适当,用药时间要科学,用药途径要适宜,联合用药要合理。
    6、吸烟、酗酒和吸毒是当今社会三大公害。
    (1)过量饮酒便是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吸烟是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有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烟焦油等.联合国把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2) 品的种类很多,危害最大的是鸦片、大麻、可卡因。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7 、创建良好的居室环境和创建良好的水环境。
    8、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凡是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都是病原体。它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两大特点。
    9、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10、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
    11、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12、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1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当人体发病初期表现出来的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对患传染病的动物也应及时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各种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
    蝇、蚤等,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3)保护易感人群: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让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可以提高他们的抗病能力。
    14、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寄生虫病,传染源是粪便中含有蛔虫受精卵的人。
    预防蛔虫病的方法: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不随地大便;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瓜果,不喝生水;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消灭苍蝇。
    15、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
    预防方法:按时接种卡介苗;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及时隔离和治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市内经常通风,湿式清扫;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增加营养,通过抗病能力。
    16、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通过饮食传播或血液传播。
    预防方法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把住“口”这一关和手这一媒介,搞好饮食卫生,
    保护水源,做好饮水、食具的消毒工作;加强对血制品的管理,严格对带血污染物的消毒处理;及时接种肝炎病毒疫苗。
    17、免疫是人体内的一中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外来物质以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8、免疫有三方面的功能:①免疫防护,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如果这个功能过强,会引起人体过敏。②维持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19、免疫的种类:①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它是生来就有的,可遗传,人人都有;②特异性免疫:也称后天免疫,只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它是在人出生后受病原体的作用而获得的一种免疫能力,具有特异性。
    20、抗体与抗原:①抗原是一类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对人体说,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异种动物血清、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等都是抗原物质。②抗体是指病
    原体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而导致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主要存在
    于血清中。
    21、免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脾、淋巴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其中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22、计划免疫: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疫苗都属于计划免疫,保护易感人群,属于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五苗”:卡介苗——结核病;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麻疹疫苗——麻疹;乙肝疫苗——乙肝
    23、预防接种为什么能预防传染病?
    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接种,疫苗注入人体后,一般不产
    生疾病的症状,而体内能产生抗体,使人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是特异性的,从而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
    24、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三个因素与心血管疾病有关。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多运动、合理饮食、不抽烟、经常检查身体并在必要时调节血压等等,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25、癌症及其预防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预防:①不吸烟,也要避免被动吸烟;②改
    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③避免过度接触阳光中的紫外线,少去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改善居室通风条件;④坚持体育锻炼,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⑤正确处理人生中的各种生活事件,并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调整情绪,自我放松,不生闷气,豁达乐观,积极向上;⑥及时治疗各种癌前病变,定期接受检查,防微杜渐。

    第十四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26、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 环境的变化
    开垦荒地 ——------ 人 类 耕地减少
    采伐森林 土地沙化
    兴建水利 森林锐减
    发展农业 水地流失
    发展工业 物种灭绝
    开采矿藏 环境污染
    兴建城市 环 境 ——----- …………
    …………
    27、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核心作用,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森林被破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不仅造成森林资源的匮乏,还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使许多动物濒临灭绝,更会使全球性的气候恶化、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频繁发生的水灾和旱灾等。
    28、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环境,使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不仅有碍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及生物圈的稳定。
    29、生物圈保护的中心目标,在于保持各种生态环境的健康,维持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30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等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对生物资源的保护要加强法制管理和科学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是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