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淮安马坝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及答案(九科)
2023淮安马坝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淮安马坝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doc、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无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马坝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9月份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
1. 关于人体内缩手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沿反射弧传导(传递)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都是单向的
B. 突触前膜处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不消耗能量,在突触间传递消耗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
2、兴奋在突触处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详解】A、人体内缩手反射发生过程中,只有该反射弧中的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所以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都是单向的,A 正确;
B、突触前膜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 错误;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够作用于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细胞等,C 错误;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Na+ 出细胞和 K+ 入细胞是主动运输过程,突触前膜分泌神经递质是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D 错误。
故选A。
2. 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TSH
B. 下丘脑通过释放TRH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T3和T4
C. 甲状腺分泌的T4直接作用于垂体而抑制TSH的释放
D. 长期缺碘会影响T3、T4、TSH和TRH的分泌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2种: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二者均含碘,T3比T4少一个碘原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遍及全身所有器官,主要是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促进生长发育,也是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
【详解】A、由图示可知,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下丘脑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A错误;
B、下丘脑通过释放TRH作用于垂体,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T3和T4,B错误;
C、由图示可知,甲状腺分泌的T4经过脱碘作用转化为T3后才能作用于垂体,抑制TSH的释放,C错误;
D、T3和T4均含碘,长期缺碘不利于二者的合成,体内T3和T4的含量减少会影响TSH和TRH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3. 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一种,下图为血液中单核细胞迁移到血管外组织后的3种去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核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后形成
B. 单核细胞只为特异性免疫提供免疫细胞
C.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内的RNA相同
D. 单核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详解】A、白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后形成的,而单核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因此单核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后形成,A正确;
B、单核细胞可分化成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免疫细胞)能参与第二、第三道防线,因此单核细胞可为第二、第三道防线提供免疫细胞,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是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但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内也有某些相同基因的表达,存在某些相同的RNA分子,因此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内的RNA不完全相同,C错误;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细胞的主动性死亡,D错误。
故选A。
4.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会缩短
B. 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C. 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D. 插条浸泡在低浓度NAA溶液中,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更易生根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详解】A、脱落酸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会缩短,A正确;
B、赤霉素能促进大麦种子产生ɑ-淀粉酶,进而催化淀粉分解,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有利于赤霉素发挥作用,能产生更多的ɑ-淀粉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B正确;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故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C正确;
D、NAA是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插条生根,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对生长素不敏感,所以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低的株系更易生根,D错误。
故选D。
5.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适合用来调查兔子田鼠和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B. 某种植物成群成族成块地密集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D. 遭受严重火灾后的森林恢复原状所需时间长,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C
【解析】
【分析】1.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2.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详解】A、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
B、植物成群、成簇、成块地密集分布属于种群的集群分布,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
D、遭受严重火灾后的森林恢复原状所需时间长,但是土壤中保留了种子的繁殖体等,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C。
6.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单独处理土壤的情况见下表,处理后的土壤再与落叶混合进行实验。以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分组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 该实验遵循了对照原则但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B. 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C. 该小组探究的问题包括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D. 预期结果是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1、3组中的落叶不被分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蜣螂等)。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详解】A、该实验的变量有两个,分别是灭菌与否及土壤的干燥程度,在湿润条件下1、2形成对照,在干燥条件下3、4形成对照,所以1、3分别是两组对照实验的对照组,该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错误;
B、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可能存在微生物)也应进行灭菌处理,B正确;
C、2、4组可以看出,该小组探究的问题包括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C正确;
D、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灭菌后,没有微生物),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D正确。
故选A。
7.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 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D1-A2-C2)
C.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 /W1
D. 图解表明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详解】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C1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故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 A2+B2+C2+D2),A正确;B错误;
C、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100%=D1/W1×100%,C正确;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正确。
故选B。
8.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抗体和tRNA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
B. 磷脂、核酸、ATP的元素组成相同
C. 大肠杆菌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其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
D. 生物膜系统为硝化细菌的高效代谢提供结构基础
【答案】B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化学本质为RNA的酶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通过转录形成。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叫做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tRNA发挥作用后仍具有生物活性,可以继续转运氨基酸。激素、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灭活。抗体可以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详解】A、tRNA发挥作用后仍具有生物活性,可以继续转运氨基酸,A错误;
B、磷脂、核酸、ATP的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N、P,B正确;
C、大肠杆菌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其通过二分裂进行增殖,C错误;
D、生物膜为硝化细菌的高效代谢提供结构基础,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细胞具有的膜系统,D错误。
故选B。
【点睛】
9. 2020年6月,科研人员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首次实现了对单个多糖分子的成像。如图亮度的六个峰,可以对应左图的六个单体图,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内的糖类主要以多糖形式存在
B. 脂肪与糖类的组成元素不同
C. 图中箭头所示的单位是葡萄糖,它的排序与多糖种类有关
D. 膜上糖蛋白的识别作用与蛋白质有关,与糖侧链无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成像,如图亮度的六个峰,可以对应左图的六个单体图。
【详解】A、生物体内的糖类主要以淀粉、纤维素或糖原等多糖形式存在,A正确;
B、糖类和脂肪都只含C、H、O三种元素,B错误;
C、多糖中的葡萄糖均相同,葡萄糖的排列顺序与多糖的种类无关,C错误;
D、糖蛋白的识别作用既与蛋白质有关,又与糖侧链有关,D错误。
故选A。
10. 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它在跨膜运输物质时离不开ATP的水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即离子泵既能发挥酶的作用,催化ATP水解,也能发挥载体蛋白的作用,协助相关物质跨膜运输。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错误;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属于逆浓度梯度进行,B错误;
C、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动物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呼吸作用受阻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正确;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导致载体蛋白变性,因此会降低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
故选C。
11. 分泌型溶酶体既具有普通溶酶体的功能,又能像分泌泡一样释放内含物,某蛋白受体能促进其与细胞膜的融合。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时,释放穿孔素的过程需要分泌型溶酶体参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泌型溶酶体的分泌过程需要膜蛋白的参与,消耗能量
B. 分泌型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C. 分泌型溶酶体既有胞内消化的功能,又有分泌功能
D. 受体阻断剂可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普通溶酶体是单层膜围成的囊状结构,动植物细胞内都有。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详解】A、结合题意“某蛋白受体能促进其与细胞膜的融合”可知,分泌型溶酶体的分泌过程中需要膜蛋白的参与,同时该过程属于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分泌型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形成与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类似,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正确;
C、据题意可知,分泌型溶酶体既具有普通溶酶体的功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能像分泌泡一样释放内含物,故分泌型溶酶体既有胞内消化的功能,又有分泌功能,C正确;
D、因“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时,释放穿孔素的过程需要分泌型溶酶体参与”,而分泌型溶酶体起作用时需要受体的参与,故受体阻断剂会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D错误。
故选D。
12. 农科所通过实验研究了温度对其饲养的某种经济动物肠道内各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得到下图实验结果:下列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但实验过程中pH、消化酶量均可影响实验结果
B. 实验前应在适宜温度下保存提取到的消化酶,40℃最适宜
C. 该动物的最佳饲养条件为:温度控制在35℃-40℃、多饲喂淀粉类饲料
D. 实验中应先将各种消化酶液和底物混合,再置于对应组温度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和曲线图可知,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其饲养的某种经济动物肠道内各种消化酶的活力的影响,其自变量是温度和消化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的活力,pH、各种消化酶的量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会水解,若淀粉酶活力降低,则淀粉分解量减少。
【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温度对动物肠道内各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所以自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种类,pH、消化酶量等属于无关变量,但也会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
B、从图中看出蛋白酶和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在4., 0℃左右,但保存酶应该在零上低温下保存,B错误;
C、从图中看出温度控制在35℃-40℃,各种酶的活性达到最大,且淀粉酶的活性最强,说明该动物对淀粉的分解能力最强,所以应该多饲喂淀粉类饲料,C正确;
D、实验中应先将各种消化酶液和底物分别在设定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在将其混合,若先将各种消化酶液和底物混合,反应已经开始,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C。
13. 将标记的32P注入活细胞内,随后迅速分离细胞内的ATP,测定其放射性,下图代表ATP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与结构简式A-P~P~P中的“A”代表同一物质
B. ATP中磷酸基团⑤很快就会被32P标记
C. ②脱去一个氧原子后可以成为PCR的原料
D. ④和⑤之间化学键的断裂为生命活动供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因此,图中①表示腺嘌呤,②表示核糖,③④⑤表示磷酸基团。
【详解】A、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是图中的结构①和②,A错误;
B、ATP中远离腺苷的化学键容易断裂和生成,但是ATP的含量基本不变,故磷酸基团⑤很快就会被32P标记,B正确;
C、图示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图中的②位置上去掉一个氧原子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便可成为PCR的基本原料,C正确;
D、④和⑤之间化学键的断裂形成ADP和Pi,并释放出能量,能为生命活动供能,D正确。
故选A。
14. 线粒体内膜上存在着一种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蛋白,通道活性随ATP浓度升高而被显著抑制。体外重建实验中,若该蛋白含量高,线粒体会发生肿胀;若该蛋白含量低,则线粒体基质紧缩,嵴内腔变大。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蛋白的功能受到线粒体内ATP含量的影响
B. 该蛋白帮助钾离子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跨膜运输
C. 钾离子的跨膜运输可能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D. 该蛋白功能减弱后,很可能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脊上有基粒;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详解】A、由题意可知,该蛋白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蛋白,其活性受ATP浓度的影响,故该蛋白的功能受到线粒体内ATP含量的影响,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线粒体内膜上存在着一种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蛋白,该蛋白帮助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由题意可知,该蛋白含量高低都会引起线粒体结构发生变化,而此蛋白是钾离子通道蛋白,会影响钾离子的跨膜运输,故钾离子的跨膜运输可能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C正确;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该蛋白功能减弱后,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故该蛋白功能减弱后,很可能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D正确。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选不全但正确得1分)
15. 下图为细胞的信息分子调节机理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细胞内的信号分子是甲状腺激素,则寒冷环境下其能够加快细胞代谢
B. 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淋巴因子,则能使B细胞内D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活跃
C. 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胰高血糖素,则在饥饿状态下能够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
D. 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则会使突触后膜的Na+通道开放而产生兴奋
【答案】AB
【解析】
【分析】信息分子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常见的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
【详解】A、若细胞内的信号分子是甲状腺激素,则寒冷环境下其能够加快细胞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稳定,A正确;
B、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淋巴因子,则能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分化,所以能够使 B 细胞内DNA 聚合酶基因的表达活跃,催化细胞增殖过程中DNA的合成,B正确;
C、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胰高血糖素,则在饥饿状态下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而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C错误;
D、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可使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而产生兴奋,若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促进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受到抑制, D 错误。
故选AB。
16. 在温带森林中,戴胜和斑鸫鹛栖息在同一区域,戴胜通过偷听斑鸫鹏的警报声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下图是戴胜独处时和与斑鸫鹛种群共处时的行为特征。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戴胜偷听到的斑鸫鹛的警报声是一种行为信息
B. 由图A、B可知,戴胜通过偷听斑鸫鹛的警报声,减少警戒时间,增加觅食时间
C. 由图D可知戴胜和斑鸫鹛共处不利于戴胜觅食
D. 由图C、D可知,戴胜与斑鸫鹏共处可以拓展其捕食领域
【答案】A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指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是指在生命活动中,生物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行为信息是指动物的特殊行为,主要指各种动作,这些动作也能够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即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详解】A、斑鸫鹛的警报声是一种物理信息,A错误;
B、由图A、B可知,戴胜偷听斑鸫鹛的警报声可以减少警戒时间,增加觅食时间,B 正确;
C、由图C可知,戴胜与班鸫鹛共处时,其觅食效率大于独处时,C错误;
D、由图D可知,戴胜和斑鸫鹛共处时,戴胜在树上的觅食时间缩短,结合图C可知,戴胜觅食效率比独处时增大,故应该是和斑鸫鹛共处增加了戴胜在地面的觅食时间,拓展了戴胜的捕食领域,提高了其觅食效率,D 正确。
故选AC。
17. 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有关实验叙述, 不合理的是( )
A. 花生子叶切薄片后用苏丹III染液染色制片观察,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中被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
B. 可用显微镜对新鲜黑藻小叶装片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C. 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一般难以观察到染色体
D. 若想放大观察视野中向左上角游动的某种生物时,需要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下角适当移动,再换上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鉴定脂肪:原理是脂肪颗粒被苏丹III染成橘黄色,实验过程为切片→染色→洗浮色→制片→观察。
2、显微镜下物象呈放大倒立的虚像,若要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则需同向移动。
【详解】A、花生子叶切薄片后用苏丹III染液染色制片观察,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A错误;
B、新鲜黑藻小叶装片可以观察叶绿体的形态,但由于叶绿体随着细胞质绕中央大液泡环流故不能计数,B错误;
C、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一般观察不到染色体,C正确;
D、若想放大观察视野中向左上角游动的某种生物时,需要先将临时装片向左上角适当移动,再换上高倍物镜进行观察,D错误。
故选ABD。
18. 肾小管和集合管是葡萄糖重吸收的重要部位,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含有Na+—葡萄糖协助转运蛋白(SGLT1 、SGLT2),其中SGLT2主要分布在近曲小管S1管腔侧细胞膜上,能协同运输原尿中的Na+和葡萄糖。位于上皮细胞基底膜侧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将葡萄糖运入组织液。 具体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上皮细胞通过SGLT2、GLUT2两种转运蛋白运输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B. 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与膜上SGLT2、GLUT2的结构和分布密切相关
C. 肾小管上皮细胞钠-钾泵运输Na+出细胞,能够促进该细胞通过SGLT2吸收葡萄糖
D. 若肾小管出现炎症,导致上皮细胞吸收功能异常,则患者尿液中可能出现葡萄糖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膜上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2)逆浓度运输葡萄糖,说明钠离子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钠钾泵运输钾离子和钠离子是主动运输。
【详解】A、上皮细胞通过SGLT2逆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为主动运输, 经GLUT2顺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为协助扩散, A错误;
B、膜上SGLT2将葡萄糖由肾小管液运输进肾小管上皮细胞, GLUT2将葡萄糖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运输至组织液, 这两种转运蛋白的结构和分布与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密切相关,B正确;
C、由图示可知,Na+与葡萄糖通过SGLT2协同运输,其中Na+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产生的势能为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运输提供能量,因此肾小管上皮细胞钠-钾泵运输Na+出细胞,降低细胞内 Na+浓度,能够促进该细胞利用SGLT2吸收葡萄糖,C正确;
D、若肾小管出现炎症,会使葡萄糖重吸收受阻,所以患者尿液中可能出现葡萄糖, D正确。
故选BCD。
19. 如图为植物体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光呼吸作用的示意图,在CO2与C5反应过程中,O2能与CO2竞争相关酶的活性部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高O2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光呼吸的存在会降低糖的合成效率
C. 可以通过适当增大CO2的浓度来抑制光呼吸
D. 在特殊环境下,光呼吸可以为暗反应提供原料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明1分子五碳化合物在高二氧化碳环境中与1分子二氧化碳结合生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后参与卡尔文循环,在高氧环境中与1分子氧结合生成1分子三碳化合物参与卡尔文循环,同时生成1分子二碳化合物进入线粒体参与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在高O2环境中O2能与CO2竞争相关酶的活性部位,使CO2与C5固定生成C3的速率减小,植物光合作用减弱,A错误;
B、光呼吸的存在会使CO2与C5固定生成C3的速率减小,从而降低糖的合成效率,B正确;
C、O2能与CO2竞争相关酶的活性部位,适当增大CO2浓度可抑制氧气与C5结合,从而抑制光呼吸,C正确;
D、由图可知,光呼吸可产生C2,生成的C2可在线粒体内生成CO2,为暗反应提供原料,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共计57分)
20. 应激反应是人体对紧张性事件的适应性反应,其主要特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被激活,机体通过HPA途径促使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GC)。一定强度的应激反应有助于机体发挥潜力、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但应激时间过长或者过于强烈,则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图1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对免疫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_____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也是神经调节的中枢。
(2)图1中,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之间存在的HPA调控途径称为_____GC可以通过升高血糖保证重要器官能量供应,与胰高血糖素具有_____作用。
(3)GC的过度升高会影响机体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并大大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在应激状态下,可能是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敏感性降低,使G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_____调节功能下降,从而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4)在HPA轴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免疫调节机制——“脑—脾神经轴”,如图2所示。
①图2中所示的免疫活动所属的免疫方式为_____(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
②据图2可推测,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
③科研人员为了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的脾神经对抗体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用手术法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如下表),请根据题意完成以下表格(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
实验目的
简单操作过程
实验动物选择及处理
a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0只,测定_____,并计算两组的平均值。
实验组处理
实验组手术切除脾神经。
对照组处理
b对照组小鼠_____。
c_____
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适量的相同疫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
结果检测
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体内相应的抗体平均水平并进行比较。
预期实验结果
d实验组小鼠的相对抗体水平_____(填“>”、“<”或“=”)对照组小鼠。
【答案】(1) ①. 神经—体液—免疫 ②. 下丘脑
(2) ①. 分级调节 ②. 协同
(3)负反馈 (4) ①. 体液调节 ②.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③. 初始抗体水平 ④. 做手术但不切除脾神经 ⑤. 控制无关变量(实验条件控制) ⑥. >
【解析】
【分析】图1表示的是糖皮质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与负反馈调节机制;图2表示的是下丘脑CRH神经元通过信息分子作用于脾神经,脾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一种神经递质),其作用于B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进而对体液免疫做出调节。
【小问1详解】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也是神经调节的中枢。
【小问2详解】
图1中下丘脑调控垂体中促激素的分泌,进而实现了垂体对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的调控,这种调控HPA途径称为分级调节,同时该分泌过程中还存在反馈调节。GC可以通过升高血糖保证重要器官能量供应,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也能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实现对血糖升高的调节,因而二者与HPA具有协同作用。
【小问3详解】
GC含量能维持相对稳定,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在应激状态下,GC的过度升高可能是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敏感性降低,使G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调节功能下降,进而使得免疫活动受到抑制,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小问4详解】
①图2显示,去甲肾上腺素对B细胞的分泌活动作出调控,而B细胞是体液免疫的中心细胞,因此,图2中所示的免疫活动为体液免疫。
②根据图2中所示,图中的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物质——乙酰胆碱,属于细胞因子,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刺激B细胞增殖(分裂)和分化。因而图示过程中浆细胞的含量增多,进而产生更多的抗体,使免疫能力增强。
③科研人员为了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的脾神经对抗体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此为验证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脾神经(手术法切除),两组小鼠均手术的目的是排除手术本生对小鼠产生抗体的影响。因变量是抗体的水平,无关变量包括实验的身体状况,饲养环境,疫苗处理等。根据该设计思路可完善表格如下:
a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0只,测定初始抗体水平,并计算两组的平均值,以便使后续的抗体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b对照组小鼠的处理为做手术但不切除脾神经,这样可以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疫苗后,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中抗体的数量。
d.该实验为验证性是由,若实验组小鼠的相对抗体水平“>”对照组小鼠,则可证明上述的结论。
21. 森林及其产品的固碳功能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木质林产品(HWP)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碳库。下图1为HWP在森林阶段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图2中的曲线a表示40年间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对量,曲线b表示40年间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实际增加相对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成为森林碳库。当遭遇人为干扰或自然干扰后,原本储存在植物体中的碳就会释放回大气中,其回归途径除了图1中的途径外,还有__________。
(2)图2中a、b两条曲线变化趋势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湿地在上亿年的形成过程中,泥炭不断堆积,形成巨大的“碳库”。湿地对温室气体总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湿地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与受保护的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湿地退化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年排放量的11%。其中,泥炭地的破坏会导致每年排放30亿吨二氧化碳。
①湿地的水域中有处于挺水层、浮水层和沉水层的不同生物,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②湿地中有很多水鸟,多以鱼等水中生物为食。图3表示能量流经某水鸟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其中C表示__________,若食物链“水草→鱼→水鸟”中鱼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500J/(cm2·a),则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若研究一个月内水鸟所处营养级的能量情况,图中未显示出来的能量是__________。
(4)习近平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相关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无机环境中的碳可在碳循环中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B. 不是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
C. 二氧化碳排放增多是导致气温升高的化学信息
D. 发展低碳经济、植树造林是实现碳平衡的有效手段
【答案】(1) ①. 有机物 ②. (分解者)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不同时间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同
(3) ①. 垂直 ②.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③. 该营养级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④. 16 ⑤. 未被利用的能量 (4)ABD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高营养级除外)、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小问1详解】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成为森林碳库。当遭遇人为干扰或自然干扰后,原本储存在植物体中的碳就会释放回大气中,其回归途径除了图1中的途径外,还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小问2详解】
图2中的曲线a表示40年间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对量,曲线b表示40年间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实际增加相对量,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其原因是不同时间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同。
【小问3详解】
①湿地的水域中有处于挺水层、浮水层和沉水层的不同生物,形成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垂直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
②图3表示能量流经某水鸟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故其中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若食物链“水草→鱼→水鸟”中鱼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500J/(cm2•a),则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20)÷500×100%=16%。若研究一个月内水鸟所处营养级的能量情况,图中未显示出来的能量是未被利用的能量。
【小问4详解】
A、碳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碳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A正确;
B、受人类活动影响,有些自然生态系统依靠自身不能实现碳中和,B正确;
C、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导致气温升高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作为物理信息,C错误;
D、发展低碳经济、植树造林是实现碳平衡的有效手段,D正确。
故选ABD。
22. 结核分歧杆菌(TB)感染肺部的巨噬细胞后,促使巨噬细胞裂解,释放出来的TB感染更多的宿主细胞,引起肺结核。研究发现,TB感染巨噬细胞会导致线粒体内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组分(ROS),然后通过如图1所示的过程,激活BAX复合物,使内质网内的钙离子通过钙离子通道(RyR)流入线粒体,从而诱导线粒体自噬,启动巨噬细胞裂解。下图2为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TB属于_____生物,图1中线粒体具有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2)图2中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_____;完成过程①需要_____、_____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2中过程③、④,用溴化乙啶、氯霉素处理细胞后,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_____中的基因指导合成。
(4)线粒体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据图2分析,理由是_____。
(5)将完整的离体线粒体放在缓冲液中,按图3、图4所示,分别加入物质x、y、z。已知寡霉素可以抑制ATP合成酶的作用,琥珀酸是可以被氧化分解的物质,DNP(一种化学物质)可降低进入线粒体内的[H]的含量。分析可知,物质z是_____,②阶段最可能是_____。
(6)如果要开发药物阻止肺结核病进程,下列关于该药物靶向部位的表述,合理的有_____。
A. 降低线粒体内的Ca2+浓度 B. 抑制内质网上的RyR开放
C. 药物促使溶酶体内BAX水解 D. 提高线粒体内ROS的水平
【答案】(1) ①. 原核 ②. 两
(2) ①.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②. ATP ③. 核糖核苷酸、酶等
(3)细胞核 (4)线粒体自身具有一套遗传表达系统,但受到核基因的调控
(5) ①. 寡霉素 ②.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6)AB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
图1中,TB感染巨噬细胞→导致线粒体内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组分(ROS)→激活溶酶体内的BAX复合物→激活内质网内的钙离子通道(RyR)→钙离子通过钙离子通道(RyR)流入线粒体→导致线粒体自噬→巨噬细胞裂解。
图2为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其中①为核DNA转录,②为核DNA翻译,③为线粒体DNA转录,④线粒体DNA翻译。
【小问1详解】
图1的结核分歧杆菌(TB)属于原核生物,图1中巨噬细胞具有两层磷脂双分子层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小问2详解】
由图2线粒体结构可知,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完成过程①核DNA转录需要ATP、核糖核苷酸、酶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小问3详解】
因为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2中过程③、④,当用溴化乙啶、氯霉素处理细胞后,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核DNA中的基因指导合成。
【小问4详解】
由于线粒体自身具有一套遗传表达系统,但其转录、翻译等过程必须依赖于核基因,因此线粒体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小问5详解】
根据图3、图4信息:ADP+Pi和x缺一个就不能进行反应,说明x是氧化分解的底物-琥珀酸;由图3可知,加入y后,氧气消耗、ATP合成趋于平缓,说明y是DNP;寡霉素可以抑制ATP合成酶的作用,根据图4,加入z后氧气消耗增加,但是ATP合成量不变,说明z是寡霉素。由图可知②阶段消耗的氧气量和产生的ATP同步,则最可能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小问6详解】
A、降低线粒体内Ca2+浓度,可以有效地阻止线粒体自噬,A正确;
B、抑制内质网上的RyR开放,可以有效地阻止内质网内的钙离子流入线粒体,进而抑制线粒体自噬,B正确;
C、药物促使溶酶体内BAX水解,能够抑制内质网上的RyR开放,可以有效地阻止内质网内的钙离子流入线粒体,进而抑制线粒体自噬,C正确;
D、提高线粒体内ROS的水平,会更加加剧BAX复合物的激活过程,促进线粒体自噬,降低线粒体内ROS的水平,可以使BAX复合物的激活过程受到抑制,D错误。
故选ABC。
【点睛】本题以“TB感染巨噬细胞后导致噬细胞裂解的机制”为载体,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微生物的营养、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等相关知识,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能够从背景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下图1、图2分别表示C3植物、C4植物利用CO2的两条途径。常见的C3植物有菠菜、水稻、小麦等,常见的C4植物有玉米、甘蔗等。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①过程发生的具体部位是细胞的_____中,②过程除了需要酶外,还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_____。叶绿体在_____上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色素中,能吸收蓝紫光的色素是_____。
(2)图2中,C4植物中,若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大气中的CO2,则14C的转移途径为_____。通过CO2泵,C4植物叶肉细胞能把大气中低浓度CO2以C4途径固定下来,并使其集中到_____细胞中。C3可运到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运出细胞,每运出一分子蔗糖相当于固定了_____个CO2分子。
(3)实验人员把玉米和小麦的叶切下,立即分别放在保持高温、光照充足的容器内(保持生活状态)。然后测定叶在发生水分亏缺情况下的相对光合作用强度如图3所示。
在水分缺少时,由于_____,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会减弱。相同水分亏缺的情况下,玉米比小麦更耐干旱。其原因是_______。
(4)欲测定某C4植物的总光合速率,至少设计两组实验。保持两组装置_____等环境因素相同且适宜,一组将植物置于_____条件下,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另一组将同种且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置于适宜光照下,并测得_____速率,从而获得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
【答案】(1)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H]和ATP ③. 类囊体薄膜 ④. 类萝卜素和叶绿素
(2) ①. CO2→C4→CO2→C3→(CH2O) ②. 维管束 ③. 12
(3) ①. 气孔大部分关闭 ②. 玉米是C4植物,能够利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而小麦是C3植物,对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利用较弱
(4) ①. 温度 ②. 黑暗 ③. 净光合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C3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图2表示C4植物能够利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图3表示在水分亏缺为20%和40%时,小麦和玉米已分别停止光合作用,再结合植物所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可得水分亏缺影响光合作用不是因为原料水的不足(此时叶片的含水量是可以满足光合作用对水的需求的),而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另一原料CO2缺乏(CO2主要通过气孔进入细胞,水分亏缺会导致气孔关闭)。再结合玉米对CO2的利用效率高,可知水分亏缺主要是通过影响CO2进入叶内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据此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图1中,①是C3植物暗反应过程中CO2固定的过程,发生的具体部位是在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②是C3植物暗反应过程中C3还原的过程,除了需要的酶的催化外,还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还原氢和ATP([H] 和ATP)。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类萝卜素和叶绿素都可吸收蓝紫光。
【小问2详解】
图2中,C4植物中,若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大气中的CO2,则14C的转移途径为CO2→C4→CO2→C3→(CH2O)。通过CO2泵,C4植物叶肉细胞能把大气中浓度很低的CO2以C4途径固定下来,并且使其集中到维管束鞘细胞中。一分子蔗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聚合形成的,一分子葡萄糖含有6个碳原子,因此每运出一分子蔗糖相当于固定了12个CO2分子。
【小问3详解】
在水分缺少时,由于叶片大部分气孔关闭(缩小),使CO2进入减少,光合作用强度会减弱。由于玉米(C4植物)能够利用较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相同水分亏缺的情况下,玉米光合作用强度比小麦高。
【小问4详解】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欲测定某C4植物的总光合速率,至少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将植物置于黑暗条件下,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另一组将同种且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置于适宜光照的下,并保持两组装置的温度和CO2浓度环境因素相同且适宜,测得净光合作用速率,从而获得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
24. 下图表示用新鲜的洋葱作为实验材料的三个实验操作流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步骤A表示研磨提取洋葱叶肉细胞中的色素,实验室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常用的溶剂是_____;研磨后,漏斗中要放入单层_____进行过滤,获得色素滤液。分离色素的方法是_____。若取材正确,一段时间后滤纸条出现的现象如图中①所示,上面一条色素带的颜色是_____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2)根据图示,用紫色洋葱_____部位,进行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步骤E操作方法是在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_____。图②所示状态时,③处溶液浓度_____细胞液浓度;某学生在进行步骤D时,发现实验现象与滴加清水前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某同学尝试用该洋葱的葱叶做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当进行E步骤之后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从而判断发生了质壁分离。如果用C部位细胞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无水乙醇 ②. 尼龙布 ③. 纸层析法 ④. 橙黄色 ⑤. 研磨时未加CaCO3
(2) ①. 鳞片叶外表皮 ②. 重复几次 ③. ≥ ④. 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3) ①. 绿色区域逐渐缩小与细胞壁分离 ②. 没有紫色大液泡
【解析】
【分析】1、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1)光合色素的提取:试剂是无水乙醇(溶解光合色素),SiO2(研磨充分)和CaCO3(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原理是光合色素是有机物可以溶解在有机溶解无水乙醇中。
(2)光合色素的分离:原理是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高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越快,距离滤液线越远,分离后光合色素从上到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2、质壁分离与复原:
一般选材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也可以用含叶绿体的叶肉细胞来观察。
【小问1详解】
提取绿叶中色素所用试剂为无水乙醇,加入绿叶和试剂研磨后过滤时需要在漏斗中加入单层尼龙布以收集滤液;分离光合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若取材正确,一段时间后滤纸条出现的现象如图中①所示,上面一条色素带是胡萝卜素,颜色是橙黄色,该条滤纸上没有显示叶绿素的条带,原因是研磨时没有加入CaCO3,导致叶绿素被破坏。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骤E操作方法是在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并且重复几次以便浸润外表皮。图②所示状态为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③处溶液浓度可能≥细胞液浓度;某学生在进行步骤D时,发现实验现象与滴加清水前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外界蔗糖溶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小问3详解】
某同学尝试用该洋葱的葱叶做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当进行E步骤之后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绿色区域逐渐缩小与细胞壁分离从而判断发生了质壁分离。如果用C部位细胞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根尖幼嫩细胞没有紫色中央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高一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高三9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