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5大自然的语言考点精讲版pptx、《大自然的语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物候现象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识记“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草长莺飞”等易考词语。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重点)梳理课文,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难点)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重点)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yú)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代表作有《气象学》《物候学》等,有《竺可桢全集》。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的。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
事理说明文 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的说明文,叫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
萌发 次第 翩然( )孕育( ) 农谚( ) 海棠( )悬殊( ) 销声匿迹( ) 周而复始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 融化( )簌簌( ) 载途( ) 短促( )衰草连天
强调排列的先后顺序,所以是“第几”的“第”。
左边为“钅”注意与“消逝”的“消”区分开。
( )风雪载途( )记载
“载”在意为“年”“记在书报上”时读“zǎi”,如“一年半载”“转载”;其余时候读“zài”。
【串句记忆法】春寒料峭,小区里的连翘( )已经盛开了,一片片花瓣翘( )起来,像是小姑娘的裙摆。
簌( )簌簌籁( )天籁
候( )候鸟侯( )王侯
销( )销声匿迹硝( )硝烟消( )消失
【串句记忆法】 秋雨潇潇,百虫哀(āi)鸣,衰(shuāi)草连天,他披着蓑(suō)衣离开了故乡。
销声匿迹衰草连天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悬殊
每年都像这样。相差很远。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形容江南暮春时的美丽景色。花儿飘香,鸟儿叫,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前面不能加“很”“十分”等词。
融化:用于冰、雪、霜等。
溶化:一般用于固体,指在水等液体中溶解。
熔化:用于固体,指受热化为液体或胶体状态。
萌发:可用于具体事物的发生。用于抽象事物产生时,一般用于正面的事物。
萌生:多用于抽象事物的产生。既可用于正面的事物,又可用于反面的事物。
快速默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划分结构层次。
以四季物候的变化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第四部分(11、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物候学,通读全文后自主归纳概括有关物候的知识。
[常见的考查形式] (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 (2)请结合全文,回答××的原因。
[答题技法] 1.信息提取。 2.信息理解整合。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这些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和古今的差异。
①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②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③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⑤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指出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
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中考真题](西宁中考)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不能删。“××”表限制(程度、约数、推测、范围、状态等),说明了……,如果删去,就变成了……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删掉”。(2)分析“××”词语的语境义。(3)若删去,句子意思由原来的……变成了……,与实际不符。(4)“××”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从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句中加点词语
“××”的本义是指……,在句中是指……,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分析“××”词语的本义。(2)分析“××”词语的语境义。(3)“××”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许多”是“很多”的意思,表示对数量和范围的限制,说明并不是全部如此。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西宁中考)结合第4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里”指代物候观测的手段复杂灵敏,物候观测的数据综合性强,应用到农事活动(农业)中简单而易掌握。
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影响最小,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更暖和,春天反而更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要比在内陆的北京迟到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得早。
(绥化中考)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日,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贺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文字是人类的语言,潮汐变化、新燕鸣啾等是大自然的“语言”。请你结合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单。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
纬度差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地区八月就下雪,是因为纬度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度差异:玉门关地处内陆,与同纬度沿海地区相比,“春风”吹不到,气候干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
③__________:山寺一般建在较高的山上,与低地相比,温度较低,植物抽青、开花较晚。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
古今差异:成都唐代有荔枝而宋代没有,是因为唐代的气候比较温暖,而宋代的气候比较寒冷。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唐]张籍成都无山,亦无荔枝。——[宋]陆游
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物候现象,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其对于说明事理的作用,完成下面学习任务单。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引用、举例子、作比较
结合具体内容,品味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及效果。
(1)典雅、简练、生动
如“次第”用词典雅,“变黄”“簌簌”有声有色,“北雁南飞”“衰草连天”等四字词简洁又富有表现力,开篇以令人目不暇接的优美词语,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画面。
如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
加强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如用“许多”“一定”等限定词,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时列出精确数字,举出确切例子等。
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
(西宁中考)阅读第11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由“首先”“此外”“还”“也”等词可知,作者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物候学研究对于农业特别是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①这段文字连用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都扣住“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点,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映,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这一段讲的是人们习见的现象,因此不用数字,也不用抽象概念,而是将道理寓于形象之中。 ②这段文字给出物候记录中确定的时间段、考察对象和精确的比较结果,说明物候的古今差异。这是因为物候古今的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个人难以察觉,因此用数字说话,才能清晰地展现结论。可见,说明语言的运用,要根据说明内容的特点来决定。
1.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这样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妙处?
本文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从整体上看,本文的思路是:
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说明,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又使读者对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
明确物候及物候学的概念
指出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2.本文原来的标题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与现在的标题“大自然的语言”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说说你的理由。
我更喜欢“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一说法生动形象,更易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也不错,它开门见山地摆出了说明对象,让读者一目了然。不过,如果是写给非专业人士阅读,还是“大自然的语言”更有吸引力一些。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本文从自然现象入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号召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本文考点精析或巩固训练见《状元大课堂》及《创优作业》
[注释] ①陟(zhì):登,上。②鴽(rú):鹌鹑之类的小鸟。
[注释] ③鵙(jú):伯劳。④溽(rù)暑:夏天潮湿而闷热的气候。
[注释] ⑤登:谷物成熟。⑥养羞:储藏食物。⑦坯户:昆虫在地里封塞巢穴。
[注释] ⑧蜃:大蛤蜊。⑨鹖(hé)旦:鸟名,寒号虫。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 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 五月,中原地区已是夏季,但在高海拔的天山却仍飘着雪,不见花影。这种现象是纬度和高下的差异造成的。诗人描写西北边塞的奇景和军旅生活,表现出愿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综合运用说明方法 本文在说明物候学时,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请你参考本文的写作方式,结合所学的知识或生活中的发现,说明一个事物或事理。
[写作策略]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内容、顺序及目的。掌握下定义、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针对说明对象的内容,如事理的定义、形成、影响等,选取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写作实践] 初春的清晨,在上学的路上,我们可能会看到地面有一层白色的东西,它就像十二点的“灰姑娘”,在温度升高后就消失不见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霜。那么霜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它是由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一种白色晶体,是一种自然现象。霜的形成有三个条件,即天空少云、晴朗微
风、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民间谚语“霜重见晴天”的道理也就在此。而和“瑞雪兆丰年”的大雪不一样,霜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植物有害,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准备一些预防措施了。
综合运用了下定义、引用、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了霜是什么以及其形成的条件等。
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次第开放,多音字检查,大家都来动动脑,研读探析,纬度对物候的影响,经度对物候的影响,抢答题,拓展迁移,古代农谚选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5 大自然的语言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课堂小结,玉门关,春夏两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大自然的语言,自我研学,整体感知,梳理文脉,主导因素,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细读研讨,细读文本研讨课文,举例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