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6374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6374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展开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一、小草和大树
1、迄今已知植物大约有30万种。有些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2、小草的相同特点:茎枝柔软、植株小、寿命短;大树的相同特点:茎枝坚硬、直立、寿命长
3、具有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4、草本植物的茎的共同特点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木本植物的茎的共同特点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
5、①海带②杨树③爬山虎④仙人掌⑤柳树⑥长豆角⑦芦苇⑧黄瓜
1、水生植物①⑦2、攀爬植物③⑥⑧3、木本植物②⑤4、耐旱植物④5、草本植物①③④⑥⑦⑧
6、不开花的植物有绿藻、水绵、肾蕨、苔藓。7、了解植物体内部的结构最好的方法是解剖。
二、植物博览会
1、银杏(白果树、公孙树)是我国特产著名的活化石植物,果实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2、珙桐又名中国鸽子树,是珍贵的观赏树种,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3、主要观赏植物:郁金香、枸骨、马尾松、猪笼草、含羞草;用途广泛的经济作物:大豆;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寄生植物:金灯藤;珍稀植物:银杏、珙桐;最新栽培植物:方形西瓜、转基因番茄;
三、鸟类动物的特征
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产卵繁殖后代2、鸟喙具有多样性,使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3、北美红雀——钳子;沙椎鸟——镊子;鹈鹕——汤匙;秃鹫——起钉器4、赫胥黎和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现代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也有科学家反对这一观点,认为鸟类起源于初龙类。
四、品种繁多的动物
1、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有无脊椎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根据繁殖方式把动物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类。根据食性把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2、具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3、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昆虫类、虾、蜗牛、蜘蛛等
4、各类动物的特征及举例:
①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地爬。 如:蛇、蜥蜴、鳄鱼、乌龟
②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3对足,两对翅。 如:蚊子、苍蝇、蛾子
③鸟: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如:翠鸟、丹顶鹤、企鹅、鸵鸟
④两栖动物:小时候在水里生活,用腮呼吸;长大后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 如: 青蛙、蟾蜍、蝾螈
⑤鱼:终身生活在水里,用腮呼吸,用鳍游泳。 如:鲤鱼、鲢鱼、鲑鱼、金枪鱼
⑥哺乳动物:体表有毛,在“妈妈”腹中长成“小胎儿”,幼时吃母乳。 如:马、牛、羊、猫
5、科学家已经鉴别出脊椎动物有46900多种。无脊椎动物大约130万种,多数是昆虫,并且昆虫中多数是甲虫。像海盘车、蚌、水母、鼻涕虫、蟹和海绵等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五、细菌和病毒
1、细菌和病毒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们漂浮在空气中,潜伏在食物、土壤、水中,寄生在人和其他动植物的体内。2、细菌的特点:细菌非常微小,结构简单,基本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许多细菌可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繁殖迅速。3、病毒的特点:病毒比细菌小得多,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面。4、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无害,有些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5、细菌和病毒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它们能使人类和动植物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如麻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患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感染了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①研制疫苗、药品②发酵食品,做出馒头、酸奶、酸菜等③分解动植物等
6、写出有利于健康的几种生活方式:勤洗澡、勤换衣服、按时刷牙、定期注射疫苗、不喝生水、经常锻炼、生吃瓜果蔬菜洗干净、室内勤通风。
7、常用的消毒方法有:高温消毒、药物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等8、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更健康:吃饭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等。
9、制作酸奶成功的关键是:器具消毒、牛奶消毒灭菌、加入的酸奶要新鲜、还需要适宜的温度。10、细菌和病毒同样会侵害一些动物和植物,烟草花叶病、鸡瘟、牛瘟等瘟疫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些病害会使植物枯萎腐烂、动物死亡,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如英国爆发的口蹄疫。
11、病毒引发的疾病:麻疹、流感、肝炎、口蹄疫、瘟疫。 细菌引发的疾病:百日咳、痢疾、破伤风
六、生活中的真菌
1、蘑菇、霉菌等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动物又不属于植物的生物。
2、真菌有的可食用,有的不能食用。我国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如银耳、灵芝、香菇、金针菇、竹荪等。可以食用的真菌:松菇、木耳、银耳、金针菇、灵芝、香菇、竹荪等3、香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还有治疗高血压的作用。4、除了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问答题:1、为什么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因为食用真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还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2、怎样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衣物保持干燥,不要受潮,食物放在冰箱等低温设备中或低温的环境中。因为发霉的条件是潮湿温暖的环境。
3、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冷冻、冷藏、真空包装、脱水、腌制、罐装、防腐剂灭菌等。4、实验: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目的:验证食物在温暖、潮湿、不通风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实验材料:两块面包,冰箱,盘子。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将实验组放在浴室里,将对照组放在冰箱里。 实验结果:三天后,放在冰箱里面包的正常,放在浴室里面包的长霉了。实验结论:食物在温暖、潮湿、不通风的地方容易发霉。
七、宝贵的生物资源
1、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正是依赖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人类才能够繁衍生息。因此我们要保护、合理利用宝贵的生物资源。2、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3、生漆是我国的特产,是驰名中外的天然树脂原料,被称为涂料之王。4、加拿大的糖槭是最有名的木本糖源。5、保护生物资源你怎样做:保护好身边的动植物,同时搞好宣传,也让别人保护。不乱砍乱伐植物、不随意捕杀动物、多植树种草优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6、植物栽培、繁殖都有哪些新技术:温室栽培技术、滴灌及无土栽培技术、立体种植技术、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技术、植物的杂交技术、转基因技术。
7、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人类与其他生物是相互依存的。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其他生物,离开其他生物就无法生存。人类活动也影响着其它生物的生存。
8生活中的能量、
1、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
2、能量的单位是千焦。1千焦=1000焦耳。人每天约消耗的能量:10—13岁儿童9623千焦;轻体力劳动的成人10032千焦;重体力劳动的成人11704千焦。
3人体进行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从食物中获得的,过多过少地获取能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只有保证身体中的能量平衡才能保持我们的健康。4、食物和汽油中储存着化学能。5、列举3个使用光能的实例:光合作用、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
6、列举生活中利用能量的实例:风力磨坊 水车车水 烘烤食物 机械榨油
9、植物和能量
1、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人类和其他动物是通过食物获取所需能量的,而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植物。2、燃烧淀粉时发光发热说明淀粉中含有能量。3、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太阳光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光能,贮藏在淀粉中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
4、光能能通过绿色植物转化成化学能。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物质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6、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阳光、二氧化碳、水参加了这个变化过程。生成了新物质淀粉和氧气。7、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①防风固沙、加速降尘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③调节气候、增加降水。④吸收毒物、杀灭病菌。8、从能量和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有什么意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通过体内的叶绿素吸收阳光,分解水,同时放出大量氧气。并且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促进了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有了保障。9、实验发现:植物体能量的来源,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火柴。实验方法:1、点燃酒精灯。2、用燃烧匙取适量淀粉。3、将盛有淀粉的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淀粉燃烧起来。实验结论: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存在淀粉中。
10、动物和能量
1、食物链: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2、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着。2、一个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至少有3个环节。3、微生物、动物、植物、人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4、能量是怎样在食物链中进行传递或转化的:如在食物链 草→兔→人中,当太阳能通过草的光合作用进入植物体后,则按照草→兔→人的顺序逐渐单向传递或转化为化学能。
11、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1、为了更好的利用能量,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来实现能量的转化,电灯、电扇、风车等都是能量转化装置。2、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量在不停地流动和传递着。3、能量转化过程:流水的能—机械能—电能—热能—光能—声能—风能等4、列举5种能量转化装置。电风扇 电吹风 电动车 电冰箱 摩托车5、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抽到高处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6、自制风动小鼓是怎样工作的?风动小鼓在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风车在风能的作用下转动起来,风车转动时带动金属片,拨动鼓槌敲击小鼓,使小鼓发出声音。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风能→机械能→声能。
12、电铃响丁当
1、将漆包线缠绕在铁芯上的装置就是电磁铁,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2、制作电磁铁用的大铁钉必须是软铁或纯铁,不能用钢,否则会断电后仍有磁性。
2、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有关系。在线圈匝数一定的情况下,电流越大(增加电池节数)电磁铁磁力越大,电流越小(减少电池节数)电磁铁磁力越小。在电流一定的情况下,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线圈匝数越少,电磁铁磁力越小。
3电磁铁的用途:电铃、电话、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实验一 制作电磁铁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实验方法1.将绝缘导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大铁钉上。2.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大头针,看有什么现象。3.切断电源看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电磁铁接通电源后吸起了大头针,切断电源后大头针掉了。 实验结论: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实验二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实验材料 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实验方法 1用大铁钉、绝缘导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2线圈匝数一定,先用一节电池,看吸起几个大头针,再用两节电池,看吸起几个大头针。 实验结论 线圈匝数一定,电流越大,磁力越大,电流越小磁力越小。
实验三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多少有关。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实验方法:1用大铁钉、绝缘导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2电流一定,先少绕几圈导线,看吸起几个大头针,再多绕几圈导线,看吸起几个大头针。 实验结论 电流一定,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匝数越少磁力越小。
13、能量的控制
1、科学家从蝴蝶身上受到启发将卫星表面设计成百叶窗一样能吸收、释放能量的装置。2一些装置可以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3、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能量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需要利用某种装置或材料对能量的时间长短和大小进行控制。4、自动控制装置类型有声控、光控、热控、时控等。
14常见的能源、
1、自然界中能够产生、提供某种能量的物质或资源叫做能源。没有能源就无法提供能量。2、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3、太阳、风、石油、煤等都是能源。4、目前人类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源、海洋能源、地热能源、氢能源等。5、风能、光能、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气中的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6、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趋势是由不可再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发展。7、煤、石油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煤炭在开采时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石油在开采和运输时如果油管泄漏,会造成大面积水域污染,水生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煤、石油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影响。
8、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过程:第一代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第二代以化石燃料煤为主。第三代以液体燃料石油为主。第四代以核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为主。
问答:1、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从那里获得的?答:生活和生产中需要的能量有电能、光能、磁能、声能、机械能、化学能、水能、风能等,这些能量都是通过一定装置从自然界那里获得的。
2、使用煤这种能源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答:煤是用途十分广泛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但在开采时会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农田、村庄塌陷、污染水源,使用时会对大气造成污染,使空气中的硫含量增加,空气浑浊。
15、节约能源
1、人们目前可以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解决能源问题首先要从节能开始。
2、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可采资源量的66.8%,石油产量居世界第5位3、我国人均煤炭探明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是世界平均值的10%,我国的煤炭资源的集中在华北地区,水电资源的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能源消耗较大。
4、我国的能源问题:①人均能源资源不足。②、能源资源分布不均。
5、列举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节能措施
浪费能源的现象及相应节能措施:①.交通堵塞时汽车引擎空转——关掉发动机②生活用品浪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③自动楼梯无人使用时——人少时可关闭④电暖气、空调等电器长时间开着——减少开机时间 6、怎样做可以节约电:随手关灯、使用声控灯、不用吸尘器,使用节能炊具、使用节能灯、减少电视或其他电器开机时间等7、怎样做才能解决能源问题:解决能源问题首先从节能开始,这样不仅可以使有限的能源使用得更长久一些,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节能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
16、开发新能源
1、新能源是近几十年来人类采用新技术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2、能源、人口、环境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其中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3、天然气水合物俗称燃料冰,有极强的燃料力,可作为上等能源。往往分布于深水的海底沉积物中或寒冷的永冻土中。4、变色龙化合物晶体可以按照要求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光能或电能释放出来,颜色由白变黄。5、生物能与太阳能、风能以及潮汐能一起作为新能源的代表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6、甜高粱的秸秆含糖量高是生产酒精的最佳原料。种植甜高粱的最大优越性是可以极大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7、新能源有什么优点: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都是环保型能源。
8、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能源问题,还有效地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9、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绿色植物的生产;二是生物质能的气化、液化和固化。6、制作太阳灶是根据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的原理制成的。1、在太阳灶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使用太阳灶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这种装置为我们做哪些事情?答:在太阳灶工作过程中,光能转化为热能。优点清洁无污染,缺点受阳光限制。为我们提供热水、做饭、洗涤。
17太阳系的奥秘
1、第一次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由于传播日心说被判处死刑的科学家是布鲁诺。
2、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一定轨道围绕自己运动。它吸引着八大行星围绕自己运动。
3、这八大行星按照体积由大到小的排序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按照到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2006年8月24日布拉格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冥王星被归入矮行星行列。
5、现在知道的太阳系家庭成员有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
6、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是地球。
7、在繁星闪烁的夜空,有时会出现一个拖着一条长长尾巴的天体,这就是彗星。
8、哈雷彗星每隔76年左右绕太阳转一圈。下一次我们看到哈雷彗星是在2061年。
18、地球绕着太阳转
1、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绕着自己的地轴旋转,叫做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转引起昼夜变化。另一种是沿着椭圆轨道绕着太阳旋转,叫做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25天,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2、地球上四季变化的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另一个是由于地轴是倾斜的。3、在冬季黑夜比白昼长,在夏季白昼比黑夜长,春季和秋季白昼和黑夜大致一样长。4、在极地白昼会持续6个月然后是长达6个月的黑夜。问答题:1、昼夜变化是怎样形成的?答: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传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2、四季变化是怎样形成的?答: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它有一个不变的倾斜角度,太阳照射地球时直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因而形成四季变化。
19、美丽的星空
1、国际上通用的星座共有88个,这些星座把美丽的天空分成不同的区域
2、由于地球的公转,各个季节最适宜观测的星座有所不同。在北半球,春季的狮子座;夏季的牧夫座与天蝎座;秋季的天鹅座与飞马座;冬季的金牛座与猎户座比较容易观察;大熊座、小熊座和仙后座等星座,则全年都可以看到。
3、地球的公转,星座的位置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地球的自转,星座的位置在一天也会发生变化。
4、光年是指光一年所走的路程,大约为94605亿千米。
5、我们可以通过上网、使用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星空来观看星座,对星座有更多的了解。
20、地球的近邻--月球
1、1969年,美国的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首次登陆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2、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在广阔无边的天际中,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球和地球一样,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芒。3、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一月。在旋转过程中,月球一直以相同的一面朝向地球,人们看不到它的背面。4、月球绕地球逆时针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月,月球直径是地球平均直径的1/4,质量是地球的1/81,月球上没有水、空气,只有环形山。5、我们看到的月球的不同形状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的变化依次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6、人类研究太阳系的长远目标,是开发和利用太阳系中的能源和资源,最终到太空去安家落户。
1、月球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答: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是逐渐自西向东移动的,移动的轨迹是弧形的。
2、月球在一个月里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答: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3、月相是怎样形成的?答:月球在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始终照亮月球的一半,另一半我们看不见,但由于我们看月球亮面的角度不断变化,就出现了月相变化。
4、为宇航员设计宇航服,需要解决他们在月球上可能遇到的哪些问题?要解决他们在月球上遇到的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21蔚蓝色的宝库
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2、大陆架是陆地在海中的延伸。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大陆架极其宽阔,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储量可达22亿吨,天然气储量达480亿立方米。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最多的物质是盐。如果将地球上海水中的盐全部提炼出来,均匀地铺撒在地球表面,可铺成一个约40米厚的盐层。4、海洋动物有17万种,植物有2.5万余种。5、按照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把海洋资源分为矿产资源、生物资源、能量资源和化学资源四类。
6、海洋中蕴藏着那些资源?答:海洋中蕴藏着大量资源,如生物资源、石油、天然气水合物、潮汐能源;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盐、砂矿、钛铁矿、磁铁矿等。22、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有:开发海洋旅游资源、捕食海洋动植物、海上贸易、海上运输、潮汐发电、温差发电等。3、我国建立了60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和26个海洋生态环境特别保护区,以促进有效地保护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物种。
扩展阅读: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总结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2、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在已经发现的3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5、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其中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6、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7、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8、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1)提供给人类做食物;(2)供人类欣赏;(3)提供给人类做药材;(4)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5)可以净化空气;(6)提供给动物做食物。9、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9、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10、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力、沼气、核能等。11、电磁铁的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电磁铁的电压和电量越大,磁力越大。12、小电机主要由外壳、转子、后盖组成,电机里的转换器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13、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14、能量有电能、光能、声能、热能等不同形式。15、什么叫机械能?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做机械能。16、什么叫化学能?能量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17、能量转化的例子,放炮:化学能转为声能、热能和动能。18、电能的来源有:电池(化学能)光电池(光能)火电站(热能)风电站(机械能)水电站(机械能)19、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与太阳能有什么关系?是贮存的太阳能,实际就是太阳能转化过来的。
20、苍耳莲子蒲公英的生物器官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①苍耳生活在陆地,长有刺可以钩住动物的皮毛,来传播种子,②莲子生活水里,种子圆而且轻,可以随水漂流,传播种子。③蒲公英生活在陆地,长有毛状的种子,可以了随风漂走。传播种子。
21、为什么不同地方的青蛙的颜色不同?因为青蛙的后代的体色不同,在田野里,绿色的青蛙可以伪装留下来了,其他的颜色的都有被猎食者吃掉了。在沙地,同样的道理,黄色的就留下来了,所以不同地方的青蛙的颜色是不同的。
22、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取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23、为什么人类离不开植物?①给人食物。②给人欣赏③可以做成生活和学习用品。④提供药材,⑤净化空气,⑥给动物做食物。
24、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25、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26、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27、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28、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29、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30、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31、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用电器名称输入的能量形式输出的能量形式:电灯电能光、(热);电视机光、声、(热);电冰箱热、(光、声);电吹风风、热、(声);空调热、(光、声);洗衣机机械能、(光、声);取暖器热、(光);电风扇机械能、(声)。
32、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用电器名称输入的能量输出的能量形式:普通电池化学能电能;光电池太阳能;蓄电池化学能;水力、风力发电站机械能;火力发电站化学能。
一、小草和大树
1、迄今已知植物大约有30万种。有些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2、小草的相同特点:茎枝柔软、植株小、寿命短;大树的相同特点:茎枝坚硬、直立、寿命长
3、具有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4、草本植物的茎的共同特点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木本植物的茎的共同特点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
5、①海带②杨树③爬山虎④仙人掌⑤柳树⑥长豆角⑦芦苇⑧黄瓜
1、水生植物①⑦2、攀爬植物③⑥⑧3、木本植物②⑤4、耐旱植物④5、草本植物①③④⑥⑦⑧
6、不开花的植物有绿藻、水绵、肾蕨、苔藓。7、了解植物体内部的结构最好的方法是解剖。
二、植物博览会
1、银杏(白果树、公孙树)是我国特产著名的活化石植物,果实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2、珙桐又名中国鸽子树,是珍贵的观赏树种,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3、主要观赏植物:郁金香、枸骨、马尾松、猪笼草、含羞草;用途广泛的经济作物:大豆;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寄生植物:金灯藤;珍稀植物:银杏、珙桐;最新栽培植物:方形西瓜、转基因番茄;
三、鸟类动物的特征
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产卵繁殖后代2、鸟喙具有多样性,使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3、北美红雀——钳子;沙椎鸟——镊子;鹈鹕——汤匙;秃鹫——起钉器4、赫胥黎和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现代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也有科学家反对这一观点,认为鸟类起源于初龙类。
四、品种繁多的动物
1、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有无脊椎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根据繁殖方式把动物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类。根据食性把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2、具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3、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昆虫类、虾、蜗牛、蜘蛛等
4、各类动物的特征及举例:
①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地爬。 如:蛇、蜥蜴、鳄鱼、乌龟
②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3对足,两对翅。 如:蚊子、苍蝇、蛾子
③鸟: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如:翠鸟、丹顶鹤、企鹅、鸵鸟
④两栖动物:小时候在水里生活,用腮呼吸;长大后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 如: 青蛙、蟾蜍、蝾螈
⑤鱼:终身生活在水里,用腮呼吸,用鳍游泳。 如:鲤鱼、鲢鱼、鲑鱼、金枪鱼
⑥哺乳动物:体表有毛,在“妈妈”腹中长成“小胎儿”,幼时吃母乳。 如:马、牛、羊、猫
5、科学家已经鉴别出脊椎动物有46900多种。无脊椎动物大约130万种,多数是昆虫,并且昆虫中多数是甲虫。像海盘车、蚌、水母、鼻涕虫、蟹和海绵等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五、细菌和病毒
1、细菌和病毒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们漂浮在空气中,潜伏在食物、土壤、水中,寄生在人和其他动植物的体内。2、细菌的特点:细菌非常微小,结构简单,基本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许多细菌可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繁殖迅速。3、病毒的特点:病毒比细菌小得多,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面。4、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无害,有些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5、细菌和病毒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它们能使人类和动植物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如麻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患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感染了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①研制疫苗、药品②发酵食品,做出馒头、酸奶、酸菜等③分解动植物等
6、写出有利于健康的几种生活方式:勤洗澡、勤换衣服、按时刷牙、定期注射疫苗、不喝生水、经常锻炼、生吃瓜果蔬菜洗干净、室内勤通风。
7、常用的消毒方法有:高温消毒、药物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等8、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更健康:吃饭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等。
9、制作酸奶成功的关键是:器具消毒、牛奶消毒灭菌、加入的酸奶要新鲜、还需要适宜的温度。10、细菌和病毒同样会侵害一些动物和植物,烟草花叶病、鸡瘟、牛瘟等瘟疫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些病害会使植物枯萎腐烂、动物死亡,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如英国爆发的口蹄疫。
11、病毒引发的疾病:麻疹、流感、肝炎、口蹄疫、瘟疫。 细菌引发的疾病:百日咳、痢疾、破伤风
六、生活中的真菌
1、蘑菇、霉菌等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动物又不属于植物的生物。
2、真菌有的可食用,有的不能食用。我国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如银耳、灵芝、香菇、金针菇、竹荪等。可以食用的真菌:松菇、木耳、银耳、金针菇、灵芝、香菇、竹荪等3、香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还有治疗高血压的作用。4、除了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问答题:1、为什么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因为食用真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还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2、怎样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衣物保持干燥,不要受潮,食物放在冰箱等低温设备中或低温的环境中。因为发霉的条件是潮湿温暖的环境。
3、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冷冻、冷藏、真空包装、脱水、腌制、罐装、防腐剂灭菌等。4、实验: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目的:验证食物在温暖、潮湿、不通风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实验材料:两块面包,冰箱,盘子。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将实验组放在浴室里,将对照组放在冰箱里。 实验结果:三天后,放在冰箱里面包的正常,放在浴室里面包的长霉了。实验结论:食物在温暖、潮湿、不通风的地方容易发霉。
七、宝贵的生物资源
1、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正是依赖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人类才能够繁衍生息。因此我们要保护、合理利用宝贵的生物资源。2、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3、生漆是我国的特产,是驰名中外的天然树脂原料,被称为涂料之王。4、加拿大的糖槭是最有名的木本糖源。5、保护生物资源你怎样做:保护好身边的动植物,同时搞好宣传,也让别人保护。不乱砍乱伐植物、不随意捕杀动物、多植树种草优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6、植物栽培、繁殖都有哪些新技术:温室栽培技术、滴灌及无土栽培技术、立体种植技术、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技术、植物的杂交技术、转基因技术。
7、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人类与其他生物是相互依存的。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其他生物,离开其他生物就无法生存。人类活动也影响着其它生物的生存。
8生活中的能量、
1、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
2、能量的单位是千焦。1千焦=1000焦耳。人每天约消耗的能量:10—13岁儿童9623千焦;轻体力劳动的成人10032千焦;重体力劳动的成人11704千焦。
3人体进行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从食物中获得的,过多过少地获取能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只有保证身体中的能量平衡才能保持我们的健康。4、食物和汽油中储存着化学能。5、列举3个使用光能的实例:光合作用、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
6、列举生活中利用能量的实例:风力磨坊 水车车水 烘烤食物 机械榨油
9、植物和能量
1、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人类和其他动物是通过食物获取所需能量的,而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植物。2、燃烧淀粉时发光发热说明淀粉中含有能量。3、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太阳光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光能,贮藏在淀粉中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
4、光能能通过绿色植物转化成化学能。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物质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6、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阳光、二氧化碳、水参加了这个变化过程。生成了新物质淀粉和氧气。7、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①防风固沙、加速降尘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③调节气候、增加降水。④吸收毒物、杀灭病菌。8、从能量和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有什么意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通过体内的叶绿素吸收阳光,分解水,同时放出大量氧气。并且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促进了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有了保障。9、实验发现:植物体能量的来源,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火柴。实验方法:1、点燃酒精灯。2、用燃烧匙取适量淀粉。3、将盛有淀粉的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淀粉燃烧起来。实验结论: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存在淀粉中。
10、动物和能量
1、食物链: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2、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着。2、一个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至少有3个环节。3、微生物、动物、植物、人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4、能量是怎样在食物链中进行传递或转化的:如在食物链 草→兔→人中,当太阳能通过草的光合作用进入植物体后,则按照草→兔→人的顺序逐渐单向传递或转化为化学能。
11、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1、为了更好的利用能量,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来实现能量的转化,电灯、电扇、风车等都是能量转化装置。2、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量在不停地流动和传递着。3、能量转化过程:流水的能—机械能—电能—热能—光能—声能—风能等4、列举5种能量转化装置。电风扇 电吹风 电动车 电冰箱 摩托车5、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抽到高处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6、自制风动小鼓是怎样工作的?风动小鼓在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风车在风能的作用下转动起来,风车转动时带动金属片,拨动鼓槌敲击小鼓,使小鼓发出声音。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风能→机械能→声能。
12、电铃响丁当
1、将漆包线缠绕在铁芯上的装置就是电磁铁,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2、制作电磁铁用的大铁钉必须是软铁或纯铁,不能用钢,否则会断电后仍有磁性。
2、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有关系。在线圈匝数一定的情况下,电流越大(增加电池节数)电磁铁磁力越大,电流越小(减少电池节数)电磁铁磁力越小。在电流一定的情况下,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线圈匝数越少,电磁铁磁力越小。
3电磁铁的用途:电铃、电话、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实验一 制作电磁铁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实验方法1.将绝缘导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大铁钉上。2.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大头针,看有什么现象。3.切断电源看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电磁铁接通电源后吸起了大头针,切断电源后大头针掉了。 实验结论: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实验二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实验材料 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实验方法 1用大铁钉、绝缘导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2线圈匝数一定,先用一节电池,看吸起几个大头针,再用两节电池,看吸起几个大头针。 实验结论 线圈匝数一定,电流越大,磁力越大,电流越小磁力越小。
实验三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多少有关。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实验方法:1用大铁钉、绝缘导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2电流一定,先少绕几圈导线,看吸起几个大头针,再多绕几圈导线,看吸起几个大头针。 实验结论 电流一定,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匝数越少磁力越小。
13、能量的控制
1、科学家从蝴蝶身上受到启发将卫星表面设计成百叶窗一样能吸收、释放能量的装置。2一些装置可以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3、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能量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需要利用某种装置或材料对能量的时间长短和大小进行控制。4、自动控制装置类型有声控、光控、热控、时控等。
14常见的能源、
1、自然界中能够产生、提供某种能量的物质或资源叫做能源。没有能源就无法提供能量。2、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3、太阳、风、石油、煤等都是能源。4、目前人类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源、海洋能源、地热能源、氢能源等。5、风能、光能、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气中的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6、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趋势是由不可再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发展。7、煤、石油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煤炭在开采时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石油在开采和运输时如果油管泄漏,会造成大面积水域污染,水生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煤、石油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影响。
8、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过程:第一代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第二代以化石燃料煤为主。第三代以液体燃料石油为主。第四代以核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为主。
问答:1、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从那里获得的?答:生活和生产中需要的能量有电能、光能、磁能、声能、机械能、化学能、水能、风能等,这些能量都是通过一定装置从自然界那里获得的。
2、使用煤这种能源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答:煤是用途十分广泛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但在开采时会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农田、村庄塌陷、污染水源,使用时会对大气造成污染,使空气中的硫含量增加,空气浑浊。
15、节约能源
1、人们目前可以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解决能源问题首先要从节能开始。
2、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可采资源量的66.8%,石油产量居世界第5位3、我国人均煤炭探明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是世界平均值的10%,我国的煤炭资源的集中在华北地区,水电资源的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能源消耗较大。
4、我国的能源问题:①人均能源资源不足。②、能源资源分布不均。
5、列举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节能措施
浪费能源的现象及相应节能措施:①.交通堵塞时汽车引擎空转——关掉发动机②生活用品浪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③自动楼梯无人使用时——人少时可关闭④电暖气、空调等电器长时间开着——减少开机时间 6、怎样做可以节约电:随手关灯、使用声控灯、不用吸尘器,使用节能炊具、使用节能灯、减少电视或其他电器开机时间等7、怎样做才能解决能源问题:解决能源问题首先从节能开始,这样不仅可以使有限的能源使用得更长久一些,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节能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
16、开发新能源
1、新能源是近几十年来人类采用新技术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2、能源、人口、环境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其中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3、天然气水合物俗称燃料冰,有极强的燃料力,可作为上等能源。往往分布于深水的海底沉积物中或寒冷的永冻土中。4、变色龙化合物晶体可以按照要求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光能或电能释放出来,颜色由白变黄。5、生物能与太阳能、风能以及潮汐能一起作为新能源的代表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6、甜高粱的秸秆含糖量高是生产酒精的最佳原料。种植甜高粱的最大优越性是可以极大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7、新能源有什么优点: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都是环保型能源。
8、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能源问题,还有效地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9、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绿色植物的生产;二是生物质能的气化、液化和固化。6、制作太阳灶是根据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的原理制成的。1、在太阳灶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使用太阳灶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这种装置为我们做哪些事情?答:在太阳灶工作过程中,光能转化为热能。优点清洁无污染,缺点受阳光限制。为我们提供热水、做饭、洗涤。
17太阳系的奥秘
1、第一次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由于传播日心说被判处死刑的科学家是布鲁诺。
2、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一定轨道围绕自己运动。它吸引着八大行星围绕自己运动。
3、这八大行星按照体积由大到小的排序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按照到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2006年8月24日布拉格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冥王星被归入矮行星行列。
5、现在知道的太阳系家庭成员有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
6、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是地球。
7、在繁星闪烁的夜空,有时会出现一个拖着一条长长尾巴的天体,这就是彗星。
8、哈雷彗星每隔76年左右绕太阳转一圈。下一次我们看到哈雷彗星是在2061年。
18、地球绕着太阳转
1、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绕着自己的地轴旋转,叫做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转引起昼夜变化。另一种是沿着椭圆轨道绕着太阳旋转,叫做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25天,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2、地球上四季变化的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另一个是由于地轴是倾斜的。3、在冬季黑夜比白昼长,在夏季白昼比黑夜长,春季和秋季白昼和黑夜大致一样长。4、在极地白昼会持续6个月然后是长达6个月的黑夜。问答题:1、昼夜变化是怎样形成的?答: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传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2、四季变化是怎样形成的?答: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它有一个不变的倾斜角度,太阳照射地球时直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因而形成四季变化。
19、美丽的星空
1、国际上通用的星座共有88个,这些星座把美丽的天空分成不同的区域
2、由于地球的公转,各个季节最适宜观测的星座有所不同。在北半球,春季的狮子座;夏季的牧夫座与天蝎座;秋季的天鹅座与飞马座;冬季的金牛座与猎户座比较容易观察;大熊座、小熊座和仙后座等星座,则全年都可以看到。
3、地球的公转,星座的位置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地球的自转,星座的位置在一天也会发生变化。
4、光年是指光一年所走的路程,大约为94605亿千米。
5、我们可以通过上网、使用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星空来观看星座,对星座有更多的了解。
20、地球的近邻--月球
1、1969年,美国的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首次登陆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2、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在广阔无边的天际中,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球和地球一样,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芒。3、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一月。在旋转过程中,月球一直以相同的一面朝向地球,人们看不到它的背面。4、月球绕地球逆时针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月,月球直径是地球平均直径的1/4,质量是地球的1/81,月球上没有水、空气,只有环形山。5、我们看到的月球的不同形状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的变化依次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6、人类研究太阳系的长远目标,是开发和利用太阳系中的能源和资源,最终到太空去安家落户。
1、月球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答: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是逐渐自西向东移动的,移动的轨迹是弧形的。
2、月球在一个月里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答: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3、月相是怎样形成的?答:月球在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始终照亮月球的一半,另一半我们看不见,但由于我们看月球亮面的角度不断变化,就出现了月相变化。
4、为宇航员设计宇航服,需要解决他们在月球上可能遇到的哪些问题?要解决他们在月球上遇到的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21蔚蓝色的宝库
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2、大陆架是陆地在海中的延伸。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大陆架极其宽阔,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储量可达22亿吨,天然气储量达480亿立方米。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最多的物质是盐。如果将地球上海水中的盐全部提炼出来,均匀地铺撒在地球表面,可铺成一个约40米厚的盐层。4、海洋动物有17万种,植物有2.5万余种。5、按照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把海洋资源分为矿产资源、生物资源、能量资源和化学资源四类。
6、海洋中蕴藏着那些资源?答:海洋中蕴藏着大量资源,如生物资源、石油、天然气水合物、潮汐能源;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盐、砂矿、钛铁矿、磁铁矿等。22、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有:开发海洋旅游资源、捕食海洋动植物、海上贸易、海上运输、潮汐发电、温差发电等。3、我国建立了60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和26个海洋生态环境特别保护区,以促进有效地保护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物种。
扩展阅读: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总结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2、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在已经发现的3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5、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其中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6、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7、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8、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1)提供给人类做食物;(2)供人类欣赏;(3)提供给人类做药材;(4)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5)可以净化空气;(6)提供给动物做食物。9、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9、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10、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力、沼气、核能等。11、电磁铁的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电磁铁的电压和电量越大,磁力越大。12、小电机主要由外壳、转子、后盖组成,电机里的转换器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13、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14、能量有电能、光能、声能、热能等不同形式。15、什么叫机械能?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做机械能。16、什么叫化学能?能量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17、能量转化的例子,放炮:化学能转为声能、热能和动能。18、电能的来源有:电池(化学能)光电池(光能)火电站(热能)风电站(机械能)水电站(机械能)19、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与太阳能有什么关系?是贮存的太阳能,实际就是太阳能转化过来的。
20、苍耳莲子蒲公英的生物器官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①苍耳生活在陆地,长有刺可以钩住动物的皮毛,来传播种子,②莲子生活水里,种子圆而且轻,可以随水漂流,传播种子。③蒲公英生活在陆地,长有毛状的种子,可以了随风漂走。传播种子。
21、为什么不同地方的青蛙的颜色不同?因为青蛙的后代的体色不同,在田野里,绿色的青蛙可以伪装留下来了,其他的颜色的都有被猎食者吃掉了。在沙地,同样的道理,黄色的就留下来了,所以不同地方的青蛙的颜色是不同的。
22、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取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23、为什么人类离不开植物?①给人食物。②给人欣赏③可以做成生活和学习用品。④提供药材,⑤净化空气,⑥给动物做食物。
24、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25、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26、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27、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28、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29、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30、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31、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用电器名称输入的能量形式输出的能量形式:电灯电能光、(热);电视机光、声、(热);电冰箱热、(光、声);电吹风风、热、(声);空调热、(光、声);洗衣机机械能、(光、声);取暖器热、(光);电风扇机械能、(声)。
32、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用电器名称输入的能量输出的能量形式:普通电池化学能电能;光电池太阳能;蓄电池化学能;水力、风力发电站机械能;火力发电站化学能。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