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练 课件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练 课件第1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练 课件第2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练 课件第3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练 课件第4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练 课件第5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练 课件第6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练 课件第7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练 课件第8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练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练 课件,共26页。
    (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答案】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同时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的能力。B 项,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
    (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劝诚”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诚做了铺垫。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要解答此题,需要理解首尾两联的意思: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否?不要受眼前境遇的拘束牵制,而一味地求佛问道。人生所追求的依然是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可见“惠远东林住得无?”问话中饱含了诗人杨巨源对白居易的深切关爱。表面问的是白居易到江州之后是否住过高僧慧远的东林寺,实际传递出来的是不希望朋友去那里,因为去过的话便意味着白居易厌倦仕途向往归隐,因为东林寺的雨花社是佛教讲经集会之地,所以结合尾联分析诗人暗含规劝和鼓励,在首联中,诗人连用两个问句,表现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江州气候不似中原,所以诗人担心朋友的安全;遭贬斥之后内心郁闷,所以诗人担心朋友意志消沉。杨巨源希望白居易人生所追求的依然是远大的抱负和志向。身处困厄之中,诗人依然不忘叮嘱朋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要因为一时的困厄就放弃初心,忘却了曾经的远大抱负。人生的路很长,在困境之中,要往前看,要向前走。
    衣带:形容江河水面狭窄。《南史・后主纪》“文帝谓仆射高圆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命作大战船。”湓浦似衣带,意为湓浦隔庐山很近。  岁晏:岁暮。鸿:鸿雁。古人以为雁能传书。离断鸿:诗人作此诗时当是冬天,雁南飞未返,故云“断”。这里喻无人可带书信。   阙:宫殿门前楼观。后世常指天子居处。   病鹤:指白居易,状其多病多恣,形容枯槁。拘牵:受到拘束牵扯。   青云:借指仕路广或显地位。
    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否?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就在此处入海;也听说那庐峰,比香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岁末题诗寄托思念,却找不到送书的鸿雁;遥望宫阙,那样渺远,身似病鹤一样孤单。不要空受眼前境遇的牵制,一味求佛问道;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仍是前方追求的目标。
    晏 基本解释1. 迟 《吕氏春秋·制乐》“早朝~退。” 2. 同“宴”。详细解释1.  晏,天清也。——《说文》 2.晏,明也。——《小尔雅》 于是天清日晏。——杨雄《羽猎赋》。 又如:晏日(晴天);晏阴(晴阴)3. 平静;安逸 如: 河清海晏,大德宽仁。——《西游记》又如:晏安(平静;安逸);晏如(安坐;闲坐);晏居(闲居;安居);晏室(闲居之室;私室)4. 通“旰”(gàn)。迟 及年岁之未晏兮。——《楚辞·离骚》 你们今天怎么回来得这样晏?——巴金《家》又如:晏眠(迟睡);晏然(迟迟;迟缓的样子);晏灯(长明灯;终夜不熄的灯)5. 通“安”(ān)。温和;和柔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诗·卫风·氓》。晏晏,和柔也。6. 鲜艳;华美 如:羔裘晏兮,三英粲兮。——《诗·郑风·羔裘》又如:晏灿(明朗)
    春日忆李白【作者】杜甫 【朝代】唐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2021•新高考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我心自知为官多年,然于家于国没有做出半点功绩,我的孩子们啊,你们又用什么来报效圣明的朝代?
    示儿子:指教导儿子,告诫儿子。
    不论是成为平民百姓还是出仕朝廷,你们都要做到事国事亲不欺瞒,不诓骗。
    天下大道都在《六经》之书里,哪里有尽头,亲自耕种百亩之地,可让全家人幸福温饱,没有饥寒。
    如今,我把我最关心、最重要的事情嘱咐你们,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啊!
    周公为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
    周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言论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
    七月诗:指《豳风·七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诗共八章。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这都是为公家的,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麻子苦菜之类;第七章写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全诗通篇用“赋”的手法,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语调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
    豳bīn风 ·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bì发fā, 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sì,四之日举趾zhǐ。同我妇子,馌yè彼南亩,田畯jùn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gēng。女执懿yì筐,遵彼微行xíng ,爰yuán求柔 桑。春日迟迟,采蘩fán祁qí祁qí。女心伤悲,殆 及公子同归 。  …… ……
    翻译: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答案:“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啊!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初读读什么?六读并举:读诗人,读标题,读诗句,读注释,读选项,读题干。
    做题注意什么?客观题,突破难点,知其所以然!主观题,条理清晰,有采分意识。
    (2020年高考语文新高考II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赠赵伯鱼(节选) 韩 驹① 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 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赠赵伯鱼(节选) 韩 驹 荆州早识高与黄 ,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首二句言赵伯鱼于荆州就就教于前辈诗人高荷、黄庭坚,诵起二贤的诗响亮清脆。次二句承上评价其后生可畏,然后自谦说,自己谈诗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未及肯綮。后四句以学诗与参禅相类比,说学诗当如学禅,在未通诗艺大道时就应转益多师,“遍参诸方”。而一旦了悟之后,信手拈来皆成佳作,此时即是学诗功成之日。
    节选的这一部分,除肯定与鼓励赵伯鱼勤奋好学、方法正确外,韩驹在阐明他的学诗的方法,那就是“学诗如学禅”。这个道理用现代思想来解释,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只不过,韩驹不认为埋头闭门写诗不是真正的“量的积累”,真正的“量的积累”在于从许多诗歌前辈那里汲取营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赠赵伯鱼(节选) 韩 驹 荆州早识高与黄 ,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16.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①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②然后“一朝悟罢”,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

    相关课件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感知高考,错因分析,读题目明范围,读作者知背景,解题技巧,注意七个要点,常见情感类型,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技巧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技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的分类,小马过河,按题材,写作手法的分析,语言风格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专题: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专题: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案一整体阅读指导,典例1,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5,典例6,典例7,典例8,典例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