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诗经两首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12. 诗经两首 课件,共23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诗经》三种表现手法汉武帝将《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jūjiūqiúxìngwù mèisèmào一读,读准字音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 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窈窕 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 不得,寤寐 思服。悠哉 悠哉,辗转 反侧。 二读,注意停顿第一节:关关雎鸠 (情意真挚,互相和唱)君子、淑女和乐恭敬相处联 想兴三读,欣赏体会第二节:参差荇菜难求窈窕淑女君子思服兴第三节:君子因思成梦友、乐“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关雎、参差荇菜这些州上之物即景生情,从“求“这个全篇的中心到“友““乐“二字的逐渐加深,表现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梦中求得的喜悦。蒹 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jiān jiā 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yī 那人,指所爱的人在水一方:在水的那一边,对岸溯洄:sù huí 逆流而上 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萋萋:qī 茂盛的样子晞:xī 干湄:méi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跻:jī高坻:chí 水中高地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采采:茂盛,众多未已:还没有完涘:sì 水边右:弯曲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再读:想象诗歌的画意美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从三小节中找出起兴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找出表示时间推移的句子:白露为霜白露未晞xī白露未已反复: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气氛。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sì可望而不可即找出表现上下求索的句子道阻且长:路又险又长道阻且跻jī:路又险又高道阻且右:路又险又弯曲找出伊人飘忽不定的句子: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chí宛在水中沚zhǐ美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蒹葭 ,白露 。所谓伊人,在水 。溯洄从之,道阻且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蒹葭 ,白露 。所谓伊人,在水 。溯洄从之,道阻且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蒹葭 ,白露 。所谓伊人,在水 。溯洄从之,道阻且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填词成诗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小结: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1.起兴手法2.重章叠句写作特点:小测二、给下列字注音:蒹葭 溯洄 萋萋 晞 湄 跻 坻 涘 沚一、填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篇,也称“ ”,这些诗歌分为“ ”、“ ”、“ ”三个部分,与“ ”、“ ”、“ ”合称“六义”。三、根据提问用原句回答:1、第一节中用比兴手法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2、写主人公追寻的道路艰险而不断升高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