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秋七年级(上)期中考前专题训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秋七年级(上)期中考前专题训练(含答案),共3页。
2022年秋七年级(上)期中考前专题训练题(含答案)(一)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秋江送别(其一)[唐]王勃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创作背景】诗人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出长安,后南下入蜀。本诗或作于诗人居蜀时期。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下列诗句中,同样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的是(2分)( )A.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3.本诗前两句中将“早”“江”两个字重复使用,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二)记叙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7分) 巴陇锋①记得少年时,每逢春天刮“杨柳风”时节,柳木号声就在陇东高原的山山峁峁、村村户户响起。②柳木号是我记忆里的珍宝。在老家,柳木号又叫咪咪或咪子,与唢呐发声的部位同名、同形。③柳木号是不用花钱就能拥有的神奇响器,它随春天而来,可我们在冬天就开始想它了。陇东的冬季寒冷漫长,易无聊,当我们从货郎手里买到柳木号气球玩具的时候,当我们玩雪、溜冰的时候,当我们打纸炮、打牌、踢方的时候,当我们美慕哥哥们有铁链子枪玩的时候,当我们提灯笼闹元宵的时候,就无比思念那属于春天、属于我们的柳木号。④柳木号是上苍赐给孩童的礼物,它陪我们锄麦、挖荠菜、上坟、放牛放羊、挖小蒜。当我们变得勤快参加春耕时,大人便很慷慨地做柳木号奖给我们。当我们和哥哥们一起玩时,大人就会兑现曾经拍着胸脯向我们保证的事:开春后一定要爬柳树,给你折柳枝,扭咪咪吹喇叭。⑤扭咪咪是技术活,小娃娃做不来。⑥迎着狗舌头舔脸般舒坦的风儿,闻着花香,我们一边跟着大人跑,一边四下打量着柳树的婀娜身姿,忍不住一阵发急:美美的柳枝,哪一枝是要给我扭的咪咪呀?眼前情不自禁浮现出折柳枝的一幕:身手矫健的大人撂下自己的事,阔步走近柳树,伸手直接攀折,或在我们来不及看时,就一下子爬上树,很快折下一根根笔直、滑嫩的柳条儿,热情招呼我们围观他娴熟的扭咪咪技术……⑦大失所望的是,父母往往忙于农事,大哥哥们的爱好也永远与我们大异其趣。无奈,我们也会要小诡计,没遮没掩地朝小弟妹吼:“哎……怪毛娃,吹喇叭,一脚桩到案底下!”若是半天不应,我们会变本加厉,震破头喊:“喂……柳木号,柳木号,你不响我不要!”果然,一听是能吹响的喇叭号,流着涎水正玩土坷垃的小不点来劲了,立喊着要咪咪,话未说完就拿出看家本领,睡地上哭闹蹬腿儿。大人们妥协,笑着满足了我们的阳谋。⑧我们得意了,在春阳里撒欢,胡吼乱叫,然后目不转睛地观察柳木号的制作过程:大人选好一截直嫩柳条,边演示边讲解,待我们点头,才从柳枝的大头处轻轻撕开几绺皮。接着,左手紧握整个柳枝,右手攥住柳枝的大头用力扭,渐次由粗到细一路扭下去,直到最细处,没法扭了才停手,柳枝的柳皮都被扭离了滑溜的木芯。最后,将末端折断扔掉,一手捏住柳皮,另一手从大头儿往外抽木芯。如此,一长截筒状的柳枝皮便在大人的手上诞生。不待大人用小刀儿将两头剪齐,我们便自个儿上手了,用剪刀和小刀截出所要的长度,将小头捏扁,上面的硬皮用指甲抠掉,急不可耐地搭嘴试吹。不满意的话,就再改进、再试吹,直到心满意足。⑨吹柳木号的孩子多了起来,有人拿到课堂上吹,却被老师训:“别玩物丧志!”可我们早将心放飞在春风里。⑩转眼间,柳枝长老了,我们不能扭咪咪了,便分外珍惜手上的咪咪。为防止柳木号变干、开裂,影响音色,不吹时,我们便用清水泡着它,又担心它泡得太胀,吹不响。侍弄宝贝的过程,让我们懂得声音的产生、音长、音色、音高,也学会了与人相处。(选自《春城晚报》2022年4月19日,有删改)1.文章第④~⑨段主要回忆了与柳木号有关的哪些生活画面?请简要概括。(3分)2.阅读文章第⑧段,将柳木号的制作过程补充完整。(4分)选一截直嫩柳条→① →② →③ →④ →捏扁小头去硬皮3.下面这段文字,不厌其烦地罗列表示时间的语句是否拖沓累赘?为什么?(4分)当我们从货郎手里买到柳木号气球玩具的时候,当我们玩雪、溜冰的时候,当我们打纸炮、打牌、踢方的时候,当我们羡慕哥哥们有铁链子枪玩的时候,当我们提灯笼闹元宵的时候,就无比思念那属于春天、属于我们的柳木号。4.请为选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A.柳木号 B.记忆里的珍宝我选: 理由: 5.市民俗博物馆将本文主角“柳木号”收录于“乡村历史文化遗产”名录。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其写一段80字左右的介绍词。(可从历史由来、制作工艺、外貌形态中任选两个方面介绍)(3分) 参考答案一、古诗词鉴赏1.B【解析】A项是陈述,“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B项借景抒情,通过写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寂寞;C项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忧愁之深;D项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时的生动情形,活灵活现,犹如眼前。2.写出了诗人客中送客时内心的伤感,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感慨。3.前两句中将“早”“江”二字重复使用,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也有节奏紧凑的效果,和下面两句相比,节奏的变化得以呈现,而节奏由紧张转为舒缓,又与送别时的怆然和别离后的惆怅等情感变化相吻合。二、记叙文阅读1.①跟随大人折柳枝;②观察制作柳木号的过程;③在课堂上吹柳木号,被老师批评。【解析】阅读文章第④~⑨段可知,第④~⑦段写大人兑现曾经的承诺,让孩童们跟随大人折柳枝;第⑧段写我们目不转睛地观察柳木号的制作过程;第⑨段写有人因在课堂上吹柳木号,被老师训斥。据此概括作答即可。2.①从大头处撕开几绺皮 ②由粗到细渐次扭柳枝 ③抽离木芯 ④剪齐两端3.示例:不拖沓累赘。这段文字反复出现“当我们……的时候”这一句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们”并没有因玩不同的游戏。而减轻、停止对柳木号的思念,意在表达作者对柳木号强烈的思念之情。同时,多次强调增强了语言气势,加强了表达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进行删减,作者对柳木号无处不在的思念之情就会减弱,同时也会影响语句的表达效果。所以不厌其烦地罗列表示时间的语句并不显得拖沓累赘。【解析】本文的写作意图是表达作者对柳木号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段文字反复出现“当我们……的时候”这一句式,罗列在不同的游戏场景下,我们对柳木号仍止不住地思念,表达了作者对柳木号无处不在的思念之情。因此并不显得拖沓累赘,如果进行删减,表达的思念之情就会减弱,减弱文章的表达效果。从修辞角度看,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多次强调,增强了语势,加强了表达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4.示例一:A 以“柳木号”为题目,能够点明本文的写作对象;“柳木号”是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文章围绕“柳木号”展开叙述;暗含作者对柳木号的喜爱和怀念之情。示例二:B 以“记忆里的珍宝”为题目,用“珍宝”一词,表达了柳木号在作者心中珍贵的地位,突出了作者对柳木号的喜爱,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同时,该题目又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示例:柳木号,又叫咪咪或咪子,与唢呐发声部位同名、同形。它取材于春天里的直嫩柳条,经过扭皮、抽芯、剪齐、捏扁等程序制作而成,深受少年儿童喜爱,被誉为“神奇响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七上期中考前复习专项训练专题19:课内文言文,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课文《咏雪》,回答问题,阅读《咏雪》,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赏读《咏雪》一文,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秋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二)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课时训练,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三十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