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练习题
展开课后素养落实(一)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
题组一 种群的概念及种群密度的调查
1.下列生物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一块草地上的牛、羊及草
B.内蒙古草原上所有哺乳期的奶牛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个校园中的全部白杨树
D [一块草地上所有的牛、羊及草是多个物种,因此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辨析种群概念需要根据同种、所有来辨别,显然,内蒙古草原上所有哺乳期的奶牛没包括所有的奶牛个体,因此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不是同一个物种,C错误;一个校园中的全部白杨树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B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不是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A错误;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属于种群密度,B正确;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包括多个物种,其数量不属于种群密度,C错误;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属于不同种群,不能称为种群密度,D错误。]
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采用逐个计数法调查种群密度
B.可用样方法调查昆虫的卵、作物植株上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
C.调查十分狭长的水稻田某种害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中的五点取样法
D.可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破坏某种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该害虫种群密度
C [当种群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时,可采用逐个计数法调查种群密度,结果较准确,A正确;昆虫的卵、作物植株上蚜虫、跳蝻等生物个体小、活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B正确;当调查对象分布在狭长地带时,适宜采用等距取样法;对于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带,一般采用五点取样法,C错误;可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捕雄虫,破坏某种害虫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该害虫种群密度,D正确。]
4.草原物种多样性可用样方法调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在植物密集处选取样方地
B.根据植物密度确定样方面积
C.统计样方内物种数
D.统计每个样方内的物种数
A [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该注意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密集处选取样方地,A错误;统计时可视植物密度确定样方面积,密度低的样方可大些,B正确;样方法调查草原物种多样性,应该统计样方内物种数,C正确;样方法调查草原物种多样性,应该统计每个样方内的物种数,D正确。]
5.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调查法,某研究机构采用此方法对我国北方草原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布氏田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 捕获个 体数(只) | 标记个 体数(只) | 雌性个 体数(只) | 雄性个 体数(只) |
初捕 | 64 | 64 | 28 | 36 |
重捕 | 72 | 8 | 36 | 36 |
(1)假定重捕个体中被标记比例与种群个体总数中被标记比例相等,且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M,再次捕获的个体数为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为m,则该区域布氏田鼠种群的个体总数(N)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中数据计算该区域中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事实上,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
(3)在进行上述调查的同时,该机构研究人员还对该区域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该区域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则布氏田鼠数与洞口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
[解析] (1)根据分析,该区域布氏田鼠种群的个体总数(N)的计算公式为N=M·n/m。
(2)根据表格数据,该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密度N=64×72÷8÷2=288只/hm2,由于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会导致第二次捕捉被标记的数目减少,从而使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偏大。
(3)由于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则1 hm2有360个洞,田鼠数/洞口数=288/360=4/5。
[答案] (1)N=M·n/m (2)288 大 (3)4/5
题组二 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种群的性别比例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
C.“五一”期间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D.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
A [种群的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A错误;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如鸟类的季节性迁徙会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五一”期间人口流动较大,故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C正确;年龄结构可用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D正确。]
7.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某树林中树上蝉的成虫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
B.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
C.放开二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D.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将必然持续下降
D [树林内蝉种群包括地上部分的成虫以及土壤里的卵和幼虫,所以仅调查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A正确;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只能大致估算出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B正确;放开二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由于生男生女的概率基本一样,故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C正确;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下降,D错误。]
8.新中国建立之初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面对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我国提出放开二孩政策,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孩子。这种调节人口数量的方式是通过控制下列哪一项数量特征实现的( )
A.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 D.年龄结构
C [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我国放开二孩政策,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孩子,通过提高出生率来调节人口数量,C正确,A、B、D错误。]
9.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2007—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如图所示。2017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24 090万,占总人口数量的17.3%。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2015年开始,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请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2007-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
(1)种群(人口)的特征中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2017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24 090万,占总人口数量的17.3%。你认为我国老年人口比例还会继续升高吗?________。
(3)据图分析,2017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型,由此可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我国某地区人口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能保持稳定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就人口的数量特征而言,会直接改变我国人口的________。
[解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我国老年人比例还会继续升高,预计2050年后,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3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
(3)虽然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目前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仍为增长型,由此可预测我国人口数量仍然呈增长趋势。
(4)我国某地区人口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但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不一定能保持稳定,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即出生率-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受人口政策、医疗水平、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此外,人口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
(5)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直接改变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年龄结构。
[答案] (1)种群密度 (2)会 (3)增长 我国人口数量仍然呈增长趋势 (4)不一定,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即出生率-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受人口政策、医疗水平、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此外,人口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 (5)出生率和年龄结构
10.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迁入率下降 D.迁出率上升
A [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这是出生率下降导致的,A正确。]
11.图示为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之比是a>b>c
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b>c
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之比是a>b>c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③④
A [①题图反映的是种群的年龄结构:a、b、c分别代表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①正确;②据图分析,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成年个体)的个体数的比较应该是b>c>a,②错误;③a、b、c分别代表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则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b>c,③正确;④年龄结构不能反映迁入率与迁出率,④错误。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①③,A正确。]
12.下图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绘制该曲线的数据通过标志重捕法直接获得
B.1930年前后,该种群的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C.1950—1970年,此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加
D.1930—1970年,死亡率比出生率高,未必对种群不利
D [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绘制该曲线需要的数据,如出生个体数、死亡个体数不能通过标志重捕法直接获得,A错误;1930年前后该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但由图可知,种群数量并不稳定,B错误;1950—1970年,此种群出生的个体数小于死亡的个体数,种群数量在减少,C错误;1930—1970年,死亡率比出生率高,种群数量下降,可能保留了更多的生命力强的个体,对种群的繁衍有利,D正确。]
13.为了调查某荒废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实验小组用50只捕鼠笼,每隔10米棋盘式散放,前两天诱捕,让田鼠习惯,第三天开始每天巡视一次,对捕获的田鼠进行统计并将捕获的田鼠全部标记后释放,每次捕获的田鼠中未标记数和标记积累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荒废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约为130只
B.调查期间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会影响调查结果
C.该实验中多次捕获标记应在短时间内完成
D.该方法也适用于调查田螺、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D [据题图分析,当标记积累数达到130只时,未标记个体数为0只,即此时捕获的田鼠不再发现未标记的个体,因此农田中田鼠的数量约为130只,A正确;调查期间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会影响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B正确;若多次捕获间隔的时间过长,种群内个体的出生和死亡会影响标记情况,最终会影响实验的调查结果,C正确;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田螺、蚜虫等动物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错误。]
14.种群密度能够明显影响布氏田鼠的内分泌水平且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
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的两样地(距约30 km),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样地2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12只/hm2。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________,从其颈部取血4 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
不同密度种群高原鼠兔血浆皮质酮水平(ug/mL)
繁殖时期 | 种群Ⅰ | 种群Ⅱ | 种群Ⅲ |
繁殖初期 | 0.09 | 0.11 | 0.09 |
繁殖盛期 | 0.10 | 0.08 | 0.09 |
繁殖中期 | 0.06 | 0.06 | 0.06 |
繁殖末期 | 0.07 | 0.08 | 0.08 |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空白处的实验简要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 hm2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密度约为________(取整数)。
(4)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对照实验的原则之一是控制单一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应该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
(2)由于样地1和样地2之间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所以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不是同一种群。
(3)根据公式初次捕获数∶种群数量=重捕中标记数∶重捕数,可知数量为26×17÷2=221只。由于样地3的面积为10 hm2,所以密度约为221÷10≈22只/hm2。
(4)根据坐标曲线和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当前三个种群密度的范围内,密度高并没有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不同的种群个体的内分泌水平也没有明显差异;种群密度能够明显影响布氏田鼠的内分泌水平且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但对高原鼠兔不是如此,所以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
[答案] (1)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 (2)不是 两样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 (3)22只/hm2 (4)在当前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或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
对种群年龄结构的图示信息分辨不清
1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
B.天敌的迁入可能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D [根据分析可知,该种群个体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性成熟,所以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敌数量的多少、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天敌倾向于捕食种群中年老体弱的个体,故天敌的迁入可能导致衰老个体数量减少,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从图示可知,各月份中不同年龄期的个体百分比不同,说明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出生率明显降低,导致种群密度减小,D错误。]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种群的是,04‰,下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影响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影响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的是,下面耐受定律中,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影响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影响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习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