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学年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练习题
展开课后素养落实(五) 群落的主要类型 群落的演替
(建议用时:40分钟)
题组一 群落的主要类型
1.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动物夏眠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B.动植物种类稀少,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
C.仙人掌、骆驼刺是常见植物类型,蜥蜴、避役是常见的动物类型
D.沙漠蝗种群数量的变化只受鸟类的制约
A [荒漠动物在干旱季节进入夏眠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A项正确;动植物种类稀少,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水分,B项错误;避役是森林生物群落的动物类型,C项错误;沙漠蝗种群数量的变化不只受鸟类的制约,食物、气候等因素也影响其种群数量,D项错误。]
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
B.森林比草原群落结构更复杂
C.斑马、狮子是森林生物群落的典型动物
D.在森林生物群落中对群落影响最大的是树冠层
C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A项正确;与草原相比,森林群落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B项正确;稀树干草原上,生长着伞形树冠状乔木,动物以斑马、长颈鹿和狮子为主,C项错误;在森林生物群落中对群落影响最大的是树冠层,D项正确。]
3.在两个群落的交界处(草场和森林),有一过渡区,下列对这一过渡区中生物特点与相邻两个群落相比较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种类少 B.动物种类多
C.植物种类少 D.寄生动物多
B [在群落的过渡区,生物种类较多。]
4.影响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许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过程中,对当地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水
B.在北回归线附近,分布有西双版纳、撒哈拉沙漠和墨西哥草原,导致这一植被横向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
C.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生活着许多鸟类,而且明显呈垂直分布,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生存空间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导致这一植被纵向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
D [一个生物群落有时候不只是受一种因素的影响,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结合,共同影响着这个生物群落。西部地区缺水,大开发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西双版纳、撒哈拉沙漠和墨西哥草原的植被分布很显然也是受水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鸟类的垂直分布,是受它们各自的食物、生存空间所影响的。我国从南到北温度逐渐降低,导致植物群落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布。]
题组二 群落的演替
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
C.沙漠地区易形成树林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B [演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取代,A错误;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少雨,不易形成树林,C错误;若环境条件极为恶劣,且有人为破坏等,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树林,D错误。]
6.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遭火烧后的森林中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D [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组成是不断变化的;遭火烧后的森林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次生演替的速度要快于初生演替。]
7.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
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
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
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
B [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不存在任何生物生长的演替才是初生演替。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但通常不会消失。]
8.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D [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要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简单。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比灌木阶段弱。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段创造适宜的环境。]
9.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
(1)光裸的岩地最终演替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____________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形成__________的过程。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_________。
(5)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__。
①地衣和苔藓阶段 ②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 ③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 ④森林阶段
[解析] (1)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会越来越多,群落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据此可以排列各演替阶段的顺序。(2)地衣的出现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地衣会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3)草本植物的出现为昆虫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4)地衣阶段之后的一个阶段是苔藓阶段,二者相比,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和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苔藓阶段。(5)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土壤条件较差,所以所需时间较长。
[答案] (1)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有机酸 土壤 (3)草本植物阶段
(4)苔藓阶段 苔藓阶段 (5)①
题组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0.下列人类的活动不利于生物群落的演替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的是( )
A.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B.在沙漠边缘种树种草
C.我国西部地区山坡上退耕还林还草
D.减少草原放牧量
A [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因当地环境条件适于其生长,再加上没有天敌,造成疯长,而对当地物种构成严重威胁,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从而不利于群落的演替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11.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
(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渡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________________。
(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群落类型 | 树种数量 | 平均胸径(cm) | 平均高度(m) |
Ⅰ:撂荒7年的次生林 | 22 | 8.7 | 6.3 |
Ⅱ:25年的次生林 | 81 | 10.4 | 8.4 |
Ⅲ:50年的次生林 | 96 | 11.8 | 9.2 |
Ⅳ: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 | 128 | 13.7 | 10.5 |
分析上表可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群落演替的过程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研究群落在同一区域,不同地段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为水平结构,而不是垂直结构。(2)由表格看出,①从撂荒7年到150年的近天然林中树种数量由22种达到了128种,对于部分个体平均胸径和高度均呈上升趋势,所以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次生林的恢复是向着物种数量的增加、林木的不断生长的方向进行的。②在次生演替的前50年内,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为96-22=74,而50年~150年之间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的数量为128-96=32,后期增长比较慢。
[答案] (1)群落的演替 物种丰富度 群落的水平结构 (2)①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次生林的恢复是向着物种数量的增加、林木不断生长的方向进行的 ②在次生演替的前50年内,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比较快,而50年~150年之间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的速度放缓
12.如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B.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增加
D.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
A [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同一地段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植被虽消失,但原有土壤条件保留,所以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C错误;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不断地变化,D错误。]
13.如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D [珊瑚礁上发生的演替是在原有的条件下发生的演替,原有条件就含有鱼类等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导致鱼类等生物的丰富度增加,从而为鱼类等生物提供了更复杂的生存空间;三条曲线的变化过程趋势都是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过程。]
14.某林区因森林火灾导致生态系统被毁,成为秃山。下面是之后20年间该林区植被变化情况图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20年间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
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A [据题图分析,20年间生物种类由少到多,说明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错误;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B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到草本层接受光照的多少,从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所以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正确。]
15.如图a~f表示10万年前某水体演替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图中a~f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判断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f阶段遭受了一场火灾,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上图过程较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落演替至顶极阶段,其中还能找到苔藓植物、草本植物及灌木吗?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过程为原生裸地阶段,即起始条件为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因此a~f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2)在f阶段遭受了一场火灾后,由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火灾后的枫—榉树林再演替到顶极阶段,已经具备该土壤条件,因此在f阶段遭受了一场火灾,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上图过程较短。(3)演替为优势取代,不是取而代之,因此在群落占劣势地位的苔藓植物、草本植物及灌木仍然存在。
[答案] (1)初生 a过程为原生裸地阶段,原生裸地的地面上从来没有植被覆盖 (2)火灾后发生的次生演替已经具备形成顶极阶段的土壤条件 (3)能。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一些种群被另一种更占优势的种群取代,而不是完全消亡,即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混淆物种类型和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
1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
D [R~S段群落可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影响,群落遭到了破坏,但仍保留了一部分种群,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演替应属于次生演替;R时和T时,生物种群类型数量相同,但具体种群类型不一定相同;群落演替普遍存在。]
高中苏教版 (2019)第二章 群落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 (2019)第二章 群落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群落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