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 端午节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 端午节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2课《端午节》——活动一“做香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渊源流长,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本课是“综合·探索”的课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的了解,认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逐步形成的各地民俗,从这些风俗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开心的绘画、制作、游戏、表演,自己动手尝试过一次端午节,在欢声笑语中领略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综合活动中学习美术知识、发展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培养创新思维。 本课分为两课时,一是端午香包为主题,二以赛龙舟为主题。今天主要上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制作香包。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2、通过了解端午香包的特点与用途,在制作香包的过程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发展动手能力。3、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教学难点:“菱角”香包的折法,如何装饰香包。 教学过程:一、 导入音乐1.用一段关于端午节的童谣引入,听完后,谈话1:请问这段童谣唱的是我国传统节日里面的什么节日呢?学生回答:端午节。教师板书:端午节2.谈话2:同学们能从这段童谣里知道,端午节是在每年的哪一天吗?(五月五)二、 授课(一)了解端午节1.端午节的起源请问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主要源于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遭到贵族的诬陷,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纪念屈原,其实我们是纪念他的精神: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和坚韧顽强的求索精神。2.端午节的习俗既然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那么同学们知道在端午节里,我们通常会做什么吗?接下来老师播放一个以沙画演绎的端午节习俗,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请学生回答视频里介绍的习俗: (1)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成为龙舟竞渡之起源。(2)包粽子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吞食屈原的身体。最初用竹筒盛装糯米饭,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就成了粽子。(3) 挂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有很浓的香味,插在门口,可驱虫。 (4) 戴香包 端午节戴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点缀之风。香包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3.体验彩粽香包制作说到香包,同学们觉得漂亮吗?想自己也拥有一个吗?看到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小手。(1)老师想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每一个小组桌面上都有香包,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拆之前先观察香包有几个面?拆开后又是什么形状?)(2)观看一个制作香包的视频。(3)学生自己总结:①将长纸条依图折出折痕,剪去尾端的三角形。②装饰靠近尾端的三个正方形。③折成形,装饰挂穗,将尾端三角形插入口中。三、 自主学习1、提出作业要求:尝试用长条纸折叠纸香包,做到棱角分明,装饰简洁大方美观。(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生)2、完成作品后,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3、拓展:有兴趣的同学,回家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制作一个用布和香料做成的美丽香包。四、总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 端午节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第12课 端午节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欣赏探究,创作体验,展示评价,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 端午节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感受,方法学习,自主表现,欣赏评价,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