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乐陵市三间堂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乐陵市三间堂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
    山东省乐陵市三间堂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
    山东省乐陵市三间堂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乐陵市三间堂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乐陵市三间堂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共28页。
    1.(3分)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8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课桌的高度为80cm
    D.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min
    2.(3分)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3.(3分)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收割机是运动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人看到地面在向下运动,他是以身边的电梯为参照物
    C.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
    D.我们看到宇航员出舱后能够静止,这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4.(3分)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B.由图像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2:1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8s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12s
    5.(3分)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6.(3分)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两列声波的音色相同
    C.丙图中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
    D.丁图中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7.(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区分的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8.(3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小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确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9.(3分)甲、乙两物体速度比是1:2,路程比是2:1,则运动时间之比是( )
    A.1:1B.1:2C.1:4D.4:1
    10.(3分)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0.4s
    B.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0.75m/s
    C.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CD段平均速度
    D.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11.(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细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因为音叉发出的是超声波,所以乒乓球才被多次弹开
    C.实验中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运动,易于观察
    D.利用乒乓球,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12.(3分)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在第5s末A、B相遇
    ④在前5s内,A和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
    二.填空题(共6题,共15分)
    13.(2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
    14.(2分)小明上学从家到学校距离3000米,骑车上学时,若前半程的速度是10m/s,后半程的速度是15m/s,则他通过前半程的时间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15.(3分)某乘客坐在笔直行驶、快速向前的客车上保持不动,他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在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该乘客把 作为参照物。由此现象可判断出 的速度较慢(以上两空均选填“卡车”或“客车”)。若以客车为参照物该乘客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6.(2分)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 (“响度”或“音调”),小提琴演奏的乐曲是通过 传入听众的耳朵。
    17.(2分)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得甲车速度为72km/h,乙车速度为5m/s,则甲、乙两车运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S甲:S乙= ,甲、乙两车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t甲:t乙= 。
    18.(4分)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一种鸟能抓住一根木棍击打树干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可谓是鸟界的“打击乐高手”,这声音是由树干的 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人耳。人们能区分出鸟叫声和树干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人们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音色”)来判断鸟离自己的远近。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0分)
    19.(7分)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选填“较小”或“较大”);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小”或“大”);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理由是: 。
    20.(7分)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读数正确的是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铅笔的长度为 cm。
    (2)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cm。
    (3)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若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1.(6分)如图所示,在利用钢尺探究影响乐音特性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1)小明发现,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会看到用力越大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听到声音越响。这说明声源的 越大,声音的 越大。
    (2)逐渐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的声音也不同。伸出桌面的钢尺越长,钢尺的振动越慢,听到声音的越低。这说明声源振动频率 ,声音的 越低。
    (3)实验中小明还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只看到钢尺振动得很慢。通过查阅资料小明了解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Hz,这时钢尺发出的声音不在这一范围内,是 波。
    四.计算题(共3题,共29分)
    22.(10分)某司机驾车自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看到路旁指示牌标有距障碍物0.9km字样,便鸣笛一声,5s后听到回声,又继续行驶22s,司机再次鸣笛并听到回声。(此时声速为340m/s)求:
    (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2)汽车的速度;
    (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
    23.(9分)如图,重庆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居民楼而过,山城的复杂地形造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象。吸引众多游客至此来“打卡”。若某辆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长度120m,行驶速度为72km/h,求:
    (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多少时间;
    (2)某位游客张大哥测出该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为14s,由此可知该居民楼长度为多少;
    (3)根据以上信息计算该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
    24.(10分)腾冲龙江特大桥(如图甲),是中国云南省境内一座桥梁,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段,龙江中游河段,跨越保山市龙陵县龙江乡上邦焕村与腾冲县五合乡大丙弄村之间的龙川江河谷,为单跨简支钢箱梁悬索桥,是保山一一腾冲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龙江大桥总长2400米,桥面宽33.5米,为双向四车道设计,大概算投资为19.55亿元。小锦一家从腾冲乘车到保山游玩,看到桥头的交通标志牌(如图乙),问:
    (1)80的含义: ;
    124的含义: 。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求小锦家乘车经过大桥的最短时间是多少h?
    (3)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小锦一家的车速是72km/h,小锦的爸爸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那么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小车前行了多远?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声速为340m/s)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三间堂中学八年级(上)
    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
    1.(3分)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8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课桌的高度为80cm
    D.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min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层楼的高度约3m,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跳动10次的时间在10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3分)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传播距离、分散程度等有关;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利用音色可以辨别发声体;
    (4)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
    D、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声现象的综合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只要平时学习时多归纳,多总结即可,都是一些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3.(3分)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收割机是运动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人看到地面在向下运动,他是以身边的电梯为参照物
    C.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
    D.我们看到宇航员出舱后能够静止,这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拖拉机和收割机收割庄稼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人看到地面在向下运动,他是以身边的电梯为参照物;故B正确;
    C、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是以云为参照物的。故C错误;
    D、我们看到宇航员出舱后能够静止,这是以飞船为参照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4.(3分)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B.由图像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2:1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8s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12s
    【分析】(1)(2)在s﹣t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利用速度公式分别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
    (3)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进一步确定物体的运动方向;
    (4)由图像分析甲车8s行驶的路程和乙12s行驶的路程是否相等。
    【解答】解:AB、甲、乙的s﹣t图像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甲的速度: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所以v甲>v乙,
    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0.2m/s:0.1m/s=2:1,故A错误,B正确;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因v甲>v乙,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甲8s行驶的路程为1.6m,乙12s行驶的路程为1.2m,路程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关键是正确从图中读取信息。
    5.(3分)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分析】(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3)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4)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介质种类发生变化,传播速度变化,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水中的鱼听到人在空气中产生的声音,所以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故B正确;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故C不正确;
    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速的影响因素和声音传播的条件,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6.(3分)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两列声波的音色相同
    C.丙图中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
    D.丁图中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分析】(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2)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解答】解:
    A、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若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是为了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若要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需要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故A错误;
    B、由图知,两列声波的形状不同,说明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振动越来越慢,音调越来越低,故C错误;
    D、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由此可知,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声学一些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在分析音调的变化情况时,明确振动的物体是什么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区分的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分析】(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根据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
    (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4)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解答】解: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与地球的位置没有变化,但是相对于太阳位置不断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
    B、零刻度磨损后,可以从后面某个刻度测量,最后用总刻度减去开始的刻度数即为正确刻度,故C错误;
    C、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C错误。
    D、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存在差异,即误差总是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一般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了机械运动、声音的特征、刻度尺的使用、误差的减小等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即可正确作答。
    8.(3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小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确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是不变的。
    【解答】解: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
    而选项A、B、C中的说法属于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而应考虑它的物理意义。
    9.(3分)甲、乙两物体速度比是1:2,路程比是2:1,则运动时间之比是( )
    A.1:1B.1:2C.1:4D.4:1
    【分析】已知物体的速度之比与路程之比,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解答】解:
    由v=得t=,
    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t甲:t乙=:=×=×==4: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在解比例关系的习题时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本题还可以利用赋值法进行求解。
    10.(3分)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0.4s
    B.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0.75m/s
    C.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CD段平均速度
    D.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分析】(1)已知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经过了3个时间间隔,据此求出用的时间;
    (2)读出AD之间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
    (3)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以及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与CD段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
    A、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经过了3个时间间隔,则用时3×0.1s=0.3s,故A错误;
    B、AD之间的距离为s=30.0cm=0.3m,小球运动的时间为t=0.3s,
    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v===1m/s,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则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CD段平均速度,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速度的计算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关键。
    11.(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细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因为音叉发出的是超声波,所以乒乓球才被多次弹开
    C.实验中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运动,易于观察
    D.利用乒乓球,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分析】(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
    (2)人们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都不能听到。
    (3)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4)实验中乒乓球运动放大音叉的振动,不能通过乒乓球分辨音叉音色。
    【解答】解:A、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音叉的响度越大,故A错误。
    B、音叉发出的声音我们能听到,说明音叉的振动频率在20Hz~20000Hz范围内,所以音叉发出的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
    C、音叉的振动比较微小不容易观察,把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运动,易于观察,故C正确。
    D、实验中乒乓球的运动放大音叉的振动,不能通过乒乓球分辨音叉音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一个探究小实验考查了实验探究方法、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等。
    12.(3分)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在第5s末A、B相遇
    ④在前5s内,A和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
    【分析】(1)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
    (2)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3)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4)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速度之比。
    【解答】解: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故①错误;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故②正确;
    ③从第3s开始,A的斜率大,故vA>vB,5s末A、B相遇,故③正确;
    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④错误。
    故只有②③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为路程与时间图象分析题,这样的题注意时间段的分析。
    二.填空题(共6题,共15分)
    13.(2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2.48 cm。
    【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
    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解答】解: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所以正确的是B;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2.4cm和2.5cm之间偏向2.5cm一侧,估读为2.48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48cm。
    故答案为:B;2.48。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4.(2分)小明上学从家到学校距离3000米,骑车上学时,若前半程的速度是10m/s,后半程的速度是15m/s,则他通过前半程的时间是 150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2m/s 。
    【分析】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他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的时间,然后可求总时间,再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由v=可得,他通过前半程所用的时间:t1===150s;
    他通过后半程所用的时间:t2===100s;
    故全程所用的总时间:t=t1+t2=150s+100s=250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12m/s。
    故答案为:150s;12m/s。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难度不大,但需要知道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需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15.(3分)某乘客坐在笔直行驶、快速向前的客车上保持不动,他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在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该乘客把 客车 作为参照物。由此现象可判断出 卡车 的速度较慢(以上两空均选填“卡车”或“客车”)。若以客车为参照物该乘客是 静止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卡车和轿车同向行驶,卡车在前,轿车在后,卡车向轿车“倒退”而来,说明卡车向轿车运动,说明卡车和轿车之间距离越来越近,可以断定卡车速度较慢,或轿车速度较快。
    【解答】解:
    客车和卡车同向行驶,客车的速度很快,或卡车的速度很慢,卡车和客车之间距离越来越小,所以,以客车为参照物,卡车向乘客“倒退”而来。
    若以客车为参照物,该乘客与客车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该乘客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客车;卡车;静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6.(2分)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 音调 (“响度”或“音调”),小提琴演奏的乐曲是通过 空气 传入听众的耳朵。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的。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只要对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有深刻的认识,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可轻松解答。
    17.(2分)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得甲车速度为72km/h,乙车速度为5m/s,则甲、乙两车运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S甲:S乙= 4:1 ,甲、乙两车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t甲:t乙= 1:4 。
    【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先将甲车速度单位统一成m/s,然后求出甲、乙两车速度之比,当甲、乙两车运动相同的时间时,求通过路程之比时先公式推导得出与速度时间比的关系;当甲、乙两车运动相同的路程时,推导出所用时间之比与路程速度比的关系。分别将比值代入计算。
    【解答】解:由题意知v甲=72km/h=20m/s,v乙=5m/s
    则==;
    当甲、乙两车运动相同的时间时,通过路程之比为:
    ==×=×==4:1
    当甲、乙两车运动相同的路程时,所用时间之比为:
    ==×=×=×==1:4
    故答案为:4:1;1:4。
    【点评】本题注意问题:1、速度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2、求比例题目中公式推导要条理;3、注意各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18.(4分)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一种鸟能抓住一根木棍击打树干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可谓是鸟界的“打击乐高手”,这声音是由树干的 振动 产生的,并通过 空气 传入人耳。人们能区分出鸟叫声和树干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人们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响度 (填“音调”“响度”“音色”)来判断鸟离自己的远近。
    【分析】(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递声音;
    (2)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不同发声体,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1)鸟抓住木棍击打树干发出有节奏的乐音,这乐音是由树干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朵的;
    (2)不同的发生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区分出鸟叫声和树干发出的声音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3)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人们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鸟离自己的远近。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属于基础性的题目,比较简单。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0分)
    19.(7分)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较小 (选填“较小”或“较大”);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25 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小 (选填“小”或“大”);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不正确 ,理由是: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方案不正确。 。
    【分析】(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
    (2)若要计时方便与准确,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根据刻度尺分度值确定AB段的距离,再根据v=求AB的平均速度;
    (4)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5)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做加速运动;
    (6)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3)由图可知,sAB=80.0cm﹣40.0cm=40.0cm;
    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c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根据实验知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速度;
    (6)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方案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v=;(2)较小;(3)25;(4)小;(5)小于;(6)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方案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
    20.(7分)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读数正确的是图中的 甲 (选填“甲”或“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 cm,铅笔的长度为 5.30 cm。
    (2)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减小误差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26.42 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26.00 cm。
    (3)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若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1)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先去除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再求取平均值;
    (3)根据金属的热胀冷缩,判断出尺子本身的变化,再结合刻度值不变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
    (1)读图可知,乙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其示数为5.30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
    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26.00cm;
    (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故答案为:(1)甲;0.1;5.30;(2)减小误差;26.42;26.00;(3)偏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与读数、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计算、以及对误差进行分析的方法,尤其在最后一问中,应注意细心分析,防止颠倒。
    21.(6分)如图所示,在利用钢尺探究影响乐音特性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1)小明发现,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会看到用力越大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听到声音越响。这说明声源的 振幅 越大,声音的 响度 越大。
    (2)逐渐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的声音也不同。伸出桌面的钢尺越长,钢尺的振动越慢,听到声音的越低。这说明声源振动频率 越低 ,声音的 音调 越低。
    (3)实验中小明还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只看到钢尺振动得很慢。通过查阅资料小明了解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20000 Hz,这时钢尺发出的声音不在这一范围内,是 次声 波。
    【分析】(1)响度与振幅有关;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解答】解:(1)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会看到用力越大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听到声音越响,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钢尺振动快慢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3)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而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所以人感觉不到。
    故答案为:(1)振幅,响度;(2)越低(越小),音调;(3)20~20000,次声。
    【点评】分清是研究哪个物体的振动的响度和幅度且掌握人听到声音的四个条件:频率在20~20000Hz,有一定的响度,有介质,耳朵完好等知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四.计算题(共3题,共29分)
    22.(10分)某司机驾车自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看到路旁指示牌标有距障碍物0.9km字样,便鸣笛一声,5s后听到回声,又继续行驶22s,司机再次鸣笛并听到回声。(此时声速为340m/s)求:
    (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2)汽车的速度;
    (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
    【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音在5s内传播路程,加上汽车行驶的路程为2倍距障碍物的距离,据此求出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2)知道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求出车的速度;
    (3)由题意可知,汽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前进的时间,由v=可求出汽车行驶的路程,进而可求第二次鸣笛处距离障碍物的距离,然后列出等式求出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的时间。
    【解答】解:(1)由v=可得,声音在5s内传播的路程:s声=v声t1=340m/s×5s=1700m,
    设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1,鸣笛时汽车到障碍物的距离为s,
    由题意知,s1+s声=2s,
    则有:s1=2s﹣s声=2×0.9×103m﹣1700m=100m;
    (2)汽车的速度:
    v车===20m/s;
    (3)汽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前进的时间:t2=5s+22s=27s,
    汽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行驶的路程:s2=v车t2=20m/s×27s=540m,
    第二次鸣笛处距离障碍物的距离:s3=s﹣s2=900m﹣540m=360m,
    则有:2s3=v车t3+v声t3,
    解得:t3===2s。
    答:(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的路程为100m;
    (2)汽车的速度为20m/s;
    (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为2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列出等式求得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的距离,有一定的难度。
    23.(9分)如图,重庆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居民楼而过,山城的复杂地形造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象。吸引众多游客至此来“打卡”。若某辆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长度120m,行驶速度为72km/h,求:
    (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多少时间;
    (2)某位游客张大哥测出该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为14s,由此可知该居民楼长度为多少;
    (3)根据以上信息计算该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
    【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求时间;
    (2)列车穿过居民楼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居民楼的长度,知道列车行驶的速度,根据v=求出列车穿过居民楼的长度,减去车长就是楼长;
    (3)楼长减去列车长即是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时间。
    【解答】解:(1)已知空载列车行驶速度v=72km/h=20m/s,
    由v=可得,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的时间:
    t===6s;
    (2)由v=可得,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路程:
    s′=vt′=20m/s×14s=280m,
    列车穿过居民楼的路程:
    s楼=s′﹣s车=280m﹣120m=160m;
    (3)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路程:
    s″=s楼﹣s车=160m﹣120m=40m,
    由v=可得,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
    t″===2s。
    答:(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6s;
    (2)该居民楼长度为160m;
    (3)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是2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列车穿过居民楼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居民楼的长度。
    24.(10分)腾冲龙江特大桥(如图甲),是中国云南省境内一座桥梁,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段,龙江中游河段,跨越保山市龙陵县龙江乡上邦焕村与腾冲县五合乡大丙弄村之间的龙川江河谷,为单跨简支钢箱梁悬索桥,是保山一一腾冲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龙江大桥总长2400米,桥面宽33.5米,为双向四车道设计,大概算投资为19.55亿元。小锦一家从腾冲乘车到保山游玩,看到桥头的交通标志牌(如图乙),问:
    (1)80的含义: 此路段限速80km/h ;
    124的含义: 距离保山还有124km 。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求小锦家乘车经过大桥的最短时间是多少h?
    (3)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小锦一家的车速是72km/h,小锦的爸爸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那么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小车前行了多远?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声速为340m/s)
    【分析】(1)根据对交通标志牌含义的掌握分析答题;
    (2)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行驶时间;
    (3)知道时间,利用s=vt求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行距离s1;
    再用公式s=vt算出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s2,鸣笛时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2s=s1+s2,据此求出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s。
    【解答】解:(1)标志牌上的“80”指:此路段限速80km/h;
    124意思是:距离保山还有124km;
    (2)由v=得,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汽车通过大桥的最短时间为:
    t===0.03h;
    (3)车的速度v车=72km/h=72×=20m/s;
    根据v=知,
    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行距离:
    s1=v车t=20m/s×2s=40m;
    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声音t=340m/s×2s=680m;
    设鸣笛时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2s=s1+s2,则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
    s=(s1+s2)=×(40m+680m)=360m。
    答:(1)此路段限速80km/h;距离保山还有124km;
    (2)小锦家乘车经过大桥的最短时间为0.03h;
    (3)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小车前行了40m,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60m。
    【点评】知道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相关试卷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三间堂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三间堂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三间堂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三间堂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36,山东省乐陵市朱集镇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136,山东省乐陵市朱集镇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朱集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朱集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