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共36页。
第二单元
一、单元目标
1.认识5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7个字,会写30个词语,懂得坐姿与书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千人糕》,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一匹出色的马》,进行名言诵读,。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珍爱劳动成果、与家人相亲相爱,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
4.根据提示,写自己的好朋友,写出他的样子和一起常做的事。
二、单元重难点
1.识字与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中句子描绘的画面。
3.理解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4.写自己的好朋友,写出他的样子和一起常做的事。
三、知识框架
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要点:
1. 认识5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7个字,会写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千人糕》,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一匹出色的马》。
3.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意思,并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能拓展积累词语。
4.读句子,想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内容。
5.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珍爱劳动成果、与家人相亲相爱。
语文园地二: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教学要点:
1.认识11个生字,认读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能发现这两类词语的特点,会选择词语说话。
2.仿造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发现一词多义的特点。
3.根据提示,写自己的好朋友,写出他的样子和一起常做的事。
4.展示书写成果,交流书写经验和体会。
5.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
6.正确流利地朗读《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时数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2课时
6.千人糕 ………………………2课时
7.一匹出色的马………………………2课时
语文园地二………………………4课时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浪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雷锋精神,做诚实、勤劳、关心别人的孩子。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领悟。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猜猜这是谁?(雷锋图片)
学生说说为什么把雷锋当成学习的榜样?
2.雷锋叔叔已经牺牲了,可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你能找到他吗?(出示课题)
3.认识生字:“雷”“锋”。
二、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教学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能准确认读
(2)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词后向组员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习效果
(1)课件逐个出示要掌握的字或词,让学生认读。
(2)针对“我会写”中的字,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他们,并分别组词。
4.生字已掌握了,下面我们来听听大家课文读得怎样。自己再认真读读。
(1)提出要求
声音宏亮,认字准确,能读准带生字的句子。
(2)指名读
(3)老师也来读读,大家帮老师提意见。
(4)组内练习,试读课文。
5、我们再来学写几个字
多媒体出示:冒、迹、滴、锋、泥泞(图片理解“泥泞”,体会雷锋的辛苦)
(1)自愿当小老师
选小老师教大家写字。愿意选哪个字就教哪个字。
(2)巩固练习:教师指导写字
三、延伸
收集雷锋的故事和资料。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二、摆出难题
读完课文,有个小朋友问:“老师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帮他解答吗?
学生答。
三、细读课文,大胆解答。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在哪里找到雷锋叔叔。
小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课文检查
2.详读课文1、2小节
(1)课件出示1、2节课文,男女对读并填空。
哪里需要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锋叔叔怎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为什么这样做?
(3)那我们就好好读读(自由读、对读、指名读)
3、小组内自学课文3、4小节
4、出示第5小节,说说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四、总结课文,得出结论。(结合疫情,展示为疫情作奉献的工作者,做新一代的活雷锋)
五、朗读背诵
六.找一找我们身边的活雷锋,分享活雷锋的事迹。
七.板书设计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背大娘
小路 ——为人民服务
踏荆棘
教学反思:
6. 千人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能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胆推测和想象"千人糕"的含义。
4、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都吃过哪些“糕”?(蛋糕,雪糕......)
2.揭示课题: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1.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如果你还没有圈出生字,请你圈出生字。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新词。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想想: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2.孩子们自读课文。
3.生字宝宝我来学。
(1)通过拼音学习生字。
(2)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学习生字。
(3)通过组词的方法学习生字。
4.交流汇报。
A 蔗、汁、售是翘舌音。
B 菜、算是平舌音。
C 嘛是轻声。
D 的、应是多音字。
de( ) yīng( )
的 应
dí( ) yìng( )
5.生字宝宝可淘气了,现在它们把帽子全脱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宝宝。
三、再读课文,理解生词。
1.生字宝宝非常淘气,它们又跑到词语中间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本课的15个词语。
3.先开火车读一读。
4、请孩子们找出你认为这米糕为什么叫千人糕的原因,并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爸爸给孩子们买米糕说是千人糕。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叫千人糕,爸爸告诉孩子们,千人糕是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告诉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
2.用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3.说说千人糕一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探究课文,了解千人糕名字的来历。
1.小组合作,任务:
(1)找出千人糕名字来历的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并分角色读一读。
(2)用自己的画说一说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米糕又叫千人糕?
(4)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由许多人做出来的?你们能举例说一说吗?
2.分小组讨论。
3.请小组成员汇报:
生1: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家具、肥料、水……"
生2: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生3: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4.孩子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5.师:米糕要做、包装、送货、销售,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而做米糕所需要的材料却更复杂。那做米糕需要哪些材料呢?
生:稻子、甘蔗汁、甜菜汁。
师:那稻子、甘蔗汁、甜菜汁又需要怎样做呢?
生:种稻子需要种、肥料、家具、水……;甘蔗汁需要种出新鲜的甘蔗,再压榨成汁;甜菜汁也需要种子、阳光、水、肥料……种出甜菜,再压榨成汁。师:是啊!做一个米糕,需要这么多材料,需要这么多工序,需要这么多人合作。所以我们由衷的发出感叹:
生: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师:孩子们再读。
三、深层探究,认识千人糕的真正含义。
1.探究不同千人糕的含义。
(1)师:请孩子们看看这句赞美中的"千人糕"与前面的"千人糕"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这个千人糕加了引号。
师:同学们真聪明,真是观察入微。那你知道为什么这里的千人糕加了引号吗?
2.文前的千人糕。
(1)请孩子们找出前面的千人糕。用波浪线画出来。
(2)读一读,说说在孩子们的心里,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汇报:
A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说。
B孩子想:这糕要好多好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4)师:从"一定"一词看出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千人糕真的特别大吗?真的比桌子还大吗?
(5)生汇报。
生1:从"一定"看出孩子的想法很坚定。
生2:其实千人糕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一点也不大。
师:这里的千人糕是什么意思?生:这里的千人糕指的就是这普通的米糕。
3.回文尾领悟。
(1)师:那文末加引号的千人糕又指的是什么呢?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生1:是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生2:是说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制作的。
(3)师小结。文前没加引号的千人糕是指一般的米糕,而文尾加了引号的千人糕是指经过很多很多人制作出来的千人糕。是成千上万劳动人民的成果。
四、拓展升华。
1、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制作的?举例说一说。
2、学生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五、思想教育。
1、千人糕是由这么多人做出来的,你想对这些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2、你应该怎么做?
3、引导学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勤俭节约,做到不浪费一点粮食。
六、总结全文。
七.板书设计
样子、味道和平常的糕一样
6.千人糕 制作过程 ——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的确应该叫“千人糕”
教学反思:
7. 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妹妹前后的变化。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一匹马带给妹妹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比一比,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匹出色的马)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为什么说是"一匹出色的马"?
3﹒导入:让我们看看是这匹马是指什么?怎么"出色"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pǐ bō wén xiàng jǐng liàn qiú shě匹 波 纹 像 景 恋 求 舍
“纹、恋”前鼻音,“像、景”后鼻音,“舍”翘舌音。
①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②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③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④教师随机纠正读音:"舍"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郊外泛起葱绿柔软绿毯异常一株骑马跨上
①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②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多音字。(课件出示)
sàn(散步) shè(宿舍)
散 舍
sǎn(松散) shě(舍己为人)
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①过晚饭,我们一家人一起出去散( )步。
②我喜欢四肢全伸开,松散( )地躺在大床上。
③我们宿舍( )住着六个人。
④我们要学习雷锋那种舍( )己为人的精神。
3.读课文,把这些字词带入文中读一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家人出去散步,妹妹累了让爸爸妈妈抱,爸爸给了妹妹一根柳枝,当马骑回家去。)
(2)“一匹出色的马”是文中具体指什么?(一根柳枝)
提示:总结全文,可自由总结,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的语句,但必须符合文意。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出示本课生字田字格课件:匹波纹像景恋求舍
观察生字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上描红,完成课后的描红,老师巡视检查指导、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这些生字,师指导字形结构及笔顺,巡视指导。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乐观、坚强的小妹,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这匹马其实是一根柳条,这节课我们研究为什么说它“出色”,从而体会妹妹的变化。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匹出色的马)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读课文想想这匹马是怎么神奇地使妹妹飞快地跑回家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哪些自然段时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妹妹央求爸爸妈妈抱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又是写妹妹高兴地自己跑回家的情景。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这匹马怎么神奇了,妹妹的变化”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哪些自然段时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看到了哪些美景?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写一家人散步,我是从课文的第1、2、3自然段中读到的。
(2)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找出描写郊外景色优美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A、“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河水的美。
②“碧绿碧绿”就是( )的意思,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我会仿写:
---------------- ----------------
③仿写句子:一阵清风吹过,
---------------------------------------------.
B、“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①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C、朗读指导:用舒缓、轻柔的语气读出郊外景色的美好。
(4)看到这样的美景,全家人都陶醉了,从哪里看出来?(课件出示)
“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教师着重指出“一边…一边…”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一边----------------,一边----------------------------。
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哪些自然段时写妹妹央求爸爸妈妈抱抱她?妈妈爸爸怎么做的?
(1)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
(2)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课件出示)
A、妈妈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
B、爸爸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
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大家自由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句子,回答老师的提问。
①你认为爸爸妈妈为什么拒绝妹妹的请求?预设一:爸爸妈妈是在锻炼妹妹的意志,让她学会坚强。预设二:因为爸爸妈妈确实自己很累了,实在抱不动了。
②“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一根----------。(柳枝)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读得好!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3.学习第7自然段
(1)出示:“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我早回来啦!”
从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预设:妹妹很高兴,真把柳枝当成了一匹马。预设:我读出了妹妹的变化真大,妹妹一下了长大了,变得坚强、乐观了。
(2)指导朗读: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妹妹的坚强、乐观。
四、回归题目,总结升华。
1.分角色朗读课文,尽量感情朗读。
2.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预设一:爸爸说的“出色的马”,其实是一种看不到的东西,是坚强,是独立的精神。
预设二:因为妹妹把它当成了一匹真正的马,忘记了疲劳,“骑”着它回家了,所以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五、 小结全文:我们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靠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六、 板书设计
7.一匹出色的马
求抱抱→ 累,沮丧
“马”——柳条
自己回家→ 高兴自豪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读表示各种职业名称的词语,发现这两类词语的特点。
2.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3.读句子,能发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4.能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的好朋友,写出他的样子和一起常做的事。
5.展示书写成果,能交流书写的经验和体会。
6.能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
7.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2.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进一步提升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1.能够较流畅、清楚地介绍好朋友,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享受阅读,感受喜爱老师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帮助别人的谚语。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激趣,教学“识字加油站”
1.我说你指,认读词语
(1)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你身边的人都是做什么工作的?指名说。
(2)“我说你指”
①课件出示课本中10种职业身份的图片。
②教师说,学生指。每指对一个,就出示相应的职业名称。
(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①自由读,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
③去掉拼音,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④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⑤指名领读。
⑥齐读。
2.引导发现,拓展积累。
(1)引导观察词语的特点。
①指名读一读。
②齐读词语,认识巩固。
③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2)你还知道哪些职业?
(3)拓展积累: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课件出示其它职业名)
(4)同桌互相读一读。
3.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同学们,建设美丽的祖国,少不了你、我、他,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理想吧!
(1) 教师示范。
(2) 指名上台说说自己的理想。
(3) 同桌互说,指名演示。
二、 字词句运用
1. 一起来读一读。
(1)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师生合作读。
2. 一起来学诗。
(1) 发现写法:这两节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2) 同桌交流。(第一行写景物,第二行写景物特点,第三行写像什么)
(3) 指导观察角度。
①男生齐读第1节。
②田野是什么样子的?(葱葱绿绿的)
③引导观察两幅图的相似之处。(课件出示田野图和地毯图)
④“葱葱绿绿”是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们可以像这样抓住颜色来写景物。
(4) 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2节。
①女生齐读第2节,思考:天上的云是怎样的?
②引导观察白云和绵羊的图片,发现两者的颜色相同,形状相似。(课件出示白云图和绵羊图)
③小结:描写景物时不仅可以从颜色上观察,还可以从形状上、大小上去观察。
3. 一起学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1)指导学习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特点,学生仿说。
课件出示:落叶——蝴蝶 星星——妈妈的眼睛
小河——飘带 月亮——白玉盘
(2)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点。
(3)用“像”说一句话。
(4)小结学法:像这样把景物的颜色、大小、形状和比喻连起来,就是一首好诗。
4.一起来写诗。
(1)观察图片,思考:大树又粗又壮,像什么?
①同桌交流讨论。(绿色的卫兵,绿色的大伞)
②连起来读一读。
(2)我是小诗人:小组选择一种景物,合作创编一首诗。
三、字斟句酌学用词。
1.我的发现:写诗不仅需要大胆的想象,还需要丰富的词汇量。(课件出示句子)
(1)师读要求,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辨析比较,这两句话中带点词语的意思相同吗?分别是什么意思?
(3)同桌交流反馈。第一个“特别”可以换成“非常、格外”,第二个“特别”可以换成“与众不同”。
2.读句子,讨论带点词语的意思。
(1)学生汇报。第一个“经过”的意思是“经历的过程”,第二个“经过”的意思是“通过某个地方”。
(2)小结:同样的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会发生变化!所以,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才能理解得更加准确。
第二课时
一、 激趣导入,引出谈话。
1. 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
课件出示:
一身黄毛,身穿金甲,头戴金箍,火眼金睛辨妖魔,手举金箍棒战鬼怪。
毛头小子,双臂似莲藕,颈套乾坤圈,身绕混天绫,手拿红缨枪闹龙宫。
十三年里,为了治水到处奔走,曾多次过家门而不入。
2.指名猜。(孙悟空、哪吒、大禹)
3.说说你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
4.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师:这三句话,有的是描写外貌,有的是人物做的事情,都突出了人物的特点,所以大家一猜就中。你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吧。
二、 借助表格,学习方法。
1.聊聊好朋友。
(1)谁是你的好朋友?指名说。
课件出示:
你的好朋友是谁?
他长什么样子?
你经常和他一起做些什么事?
(2)指名说,师生评议。
2.借助表格,了解写法。
(1)下面来了解一下好朋友张池吧!(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的表格)
(2)自由阅读表格,你了解到什么?
(3)同桌交流。
(4)指名汇报,反馈评价。
3.填一填表格。
(1)你想写谁?我们也用表格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吧!
(2)学生拿出表格,完成填空。
三、抓住特点,写写样子。
1.看表格,说特点。
(1)谁能来说说张池这个好朋友的样子呢?
(2)指导学生说清楚、说连贯。
(3)结合自己完成表格,同桌互相交流。
(4)指名汇报展示。
2.抓特点,写一写。
(1)现在赶快把你的好朋友的样子写下来吧。
课件出示:
我的好朋友是张池,他掉了一颗门牙,脸圆圆的,笑起
谁 长什么样子
来有个小酒窝。
(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结合自己的表格,写一写。
(4)同桌交流。
四、联系生活,写写事例。
1.看表格,说一说。
(1)谁来说说我和张池经常做什么事呢?
(2)指导学生说清楚、说完整。
(3)结合自己完成的表格,同桌互相交流。
(4)指名汇报展示。
2.想一想,写一写。
(1)现在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和好朋友常一起做的事情吧。
课件出示:
我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我们经常一起打乒乓球。
(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结合自己的表格,写一写。
(4)同桌交流。
3.连段成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按照“谁、长什么样子、我们经常一起做的事”的顺序写一段完整的话。
我的好朋友是张池,他掉了一颗门牙,脸圆圆的,笑起
谁 长什么样子
来有个小酒窝。
我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我们经常一起打乒乓球。
我们经常一起做的事
(1) 交流方法。
(2)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 学生独立完成写话。
(4) 展示一篇写话作品,学生评价交流。
第三课时
一、 展示台。
1.现场书写,比姿势。
(1)学生在田字格中自由书写。教师强调坐姿和握笔姿势。
(2)教师巡视,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3)教师表扬姿势正确的学生,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指名演示,其他学生观察。
小结:写字的时候,做到姿势正确,字才能写得更端正。
2.佳作展示,比眼力。
(1)学生出示自己最满意的书法作品。
(2)小组内交流,说说作品好在哪里或有什么建议。
(3)指名交流经验和体会。
小结:写字前要仔细观察每一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书写要做到端正、整洁,以写出好作品。
二、 日积月累。
1.回顾导入,初读谚语。
(1)谈话引入。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能说说雷锋叔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
(2)指导读谚语。在今天的“日积月累”板块里,我们要学习的三句谚语,就和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品质有关系。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2.再读谚语,了解意思。
(1)交流句意。小组讨论每一句的意思。
(2)重点指导。
①引导写生查字典,理解“予”是“给予”的意思。
②播放讲述“雪中送炭”的故事视频。
(3)自由诵读,背诵谚语。
3.活学活用,尝试填空。
课件出示: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别人帮助,自己也会快乐。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4.拓展积累关于关爱的谚语。
(1)拓展积累。
课件出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2)自由诵读,积累背诵。
第四课时
一、 激趣导入,释题质疑。
1.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2.欣赏紫丁香,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紫丁香的图片。
(2)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自由读,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读准字音:指名读、领读、齐读。
(3)认读词语:范读、指名读、齐读。。
(4)读好节奏:范读、男女合作读、齐读。
(5)齐读全诗。
2.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歌共有几个小节?
(2)分节朗读。
(3)思考:这株紫丁香给老师带去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感悟师恩。
1.精读诗歌,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读:说说他们是怎样走进安静的小院的。
②踮起脚尖,正音“diǎn”。
③踮起脚尖是怎样的动作?指名表演。
④一株小小的紫丁香被孩子们悄悄地栽在老师窗前,寄托了孩子们许多美好的心愿。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有许多话儿想对老师说呀!孩子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2)学习第二小节。
①自由读,思考:诗中绿叶、花儿是指谁?(我们)
②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挂牵”。
a. 举例子:由于天气变化无常,班上有许多小朋友都因为生病请假了,老师非常着急,挂念着他们,害怕落下功课,所以等他们来校以后,老师就利用空余时间为他们补习,这就叫挂牵。
b. 谁能举一个你的亲人挂牵你的例子。
③分组读三、四小节。
(3)学习第五小节。
①自由读第五小节。
②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想想老师在梦里会梦到些什么?
2.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教师范读。
(2)男女生诵读。
(3)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4)全班配乐齐读。
3.尝试背诵,拓展延伸。
(1)尝试背诵诗歌。
(2)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指名说。
小结:“一株紫丁香”寄托着同学们的心愿,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
第二单元测试及讲评四课时
(个性化修改)
(个性化修改)
第二单元
一、单元目标
1.认识5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7个字,会写30个词语,懂得坐姿与书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千人糕》,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一匹出色的马》,进行名言诵读,。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珍爱劳动成果、与家人相亲相爱,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
4.根据提示,写自己的好朋友,写出他的样子和一起常做的事。
二、单元重难点
1.识字与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中句子描绘的画面。
3.理解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4.写自己的好朋友,写出他的样子和一起常做的事。
三、知识框架
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要点:
1. 认识5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7个字,会写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千人糕》,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一匹出色的马》。
3.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意思,并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能拓展积累词语。
4.读句子,想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内容。
5.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珍爱劳动成果、与家人相亲相爱。
语文园地二: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教学要点:
1.认识11个生字,认读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能发现这两类词语的特点,会选择词语说话。
2.仿造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发现一词多义的特点。
3.根据提示,写自己的好朋友,写出他的样子和一起常做的事。
4.展示书写成果,交流书写经验和体会。
5.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
6.正确流利地朗读《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时数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2课时
6.千人糕 ………………………2课时
7.一匹出色的马………………………2课时
语文园地二………………………4课时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浪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雷锋精神,做诚实、勤劳、关心别人的孩子。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领悟。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猜猜这是谁?(雷锋图片)
学生说说为什么把雷锋当成学习的榜样?
2.雷锋叔叔已经牺牲了,可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你能找到他吗?(出示课题)
3.认识生字:“雷”“锋”。
二、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教学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能准确认读
(2)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词后向组员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习效果
(1)课件逐个出示要掌握的字或词,让学生认读。
(2)针对“我会写”中的字,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他们,并分别组词。
4.生字已掌握了,下面我们来听听大家课文读得怎样。自己再认真读读。
(1)提出要求
声音宏亮,认字准确,能读准带生字的句子。
(2)指名读
(3)老师也来读读,大家帮老师提意见。
(4)组内练习,试读课文。
5、我们再来学写几个字
多媒体出示:冒、迹、滴、锋、泥泞(图片理解“泥泞”,体会雷锋的辛苦)
(1)自愿当小老师
选小老师教大家写字。愿意选哪个字就教哪个字。
(2)巩固练习:教师指导写字
三、延伸
收集雷锋的故事和资料。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二、摆出难题
读完课文,有个小朋友问:“老师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帮他解答吗?
学生答。
三、细读课文,大胆解答。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在哪里找到雷锋叔叔。
小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课文检查
2.详读课文1、2小节
(1)课件出示1、2节课文,男女对读并填空。
哪里需要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锋叔叔怎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为什么这样做?
(3)那我们就好好读读(自由读、对读、指名读)
3、小组内自学课文3、4小节
4、出示第5小节,说说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四、总结课文,得出结论。(结合疫情,展示为疫情作奉献的工作者,做新一代的活雷锋)
五、朗读背诵
六.找一找我们身边的活雷锋,分享活雷锋的事迹。
七.板书设计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背大娘
小路 ——为人民服务
踏荆棘
教学反思:
6. 千人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能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胆推测和想象"千人糕"的含义。
4、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都吃过哪些“糕”?(蛋糕,雪糕......)
2.揭示课题: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1.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如果你还没有圈出生字,请你圈出生字。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新词。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想想: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2.孩子们自读课文。
3.生字宝宝我来学。
(1)通过拼音学习生字。
(2)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学习生字。
(3)通过组词的方法学习生字。
4.交流汇报。
A 蔗、汁、售是翘舌音。
B 菜、算是平舌音。
C 嘛是轻声。
D 的、应是多音字。
de( ) yīng( )
的 应
dí( ) yìng( )
5.生字宝宝可淘气了,现在它们把帽子全脱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宝宝。
三、再读课文,理解生词。
1.生字宝宝非常淘气,它们又跑到词语中间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本课的15个词语。
3.先开火车读一读。
4、请孩子们找出你认为这米糕为什么叫千人糕的原因,并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爸爸给孩子们买米糕说是千人糕。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叫千人糕,爸爸告诉孩子们,千人糕是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告诉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
2.用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3.说说千人糕一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探究课文,了解千人糕名字的来历。
1.小组合作,任务:
(1)找出千人糕名字来历的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并分角色读一读。
(2)用自己的画说一说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米糕又叫千人糕?
(4)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由许多人做出来的?你们能举例说一说吗?
2.分小组讨论。
3.请小组成员汇报:
生1: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家具、肥料、水……"
生2: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生3: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4.孩子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5.师:米糕要做、包装、送货、销售,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而做米糕所需要的材料却更复杂。那做米糕需要哪些材料呢?
生:稻子、甘蔗汁、甜菜汁。
师:那稻子、甘蔗汁、甜菜汁又需要怎样做呢?
生:种稻子需要种、肥料、家具、水……;甘蔗汁需要种出新鲜的甘蔗,再压榨成汁;甜菜汁也需要种子、阳光、水、肥料……种出甜菜,再压榨成汁。师:是啊!做一个米糕,需要这么多材料,需要这么多工序,需要这么多人合作。所以我们由衷的发出感叹:
生: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师:孩子们再读。
三、深层探究,认识千人糕的真正含义。
1.探究不同千人糕的含义。
(1)师:请孩子们看看这句赞美中的"千人糕"与前面的"千人糕"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这个千人糕加了引号。
师:同学们真聪明,真是观察入微。那你知道为什么这里的千人糕加了引号吗?
2.文前的千人糕。
(1)请孩子们找出前面的千人糕。用波浪线画出来。
(2)读一读,说说在孩子们的心里,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汇报:
A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说。
B孩子想:这糕要好多好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4)师:从"一定"一词看出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千人糕真的特别大吗?真的比桌子还大吗?
(5)生汇报。
生1:从"一定"看出孩子的想法很坚定。
生2:其实千人糕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一点也不大。
师:这里的千人糕是什么意思?生:这里的千人糕指的就是这普通的米糕。
3.回文尾领悟。
(1)师:那文末加引号的千人糕又指的是什么呢?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生1:是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生2:是说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制作的。
(3)师小结。文前没加引号的千人糕是指一般的米糕,而文尾加了引号的千人糕是指经过很多很多人制作出来的千人糕。是成千上万劳动人民的成果。
四、拓展升华。
1、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制作的?举例说一说。
2、学生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五、思想教育。
1、千人糕是由这么多人做出来的,你想对这些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2、你应该怎么做?
3、引导学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勤俭节约,做到不浪费一点粮食。
六、总结全文。
七.板书设计
样子、味道和平常的糕一样
6.千人糕 制作过程 ——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的确应该叫“千人糕”
教学反思:
7. 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妹妹前后的变化。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一匹马带给妹妹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比一比,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匹出色的马)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为什么说是"一匹出色的马"?
3﹒导入:让我们看看是这匹马是指什么?怎么"出色"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pǐ bō wén xiàng jǐng liàn qiú shě匹 波 纹 像 景 恋 求 舍
“纹、恋”前鼻音,“像、景”后鼻音,“舍”翘舌音。
①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②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③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④教师随机纠正读音:"舍"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郊外泛起葱绿柔软绿毯异常一株骑马跨上
①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②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多音字。(课件出示)
sàn(散步) shè(宿舍)
散 舍
sǎn(松散) shě(舍己为人)
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①过晚饭,我们一家人一起出去散( )步。
②我喜欢四肢全伸开,松散( )地躺在大床上。
③我们宿舍( )住着六个人。
④我们要学习雷锋那种舍( )己为人的精神。
3.读课文,把这些字词带入文中读一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家人出去散步,妹妹累了让爸爸妈妈抱,爸爸给了妹妹一根柳枝,当马骑回家去。)
(2)“一匹出色的马”是文中具体指什么?(一根柳枝)
提示:总结全文,可自由总结,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的语句,但必须符合文意。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出示本课生字田字格课件:匹波纹像景恋求舍
观察生字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上描红,完成课后的描红,老师巡视检查指导、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这些生字,师指导字形结构及笔顺,巡视指导。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乐观、坚强的小妹,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这匹马其实是一根柳条,这节课我们研究为什么说它“出色”,从而体会妹妹的变化。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匹出色的马)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读课文想想这匹马是怎么神奇地使妹妹飞快地跑回家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哪些自然段时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妹妹央求爸爸妈妈抱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又是写妹妹高兴地自己跑回家的情景。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这匹马怎么神奇了,妹妹的变化”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哪些自然段时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看到了哪些美景?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写一家人散步,我是从课文的第1、2、3自然段中读到的。
(2)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找出描写郊外景色优美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A、“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河水的美。
②“碧绿碧绿”就是( )的意思,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我会仿写:
---------------- ----------------
③仿写句子:一阵清风吹过,
---------------------------------------------.
B、“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①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C、朗读指导:用舒缓、轻柔的语气读出郊外景色的美好。
(4)看到这样的美景,全家人都陶醉了,从哪里看出来?(课件出示)
“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教师着重指出“一边…一边…”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一边----------------,一边----------------------------。
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哪些自然段时写妹妹央求爸爸妈妈抱抱她?妈妈爸爸怎么做的?
(1)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
(2)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课件出示)
A、妈妈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
B、爸爸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
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大家自由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句子,回答老师的提问。
①你认为爸爸妈妈为什么拒绝妹妹的请求?预设一:爸爸妈妈是在锻炼妹妹的意志,让她学会坚强。预设二:因为爸爸妈妈确实自己很累了,实在抱不动了。
②“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一根----------。(柳枝)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读得好!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3.学习第7自然段
(1)出示:“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我早回来啦!”
从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预设:妹妹很高兴,真把柳枝当成了一匹马。预设:我读出了妹妹的变化真大,妹妹一下了长大了,变得坚强、乐观了。
(2)指导朗读: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妹妹的坚强、乐观。
四、回归题目,总结升华。
1.分角色朗读课文,尽量感情朗读。
2.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预设一:爸爸说的“出色的马”,其实是一种看不到的东西,是坚强,是独立的精神。
预设二:因为妹妹把它当成了一匹真正的马,忘记了疲劳,“骑”着它回家了,所以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五、 小结全文:我们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靠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六、 板书设计
7.一匹出色的马
求抱抱→ 累,沮丧
“马”——柳条
自己回家→ 高兴自豪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读表示各种职业名称的词语,发现这两类词语的特点。
2.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3.读句子,能发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4.能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的好朋友,写出他的样子和一起常做的事。
5.展示书写成果,能交流书写的经验和体会。
6.能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
7.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2.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进一步提升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1.能够较流畅、清楚地介绍好朋友,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享受阅读,感受喜爱老师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帮助别人的谚语。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激趣,教学“识字加油站”
1.我说你指,认读词语
(1)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你身边的人都是做什么工作的?指名说。
(2)“我说你指”
①课件出示课本中10种职业身份的图片。
②教师说,学生指。每指对一个,就出示相应的职业名称。
(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①自由读,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
③去掉拼音,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④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⑤指名领读。
⑥齐读。
2.引导发现,拓展积累。
(1)引导观察词语的特点。
①指名读一读。
②齐读词语,认识巩固。
③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2)你还知道哪些职业?
(3)拓展积累: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课件出示其它职业名)
(4)同桌互相读一读。
3.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同学们,建设美丽的祖国,少不了你、我、他,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理想吧!
(1) 教师示范。
(2) 指名上台说说自己的理想。
(3) 同桌互说,指名演示。
二、 字词句运用
1. 一起来读一读。
(1)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师生合作读。
2. 一起来学诗。
(1) 发现写法:这两节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2) 同桌交流。(第一行写景物,第二行写景物特点,第三行写像什么)
(3) 指导观察角度。
①男生齐读第1节。
②田野是什么样子的?(葱葱绿绿的)
③引导观察两幅图的相似之处。(课件出示田野图和地毯图)
④“葱葱绿绿”是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们可以像这样抓住颜色来写景物。
(4) 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2节。
①女生齐读第2节,思考:天上的云是怎样的?
②引导观察白云和绵羊的图片,发现两者的颜色相同,形状相似。(课件出示白云图和绵羊图)
③小结:描写景物时不仅可以从颜色上观察,还可以从形状上、大小上去观察。
3. 一起学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1)指导学习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特点,学生仿说。
课件出示:落叶——蝴蝶 星星——妈妈的眼睛
小河——飘带 月亮——白玉盘
(2)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点。
(3)用“像”说一句话。
(4)小结学法:像这样把景物的颜色、大小、形状和比喻连起来,就是一首好诗。
4.一起来写诗。
(1)观察图片,思考:大树又粗又壮,像什么?
①同桌交流讨论。(绿色的卫兵,绿色的大伞)
②连起来读一读。
(2)我是小诗人:小组选择一种景物,合作创编一首诗。
三、字斟句酌学用词。
1.我的发现:写诗不仅需要大胆的想象,还需要丰富的词汇量。(课件出示句子)
(1)师读要求,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辨析比较,这两句话中带点词语的意思相同吗?分别是什么意思?
(3)同桌交流反馈。第一个“特别”可以换成“非常、格外”,第二个“特别”可以换成“与众不同”。
2.读句子,讨论带点词语的意思。
(1)学生汇报。第一个“经过”的意思是“经历的过程”,第二个“经过”的意思是“通过某个地方”。
(2)小结:同样的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会发生变化!所以,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才能理解得更加准确。
第二课时
一、 激趣导入,引出谈话。
1. 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
课件出示:
一身黄毛,身穿金甲,头戴金箍,火眼金睛辨妖魔,手举金箍棒战鬼怪。
毛头小子,双臂似莲藕,颈套乾坤圈,身绕混天绫,手拿红缨枪闹龙宫。
十三年里,为了治水到处奔走,曾多次过家门而不入。
2.指名猜。(孙悟空、哪吒、大禹)
3.说说你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
4.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师:这三句话,有的是描写外貌,有的是人物做的事情,都突出了人物的特点,所以大家一猜就中。你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吧。
二、 借助表格,学习方法。
1.聊聊好朋友。
(1)谁是你的好朋友?指名说。
课件出示:
你的好朋友是谁?
他长什么样子?
你经常和他一起做些什么事?
(2)指名说,师生评议。
2.借助表格,了解写法。
(1)下面来了解一下好朋友张池吧!(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的表格)
(2)自由阅读表格,你了解到什么?
(3)同桌交流。
(4)指名汇报,反馈评价。
3.填一填表格。
(1)你想写谁?我们也用表格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吧!
(2)学生拿出表格,完成填空。
三、抓住特点,写写样子。
1.看表格,说特点。
(1)谁能来说说张池这个好朋友的样子呢?
(2)指导学生说清楚、说连贯。
(3)结合自己完成表格,同桌互相交流。
(4)指名汇报展示。
2.抓特点,写一写。
(1)现在赶快把你的好朋友的样子写下来吧。
课件出示:
我的好朋友是张池,他掉了一颗门牙,脸圆圆的,笑起
谁 长什么样子
来有个小酒窝。
(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结合自己的表格,写一写。
(4)同桌交流。
四、联系生活,写写事例。
1.看表格,说一说。
(1)谁来说说我和张池经常做什么事呢?
(2)指导学生说清楚、说完整。
(3)结合自己完成的表格,同桌互相交流。
(4)指名汇报展示。
2.想一想,写一写。
(1)现在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和好朋友常一起做的事情吧。
课件出示:
我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我们经常一起打乒乓球。
(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结合自己的表格,写一写。
(4)同桌交流。
3.连段成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按照“谁、长什么样子、我们经常一起做的事”的顺序写一段完整的话。
我的好朋友是张池,他掉了一颗门牙,脸圆圆的,笑起
谁 长什么样子
来有个小酒窝。
我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我们经常一起打乒乓球。
我们经常一起做的事
(1) 交流方法。
(2)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 学生独立完成写话。
(4) 展示一篇写话作品,学生评价交流。
第三课时
一、 展示台。
1.现场书写,比姿势。
(1)学生在田字格中自由书写。教师强调坐姿和握笔姿势。
(2)教师巡视,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3)教师表扬姿势正确的学生,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指名演示,其他学生观察。
小结:写字的时候,做到姿势正确,字才能写得更端正。
2.佳作展示,比眼力。
(1)学生出示自己最满意的书法作品。
(2)小组内交流,说说作品好在哪里或有什么建议。
(3)指名交流经验和体会。
小结:写字前要仔细观察每一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书写要做到端正、整洁,以写出好作品。
二、 日积月累。
1.回顾导入,初读谚语。
(1)谈话引入。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能说说雷锋叔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
(2)指导读谚语。在今天的“日积月累”板块里,我们要学习的三句谚语,就和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品质有关系。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2.再读谚语,了解意思。
(1)交流句意。小组讨论每一句的意思。
(2)重点指导。
①引导写生查字典,理解“予”是“给予”的意思。
②播放讲述“雪中送炭”的故事视频。
(3)自由诵读,背诵谚语。
3.活学活用,尝试填空。
课件出示: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别人帮助,自己也会快乐。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4.拓展积累关于关爱的谚语。
(1)拓展积累。
课件出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2)自由诵读,积累背诵。
第四课时
一、 激趣导入,释题质疑。
1.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2.欣赏紫丁香,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紫丁香的图片。
(2)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自由读,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读准字音:指名读、领读、齐读。
(3)认读词语:范读、指名读、齐读。。
(4)读好节奏:范读、男女合作读、齐读。
(5)齐读全诗。
2.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歌共有几个小节?
(2)分节朗读。
(3)思考:这株紫丁香给老师带去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感悟师恩。
1.精读诗歌,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读:说说他们是怎样走进安静的小院的。
②踮起脚尖,正音“diǎn”。
③踮起脚尖是怎样的动作?指名表演。
④一株小小的紫丁香被孩子们悄悄地栽在老师窗前,寄托了孩子们许多美好的心愿。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有许多话儿想对老师说呀!孩子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2)学习第二小节。
①自由读,思考:诗中绿叶、花儿是指谁?(我们)
②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挂牵”。
a. 举例子:由于天气变化无常,班上有许多小朋友都因为生病请假了,老师非常着急,挂念着他们,害怕落下功课,所以等他们来校以后,老师就利用空余时间为他们补习,这就叫挂牵。
b. 谁能举一个你的亲人挂牵你的例子。
③分组读三、四小节。
(3)学习第五小节。
①自由读第五小节。
②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想想老师在梦里会梦到些什么?
2.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教师范读。
(2)男女生诵读。
(3)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4)全班配乐齐读。
3.尝试背诵,拓展延伸。
(1)尝试背诵诗歌。
(2)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指名说。
小结:“一株紫丁香”寄托着同学们的心愿,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
第二单元测试及讲评四课时
(个性化修改)
(个性化修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