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元杂剧,反抗的窦娥,善良的窦娥,不屈的窦娥,通俗口语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其形式包括元杂剧、元散曲、和明清传奇。
(散曲+“科”+“白”)
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近人吴梅曾解释说:“宫调者,所以限定乐器管色之高低也。”我国历代均依十二律高下的次序,定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是乐律之本。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以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共为八十四宫调。但俗乐多不全用。常用的有五宫(仙吕、南吕、中吕、黄钟、正宫)四调(大石、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调。
关汉卿马致远 散曲《天净沙·秋思》 《汉宫秋》白 朴 杂剧《墙头马上》 《梧桐雨》郑光祖 杂剧《倩女离魂》
关汉卿 《拜月亭》白 朴 《墙头马上》王实甫 《西厢记》郑光祖 《倩女离魂》
关汉卿 《窦娥冤》马致远 《汉宫秋》白 朴 《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1)定义: 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元以后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进入鼎盛时期。(2)结构: 一般是一本四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演一完整的故事,有的还有一两个“楔子”。 (3)音乐: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楔子只能用小令,不能用套曲。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4)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以剧中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 如驾(皇帝)、洁郎(和尚)等。
(5)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也是世界十大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同孔子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自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
《窦娥冤》剧情简介 全剧四折一楔子。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楔子 : 窦天章上京赶考,窦娥被卖抵债。 高利贷剥削严重,知识分子穷困潦倒。一折:张驴儿父子逼婚,窦娥据理拒婚。 社会混乱,地痞横行,善良人们受欺凌二折:张驴儿弄巧成拙毒死其父,窦娥屈打成招救蔡婆婆。 以强欺弱,以恶欺善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 临刑发下三桩誓愿。 社会黑暗、官吏昏聩,百姓有口难言。四折:窦娥父亲重审案情,窦娥冤情得以昭彰。
朗读课文,思考:根据情节发展,第三折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第1部分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部分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 写窦娥诀别婆婆。第3部分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写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第1层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明确:1.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2.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手法叫做讳饰,又叫避讳。)
3.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明确 :3.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4、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5、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自己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让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充分表现了她的善良。 作品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第3层窦娥死前三大誓愿
1、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得到上天的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昭雪,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2、对比阅读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试分析他们是否矛盾。
在黑暗的吏制下,窦娥不断反抗、挣扎,但又无奈、找不到出路,这是普通劳苦民众在黑暗封建社会里必然的悲惨结局。 这显然是矛盾的。在这里,我们看到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这也是关汉卿的矛盾。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3、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治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也是作者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
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
像窦娥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面临的朴素的生存欲望和 社会 多重 压迫之 间 的矛盾冲突 。
[叨叨令]黄尘万古长安路,折碑三尺邙山墓;西风一叶乌江渡,夕阳十里邯郸树。老了人也么哥!老了人也么哥!英雄尽是伤心处。[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优美而又有节奏的的唱词。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韶光贱。
1、窦娥的感情发展: 怨→ 悲 → 恨
2、窦娥的形象: 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
3、主题:揭露社会黑暗现实,歌颂窦娥反抗精神
4、语言: 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传奇与杂剧。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教学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代背景,故事情节,走进文本,结构层次,研读第一层押赴刑场,研读第二层婆媳诀别,研读第三层临终遗愿,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主旨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4 窦娥冤(节选)教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一研读剧情,窦娥冤节选,绑赴刑场,婆媳诀别,临刑发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汉卿,小令套曲,一宫调一曲子,散曲+“科”+“白”,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指斥天地鸣冤叫屈,后街相见诉说冤情,怨气冲天冤情昭然,反抗的窦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