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37页。
短歌行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䜩, 心念旧恩。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Speak of the devil , and he appears.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君清平之奸雄,乱世之英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亦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一种是写于赤壁之战前,来源于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 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无树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一种是写一赤壁之战结束后很久。 从曹操《短歌行》引用《鹿鸣》成句推断此诗应该作于杜夔为魏国创制雅乐之后,最有可能是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 由于是针对不同的客人分别祝酒,因此全诗显得语意断续而不连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忧深沉、悲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生短暂、时光易逝忧比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即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贤才未归、贤才难求忧用典(化用诗句)——句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1、直接运用前人现成的诗句。2、在原句的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贤才未归、贤才难求→天下未统、壮志未酬忧用典(古人古事)——事典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把典故(古人古事)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用典作用: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如,借古讽今)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借古伤己)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4、简洁精炼,内涵丰富。5、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贤才未归、贤才难求→天下未统、壮志未酬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把握时光→贤才未归,贤才难求→招揽贤才→天下未统,壮志未酬→成就功业渴望总结: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慢(慷慨激昂 气满声高)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慢(沉郁悲壮 气沉声低)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慢(凝重苍凉 气缓声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慢(苍劲悲凉 气沉声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慢(惆怅轻柔 气徐声柔)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慢(深沉悠长 气徐声柔)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慢(深情舒缓 气舒声平)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快(轻快高昂 气满声高) 感情基调:沉郁苍凉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慢(深情激昂 气足声高)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慢(沉郁悠长 气缓声沉)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快(轻松愉悦 气满声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快(轻快高昂 气满声高)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慢(惆怅舒缓 气舒声平)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快(急促高昂 气短声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慢(铿锵有力 气满声高)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慢(慷慨激昂 气满声高)感情基调:慷慨激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约365~427年),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彻底归隐田园。后世又称“陶彭泽”。 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丰碑。 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了一个至美的境界,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一个高度。 曾祖或为陶侃,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 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 ),父亲是个“寄迹风 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 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 陶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 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 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1、从哪里归? (from where)2、为何要归? (why)3、归去哪里? (go where)4、归去如何? (how)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从哪里归? (from where)“尘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樊笼”束缚、无自由 指代 官场“误”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三十年”夸张之说,说明时间之久、厌恶之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为何要归? (why)守住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3、归去哪里? (go where)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特点:普通、寻常 但是 美 恬淡、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丝迷茫又一丝朦胧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4、归去如何? (how) 对误入尘网压抑生活的总结 对刚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思想感情: 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以及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时隐时仕?陶渊明矛盾、冲突的心理搏过了、搏不过鲁迅:“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归隐田园虽宁静、快乐,但也有酸涩之感出世&入世 志士&隐士曹操:具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求贤若渴志士、入世态度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隐士、出世态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章句上》
短歌行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䜩, 心念旧恩。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Speak of the devil , and he appears.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君清平之奸雄,乱世之英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亦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一种是写于赤壁之战前,来源于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 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无树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一种是写一赤壁之战结束后很久。 从曹操《短歌行》引用《鹿鸣》成句推断此诗应该作于杜夔为魏国创制雅乐之后,最有可能是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 由于是针对不同的客人分别祝酒,因此全诗显得语意断续而不连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忧深沉、悲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生短暂、时光易逝忧比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即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贤才未归、贤才难求忧用典(化用诗句)——句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1、直接运用前人现成的诗句。2、在原句的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贤才未归、贤才难求→天下未统、壮志未酬忧用典(古人古事)——事典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把典故(古人古事)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用典作用: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如,借古讽今)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借古伤己)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4、简洁精炼,内涵丰富。5、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贤才未归、贤才难求→天下未统、壮志未酬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把握时光→贤才未归,贤才难求→招揽贤才→天下未统,壮志未酬→成就功业渴望总结: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慢(慷慨激昂 气满声高)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慢(沉郁悲壮 气沉声低)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慢(凝重苍凉 气缓声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慢(苍劲悲凉 气沉声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慢(惆怅轻柔 气徐声柔)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慢(深沉悠长 气徐声柔)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慢(深情舒缓 气舒声平)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快(轻快高昂 气满声高) 感情基调:沉郁苍凉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慢(深情激昂 气足声高)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慢(沉郁悠长 气缓声沉)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快(轻松愉悦 气满声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快(轻快高昂 气满声高)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慢(惆怅舒缓 气舒声平)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快(急促高昂 气短声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慢(铿锵有力 气满声高)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慢(慷慨激昂 气满声高)感情基调:慷慨激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约365~427年),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彻底归隐田园。后世又称“陶彭泽”。 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丰碑。 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了一个至美的境界,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一个高度。 曾祖或为陶侃,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 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 ),父亲是个“寄迹风 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 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 陶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 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 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1、从哪里归? (from where)2、为何要归? (why)3、归去哪里? (go where)4、归去如何? (how)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从哪里归? (from where)“尘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樊笼”束缚、无自由 指代 官场“误”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三十年”夸张之说,说明时间之久、厌恶之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为何要归? (why)守住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3、归去哪里? (go where)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特点:普通、寻常 但是 美 恬淡、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丝迷茫又一丝朦胧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4、归去如何? (how) 对误入尘网压抑生活的总结 对刚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思想感情: 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以及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时隐时仕?陶渊明矛盾、冲突的心理搏过了、搏不过鲁迅:“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归隐田园虽宁静、快乐,但也有酸涩之感出世&入世 志士&隐士曹操:具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求贤若渴志士、入世态度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隐士、出世态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章句上》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