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恩实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同步周测历史卷(十二)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恩实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同步周测历史卷(十二)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由止可知,古罗马建筑
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 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
C.体现了古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 D.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
2.先秦时期,城市排水管道是方形和五边形。秦汉以后,出现圆形排水管道,并在管道接口处使用了一大一小套接接口技术,使接口处缝隙较小,此外,还在管道出口处设计了窨井,可定期清理泥沙等杂物。这些变化
A.得益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萌发 B.表明民众主导城市建设
C.使城市逐步成为科技文化中心 D.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3.古代雅典的城市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明雅典城市设计
A.理念促使其民主政治产生 B.导致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
C.与雅典人的行为观念形成互动 D.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
4.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5.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6.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利于邻里和睦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深受宗法影响
7.2017年6月15日,天津文化遗保护部门在静海区纪庄子进行考古发掘的首批遗迹遗物土,包括陶釜、陶瓮、铁锄,铁铲等残片。考古专家根据这些遗物和出土层位分析,该遗址为战国时期村落遗址。这对研究战国时期文化特色以及村落布局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由此可见
A.静海区最早于战国时期形成村落 B.实物资料是唯一可信的历史资料
C.考古发现是对历史的证明和拓展 D.实物资料真实反映过往历史全貌
8. 1500-1800年欧洲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表(%)
据上表可知,在此期间
荷兰工业化水平稳居欧洲首位 B.黑奴贸易为四国提供充足劳动力
C 英国的劳动力商品化进程加速 D.欧洲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趋于一致
9.美国制造业中心在1850年时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哈里亚斯堡附近,到1890年已移到俄亥俄州中部,离坎顿西南数英里的地方,共向西移动225英里。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东部经济走向衰落
10.太平天国运动为上海土地市场提供了发展契机,土地交易额创历史新高,英法租界实现了土地全部永租,美租界一跃成为面积最大的租界。以洋行、洋商为主体的土地交易者赚取暴利,塑造了上海高密度土地利用的城市形态,对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体现了
A.太平天国运动使上海社会实现近代化 B.上海崛起与土地市场的繁荣密不可分
C.租界发展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主要表现 D洋行、洋商成为上海发展的主体力量
11.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材料表明了
A.西方侵略主导了天津城市变革 B.城市化过程中和世界的碰撞融合
C.天津成为全国最西方化的城市 D.新型城市功能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12.1930年上海《民国日报》刊登文章称:“早年大批的毕业学生自乡村跑进都市,不见一个返乡……都会的漩涡卷去了乡村的干柱,剩下的只有老弱和稚幼……乡村衰败了,没有一些生气。”“乡村衰败”的原因主要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新教育推行的影响 D.工业化浪潮的冲击
13.下表为晚清城乡人口变化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战乱影响人口增长 B.自然经济解体明显加快
C.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D.人口增长具有地域特征
14.下图反映了我国当时
1957-1975年我国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对比(%)
A.化进程长期处于停不状态 B.工业化与城市化呈正比例增长关系
C.工业优先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D.工业发展对城市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15.2005年,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达到50(表示已达工业化中期)时,提出最晚将在2021年完成工业化进程。同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战略。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启动 B.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C.我国开始工业化建设进程 D.农村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对促进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其他任何力量都难以起到的作用。美国历史上这一时期的矿业开采并由矿业开采带动的矿业营地、矿业城镇直至矿业城市的建设仍旧给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同样,还有铁路铺设并由铁路铺设带动的铁路城镇建设,并由铁路城镇最终发展而成为交通枢纽城市、经贸中心城市和物流集散城市,也是促进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邵小通《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并发展壮大。由于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受三座大山的压制而得不到独立发展,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有限。但是伴随缓慢的城市化进程,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电报、电话、咖啡厅、西餐馆、汽车等在中国沿海沿江等通商口岸出现。
总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也促进着社会的转型,这是历史的进步,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不断更新城市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克服城市化中的问题,不断推动城市化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摘编自陈亮《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影响(12分)
17图1图2中国代个历史时期(西汉明朝)商业城市分布图。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18分)
材料
图1 图2
分别提取图1、图2的城市分布信息,结合所学,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并概括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1-5 BDCAC 6-10 DCCAB 11-15 BDCAB
16.(1) 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促进;矿业开采与矿业性质城镇兴起;铁路建设与铁路性质城镇建设;政局长期稳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立推动城市化;科技进步和经济发达使城市生活更具吸引力。
(2)特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进行深受西方影响;城市化缓慢开展;城市化规模和水平有限。
影响:丰富城市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和便利市民生活;有利于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带动城市及其周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也带来了社会治理的难度;环境问题突出。
17.发展趋势:数量增多;分布区域发生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城市功能由政治中心为主向商业城市转变。
图1:商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北方,与汉代的政治、经济中心均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1为西汉。
图2:商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和沿海,部分商业城市位于大运河沿岸,宋元以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沿海城市的兴起。据此判定图2为明朝。
1500年
1600年
1700年
1750年
1800年
荷兰
15.8
24.3
33.6
25.8
20.8
英国
3.1
5.8
13.3
16.7
24.6
法国
4.2
5.9
9.2
9.1
8.8
德国
3.2
4.1
4.8
5.6
5.5
年份
全国人口数(万人)
农业人口
城镇人口(非农业人口)
数量(万人)
比重(%)
数量(万人)
比重(%)
1840
40000
38000
95
2000
5
1860
40500
38070
94
2430
6
1894
41500
38180
92
3320
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恩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测卷历史(二十)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恩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同步周测历史卷(十九)战争与文化交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恩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同步周测历史卷(十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