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课ppt课件
展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官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祝寿酒会。宴会上,有人歌颂秦始皇“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的功绩;也有人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主张恢复股周制度,分封子弟功臣。秦始皇下令群臣廷议,丞相李斯坚决反对分封,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于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夏朝建立了世袭制,商朝建立了内外服制,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
王位世袭代替了“禅让制”。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据记载,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礼记·礼运》
殷复兴,诸侯归之;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史记·殷本纪》
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史记·殷本纪》
3.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①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 ②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与实质,分析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的统治策略?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
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权利: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意义:西周分封制是较商朝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 大盂鼎 鼎内有铭文291字,内容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这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和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
思考点: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你认为两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
法制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是分封的依据和保障,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据下图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君主治国没有绝对的权力。
②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③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4.春秋——分封制开始解体
(1)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2)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 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5.战国——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如:秦国的商鞅变法)。
①君主权力加强;②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秦统一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秦完成统一。
“皇帝”名称的由来 秦王嬴政自认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不更改过去的王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下令丞相、御史议帝号。臣下议论后,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去“泰”用“皇”,又采上古“帝”号, 取名“皇帝”。皇帝自称“朕”,命和令分别称为“制”与“诏”,印称为“玺”,其位世袭。皇帝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
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发展、强化,皇帝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133年(公元前221年——1912年)
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李斯)
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九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
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秦朝开创的地方行政制度
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秦朝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文献与出土材料均反映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批阅大量文书,不达到一定的数量“不得休息”。
▲“书同文字”木方 此木方说明秦统一后不仅在全国范围统一了文字的字形与字体,还统一了官职、法律、名物等方面的用语。
课堂讨论:秦朝开创了哪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秦朝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有什么意义?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①汉承秦制,中央仍设三公九卿;②汉武帝设“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朝确立、唐朝完善)
①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②职能: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 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③长官: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并称宰相, 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④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 具体政务。⑤意义: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 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
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最高行政长官②枢密院:掌管军政③三司:掌握财政
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内阁大学士在殿阁值守,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设立军机处,由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养心殿西暖阁 雍正帝之后这里作为清朝皇帝批阅奏折及与军机大臣商议政事之所。
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1.二级制和三级制是主体,沿袭变革是变迁的主线。2.州的地位由高到低,县最稳定,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特征。3.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要因素。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范围,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四原始民主传统,周秦之变,秦朝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禅让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演示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原始民主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背景目的,权力分配,知识归纳1,侍从顾问协理奏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