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重力、弹力、摩擦力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5573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重力、弹力、摩擦力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5573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重力、弹力、摩擦力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5573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重力、弹力、摩擦力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重力、弹力、摩擦力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 重力、弹力、摩擦力(建议用时:40分钟)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的受力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A 解析:M处受到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上,即竖直向上,A项正确;N处受到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原木P向上,B项错误;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平行于地面,C项错误;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平行于原木P,D项错误。2.(2019·全国卷Ⅱ)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取10 m/s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 500 N,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A.150 kg B.100 kg C.200 kg D.200 kgA 解析: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沿斜面方向有F=f+mgsin θ,又f=μN,N=mgcos θ,带入数据解得m=150 kg,故A选项正确。3.如图所示是汽车45°极限爬坡时的照片,汽车缓慢逐步沿斜坡攀爬,斜坡的倾角逐渐增大至45°。下列关于汽车这一爬坡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坡的倾角越大,汽车对坡面的压力也越大B.汽车受到沿坡面向下、大小不断减小的滑动摩擦力作用C.汽车受到沿坡面向上、大小不断增大的静摩擦力作用D.若汽车能顺利爬坡,则车胎与坡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至少为车重的大小C 解析:坡面上的汽车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与摩擦力,设坡面的倾角为θ,则支持力N=Gcos θ,坡的倾角增大,则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减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坡面的倾角越大,则汽车对坡面的压力越小,故A错误;汽车受到的静摩擦力f=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当θ增大时,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增大,故B错误,C正确;θ=45°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可知若汽车能顺利爬坡,则车胎与坡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至少为车重的 ,故D错误。4.如图所示,两辆车正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无关D.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A 解析: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水平面垂直,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所以选项A正确,B错误;从题图可以看出,汽车(包括货物)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发生了变化,重心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故选项C错误;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选项D错误。5.长木板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与木板接触面上装有摩擦力传感器,如图甲所示,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地面间的夹角θ变大),另一端不动,摩擦力传感器记录了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角度θ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A.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1B.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C.木板与地面间的夹角为θ2时,木块做自由落体运动D.木板由θ1转到θ2的过程中,木块的速度变化越来越快D 解析:当夹角为θ1时,木块刚好开始滑动,木块此时受到最大静摩擦力f2作用,而滑动摩擦力为f1,此时木块加速下滑,则有μmgcos θ1<mgsin θ1,解得μ<tan θ1,由f1=μmgcos θ1,解得μ=,故A、B错误;当木板与地面间的夹角为θ2时,木块只受重力,但速度不为0,故C错误;木板由θ1转到θ2的过程中,根据f=μmgcos θ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则其受到的合力增大,那么加速度增大,因此木块的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故D正确。6.(多选)如图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小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静止时,F=mgsin θ,方向沿杆向上B.小车静止时,F=mgcos 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C.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一定有F=mg,方向竖直向上D.小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一定有F>mg,方向可能沿杆向上CD 解析:小球受重力和杆的作用力F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由力的平衡条件知,二力必等大反向,有 F=mg,方向竖直向上。小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有向右的恒定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mg和F的合力应水平向右,如图所示。由图可知,F>mg,方向可能沿杆向上,选项C、D正确。7.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木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块B略向右移动一些使倾角减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木板对物块A的作用力不变B.木板对物块A的作用力减小C.物块A与木板间的正压力减小D.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不变A 解析:物块A放在木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将木块B略向右移动一些使倾角减小,物块A仍保持静止,所以木板对物块A的作用力仍与物块A的重力等大反向,故A正确,B错误;物块A与木板间的正压力N=mgcos α,α减小,所以正压力增大,故C错误;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f=mgsin α,α减小,所以摩擦力减小,故D错误。8.高杆船技是浙江嘉兴文化古镇(乌镇)至今仍保留并演出的传统民间杂技艺术,表演者爬上固定在船上的竹竿,模拟蚕宝宝吐丝作茧的动作祈愿蚕茧丰收。如图所示,此时表演者静止在弯曲倾斜的竹竿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演者对竹竿的弹力是由竹竿形变产生的B.表演者对竹竿的力竖直向下C.表演者对竹竿的摩擦力一定为0D.表演者对竹竿的力大于竹竿对表演者的力B 解析:表演者对竹竿的弹力是由人发生形变产生的,故A错误;因为表演者静止在弯曲倾斜的竹竿上,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故竹竿对表演者的力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表演者对竹竿的力竖直向下,故B正确,C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表演者对竹竿的力的大小等于竹竿对表演者的力的大小,故D错误。9.(多选)如图所示,斜面体A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倾角为θ=45°,上表面水平的物块B在斜面体A上恰能匀速下滑。现对物块B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物块B能缓慢地向上匀速运动,某时刻在物块B上轻轻地放上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C(图中未画出),斜面体A始终静止,物块B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关于放上小物体C之后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增加了 mgB.推力F增大了 mgC.推力F增大了 mgD.斜面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增加了mgACD 解析:设物块B的质量为M,根据物块B在斜面体A上恰能匀速下滑可知Mgsin θ=μMgcos θ。放上小物体C之后,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增加了mgsin θ=mg,选项A正确;由于物块B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放上小物体C之后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增大了mgsin θ+μmgcos θ=mg,选项B错误,C正确;斜面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增加了2mgsin θcos θ=mg,选项D正确。10.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小球,由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静止于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形碗中,弹簧水平,两球间距为R且小球半径远小于碗的半径。则弹簧的原长为( )A.+R B.+R C.+R D.+RD 解析:设弹簧的压缩量为x,以小球A为研究对象,小球受三个力作用:重力、弹力和半球形碗的支持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tan θ=,又F弹=kx,联立解得x=,根据几何关系得cos θ==,则θ=60°,tan θ=,所以x==,故弹簧原长x0=+R,故D正确。11.如图所示,水平轻杆的一端固定在墙上,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小球的重力为12 N,轻绳的拉力为10 N,水平轻弹簧的拉力为 9 N,求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受四个力的作用:重力、轻绳的拉力、轻弹簧的拉力、轻杆的作用力,其中轻杆的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不能确定,重力与轻弹簧拉力的合力大小为F==15 N,设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sin α==,则α=37°,即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角斜向下,这个力与轻绳的拉力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5 N,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上方。答案:5 N,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上方12.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木块A和木块B间的动摩擦因数,有如图甲、乙两种装置。(1)为了能够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表示滑动摩擦力,图示装置的两种情况,木块A是否都要做匀速直线运动?(2)若木块A做匀速运动,图甲中A、B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否等于拉力Fa的大小?(3)若A、B的重力分别为100 N和150 N,图甲中当物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60 N,拉力Fa=110 N,求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解析:(1)题图甲装置中只要A相对B向右滑动即可,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就等于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题图乙装置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等于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A必须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2)题图甲中A受到B和地面的滑动摩擦力而使A处于匀速运动状态,应是这两个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之和等于拉力Fa的大小。(3)N=GB=150 N,B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为f=60 N,则由 f=μN 可求得μ=0.4。(注:滑动摩擦力与Fa的大小无关,这种实验方案显然优于题图乙装置的方案)答案:(1)见解析 (2)不等于 (3)0.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3重力弹力摩擦力含答案,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3重力弹力摩擦力docx、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3答案与精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重力、弹力、摩擦力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8功与功率含答案,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